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問題的教學活動宜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加強起始日和結
束日包含範圍的澄清討論,並且透過在月曆上圈選日期,幫助學生
先理解跨月日期之間所涵括的範圍,再進行計算,可避免產生將日
期當作日數的錯誤。
一、連結學生生活經驗討論起始日和結束日包含範圍
關於兩日數之間的範圍,生活中會有各種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的
情況,例如畫畫比賽從 5月1日開始報名到 5月14 日截止,有些人
會認為「截止日」那天是不能報名的,又或者便利商店飲料特價活
動從 7月1日開始,到 8月1日結束,學生可能會誤以為「結束」
的那天已經沒有特價了…等狀況,然而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情況是
起始日與結束日均包含在內,目前課本中三家版本的布題也是起始
日與結束日均包含在內,因此教師可先透過學生的生活經驗(如報名
比賽的期限、學校美展展出的時間等)討論起始日與結束日是否包含
在內,建立起始日與結束日都算在內的共識後,再開始進行答題。
下面說明如何與學生進行題意澄清討論。
例:聖誕節的表演活動,從 12 月20 日開始到 12 月25 日結束,共
表演幾天?
(一)先請學生找出哪些日期有聖誕節表演。教師可引導:「聖誕節快
到了,老師看到社區的辦公室貼著一張海報,上面寫著『聖誕
節的表演活動,從 12 月20 日開始到 12 月25 日結束』,老師想
先知道哪幾天可以看到表演?」
(二)請學生發表他們找到的所有表演日期後,教師提問:「12 月20
日開始的這一天有沒有表演?」以及「12 月25 日結束的這一
天有沒有表演?」讓學生了解開始日就是表演的第一天,結束
日就是表演的最後一天,當天還是可以看到表演。
(三)請學生在月曆上將所有表演的日期圈起來或是紀錄下來,再點
數一共有幾日。
(四)請學生發表生活中遇過連續幾日進行同一活動的經驗,並說出
開始日與結束日。例如清明節連假是 4月4日到 4月7日,所
以4月4日是開始日(放假第一天)、4月7日是結束日(放假最
後一天),一共經過 4天。
二、讓學生透過月曆先確認跨月日期的範圍,再進行計算
當學生學會在月曆上圈選日期或寫出日期的方式來計算日數
時,就能解決同一個月份中的日數問題,但是若遇到跨月的情況時,
圈選日期或寫出日期顯然太過麻煩,因此學生學習將跨兩個月的日
數分別寫出來再相加。然而部分學生可能誤將開始日的日期視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