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4
,离现在 5
年 23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1
食農教育教案
一、 設計理念
(一)單元設計緣由
108 年深秋時節,我們在校園裡的某個角落,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農作,這
對學生們來說是個新鮮的體驗,從整地、播種、每天灌溉、除蟲拔草到收成,學
生們在過程中都充份感受到了農作的辛苦;同時在遇到問題時,亦能主動積極的
詢問有經驗的家人或老師們該如何解決問題,只可惜一開始為了避免可能過度的
蟲害,我們挑選栽種的是較有味道的青菜品種(如芥菜、青椒、大陸妹),使得
學生們對於自己所種植出來的農作物並不捧場,最後只能送給校內有興趣的老師
們,這在教學設計者眼中,覺得剎是可惜,為此,基於嘉義縣亦是台灣在養殖漁
業中頗富盛名的縣市,我們就再試一次,改從漁業切入,希望學生們除了能理解
台灣近海漁業的現況外,亦能知道整個海洋生態正面臨什麼樣的浩劫,以及我們
正面臨的挑戰與困境,期待學生能藉此珍惜台灣在地漁產、更懂得怎麼吃魚、怎
麼透過調整飲食內容來協助維持海洋環境平衡,達到食農教育中所強調的「惜食」
、
「享食」之內涵。
(二)學生學習特質與需求
1.學習特質:富創造力及些微批判思考之能力,在教師引導下具備積極思考之
特質。
2
2.學習需求:除先前既有之基礎農作經驗外,需更深入的內化「珍惜食物、感
恩環境」之素養。
(三)核心素養的展現
「慢魚運動,一起來!」以綜合活動領域為主軸,擇定領綱核心素養綜-J-C1
所述:「探索人與環境的關係,規劃、執行服務學習和戶外學習活動,落實公民
關懷並反思環境永續的行動價值。」進一步深入發展課程,期望能從課程進行過
程中,讓學生探索人們的飲食習慣與過度捕撈行為,對海洋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
響,並在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之後能願意嘗試改變自己的飲食內容(吃在地漁
產、吃當季魚),同時學習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對大眾進行宣導,鼓勵其他更多的
人一起對魚類的消費行為做出一些改變,進而實現公民關懷,用自己的力量阻止
情形繼續惡化,讓環境得以漸漸永續發展。此外,如此的課程構想落實在學習歷
程上,亦是循序漸進的從理解、能對惡意過度捕撈進行評價、願意改變自己飲食
習慣、到能向他人宣導讓更多人參與,一步一步的整合知識、情意、技能各方面
的表現。
(四)學習重點的統整與銜接
在食農教育的核心概念中,強調的是人、食物、環境的交互影響與共存,此
與本主題的教學設計有密不可分之關係,就擇定之綜合活動領綱中3d-IV-2的學
3
習表現:「分析環境與個人行為的關係,運用策略與行動,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而言,課程之設計讓學生在理解海洋生態變化與人類消費習慣間之關係後,能透
過向他人宣導及自身飲食行為改變的行動,促進海洋環境有永續發展的機會,這
類具體的表現,即是學習表現的展露。
此外學習內容部份,透過文章閱讀、教師引導、團體討論分享、個人反思及
宣導行動的方式,亦已促進學生理解與實踐領綱中家Aa-IV-3:「飲食行為與環
境永續之關聯、實踐策略及行動。」以及童Da-IV-2:「人類與生活環境互動關
係的理解,及永續發展策略的實踐與省思。」這兩項學習內容。
(五)議題融入與跨科/領域統整的規劃
在環境教育議題裡,教學設計者挑定了「永續發展」的學習主題,此與食育
架構中「惜食」項目裡的「友善環境」以及「享食」項目裡的「永續成長」是緊
密相扣的,期待學生在學習完本主題後,能擁有「惜食」及「享食」的相關知識
(如:理解台灣近海漁業現況及面臨困境等)、情意(如:對捕撈者進行評價、
願意接受調整飲食內容等)、能力表現(如:能用自己的口語表達方式向他人宣
導慢魚運動等)。
再者,教材來源天下雜誌的編寫方式及主要閱讀對象多以成人為主,對於國
中二年級學生而言,要能一口氣讀懂讀通未必是全體學生皆具備的能力,故鼓勵
學生透過語文領域所學之閱讀與理解策略技巧,對本主題文章進行閱讀,亦是另
4
一個將生活所見所聞與學習做結合的練習,亦屬跨領域的學習整合。
(六)重要教學策略與評量的說明
從閱讀文本開始,即請學生運用個人閱讀策略初步理解慢魚運動,在理解定
義及緣由後,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其背後成因及相關影響,並進行評價與反思;透
過小組討論方式催化出更多元的想法,是促使整個學習過程更豐富精彩的關鍵;
同時在讓學生踏出教室全面性的向他人宣導說明前,必須針對其宣導內容進行檢
核是否多元而不偏頗,故最後在班級內進行的彙整分享,亦成為確認學習成效的
一部份。故綜上所述,本學習主題在進行評量時,必須針對學生參與討論的過程、
學習單的完成與其內容的豐富度、口語敘述表達的完整性等進行評估,同時兼顧
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方式,這樣的評量結果才足以供教學設計者參考教學結
束後是否有達到預期教學成效。
二、核心素養呼應說明
一場「慢魚運動」,若只有少數人的力量,想要改善台灣近海的海洋生態,
真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期望的是學生可以透過學習,了解這項運動的必要性,
而在理解後至少願意從個人開始改變,進而逐漸養成社會責任感、多主動關心社
會議題,除了自身能對環境多點友善、願意多盡點一己之力外,還要能用適當的
方式進行推展,讓更多人知道,這與總綱中三面九向的「C 社會參與」之下「C1
5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是相互呼應的;同時我們也期待透過學習重點在課程中的
實踐,能讓學生體悟食農教育中的精髓—在人、食物、環境三者能友善共存的目
標下,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三、單元架構
四、教學單元設計
領域/科目 綜合活動領域
設計者 施姿伶、許育嘉
實施年級 八年級(國中二年級)
總節數 共三節,135 分鐘
單元名稱 慢魚運動,一起來!
設計依據
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
3d-IV-2
分析環境與個人行
為的關係,運用策略
核心
素養
總綱:C1
具備道德實踐的素養,從
個人小我到社會公民,循
序漸進,養成社會責任感
及公民意識,主動關注公
慢魚運動,一起來!
撈魚囉!
盲人摸「魚」
聰明吃魚我最行
完成文章導讀
及閱後反思
激盪討論所牽涉之層
面及其影響
1.團體分享與想法梳理
2.彙整成果
6
與行動,促進環境永
續發展。
共議題並積極參與社會
活動,關懷自然生態與人
類永續發展,而展現知
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
領綱:綜-J-C1
探索人與環境的關係,規
劃、執行服務學習和戶外
學習活動,落實公民關懷
並反思環境永續的行動
價值。
學習內容
家Aa-IV-3
飲食行為與環境永
續之關聯、實踐策略
及行動。
童Da-IV-2
人類與生活環境互
動關係的理解,及永
續發展策略的實踐
與省思。
議題融入
議題/學習
主題
議題:環境教育
學習主題:永續發展
實質內涵
環 J4
了解永續發展的意義(環境、社會、與經濟的均衡
發展)與原則。
與其他領域/科目連結 語文領域(國語文)
教材來源
文本:天下雜誌第 616 期(2017.2 出刊)
影片:海洋資源幾枯竭 義大利興起「慢魚運動」
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DTe7IFe5o
學習目標
1.能理解台灣近海漁業近況及其面臨的挑戰與困境,進而珍惜食用在地漁產。
2.能透過分析慢魚運動之成因及相關影響,理解海洋生態環境永續發展之重要
性。
3.能展現關懷海洋生態環境之情懷,向他人介紹慢魚運動。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引導內容及實施方式(含時間分配)
學習評量
備註
《第一節課—撈魚囉!》
【引起動機】影片觀賞、引導討論(15 分鐘)
教師引導討論,從影片中看到了哪些重要資訊?並
將學生提供的資訊重點摘錄在黑板上。教師引導重
點在於讓學生理解台灣近海現況及目前所面臨到的
困境及其成因,促進學生對此主題緣由之初步理解。
【發展活動】1 閱讀文章(20 分鐘)
請學生各自詳細閱讀文章,並將認為的文章重點畫
記出來,並摘錄大意。教師可適時提醒學生充份運
用閱讀策略,另教師須在台下開始觀察學生、收集
參與討論
引導注意
勿失焦離
題
8
學生所需學習資訊,若有偏離學習目標之可能,應
適時協助拉回。
【總結活動】回顧本節課重點(10 分鐘)
教師協助歸納從影片及文章中看到的重點,便於協
助學生初步釐清及統整何謂慢魚運動及其由來。給
予作業,請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去市場或超市觀察近
期市面上販售之魚種及其差別,拍下照片,下次上
課時分享。
《第二節課—盲人摸「魚」》
【引起動機】分享、帶出本節重點(15 分鐘)
請學生分享作業成果(拍下的照片)
,與同儕分享看
到的魚種及差別,教師將重點摘錄寫在黑板上。
【發展活動】深入討論與引導背後各種成因及影響
(25 分鐘)
教師藉由學生之觀察,適時補充當季魚與非當季魚、
近海捕撈、遠洋魚與在地養殖魚種在捕撈與生產方
式上可能延伸出的問題。教師引導重點在於讓學生
思考人、食物、環境三者之關係及利弊,以及該如
參與討論
參與討論
留意時間
9
何在友善環境下享受到新鮮的魚。
【總結活動】歸納重點,給予作業(5 分鐘)
藉由學生討論結果歸納聚焦本節重點,之所以需要
慢魚運動,是因為人們的捕撈方式、飲食偏好與習
慣、海洋生態環境三者開始產生衝突,並鼓勵學生
思考人們可以如何改變,並讓學生回家完成學習單。
《第三節課—聰明吃魚我最行》
【引起動機】學習單內容分享(5 分鐘)
教師藉由巡視學習單完成程度,從學習單中「我夢
想中的海洋奇景」為題,徵求開放分享。
【發展活動】延伸思考討論,繪製簡易宣導海報
(20 分鐘)
採小組制讓學生先在組內分享個人學習單寫下之內
容,並以小組為單位,發展出小組較完整的答案,
進而共同繪製成簡易宣導大字報。
【總結活動】小組練習宣導,教師歸納、給予作業
(20 分鐘)
由小組推派成員上台簡易說明,教師適時給予補充;
學習單
海報內容
口語發表
海報美觀
非重點,
而是學生
10
補充目的在於更完整的建立學生對於本主題的脈絡
學習,才能更精準的達到學習目標。最後由教師進
行整個教學活動的主要歷程回顧與重點歸納,並鼓
勵學生落實於之後日常生活,在懂魚之後更知道如
何吃魚,維護海洋生態就從改變自身飲食習慣做起,
進而能不浪費食物與更珍惜地球各種資源。給予作
業,請學生對校內老師進行慢魚運動之宣導,對象
須有三位並獲得其簽名認證。
是否能充
份完整說
明
教學設備/資源
投影機、筆電、文章文本、學習單、海報紙、彩色筆
參考資料:無
附錄(請參照文末)
附件一:文章影本
附件二:學生學習單
五、教學成果與省思
(一)教學成果
11
第一節課:閱讀文章、摘錄大意
第一節課:畫下的文章重點摘要
12
第二節課:撰寫個人學習單
第三節課:彙整小組成果
13
優良小組學習單範例
優良小組學習單範例
14
優良小組學習單範例
(二)教學省思
「慢魚運動」,其實是個還不太廣為人知的飲食新潮流,很多同為教育界的
夥伴在聽到這個名詞時,都以為是可以吃的那個鰻魚嗎?於此,在設計教案時,
便暗自有了要讓學生們對外宣導,讓更多人知道這個運動的初步設定,結果令我
意想不到的是,課程進行過程中學生在撰寫學習單時,竟也冒出了「如何可以讓
更多人知道有這個運動?」的困惑,學生們的這個反應讓我感受到了一件事~~
他們真的有在思考,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當學生願意主動進行思考,學習效
果才有可能更明顯,教學者的精心設計才更有可能落實達成目標,所以如何引起
學生興趣、讓學生願意主動參與,關鍵無他,便是教師在設計課程時,積極將學
15
習內容與學生生活情境做結合,在這次的教學裡,吃魚是生活、向他人宣揚也是
生活,唯有在生活中有實踐的機會,學習方能延續。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