鳳山兒童:校園探索與感恩教育課程

pdf
698.67 KB
19 頁
人事室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高雄市鳳山國民小學校訂課程
鳳山兒童 教學計畫(教案)
1 教學設計理念說明
單元一植物你我他:接近大自然可培養探索野外的活動,先以校園植物做起,讓
學生從校園植物探索中引起對大自然的興趣,再慢慢的推廣至其他不同的自然事物
中,藉著本活動,可以引導學生愛惜自己生活的校園與社會環境,同時培養科學的態
度和研究的精神。
單元二快樂兒童:兒童節對剛脫離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是歡樂的,在此教學活動,
將引導學童認識兒童節的由來,並以開兒童節 party 的方式,歡度屬於兒童的兒童
節;另外引導學童了解在歡樂中也要懂得感謝成長過程幫助自己的人,以培養學童惜
福感恩的情操。
單元三感恩的心:希望由探索誕生的故事開始,讓兒童知道母親孕育過程的辛
勞、不便和對家人的影響; 扣合『家』的概念,喚起兒童對家的重視,讓兒童知道
「家」是幸福快樂的根源! 也希望能更進一步的讓兒童學習體會他人對自己的付出,
激發對父母親的感恩之情,並 勇敢的表達出自己心中的感謝之意。
單元四快樂慶端午:無論是北部粽或南部粽,反都映了台灣各地文化的特色與差
異。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學生鮮少有機會體驗包粽子的樂趣。本教案認識臺灣各地
的粽子文化外,並結合家政教育當中動手過生活的理念,期望讓學生親身經驗傳統習
俗。
二、教學活動設計
統整領域
語文、自然
設計者
三年級團隊
實施年級
三年級()
總節數
20
單元名稱
鳳山兒童
設計依據
核心素養
總綱核心素養
領綱核心素養
E-B1 具備「聽、說、讀、寫、作」的
基本語文素養,並具有生活所需的基礎
數理、肢體及藝術等符號知能,能以同
理心應用在生活與人際溝通。
E-A1 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心
並認識個人特質,發展生命潛
能。
-E-B1
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
受,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以達成溝通及互動的目標。
-E-A1
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
像力持續探索自然。
核心素養呼應說明
1.
學生能於課堂對話中,運用語調、表情和肢體等變化輔助口語表達,符應了「具備「聽、
說、讀、寫、作」的基本語文素養,並具有生活所需的基礎數理、肢體及藝術等符號知能,
能以同理心應用在生活與人際溝通。」的素養。
2. 學生透過自學、小組討論等方式,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的認知,並將所學落實於生活中;符應
了「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心並認識個人特質,發展生命潛能。」的素養。
學習
重點
學習
表現
ai--1
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透過不
斷的探尋和提問,常會有新發現。
2--3
把握說話的重點與順序,對談時
能做適當的回應。
INb--1
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
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
動動動動動動動。
Bb--2 動動動動動動動。
概念架構 導引問題
1. 詢問學生什麼是自然?請學生用一句話描
述什麼是自然。
2. 引導學生回答最想要感謝的人、事、物
議題
融入
實質
內涵
E3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Bb-I-3 對物或自然的感受。
所融
入之
學習
重點
藉由接近大自然可培養探索野外的活動,對物或自然的感受,了解人與自然和
諧共生,對於身邊的家人,以及孕育萬物的自然環境,都能心存感恩,更能藉
由節慶活動,認識文化的本質-生活型態。
與其他領域/
目的連結
語文、自然領域
教材來源
自編
教學資源
(教師)
電腦、單槍投影機、PPT 投影片、記分板、肉粽
教學資源
(學生)
學習單、氣球、願望卡、肉粽
學習目標
1.
藉由對校園植物概念的認知,學生能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
完整性。
2. 藉由對重要節慶的認識,學生能藉此與同學、家人參與討論。
教學重點
單元一-植物你我他,認識校園植物與環境的關係。
單元二-快樂兒童,了解在歡樂中也要懂得感謝成長過程幫助自己的人。
單元三-感恩的心,引導學生要感謝曾幫助過自己的人,以培養學童惜福感恩的情懷。
單元四-快樂慶端午,認識臺灣各地的粽子文化外,並推廣動手過生活的理念。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
單元一-植物你我他 (5 )
(一)準備活動
1.教師先規劃好校園植物學習步道。
2.教師事先將植物的照片拍好。
(二)發展活動 【活動一】
1.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校園巡禮,讓學生再次感受校園的地
形地物和花草樹木的相對位置。
2.教師先準備好幾種校園植物的葉子或果實(最好可以找
較有特色),說明這些葉子或果實都是在我們的校園角落,
將我們的校園裝扮得很美,你們都認識它們嗎?讓我們一起
來認識它們。教師讓學生猜猜看這是哪些植物的葉子和果
實。
2.教師將學生帶至校園觀察前,先補充植物的相關常識給
學生瞭解。並且引導學生觀察的重點:「植物有哪些特性?
是值得我們注意、觀察的呢?」(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植物的
莖、葉形、葉脈、有沒有開花等都是可以觀察的重點。)
《第一節課結束》
【觀察活動】
教師將學生帶至校園預定的地點進行觀察活動,並發下學習
單,請學生仔細看清楚學習單內容,再完成學習單()
【學習單一】
【發表】觀察完畢回到教室,請學生上台說明其學習單內
容,之後,將所有學生的學習單收回檢視。
《第二節課結束》
【回饋與統整】
1)教師補充說明學生學習單的內容及校園中其他未被觀
察到的植物。
2)教師向學生說明校園中的環境是需要大家來一起愛護
10
10
20
10
20
10
15
10
ppt
電腦
ppt
電腦
、學習單
ppt
電腦
口頭報
實際操
資料蒐
集整理
實際操
學習單
頭報
的。
(3) 小組交換校園巡視心得,並上台分享。
【第三節課結束】
【活動二】
1.教師在教室展示學校平面圖,並加以解釋學校平面圖中
的區域有哪些建築物,讓學生可以更明白圖中表示的地點為
何,並且教師說明之前走過的植物步道是從哪一區到哪一
區,讓學生可以喚起回憶。
2.【討論】展示校園植物的照片和葉子,並和學生複習「這
個植物是什麼名稱?有什麼樣的特色?」並讓學生討論照片
中的植物與葉子是存在於學校的哪一個地方,並將它們貼在
平面圖上。
【第四節課結束】
1.讓學生到校園找找看照片中的植物和葉子真正是出現在校
園的哪個地方?
2.回教室訂正剛剛的討論是否有錯誤。
3.回饋與統整】
教師補充說明並歸納整理學生的答案。
【第五節課結束】
單元二-快樂兒童 (5 )
【準備活動】向學生說明兒童節的意義及重要性。
【發展活動】播放大愛電視【當我們童在一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6mPyMlCzE
【綜合活動】請學生分享影片內容,並回答和影片相關內容
之問題。
【第六節課結束】
1. 老師說明兒童節的由來,引導學童暸解兒童節是專為兒
童訂定的節日,兒童才是兒童節的主角。
2. 老師引導說明兒童節訂定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讓兒童感
到幸福、快樂,另一方面是為了引起社會重視與愛護。所以
15
20
20
15
15
10
6
24
14
10
10
ppt
電腦
ppt
電腦
ppt
電腦
ppt
電腦
同儕互
圖片鑑
口頭報
際操
口頭報
口頭報
我們要快樂過兒童節。
3. 請學童自由上台分享自己在成長過程的趣事,並告知學
生下一堂課要進行兒童節 party,請學生帶點心和玩具,並
準備一則笑話。
【第七節課結束】
【發展活動】
1.教師讓學生分享點心與玩具。
2.教師請每一位學生上台分享笑話,最後讓學生票選誰是
「笑話冠軍」。
【綜合活動】
教師統整當日活動,並重申兒童節的意義,並教導學生要懂
得感謝身邊所在成長過程中有幫助過自己的人。
【第八節課結束】
【準備活動】
1. 老師詢問學童為什麼現在可以歡樂過兒童節,是因為有
許多人的幫忙,教師引導說明在歡度兒童節之餘,我們
也要感謝在成長過程幫助我們的人,讓我們的兒童節不
僅是歡樂,而且也是溫馨感恩的。
【發展活動】
2. 老師引導說明兒童節是屬於兒童的節日,所以兒童可寫
下今年的兒童節願望,不管是物質上或者是無形的願望
都可以。
【綜合活動】
3. 協助學生完成「兒童感恩願望卡」(附錄一)
【第九節課結束】
【發展活動】
1. 教師帶領學生將兒童感恩願望卡掛置於校園裡的公共空
間,並練習閱讀卡片上的文字數次。
2. 領班級學童到各辦公室或教室說出感恩的話,並提醒學
生要注意禮貌及秩序。
綜合活動
1. 心得分享與回饋:請同學分享自己帶著說感恩的話時的
感想,並聆聽其他同學的分享,給予同學鼓勵與回饋。
2. 教師總結。
20
15
20
5
10
10
20
10
10
20
ppt
電腦
黑板
願望卡
黑板
口頭報
口頭報
際操
同儕互
頭報
口頭報
【第十節課結束】
單元三-感恩的心 (5 )
【引起動機】
教師詢問學生,為什麼我們會有生命?生命如何起源?
【發展活動】
新生命的誕生:
播放影片”Can Science Explain the Origin of
Life?”,同時解說。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QLyqWaCbA
【綜合活動】
教師詢問學生:
(1)在生活中,是否曾遇過或看過新生命的誕生?是
什麼情形呢?
(2)懷孕中的人或動物在外觀上和沒懷孕時有什麼差
別?
(3)母親是否和自己分享過懷孕過程?有無見證母親
懷孕時期?
(4) 教師發下「小小記者訪問母親」學習單,請兒
童安排時間訪問母親並完成學習單()
【第十一節課結束】
【發展活動】
1.教師圖卡說明,帶領兒童了解母親生產過程中的
「痛」與「苦」;並引導兒童分享感覺與心得。
【綜合活動】:
活動一
小小記者訪問母親:
1. 教師請學生發表「小小記者訪問母親」學習單。
2. 教師針對學生的發表內容,進行回饋。
【第十二節課結束】
10
15
15
10
10
15
5
ppt
電腦
黑板
ppt
電腦
黑板
實際操
口頭報
同儕互
口頭報
口頭報
【發展活動】
活動一:
1. 教師帶學生進行「袋鼠媽媽體驗活動」,活動前
先進行說明,並要求全班同學都像袋鼠媽媽一樣,
將氣球「baby」套在肚子上,於當天的
10:10~10:30 下課時間,都要「帶著走」,體驗懷
孕的感覺。
2. 請學生分享「懷孕的感覺」,根據學習上的訪問
內容,回答母親孕育自己的情況:
1.教師針對下列問題一一提問:
(1) 媽媽懷孕時最喜歡和討厭的食物各是什麼?
(2) 媽媽生產的醫院或地點?
(3) 我是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生產?
(4) 媽媽生我時,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麼?
(5) 媽媽懷孕時,家人期盼或擔心的事是什麼?
2.教師引導兒童想一想,說一說媽媽懷孕時,會造
成哪些不方便?例如:走路笨重、彎腰撿拾東西會
有困難、睡覺不方便等。教師將兒童發表的重點書寫於黑板
上。
【第十三節課結束】
【發展活動】活動一:
進行袋鼠媽媽的「加強版體驗活動」:
1.教師將約初生嬰兒重量的水袋或替代物準備好備用。例
如:約初生嬰兒重量書包,採前背方式使用。
2.教師指導兒童進行懷孕時承受的重量,以及肢體行動的體
驗。
(1)教師協助兒童綁好水袋或替代物。
(2)請兒童由教室後門出去,繞過走廊從前門進入教室,再
進行彎腰撿拾地上的紙張、穿鞋子、掃地等活動。
3.教師請兒童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覺。
4.教師引導兒童發現體驗前與體驗後所發表的意見有何不
同?例如:實際經驗和自己想像上的差異。
10
10
10
10
10
10
10
黑板、
氣球
袋鼠包
口頭報
際操
實際操
口頭報
※教師可適時說明,媽媽懷孕時所承受的重量,比活動中所
體驗的還重(尚有羊水等重量),且媽媽在懷孕期間還需承受
更多身心的不便和壓力,例如:要定期上醫院檢查、上班賺
錢等。讓兒童同理孕育的辛苦與不便,培養體貼與感恩。
()回饋與統整:
1.教師歸納兒童於此次活動的發現與感想,並鼓勵兒童主動
對父母、長輩表達自己的感恩與愛意。
2.教師強調生產過程的辛勞和生命誕生的喜悅,並提醒兒童
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第十四節課結束】
【活動三】表達心中的感謝
()分享成長過程中照顧我的人:
1.教師提問,請全班自由發表。
(1)你的成長過程中,曾經有誰照顧或幫忙過你?
※如果有單親或隔代教養、父母不在身邊的兒童,可以提醒
兒童對象除了父母外,可以是「最常照顧我的人」,例如:
家人、保母、幼稚園老師、安親班老師等都是可以討論的對
象。「照顧我的人」除了可以是「最常照顧我的人」,也可
以是「曾經照顧我的人」,且對象不限定只有一個人。
(2)這個對象曾經為你做過什麼讓你印象深刻?
(3)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你曾給誰惹過麻煩?他對你的表現
有什麼樣的反應?
()表達心中的感謝:
1.教師引導兒童思考:
(1)別人為你做了這麼多的事情,你的感受是什麼?
(2)這些照顧你的人,家人是不是佔了很大的比例?
(3)你認為感謝要表達出來比較好?還是放在心底就好?你
是怎麼想的?
※若兒童認為「表達」出來較好,可以直接引導到下面的活
動;如果兒童認為「不表達」出來較好,則可先進行簡單的
體驗活動,讓兒童體會表達的重要與必要性。例如:教師不
用言語、不用肢體動作,讓兒童觀察眼神和表情,是否可以
猜到教師的想法。
10
10
10
黑板
黑板
際操
口頭報
口頭報
口頭報
與心情,也可以讓兒童想想看:如果自己表現很好,教師都
無動於衷,沒有口頭稱讚或肯定,心裡的感受是什麼?
(4)你試過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可以表達心中的感謝?讓兒
童直接上臺示範感謝的方式。
※可以讓兒童上臺直接表演。例如:上臺把感謝的話,直接
說出來;也可以找另一個自願者上臺示範擁抱,搭檔者可以
適度表現出被感謝的心情、舉止動作等。
2.教師在黑板上統計全班的表達方式,並與兒童討論:
(1)哪些方式是你們最常用的?在什麼情形下會用這種方式
表達?
(2)你認為哪些方式最容易達到感謝的效果?
(3)哪些方式是你沒用過或是不敢用,卻想試試看的?
(4)針對用口語表達、肢體擁抱,讓兒童進行練習。
※若兒童害羞不敢表達,可先讓敢於表達的同學做示範,或
從握手說謝謝開始。
()回饋與統整:
(1)這些照顧我們的人,尤其是父母親。為什麼願意付出這
麼大的心力來照顧我們呢?
(2)你覺得將心中的感謝表現出來有沒有困難?你會不會實
際去做?你為什麼這麼想?
【第十五節課結束】
單元四-快樂慶端午 (5 )
【引起動機】
一、說明「端午節插艾草」的習俗
1.將收集的艾草圖片或實物,提供學生觀察,引起學生
學習動機和興趣。
【發展活動】
2.說明端午節插艾草、榕枝、菖浦在門口,是為避邪、
驅祛蚊蟲。
3.艾草的嫩葉可以搗碎,混入米漿、粉團,製成糕餅。
常吃的「草仔粿」即是。
4.據說在農曆五月五日中午十二點,以艾草煮水沐浴,
可除百病。
10
10
10
10
ppt
口頭報
實際
口頭報
【綜合活動】
二、進行「認識粽子」活動
1.介紹台灣常吃的粽子,分為米粽、粿粽、鹼粽。
2.討論米粽、粿粽、鹼粽所用的材料。
3.說明米粽、粿粽、鹼粽的做法。
4.說明米粽、粿粽、鹼粽不同的吃法。
三、放映龍舟比賽錄影帶,欣賞力與美的表現。
【第十六節課結束】
一、說明「端午節的由來」
1.說明屈原愛國心切護國不成,失意不得志,投汨羅江的
故事。
2.討論五月五日端午節有哪些俗稱及相關的習俗活動?
二、進行端午節資料剪貼活動
1.收集報紙上有關端午節的各項相關報導。
2.指導學生將收集的資料剪貼在學習單上。
三、討論「愛國的詩人──屈原」
1.討論屈原投江以示愛國的行為,是不是最好的方法?
2.討論生命的意義。
3.說出自己對生命的期望。
【第十七節課結束】
【發展活動】
一、說明端午節插艾草的習俗
1.由學生分組,分別帶各種不同口味的粽
子。
(1)將粽子對切,看看裡面包了哪些材料?
(2)看一看形狀。
(3)摸一摸軟硬。
(4)嘗一嘗味道。
【綜合活動】
二、記錄觀察結果(學習單三)。
【第十八節課結束】
20
10
20
10
10
10
20
ppt
學習單
肉粽
學習單
同儕互
美勞
口頭報
際操
設計香包造型紙樣:
(1)將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在紙上。
(2)依照設計圖案畫在布上,裁成兩塊大小相同的圖
案。
(3)以短針縫邊,縫好後加入棉花和香料。
(4)可加上中國結和珠子裝飾。
(5) 午時立蛋。
【第十八、第十九節課結束】
進行「陸上龍舟比賽」活動
1.陸上龍舟比賽。
2.兩人三腳競走。
3.香包投籃
【第二十節課結束】
1.期末心得回顧
2.課堂建議。
3.真心話,大感謝。
【第二十一節課結束】
80
40
15
10
15
香包材料
記分板
黑板
口頭報
際操
際操
自由發
學習單()校園植物觀察學習單
三年 姓名:
各位親愛的同學,請畫出校園裡你觀察到的最特別的植物的
莖、葉形、葉脈、或花朵喔!
學習單()母親節-小小記者訪談
三年 姓名:
各位親愛的同學:
媽媽懷孕時她所想的就是如何保護你照顧你、等你出生她輕柔的摸著
慈愛的望著對你細心餵哺在她的懷抱中你得以成長茁壯
你知道從小到大,媽媽為你受了多少苦嗎請你發揮小小記者的本領
訪問媽媽做最真摯的感恩與報導。(若能附上親子照片更棒喔!)
P.S.>如果沒有媽媽,可以用從小到大最常照顧我的人代替媽媽喔!
1. 媽媽您懷我時的心情如何?
2. 媽媽您懷我時在食育樂上有哪些改變或者不方便與禁忌
(不能做的事)
(1)飲食上:
(2)穿著上:
(3)生活起居上:
(4)胎教育樂上:
3. 關於媽媽,我還必須知道的事
(1) 媽媽懷孕時最喜歡和討厭的食物各是什麼?
(2) 媽媽生產的醫院或地點?
(3) 我是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生產?
(4) 媽媽生我時,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麼?
(5) 媽媽懷孕時,家人期盼或擔心的事是什麼?
(6) 媽媽您在生產時大概的經過是如何?陣痛多久?有沒有特別難忘的感
受?
4. 請附上一小張小時候和媽媽的合照
學習單() 端午節剪報資料收集單 1
三年 姓名:
學習單()端午節剪報資料收集單 2
三年 姓名:
學習單()粽子品嘗大
三年 姓名:
四、 請劃出你心目中最好吃的粽子
【附錄一】兒童感恩願望卡
鳳山兒童感恩願望卡
三年_____ 姓名:
附錄二 學習目標-雙向細目表、評量標準
(1) 學習目標敘寫~雙向細目表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ai--1
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透過不斷的探尋和提
問,常會有新發現。
2--3
把握說話的重點與順序,對談時能做適當的回
應。
課程主題:
植物你我他
快樂兒童
感恩的心
快樂慶端午
學習階段:三下
INb--1
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
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
動動動動動動。
Bb--2 動動動動動動動。
學習目標
1.藉由對校園植物概念的認知,學
生能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
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
性。
2.藉由對重要節慶的認識,學生能
藉此與同學、家人參與討論。
(2) 評量標準
表現標準
優秀
良好
基礎
不足
1.藉由對校園植
物概念的認知,
學生能參與戶外
學習與自然體
驗,覺知自然環
境的美、平衡、
與完整性。
2.藉由對重要節
慶的認識,學生
能藉此與同學、
家人參與討論。
3.能完成學習單
並準時繳交。
1.藉由對校園植
物概念的認知,
學生能參與戶外
學習與自然體
驗。
2.藉由對重要節
慶的認識,學生
能藉此與同學參
與討論。
3.能完成學習單
並準時繳交。
1.藉由對校園植
物概念的認知,
學生能參與戶外
學習。
2.藉由對重要節
慶的認識。
3.能完成學習單
並準時繳交。
經由老師的提醒
及協助能完成本
課程的學習目標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