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私立豐田大郡幼兒園111年8.9.10月教案(中組)
日常生活 | |||
課程目標: 身-1-1模仿身體操控活動 身-1-2模仿操作各種器材的動作 身-2-1安全應用身體操控動作,滿足自由活動及與他人合作的需求 | 學習指標: 身-中-1-1-1覺察身體在穩定性及移動性動作表現上的協調性 身-中-1-2-1覺察各種用具的安全操作技能 身-中-1-2-2觀察與調整照顧自己及整理環境的動作 | ||
領域:身體動作與健康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鑷子夾珍珠 2.轉螺絲台 3.三指抓 4.剪工(曲線、鋸 齒線、對稱剪) 5.撈彩蛋 6.舀乾物 | 運用三指抓握能力,精鍊夾的動作,為未來握筆做準備。 精鍊手指及腕力大肌肉和小肌肉靈敏的能力。 精煉三指的抓握,加強手指的力量。 運用不同線條的紙張,練習使用剪刀的技。 學習手指開與合的張力與動作。 將多種不同顏色的彩色石頭放在一起。練習以手腕的力量將採石一一從水中撈起。 為食物作分類預備。並準備食材和朋友分享。 | 延伸:運用工具/螺絲起子轉出螺絲台中的螺絲。 延伸: 透過輔助筷練習夾的動作。 延伸:用剪刀以直線剪、曲線剪做剪刀的工作。 透過操作看見彩石在水中的變化。 延伸:餐桌禮儀、收拾和珍惜食物。 嘗試使用器具分類各種食材 | |
感官教育 | |||
課程目標: 語-1-4 理解生活環境中的圖像符號 認-1-1 蒐集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訊息 | 學習指標: 語-中-1-4-1 理解符號中的具象物件內容 認-中-1-1-1 辨識與命名物體的形狀 認-中-1-1-2 辨識兩個物體位置間上下、前後、前 後、裡外的關係 | ||
領域:語文、認知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距離遊戲: 粉紅立方體、 棕色長方柱- 2.帶插座圓柱體 (4組) 3.混色盒與圖卡 配對 4.幾何立體組+ 圖字卡 5.彩色圓柱體+ 圖卡對應 | 直接目的: 透過視覺辨識與記憶性遊戲,加強對粗細與大小之概念,並提升其熟悉度。 發展視覺上對於不同大小、粗細、高矮的辨識能力,增進幼兒對環境敏銳度的觀察力。 藉由配對遊戲,增進幼兒視覺的色彩辨識能力與對環境敏銳的觀察力。 提升視覺對於立體形狀與平面圖卡的辨識能力,並認識各種幾何立體形狀的名稱。 發展視覺上對於不同顏色的大小、粗細、高矮的辨識能力,增進幼兒對環境敏銳度的觀察力。 間接目的: 1.發展專注力、秩序感、動作協調與獨立的能力。 2.數學心智的預備。 3.書寫前之預備。 | 延伸:拉長距離,加強空間與粗細、大小的記憶連結。 替換教具,如彩色圓柱體等。 帶插座圓柱體以散放方式,加強視覺及觸覺辨識能力。 延伸:色板與教室實物結合,進行配對。 延伸:與語文區結合,找首音;拼音練習,並結合顏色名稱的字卡。 延伸: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進行配對。 延伸:自由創作排列造型。 | |
數學教育 | |||
課程目標: 認-1-1搜集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訊息 認-2-1整理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訊息 語-1-4理解生活環境中的圖像與符號 | 學習指標: 認-中-1-1-2運用點數搜集生活環境中的訊息 認-中-1-1-3認識數字符號 認-中-2-1-3運用10以內的合成與分解整理數量訊息 語-中-1-4-1理解符號中的具象物件內容 | ||
領域:認知、語文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加法尺規板、小數棒、彩色珠串)
(奇、偶數的概念) 5.十幾的量 6.黃金國王的故 事 7.唱數1-100 8.百格板排序 (依個別能力操 作) | 透過各種不同序列的遊戲,增加邏輯思考的能力。 精鍊1-10的數字符號,並知道每個顏色代表的量。 運用不同的教具做合十的練習,精鍊合十的概念,為加法做預備。 認識1-10的數字及兩個一數的排列法,與學習奇數、偶數的概念。 認識11-19的數與量、位名(個位、十位的位置),及連續數的概念。 藉由黃金國的故事,用黃金珠具體的量與數字做結合,並認識個、十、百、千的位名、數字符號與數量。 藉由唱數的遊戲來加深1-100及前、後數的順序概念,並增進數序的熟悉度。 運用百格板的教具來練習數字的順序,認識1-100的數字符號,並對前、後數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發展兒童的秩序、專心,協調、獨立以及精準的能力。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數學邏輯的概念。 為讀寫做預備。 | 延伸:可運用小實物、珠子、大中小圓貼,做序列的練習。 延伸:彩色珠串1-10蓋印+塗色,可增加新生對量與代表色的概念。 合十除了教具的操作,也可以配合口語的練習,以加深對合十的概念。 延伸:知道10以內奇數及偶數的數與量,進而可做10以上奇、偶數的練習。 可運用塞根板一、彩色珠串、小數棒,做十幾的量的練習。 延伸:結合十進制一,介紹1、10、100、1000的數與量。 延伸:老師與小朋友互動,可從1個數逐漸增加到2個、3個或是4個數字的唱數,以增加學習的趣味及挑戰性。 藉由教具的操作,知道前、後數後,可以延伸找出上、下、左、右的數字(依孩子的能力)。 | |
語文教育 | |||
課程目標: 身-1-1模仿身體操控活動 語-1-2理解歌謠和口語的音韻特性 語-1-4理解生活環境中的圖像與符號 | 學習指標: 身-中-1-1-1覺察身體在穩定性及移動性動作表現上的協調性 語-中-1-2-1辨認兒歌與童詩韻腳 語-中-1-2-2知道語音可以結合 語-中-1-4-1理解符號中的具象物件內容 | ||
領域:身體動作與健康、語文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注音砂紙板描摹與拓印 2.相反詞 3.讀本-愛畫畫的詩 4.二拼練習 5.唐詩 (秋夕、嫦娥) 6.金屬嵌圖板 7.軍歌歌曲與童 謠哼唱 | 加強指尖觸覺肌肉記憶,認識注音符號的書寫筆順並做拓印練習。 透過口語練習,了解相反詞的概念,在進行操作字卡拼音和配對。 透過讀本,增加語言活動的多樣性與趣味性,豐富各種語言的經驗,並利用情境帶活動,讓孩子能溶入並實際感受歌謠裡的趣味。 透過聲符、韻符的拼讀配對及加強二拼與結合韻的認識。 唐詩的優美詞句,透過歌唱及節奏方式來豐富語言活動的趣味性。 透過金屬嵌圖板描摹,強化手指肌肉訓練、運筆練習。 增加遊行活動的活潑性和趣味性。 | 延伸:肢體遊戲/找教室實物,實際觀察相反詞的概念 延伸:美勞創作,例如:對稱剪(蝴蝶),摺紙(樹) 可與各區工作結合,增加二拼經驗 | |
美勞教育 | |||
課程目標: 美-2-2運用各種形式的藝術媒介進行 創作 身-2-2熟悉各種用具的操作動作,建立生活自理技能 | 學習指標: 美-中-2-1-1運用各種視覺藝術素材與工具進行創作 身-中-2-2-1敏捷使用各種素材、工具或器材 | ||
領域:美感、身體動作與健康 | |||
工作名稱 | 直接目的 | 間接目的與工作延伸 | |
1.連續刺 2.摺紙工 3.對稱刺 4.縫工 (平針、迴針) 5.樹葉創意拼貼 6.節慶飾品製作 (中秋節、雙十節、萬聖節) 7.四季樹-點畫 | 學習連續刺的技巧,增加手部肌肉能力。 學習對摺,練習摺出不同物品。 學習使用錐子,對稱刺的厚度增加,考驗手部的精細動作。 學習使用針線,縫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手指的運動,順序性,縫紉的預備。 學習使用秋季的落葉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 學習使用不同的材料,自己動手製作節慶時的配戴物品或裝飾物品,增添過節氣氛。 觀察四季,利用手指頭和顏料將四季的樹作點綴,創作屬於自己的四季樹。 | 變化不同圖案,可與節慶活動或文化結合,製作相關的作品 變化不同圖案,可與節慶活動結合,製作節慶相關的作品 亦可用海綿或其他物品作畫 |
品格教育( 中組 ) | ||
課程目標(直接目的): 身-1-1 模仿身體操控活動 語-2-2 以口語參與互動 社-2-1 發展自我概念 情-2-1 合宜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 學習指標(間接目的): 身-中-1-1-2 模仿身體的動態平衡動作 語-中-2-2-1 合宜使用禮貌用語 社-中-2-1-1 表達自己身體的狀況與需要 社-中-2-1-2 調整與建立合宜的自我照顧行為 情-中-2-1-1運用動作、表情、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 |
領域:身體動作與健康、語文、社 | ||
會、情緒 | ||
工作名稱 | 蒙特梭利教育內容 | |
品格: 1.走路、排隊 2.繞著地墊走 3.打招呼 4.用餐禮儀 | 直接目的 學習基本的走路方法,手腳運動的協調性及練習排隊順序的秩序感。 學習尊重他人工作,繞著地墊行走培養注意安全的觀念。 學習運用正確的語言和人問候及增進社交互動。 培養合宜的用餐禮儀,保持桌面清潔及愉悅心情用餐。 (例:靠椅子、坐時椅子往前、口中有食物不說話、以碗就口) | |
健康保健衛生: 1. 正確洗手 -七字訣 2.養成正確如廁習慣, 會告知成人如廁需求 3.口腔衛生保健 | 知道什麼時候需要洗手 ? 練習正確的洗手七字訣:內、外、夾、弓、大、立、腕。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讓細菌跑光光。 建立個人良好的如廁習慣。女生學習摺衛生紙的方法及正確使用衛 生紙擦拭;男生會用手輔助排尿。 培養說的能力及尋求成人協助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繪本讓幼兒知道口腔保健的重要,並經由牙齒模型教導正確刷 牙的方式及培養幼兒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 |
4.預防新冠肺炎病毒 衛教宣導 | 透過影片的宣導,讓孩子更了解戴口罩時機及勤洗手的重要性。 | |
安全教育: 1.防震教育與演練 9/15校內防震預演 | 透過地震影片及討論讓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變化,知道地震時需要注 意那些並透過地震逃生演練與宣導,加強師生對地震的認識與突發 狀況的應變能力。 間接目的 專注、獨立、協調、與秩序性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