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芋」到愛:嘉義縣食農教育優良教案

pdf
1.88 MB
14 頁
Administrato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109 年度
主題:轉角「芋」到愛
壹、課程理念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舉鋤頭要掘芋。
掘啊掘,掘啊掘,掘得一尾旋鰡鼓,
依呀嘿嘟真正趣味。
阿公要煮鹹,阿媽要煮淡,兩個相打弄破鼎,
依呀嘿嘟隆冬七冬槍,哇哈哈。」
「芋頭」在台灣曾經是人們主食之一,現代食用,又出現更多芋頭做的甜品、芋圓、
芋頭鮮奶、芋泥球、芋頭酥等等。另外,「吃芋」是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地把芋頭擬人化,
分爲芋母、芋子、芋孫,象徵「親情」。芋頭對於台灣人來說是餐桌上的常客,更已經深深
地融入我們生活中。
本次課程以芋頭為主題,探討芋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第一節課從台灣民謠切入,
讓學生從民謠中發掘「芋頭」之於台灣人的重要性,認識芋頭的生長。第二節帶領學生了
解「芋頭」的食物里程,營養價值與三章一 Q的意義,第三節課,實際帶領學生製作芋泥
肉鬆熱壓吐司,讓學生在做中學,發現「芋頭」的不同面貌,讓學生愛上芋頭,並利用食
品包裝上的標示,認識食品安全的重要。
貳、課程架構
第一節
轉角「芋」到愛
-台灣民謠與飲食文化
第二節
轉角「芋」到愛
-食物營養與安全
第四節
轉角「芋」到愛
-芋泥肉鬆熱壓吐司
1. 飲食文化
2. 食物生產
1. 食物里程
2. 食物生產
3. 生態環境
4. 食物與營養
1. 食物料理
2. 食物安全
3. 消費意識
享食
昔時
知食
產食
佳食
享食
2
參、教學方法
講述法、問答法、實地操作
肆、評量方式
實作評量、課堂互動、學習單、課堂參與
伍、教學活動
領域/科目
藝術 / 音樂
實施年級
一年級
主題名稱
轉角「芋」到愛
主題內容
勾選
可複選
□農事教育、■人類與糧食生態永續、□產銷履歷
□綠色生產與消費、□碳足跡、■食品安全
■健康飲食、□午餐禮儀、■感恩惜物、■其他 _飲食文化_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內容
1-1-1 食物的分類
1-1-2 食物的營養素與功能
2-2-1 農林漁牧所生產之食材
3-1-1 食材的適當料理方式
3-2-1 食物安全的認知
3-3-1 食品標示與食品標章
3-3-2 媒體與消費行為
4-1-1 珍惜食物
4-2-1 食物生產與生態環境
5-2-1 本國傳統的飲食文化與變遷
核心
素養
領綱
善用科技執行生活要事
善用多元感官探索生活美感價值
理解藝術文化多元差異
多元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國際教育
3
音樂、家政
自編
投影機、熱壓吐司機
各單元學習重點與學習目標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
學習
內容
3-1-1 食材的適當料理方式
5-2-1 本國傳統的飲食文化與
變遷
一、能了解台灣民謠的意義及風格
二、能欣賞並演唱台灣民謠《天黑
黑》
三、能了解民謠裡的飲食文化
四、能了解芋頭與人的關係
學習
內容
1-1-1 食物的分類
1-1-2 食物的營養素與功能
2-2-1 農林漁牧所生產之食材
3-2-1 食物安全的認知
3-3-2 媒體與消費行為
4-2-1 食物生產與生態環境
一、能了解芋頭的生長與栽種環境
二、能了解芋頭的營養價值
三、能了解三章一 Q的意義
四、能知道台灣的芋頭名產
學習
內容
3-2-1 食物安全的認知
3-3-1 食品標示與食品標章
3-3-2 媒體與消費行為
4-1-1 珍惜食物
一、能利用食材製作熱壓吐司
二、能了解器材使用安全
三、能了解食品包裝上的標示之意義
四、能惜食、享食
4
教學單元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轉角「芋」到愛
時間
3節課/135 分鐘
學習目標
能了解台灣民謠的意義及風格
能欣賞並演唱台灣民謠《天黑黑》
能了解民謠裡的飲食文化
能了解芋頭與人的關係
能了解芋頭的生長與栽種環境
能了解芋頭的營養價值
能了解三章一 Q的意義
能知道台灣的芋頭名產
能利用食材製作熱壓吐司
能了解器材使用安全
能了解食品包裝上的標示之意義
能惜食、享食
學習內容
1-1-1 食物的分類
1-1-2 食物的營養素與功能
2-2-1 農林漁牧所生產之食材
3-1-1 食材的適當料理方式
3-2-1 食物安全的認知
3-3-1 食品標示與食品標章
3-3-2 媒體與消費行為
4-1-1 珍惜食物
4-2-1 食物生產與生態環境
5-2-1 本國傳統的飲食文化與變遷
領綱核心素養
善用科技執行生活要事
善用多元感官探索生活美感價值
理解藝術文化多元差異
5
議題融入
說明
先以講述方式讓學生理解芋頭與台灣人民生活環境的關係,再以平板上網搜尋
以芋頭為材料製作的關的食品、食物,進而搜查世界各國食用芋頭的習慣、口
味等。
第一節: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備註
【引起動機】
1. 提問:早期台灣大致可分成哪些族群?
2. 提問:早期台灣人民主要生產方式及休閒娛樂是甚麼?
【時間】
5分鐘
【評量重點】
課堂參與
【發展活動】
1. 教師介紹台灣民謠種類,介紹自然民謠《天黑黑》並賞析歌詞內容
2. 提問:除了米之外,台灣早期人民的主食還有哪些?
3. 討論「芋頭」之於台灣人民的重要性
【時間】
15 分鐘
【評量重點】
課堂參與、學習單
【綜合活動】
1. 完成台灣民謠學習單
2. 習唱台灣民謠《天黑黑》及孫燕姿《天黑黑》
【時間】
25 分鐘
【評量重點】
課堂參與、學習單
第二節: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備註
【引起動機】
1. 複習歌曲《天黑黑》及孫燕姿《天黑黑》
2. 發下平板電腦,分組完成學習單
3. 教師以「芋頭」實物介紹
【時間】
8分鐘
【評量重點】
課堂參與、學習單
【發展活動】
1. 討論生活中見到的「芋頭」
2. 以平板電腦上網查詢芋頭的生長環境、營養價值並完成學習單
3. 以小組為單位,回答教師的提問,分享查詢結果。
【時間】
25 分鐘
【評量重點】
課堂參與、學習單
【綜合活動】
1. 教師整理學生查詢成果,歸納「芋頭」的食材里程、營養價值
2. 教師以 PPT 講述,台灣三章一 Q的意義
【時間】
12 分鐘
6
【評量重點】
課堂參與、學習單
第三節: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備註
【引起動機】
1. 上網查詢生活中以「芋頭」為食材的食品並認識食品標誌講解食
品安全觀念
【時間】
10 分鐘
【評量重點】
課堂參與、學習單
【發展活動】
1. 觀察芋頭、芋泥、肉鬆、吐司等食材包裝及相關標示
2. 複習三章一 Q之意義
3. 完成學習單
【時間】
5分鐘
【評量重點】
課堂參與、學習單
【綜合活動】
1. 講解製作芋泥肉鬆熱壓吐司步驟及注意事項。
2. 享用芋泥肉鬆熱壓吐司
3. 收拾、清潔
【時間】
30 分鐘
【評量重點】
課堂參與、學習單
教學提醒
芋泥製作視教學時間而定,若無法連上兩節課,則可使用現成芋泥
參考資料
自編
附錄
轉角「芋」到愛 PPT
7
陸、教學成果(勿出現學校、作者之文字、圖像或是照片)
一、教學過程(含照片)
8
二、學生作品(學習單或其他)
柒、教學省思(教學者反思)
本次課程結合學生舊經驗(已經製作過芋頭牛奶),學生對芋頭印象深刻,講述起來學
生也非常有興趣。加上食物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反應很熱絡。
下次若須在執行本次課程,則可選擇配合食材產季,讓學生從種植食材開始體驗,能
更體驗到食材在種植(生產)過程中,會遇到那些問題,以及解決的方式,並藉由生產過程
所經驗的困難,學生能更了解三章一 Q的意義與珍貴。
9
捌、附錄
10
11
12
食農教育課程 『轉角「芋」到愛』 學習單
班級:___姓名:__________座號:____
一、 寫出芋頭的特色及食用部位
二、 請上網查一查,市面上常見以芋頭為食材的食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請上網查一查,芋頭有哪些營養,對人的身體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三章一 Q有哪些?分別是甚麼意義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1.____季、____季是芋頭的豐收季節
2.台灣許多地方都產芋頭,有的是____(水田栽種)有的是____(旱田栽種)
3.台中_______、高雄的_______兩處,是台灣最知名的芋頭產地。
4.__________________的環境特色,會讓芋頭發育良好,球莖也較大。
4.芋頭食用部位為__________________
13
14
【附件六】
嘉義縣 109 年度
編號:_______________
教案名稱
評審項目
配分比重
教案結構
流程設計
主題內容
1.符合本教案甄選目的。
2.活動內容符合素養導向之設計。
3.教學策略合宜,能啟發學習者。
4.能維持學習動機。
30
教材教具
設計運用
1. 能選用合宜之教材。
2. 能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3. 能運用學校現有之資源。
4. 能符合未來時代之趨勢。
20
教學評量方式
測驗題實作…等)與學習目標
教材內容之契合
10
教學創新
教學活動設計之創新、多元與實用性
10
教學成效與省思
實踐應用與授課省思
30
100
(簽名)
備註教案內容有嚴重謬誤或完全不符學生身心發展階段時評審得直接評定教案
入選,不受配分比重影響。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