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中國小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

pdf
353.73 KB
10 頁
oyang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
1.基本理念
2.課程目標
3.分段能力指標
4.學習內容
5.融入學習領域之建議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
1.基本理念
自從 1996 年起,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率先主張將性別平等教育注入教改
理念在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努力下我國已陸續制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法規,期以
落實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 1997 年頒布「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明訂中小學課程須
實施兩性平等教育相關課程賦予性別平等教育發展的契機教育部也於同年成立「兩
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力促各校推動性別平等教育。
基於社會需求與時勢所趨1999 年教育部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中,將兩性教育列為重大議題,明訂融入在各學習領域中實施。且於 2001 年的「國
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明列「兩性教育」為重大議題之一,訂有課程綱要之
內容,期能透過課程實踐,使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得以往下紮根。
在教育政策積極推動之下,2004 年總統正式公布「性別平等教育法」,其目的為
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偏見與歧視維護人格尊嚴,以厚植並建構性別
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至此,「兩性教育」正式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期使性別
平等教育之推動更具法源依據及強制性。
所謂「性別」(gender),其意為由生理的性衍生的差異,包括社會制文化所
建構出的性別概念「平等」(equity)除了維護人性的基本尊嚴之外更謀求建立公
平與良性的社會對待性別平等教育(gender equity education)即希望透過「教育」
歷程和方法,促使不同性別或性傾向者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不因生
理、心理、社會及文化上的性別因素而受到限制;更期望經由性別平等教育,促進不
同性別者在社會性別之實質平等亦期能與國家社會之整體發展相互配合,共同打造
性別平等之多元社會。
「性別平等教育」在政策的推動上,必須建基於對多元文化社會所產生的覺知、
信念與行動其目的在於教導學生認知個人的成長發展與社會文化脈絡有著密不可
分的依存關係個人須透過與不同性別者的互動進行性別角色的學習與突破,從而
接納自我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以培養自尊自信的生活態度。
「性別平等教育」在學校教育的推動上,則應協助學生認知社會文化的多樣性,
破除性別偏見、歧視與刻板化印象;除教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團體,尋求社會資源,
以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並且引導學生探究性別權益相關議題,進一判社
所建構的性別平等現象,尋道,進各群的諧共處。
國民教育階段的「性別平等教育」整體課程綱要係以「性別的自我瞭解」「性別
的人我關係」「性別的自我突破」作為三項核心能力並以此建構各階段之能力指標
其基本意涵分別解釋如下:
性別的自我瞭解:瞭解性別在自我發展中的角色,以培養健康的自我概念。
性別的人我關係
性別的自我突破:發
至於學校教育在課程與教學方面的實施一方面應建構性別平等的學校文化與環
境,並持續不斷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教師專業發展期以建立學校領導人員及教師性
別意識。另一方面更期使教師能編選具有性別平等意涵的教材,在教學實施過程中
發展性別平等的測驗與評估方式以落實多元文化的學習內涵此外,學校在發展學
校本位課程時希望能透過在各學習領域的基本教學時數與彈性學習時間的運用
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實於日常課程實踐之中。
2.課程目標
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目標,主要著重於認知、情意、行動三層面。在認知面,藉
由瞭解性別意涵性別角色的成長與發展來探究性別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在情意面
發展正確的性別觀念與價值評斷;在行動面,培養批判、省思與具體實踐的行動力。
整合三個層面,可以推衍出以下六項課程目標:
(1)瞭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2)瞭解自己的成長與發展,並突破性別的限制。
(3)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並發展長處。
(4)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
(5)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構性別平等之社會。
(6)建構不同性別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的建構延續原來兩性教育課程綱要依據十大基本能力
與三大主題軸發展而來,在知識的概念分析上除了根據三大主題軸(別的自我
性別的人我關係性別的自我突破)的知識內涵羅列國中小學生應學習的主要概
念與概念之外間的構性教育程架
構。至於,出現在概念架構表上的次要概念,則再依學生不同階段的預期達成能力安
置於不同階段之中並以此發展能力指標能力指標之敘寫,不僅考量各階段學生應
學習之性別平等教育內容目標外,同時完整呈現認知、情意與行動等整體能力指標。
此能力指標之概念架構意圖與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的能力指標做有效銜接
期使學生在國小至國中階段性別平等教育的學習能有效的縱向與橫向之銜接。
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概念架構表
主題軸
主要概念
次要概念
性別的自我瞭解
身心發展
身心發展差異
身體意象
性別認同
性取向
多元的性別特質
生涯發展
不同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
職業的性別區隔
性別的人我關係
性別角色
性別角色的刻板化
性別互動
互動模式
表現自我
性別與情感
情緒管理
情感的表達與溝通
情感關係與處理
性與權力
身體的界限
性與愛
性騷擾與性侵害防治
家庭與婚姻
多元家庭型態
家庭暴力
性別與法律
權益與法律救濟
性別的自我突破
資源的運用
資訊、科技與媒體資源的運用
校園資源的運用
社會的參與
對公共事務的參與
主題軸
主要概念
次要概念
社會建構的批判
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多元文化中的性別關係
※說明:分段能力指標與概念架構表之對應關係,請參見附錄三。
3.分段能力指標
<編號說明>下列「a-b-c」的編號中a代表核心能力序號,b代表階段序號,c
代表流水號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年
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
(1)性別的自我瞭解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1-2-2 覺察性別特質的刻板化印象。
1-2-3 欣賞不同性別者的創意表現。
1-3-1 認知青春期不同性別者身體的發展與保健。
1-3-2 認知次文化對身體意象的影響。
1-3-3 認識多元的性取向。
1-3-4 理解性別特質的多元面貌。
1-3-5 認識不同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
1-3-6 瞭解職業的性別區隔現象。
1-4-1 尊重青春期不同性別者的身心發展與差異。
1-4-2 分析媒體所建構的身體意象。
1-4-3 尊重多元的性取向。
1-4-4 辨識性別特質的刻板化對個人的影響。
1-4-5 接納自己的性別特質。
1-4-6 探求不同性別者追求成就的歷程。
1-4-7 瞭解生涯規劃可以突破性別的限制。
(2)性別的人我關係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2-1-4 認識自己的身體隱私權。
2-2-1 瞭解不同性別者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2-2-2 尊重不同性別者做決定的自主權。
2-2-3 分辨性別刻板的情緒表達方式。
2-2-4 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2-2-5 認識性騷擾與性侵害的類型。
2-2-6 認識多元的家庭型態。
2-2-7 認識家庭暴力及其求助管道。
2-3-1 瞭解家庭與學校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2-3-2 學習在性別互動中,展現自我的特色。
2-3-3 認識不同性別者處理情緒的方法,採取合宜的表達方式。
2-3-4 尊重不同性別者在溝通過程中有平等表達的權利。
2-3-5 辨別不同類型的情感關係。
2-3-6 釐清性與愛的迷思。
2-3-7 同理與關懷受到性騷擾或性侵害者。
2-3-8 認識家庭暴力對身心發展的影響。
2-3-9 瞭解人人都享有人身自主權、教育權、工作權、財產權等權益,不受性別
的限制。
2-3-10 瞭解性別權益受侵犯時,可求助的管道與程序。
2-4-1 分析現今社會問題與刻板的性別角色關係。
2-4-2 思考傳統性別角色對個人學習與發展的影響。
2-4-3 分析性別平等的分工方式對於個人發展的影響。
2-4-4 解析人際互動中的性別偏見與歧視。
2-4-5 去除性別刻板的情緒表達,促進不同性別者的和諧相處。
2-4-6 習得性別間合宜的情感表達方式。
2-4-7 釐清情感關係中的性別刻板模式。
2-4-8 學習處理與不同性別者的情感關係。
2-4-9 善用各種資源與方法,維護自己的身體自主權。
2-4-10 認識安全性行為並保護自己。
2-4-11 破除對不同性別者性行為的雙重標準。
2-4-12 探究性騷擾與性侵害相關議題。
2-4-13 釐清婚姻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2-4-14 尊重不同文化中的家庭型態。
2-4-15 習得家庭暴力的防治之道。
2-4-16 認識性別權益相關的資源與法律。
(3)性別的自我突破
3-2-1 運用科技與媒體資源,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3-2-2 檢視校園中資源運用與分配在性別上的差異。
3-3-1 解讀各種媒體所傳遞的性別刻板化。
3-3-2 參與團體活動與事務,不受性別的限制。
3-3-3 表達對社區公共事務的看法,不受性別限制。
3-3-4 檢視不同族群文化中的性別關係。
3-3-5 體認社會和歷史演變過程中所造成的性別文化差異。
3-4-1 運用各種資訊、科技與媒體資源解決問題,不受性別的限制。
3-4-2 檢視校園資源分配中對性別的不平等,並提出改善策略。
3-4-3 運用校園各種資源,突破性別限制。
3-4-4 參與公共事務,不受性別的限制。
3-4-5 探究社會建構下,性別歧視與偏見所造成的困境。
3-4-6 反思社會環境中,性別關係的權力結構。
3-4-7 探究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性別歧視,並尋求改善策略。
4.學習內容
內涵
學習目標
學習主題
建議融入之
學習領域
內容說明
(1)性別
的成
長與
發展
認知面:瞭解
不同性別身心
的成長與發展
情意面:尊重
自我與他人身
心發展的差異
行動面:規劃
適合個人的生
涯發展
自我身心發展
不同性別身心
的異同
青春期的成長
與保健
生涯規劃
、社
會、藝術與人
文、綜合活
動、生活
瞭解自我身心發展
瞭解人我身心發展異
同,能接納自我,尊重
他人
瞭解青春期不同性別的
成長與保健
培養終身學習能力與規
劃生涯發展
(2)性別
認同
認知面瞭解性
別認同的意涵
與多樣性
情意面尊重自
我與他人的性
取向和性別特
行動面批判性
別特質的迷思
性別特質
性別特質刻板
性取向
多元性別特質
與性取向
會、藝術與人
文、自然與生
活科技、綜合
活動、生活
瞭解性別特質的多元面
探討性別特質的刻板化
印象
認識多元的性取向
瞭解自己並尊重他人的
性取向
(3)性別
角色
的學
習與
突破
認知面:瞭解
性別角色的多
樣性與差異性
情意面:接納
自我並尊重他
行動面:破除
性別刻板化印
象對自我發展
的限制
性別角色
接納與尊重
性別偏見與刻
板化印象
突破性別角色
限制
語文、健康與
體育、社會、
然與生活科
技、綜合活
動、生活
瞭解性別角色的差異性
與多樣性
學習悅納自己、尊重他
人的生活態度
檢視社會中性別偏見與
刻板化現象
反省社會中性別偏見現
象,並提出解決的方法
(4)性別
的關
係與
互動
認知面:瞭解
性別在團體中
的關係與互動
情意面:培養
性別良性互動
的態度
行動面:設計
促進性別合作
的組織與活動
分工與合作
性別間的互動
理性的溝通與
協調
責任與義務
語文、健康與
體育、社會、
藝術與人文、
綜合活動、生
學習在家庭和學校中性
別分工與合作的方式
學習不同性別共同合作
以解決問題
運用理性的溝通和協
調,以處理性別問題
瞭解不同性別者在家
庭、學校和職場中所擔
負的責任和義務
內涵
學習目標
學習主題
建議融入之
學習領域
內容說明
(5)多元
文化
社會
中的
性別
平等
認知面:A.
解性別平等的
概念;B.瞭解
多元社會文化
中性別發展的
處境
情意面:肯定
不同性別的成
就與貢獻
行動面:運用
各種媒介促進
性別平等
性別平等的概
性別的成就與
貢獻
促進性別平等
的途徑
多元文化中的
性別處境
各學習領域
學習運用媒介,表達性
別平等的概念
瞭解並肯定不同性別的
成就與奉獻
設計促進性別平等的方
批判歷史與社會事件中
性別不平等情況
(6)性別
權益
相關
議題
認知面:瞭解
別相權益
情意面:尊重
自我與他人的
權益
行動面:A.
養危機處理的
技巧與能力;
B.探究性別相
關議題,並提
出解決方案
身體自主權
保護自己避免
傷害
危機處理
性別權益相關
議題(
販運勞動人權
)
語文、健康與
體育、社會、
綜合活動、生
尊重人我均有自主權
勇於拒絕不合理的性侵
害或暴力
運用各種資源,培養危
機處理的技巧與能力
瞭解性別權益及探究相
關議題(例如人口販
運、勞動人權等)
5.融入學習領域之建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在國民中小學的實施除了在實施學校本位課程時以彈性學
習時間自行發展教材與教學活動之外最積極目的仍冀望以融入式課程作為手段
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轉化為各學習領域的知識內涵促使七大學習領域知識內涵與
課程結構,均能體現性別平等教育之理念。
除此之外希望審訂版教科用書與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在編撰相關教材及設計各學
習領域課程時,能適時融入不同性別的成長與發展、性別認同、性別角色的學習與突
破、性別的關係與互動、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性別平等以及性別權益相關議題等主要
內容。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係以性別的自我瞭解人我關係與自我突破作為三項核心
能力,課程內涵包括家庭、學校與社會中每天所發生的性別議題,因此在教學策略上
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批判教科書與學校生活中所呈現的性別刻板印象在家庭中破除
不平等的性別角色分工更能避免大眾傳媒所傳遞的性別偏見教師宜避免流於說教
式的知識傳遞,根據學生的需求與反應採用適切與有效的教學策略。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能力指標旨在「融入」而不是「套入」。必須正確解讀能力指
標的意涵再加以融入,始能達成轉化傳統學科知識的目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在融入
學科課程內涵所採取的策略,傳統上不外乎有貢獻、添加、轉化與社會行動等取向。
而在課程實施上如消除各學習領域課程中含有偏見或歧視的內容在課程中針對某
些少數特定有所貢獻的人物或事蹟給予肯定和表揚或以附加的教學單元,將性別
有關的概念議題和觀點納入其他課程之中而融入式課程最理想的方式應該是採取
轉化取向,將性別平等教育目標與各學習領域目標重新概念化,統整並建構學習目
藉以設計課程內容。如此將兩種不同課程領域的原有結構解體,再緊密的加以統
整,促使其課程目標、課程內涵或教學計畫都重新加以組織與整合為一體。
本課程綱要所提供之教學示例(詳見附錄二),即以轉化取向進行融入式課程之
從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解讀開始同時敘及融入各學習領域的相關策略,並提
供教學活動設計之示例希望能協助所有參閱者明瞭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
入其他學習領域的策略。有關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能力指標的解讀流程如下:
主要學習內涵
主要概念性知識
1:能力指標解讀流程
至於性別平等教育轉化式課程取向則透過二者能力指標的整合促使二者的概
念性知識緊密連結並以統合的概念性知識,重新建立整合性的學習目標,藉以設計
課程與教學活動。如在社會、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等學習領域進行融入式課程時,
其實施之流程如下:
目前國中小學校課程計畫中融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學習領域大致仍以綜合
活動、社會、健康與體育以及生活課程居多,至於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語文及藝
術與人文則較缺乏以本課程綱要所提供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能力指標融入國小綜合活
動學習領域為例旨在引導學生覺察家庭生活中性別刻板印象是否存在於家人的角色
分工在學習欣賞並接納自己不同長處的同時能突破社會文化對自己所塑造的性別
刻板印象之限制以積極的態度和具備性別平等的意識參與家庭生活其次,再以性
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為例現今社會有關性與愛的訊息迷思
充斥青少年發生親密性關係的情形也日趨普遍因此有必要解釋社會對性與愛之價
值規範要求及大眾傳媒對青少年性愛價值觀的負面影響教學示例旨在引導學生認識
安全性行為並保護自己,做好自己身體的主人,展現尊重與負責的性別關係與互動,
並能探索青少年時期不安全的性行為所帶來的身心危害,期待於未來的親密性關係
中,能重視健康,採取安全的保護措施。然而有些學習領域如語文、數學等,偏向工
具性學科較難以從概念性知識進行課程整合如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語文學習領
域時可思考從轉化學習目標編選符於性別平等之教材,教師可重新加以設計教學
活動亦可批判現有課文內容存有的語言性別偏見與歧視促使語文學習領域課程更
能達成性別平等溝通技巧建立之目的。
擷取性別平等教
育議題能力指標
擷取融入學習領
域之能力指標
概念分析
與對應
概念分析
與對應
擬定整合性
教學目標
教學活
動設計
2:轉化式課程設計流程圖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