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5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環境教育)
1.基本理念
環境教育成為一個重大議題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充分呼應以下幾個重要意
涵:
(1)全球環保的思潮與行動
環境教育的起源與發展,緊扣著國際環保的思潮和行動。1972 年的聯
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1972)發表「人
類宣言」,促使人類注意環境的問題,啟始了人類與自然環境良性互動的新
紀元。接著在 1983 年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關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兩個議題,
象徵環保的內涵由對自然環境的關懷,擴充到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關懷。這
個委員會在 1987 年發布了「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宣言,
呼籲全球對自然環境與弱勢族群的認同與關懷。1992 年聯合國召開地球高
峰會(Earth Summit),更通過了舉世矚目的「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
把永續發展的理念規劃為具體的行動方案,強調對未來世代的關懷與對自然
環境資源有限性的認知,及對弱勢族群的扶助。
(2)含括個人發展、社會正義與環境保護的豐富內涵
九年一貫課程的課程目標包括人與自己,強調個體身心發展;人與社
會,強調社會與文化;人與自然,強調自然與環境等三個層面。環境教育的
內涵也包含人與自己、社會及自然三個層面。環境教育藉由個人對環境問題
所應負責任的覺知,積極正面環境態度的養成,然後主動的參與環境行動,
以瞭解並促進自我的發展;環境教育不僅侷限在自然生態保育,人文社會與
自然環境的互動也屬於環境教育的範疇,尤其是最近國際所關切的社會正義
與環境正義的議題,更將環境教育的目標導向社會層面;至於人與自然的層
面,自然環境的資源保育、汙染防治與維護管理更是環境教育根本的關切。
(3)符合教育改革的理念
環境教育的融入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大特色:就教學的內涵而言,環
境保護議題是國內外所關注的焦點,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應作適度的回應,九
年一貫課程中保留環境教育融入的空間與彈性,正可以表現此課程的國際觀
與現代性;對學生的認知學習而言,環境教育除了具獨特的概念架構,更具
跨科際連結的知識體系,擁有一個整體性與豐富性的內涵;對學生的情意學
習而言,藉由對環境的關心,關懷社會中的弱勢族群與自然環境中的弱勢物
種,進而關懷整個地球環境生態,可成全高尚的人格情操;對學生的行為學
習而言,環境教育重視日常生活中具體呈現的現象或問題,經由生活中議題
的探討與解決,達成生活能力的落實與實踐;最後對學校與教師而言,環境
教育為新興的領域,其內涵概念仍持續發展,需要學校與教師主動關切與合
作學習,因而可藉由科際整合與教學自主,提升教育體制內的活力。
2.課程目標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實踐、體驗與省思。環境教育之課程目標,希望教學者能
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對環境覺知與敏感度,能充實學生環境永續相關的知
識,能讓學生對人與環境的互動有正確的價值觀,並在面對地區或全球性環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