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大學113學年度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考題本

pdf
414.6 KB
12 頁
教育學程科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靜宜大學 113學年度第 1學期
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考
試題
請於考試開始鈴響起,在答案()簽名欄位以正楷簽全名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15:20~16:30(共 70 分鐘)
1. 本模擬考目的是期能激發師資生自我覺察與省思以及積極準備教檢的
態度與行動
2. 考題取自 94-112 年教檢試題。試題本可帶回,請自行上網查閱答案
3. 考試成果將敬告授課師資選擇題作答正確率將公告於師培中心網頁
問答題則由相關課程授課教師於課堂上帶領大家討論與解析。
作答方式:
1. 作答時,應以
黑色或藍色墨水
的筆
於「答案卷」上書寫
2. 試題本共 11 頁,選擇題 45 題、問答 2、綜合題 1大題 2小題
3.
非選擇答案卷
請勿忘記填寫姓名、學號及系級。每一頁皆須註明姓名
將交由不同科別老師審閱。
-1 -
第壹部分、選擇題
說明:共有
45
題選擇題,皆為單選題,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
請就各題題意,選出正確答案,劃記於答案卡,請注意題號順序。
1. 依據現行《教師法》規定,主管機關為協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處理「教學
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者」之案件,應成立下列何種委員會受理
學校申請案件?
(A) 教師評審委員會
(B) 教師專業審查會
(C) 成績考核委員會
(D) 校園事件處理會
2. 教師有時對班上學生給予「遲鈍」、「搗蛋鬼」等標籤。此種標籤的形成
與作用,下列何者不正確?
(A) 學生表現是影響教師對學生貼標籤的主因
(B) 教師對學生的負 標籤可使學生行為主動改善
(C) 教師最初的主觀評價可能會逐漸形成客觀事實
(D) 學校制度中的班級篩選、教學分級等措施會影響到標籤的形成
3. 根據皮亞傑(J. Piaget)的觀點,有關物體恆存(object permanence)概念
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 物體恆存概念開始出現在具體運思期
(B) 物體恆存概念的出現,是因為兒童已經具備抽象思考能力
(C) 具有物體恆存概念的嬰兒,不會因為某物體在他面前消失,就認為它
不存在
(D) 物體恆存概念指的是物體某方面的特徵,將不因其另方面特徵的改變
而改變
4. 小平上課時對老師講話不禮貌,老師很生氣地斥責他,並批評他沒有家
教。 班上其他同學聽了以後,對老師心生反感,很同情小平的境遇。下
列何者最能描述此一現象?
(A) 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B) 團體後效(group contingency)
(C) 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D) 普墨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
-2 -
5. 有關杜威(J. Dewey)教育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
(A) 認為教育是經驗的重組與改造
(B) 主張教育是為未來生活作預備
(C) 提倡「從做中學」的教育方法
(D) 影響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發展
6. 學校透過時間與空間配置、儀式性活動及執行學校生活規則等安排,規範
組織成員的言行舉止,並藉由獎懲方式維持校內秩序。這較符合下列哪一
種概念?
(A) 社會變遷
(B) 社會控制
(C) 社會流動
(D) 社會階層化」
7. 下列何者不是課程社會學的論點?
(A) 學校中隱藏許多非正式的規範與價值
(B) 建構主義的課程發展模式強調以知識為主
(C) 課程知識受到政策、文化信念、霸權意識型態等影響
(D) 官方知識與教科書內容必然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與歷史的關
8. 經由約束個人的感情和意志,以適應團體規範的行為改變過程。此作法較
符合下列何種概念?
(A) 角色人格化
(B) 價值個人化
(C) 人格社會化
(D) 需求制度化
9. 阿貴在教師節寫信給國中導師,感謝導師在許多人認為自己是不聰明的小
孩時, 仍鼓勵自己:「只要願意努力,一定能闖出一片天。」下列何
最接近這位導師的說法?
(A) 功能論(functionalism)
(B) 批判論(critical theory)
(C) 衝突論(conflict theory)
(D) 解釋論(interpretive theory)
-3 -
10. 學生在教室裡的各種行為,可能是遵守規定、努力讀書,也可能是搞怪吵
鬧、不想讀書。依據教育社會學的觀點,下列敘述何者比較不適當?
(A) 學生行為與學校文化氛圍有關
(B) 學生行為是自己的人格特質造成的
(C) 學生行為與整體社會的各種事件有關
(D) 學生行為與學生同儕團體的文化氛圍有關
11.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依據謝富樂(I. Scheffler)的主
張,屬於下列哪一種教育語言?
(A) 教育的定義
(B) 教育的明喻
(C) 教育的隱喻
(D) 教育的口號
12. 為了激起學生學習英文的動機,林老師經常提醒學生學好英文可以改變自
己的命運,只要改變自己對英文學習的看法,就能改變對自己英文學習能
力的負面信念。從班 (A. Bandura)的自我效能論觀之,林老師是從
哪一個面向提升學生的英語自我效能?
(A) 楷模
(B) 社會說服
(C) 替代性經驗
(D) 生理與情緒喚起
13. 某學校舉辦校友返校座談,李大忠校友在會中提出許多母校求學期間應教
卻未教的待人接物事項。試問李大忠提及的是艾斯納(E. Eisner)所稱
何種課程?
(A) 懸缺課程(null curriculum)
(B)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
(C) 顯性課程(explicit curriculum)
(D) 隱藏課程(implicit curriculum)
14. 有關不同教育學說裡教師角色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A) 自然主義:教師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觀察者與協助者
(B) 精粹主義:教師是強調官能訓練與學科知識的主導者
(C) 永恆主義:教師是啟發學生理性與研讀經典著作的指導者
(D) 進步主義:教師是學生在課業學習與追求永恆真理的督促
-4 -
15. 王老師是新進教師,校長要求結合她的資訊專長與校長自身的課程領導經
驗,帶動 全校跨領域的教學風氣,但王老師希望能先專心於班級教學。
她的處境可以用下列 哪一種概念說明?
(A) 角色距離
(B) 角色衝突
(C) 角色模糊
(D) 角色擴散
16. 范老師運用泰勒(W. Tyler)目標模式,發展媽祖信仰相關課程,為了決定
初步的教育 目標,他可從哪些面向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甲、媽祖信仰對社區居民的影響
乙、社會領域綱要中與媽祖文化相關的學習重點
丙、校內信仰媽祖的師資人數
丁、學生對媽祖繞境感興趣的部分
(A) 甲乙丙
(B) 甲乙丁
(C) 甲丙丁
(D) 乙丙丁
17. 王老師認為教科書是由專家學者依課程綱要編製,教師只要遵守教科書的
內容進行教 學,即可達成能力指標。此種想法反映的是下列哪一種課程
實施觀?
(A) 權變觀
(B) 調適觀
(C) 締造觀
(D) 忠實觀
18. 下列何者不符合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特性
(A) 階層化的課程領
(B) 草根式的課程發
(C) 師生共享課程決
(D) 創造學習經驗的課程
-5 -
19. 曹老師將班上學生依學科程度分成 ABCD 四等級,並為每一等級的學生設
立不同的「通過」及「很棒」分數。 A 級學生考 80 分算「通過」90
分以上是「很棒」; D 級學生考 50 分算「通過」,60 分以上是「很
棒」。這是屬於凱樂(J. Keller)ARCS 機模式中哪一要素的應用?
(A) 引起注意
(B) 切身相關
(C) 建立信心
(D) 獲得滿足
20. 下列有關電腦化適性測驗的敘述,何者為真?
(A) 題目依難易程度排列依序出現
(B) 測驗結果無法提供考生即時回饋
(C) 考生可依自己程度調整答題順序
(D) 具評估及診斷受試者能力的功能
21. 奧蘇貝爾(D. Ausubel)主張教師要善用前導組織,並把學習內容加以組
織,有系統地 提供給學生。此主張是為達成以下何種目的?
(A) 促進有意義的學
(B) 引發學生學習動
(C) 確定學生起點行
(D) 回饋學生表現行
22. 高登(T. Gordon)認為:教師採用「我訊息」I-message策略,有助於師生
通。
大華在上課時隨意講話干擾到吳老師上課吳老師如「我訊息」
策略,會如何 表達?
(A) 大華!好學生要專心上課,不要隨意與同學講話
(B) 大華!你大聲講話,影響我上課,令我感到苦惱
(C) 大華!如果你不安靜下來,我要延遲五分鐘下課
(D) 大華!你在上課時喜歡講話,所以人際關係不好
23. 有關課程實施「締造觀」(enactment)的敘述,下列何者最適切
(A) 採用目標模式的課程設計
(B) 教師是執行課程改革的付理者
(C) 重視師生在課堂中的自主性與真實經驗
(D) 教師必須接受訓練以忠實地進行課程實施
-6 -
24.
阿德的國語文成績很教師批閱他的作文時總是傾向給較高的分數這是
屬於下列 何種現象
(A) 月暈效應(halo effect)
(B)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C) 回沖效應(washback effect)
(D) (D)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25.
張老師認為課程應該引導學習者面對當前的問題例如汙染失業性別歧
視、消費者 權益等。這種課程觀比較接近下列何者?
(A) 課程是一種科技
(B) 課程是一種社會重建
(C) 課程是認知發展的過
(D) 課程是學習者的自我實現
26.
「多學科課程」「科際整合課程」主題統整課程的兩種型態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 前者以學科知能的學習為主,後者則不重視學科知
(B) 前者不同科目並列且有明顯界線,後者則已打破科目界線
(C) 前者以主題作為最重要的學習目標後者的學習目標則主要在精熟學科
內容
(D) 前者以學科的角度安排與主題有關的知能後者透過主題建立學科間之
連結
27. 陳老師自編測驗並進行試題分析後,發現某一題的難度指標值 P = .95。下
列有關此題 難易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A) 過於簡單
(B) 難度適中
(C) 過於困難
(D) 無法判斷
28.
沈老師編了一份數學成就測驗發現班上學生在此測驗的得分與其在該縣
市的學習 能力檢測之數學表現,在班級排名大致相當。代表此測驗具有下
列何種效度?
(A)表面效度 (B)容效度 (C)聚斂效度 (D)效標關聯效
-7 -
29.
張老師設計「減少塑膠用品的使用」課程下列有關減塑之情意目標的敘述
何者較適切?
(A) 品格形成:學生能遵守校規不帶一次性餐具到校園
(B) 接受:學生會與家長討論如何外帶餐點,以達減塑目的
(C) 價值組織:學生對於海洋生物受到垃圾危害的情形,感到難過
(D) 價值判斷:學生對於飲料店禁用塑膠吸管的政策,提出自己的觀點
30.
下列有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對議題融入
的敘述,何者不適切
(A) 議題可融入單一領域課程內容或發展跨領域之校訂課程
(B) 在各領域課程中的每一個單元,都至少要融入一種議題
(C) 重視縱向連貫與橫向統整,議題內涵可安排於各階段各領域
(D) 除目前現有議題,亦鼓勵教師將新議題適時納入課程設計與實施
31.
李老師在學生出現作業缺交干擾上課秩序等行為問題時登記缺點
週累積達五次 以上就需接受懲罰,若當週未被記缺點可累積加分,期末可
換嘉獎或小禮物。李老師 運用下列哪些原理?
甲、古典制約、乙、操作制約 丙、生理回饋 丁、代幣制度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32. 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發展論中,在哪一個階段,個人會以遵守規範不
妨害他人為首要考量
(A)避罰服從 (B)求認可 (C)法制觀念 (D)維持社會秩
33.
王老師為了幫助學生記住聽」這個字的寫法便採用「耳朵長長我姓王
今年 14 歲,一心要到南洋」的口訣。王老師使用了下列何種記憶策略?
(A) 復誦(rehearsal)
(B) 組織(organization)
(C) 精緻化(elaboration)
(D) 後設記憶(metamemory)
34. 小彰上課時不停地逗弄鄰座的同學,老師發現後,便讓小彰一個人坐到教
室角落的位置。老師使用的方法是下列何者?
(A)回饋 (B)正增強 (C)隔離 (D)負增
-8 -
35.
國小五年級的小英經常未按時繳交作業老師為了鼓勵她當她準時繳交作
業就當面稱讚若每週都準時繳交還會贈送小禮物小英很快就不再缺交作
業。此種作法最符合 下列何者?
(A)現實治療 (B)形治療 (C)行為治療 (D)人本治療。
36. 王老師得知班上的小玲被繼父性侵害,該學校應在幾個小時內進行通報?
(A) 12 小時 (B) 24 小時 (C) 36 小時 (D) 48 小時
37.
育之把自己的座位弄得髒亂不堪老師除了請他把座位清理乾淨還要求他
把教室 打掃一遍。這是下列何種機制的應用?
(A)負增強 (B)饜足 (C)反應代 (D)過度矯正
38.
小慧全家從北部搬到南部因而轉學到新學校他很快就熟悉學校周遭的環
能跟老師及同學有不錯的互動也能掌握導師的期許和班依據史坦
伯格 (R. Sternberg) 的智力三元論,大智展現了哪一種智力?
(A) 情境智力 (contextual intelligence)
(B) 經驗智力 (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
(C) 社交智力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D) 組合智力 (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
39. 小宏在班上沒有朋友,他告訴班導師「我的成績不好老師和同學都看不
起我,爸媽也不喜歡我,我這麼笨別人為什麼要對我好?」下列班導師的
回應何者最符合 該學派的典型作法?
(A) 理情治療學派:請他記錄被看不起的事件,找出非理性的信念
(B) 現實治療學派:帶領他了解自我的優點與價值,找到生命的意義
(C) 精神分析治療學派:回憶兒時經驗的自卑感,鼓勵他發展社會興趣
(D) 認知行為治療學派:對他說:「被同學這樣對待,你似乎感到很難過
40.
當聽到學生之間形成幾個小圈,你想了解班級團體結構最適合採用下
列哪一種方法?
(A)觀察法 (B)軼事錄 (C)自陳量表 (D)社會計量矩陣
-9 -
41. 許先生是一位諮商師他運用了「空椅技術」(empty chair technique)來幫助案
主進行「對話練習」(dialogue exercise)以整合案主內心的衝突與矛盾這是
屬於下列哪一種學派的治療方法?
(A) 完形治療法(gestalt therapy)
(B) 阿德勒治療法(Adlerian therapy)
(C) 當事人中心療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
(D) 理性情緒治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42. 若學生的思維已可進行抽象命題性思考,並可做假設與邏輯推論。根據皮亞
(J. Piaget) 認知發展理論,這較屬於下列哪一階段的特徵?
(A)前運思期 (B)形式運思期 (C)具體運思 (D)感覺動作期
43. 十一年級的小珍最近家裡農作物遭土石流淹沒。小「我擔心家裡經濟
會有困難必須休學,但我很想繼續讀書。」王老師:「你是否與父母討論過
家中的經濟狀況?」王老師採用了下列哪一種技術?
(A)引導 (B)解釋 (C)簡述語 (D)自我揭
44. 根據馬斯洛(A. Maslow) 需求層次論,下列哪一個屬於匱乏需求
(deficiency needs)
(A)美需求 (B)認知需求 (C)自尊需求 (D)自我實現需求
45. 大考前老師提醒同學要「先看一下題目再判斷會不會做和需要多少時間
如果不會的,就留到最後再做。」老師所提醒強調的是下列何者?
(A)注意力 (B)記憶能力 (C)認知監控 (D)散練習
-10-
第貳部分、問答題
說明本部分共有
2
(題號
46-47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答
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46.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
強調使用者為中心以解決使用者面臨的問題
其程序為:
同理(empathize)、定義(define)、發想(ideate)、原型(prototype)及測試(test)
五步驟。結合學生為中心的課程理念,若教師運用此五步驟進行課程發展,
前四步驟的課程 展任務為何(在答案卷中標註 ABCD並分別寫出
答案?
步驟
課程發展任務
同理
(empathize)
A
定義
(define)
B
發想
(ideate)
C
原型
(prototype)
D
測試
(test)
在教學現場測試課程方案,觀察學習者的狀況和反
並根據回饋進行調整以確認課程方案是否可以回應其
需求。
47. 教師在教育現場對學生使用「善意的謊言是否合乎道德?請分別以義務論
(deontology) 和效益論(utilitarianism)的核心主張論述之。
-11-
第參部分、綜合題
說明本部分共有
3
(題號
48-49
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答
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閱讀下文後,回答 48-49 題。
小善平時沒有天天洗澡,導致身上有異味,他吃完午餐常用衣服擦手,也習慣用袖
子擦鼻涕,他的教室座位地板上有很多垃圾,因此同學不喜歡跟小善在一起。陳老
師為了要改善小善的衛生習慣,設計了一個集點活動來幫助他達成目標。他給小善
一張記錄表 跟他共同訂定要改進的四個行為每項只要當天完全做到善就可
以自己打一個○ 累積 10 個○就能換一個小善喜歡的獎品以下是小善交回的表
從表格看起來小善每天 都有畫○但一段時間後小善的衛生習慣卻沒有明顯
改善。
目標行為 5/6
()
5/7
()
5/8
()
5/9
()
5/10
()
5/13
()
5/14
()
5/15
()
5/16
()
()
每天洗澡換乾
淨衣服
維持座位乾淨
不要把衣服當
抹布
每次擤鼻涕都
使用衛生紙
48.
針對表格中目標行為的設定與敘寫提出兩個導致小善行為改變計畫失
敗的可能原因, 針對這些原因提出相應的改善作法。
49. 老師希望藉由同儕的力量來幫助小善的衛生習慣,提出一項作法並說明所
依據的理論。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