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本課程綱要以尊重語言人權與保障文化多樣性,落實本土語文復
振、傳承與創新為宗旨,基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發」、「互動」
與「共好」的課程理念,使學生具備本土客家語言文化的基本知識、
口語表達、應用能力與認知態度,提升核心素養,發展全人教育,以
期達成「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課程願景。
A3:
強調課程的四性層面。
一、階段性:語言與心智發展、理解應用、人際溝通等素養關係密切。
每個人的成長代表著心理認知與社會化的逐步成熟,語言的學習
或教學必須循序漸進,如母語或第一語言的習得發展,從單詞、
語彙、句法、語用等由小而大,由簡而繁,透過沉浸式的環境刺
激,於快樂的情境中自然習得。
二、銜接性:語言是個有機體,本身充滿了活力與衍生性,語言的表
達是不能任意切割的語音、語法、語意的綜合結構。教材內涵雖
然分年級、分階段進行教學,但是語言內在系統必須講究前後的
連貫與銜接。
三、統整性:任何領域/科目的教學均須透過語言表達,客家語文本身
是個課程,也可以與其他領域/科目結合,融入其他主題之中,或
將客家語作為教學語言,或在其他課程中融入相對應的客家語文
內涵,以統整方式代替單科個別教學。
四、適才性:語言習得或語言學習是多元智能的表現,每個學生都有
別於他人的學習稟賦。客家語文教學必須考量學生個別差異及需
求,彈性調整教學內容、進度和評量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