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測地科第6題超綱爭議回覆

pdf
468.43 KB
4 頁
jywu2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112 學測自然考科(地球科學)試題或答案之反映意見回覆
題號:6
題目:
6. 溼球溫度計可用來測量空氣溼度若甲地測得的乾溼球溫度皆為30
而乙地乾 20 應選2
(A)兩地的相對溼度一 (B)甲地的相對溼度較
(C)甲地的相對溼度較 (D)兩地的水氣含量相
(E)甲地的水氣含量較 (F)甲地的水氣含量較
意見內容:
各項大氣觀測方式未列於部定必修地球科學之課綱內,應屬加深加廣選修「大氣、海
洋及天文」之範圍。本題超課綱,建議送分。
意見回覆: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
域」地球科學的必修課程提及「主題變動的地球(I)次主題天氣與氣候變化(Ib)
習內容EIb-Vc-3 空氣中的水氣量可以用濕度來表示P.38,且進一步在附錄四:學習
內容說明提及3-3 可設計實作活動利用乾濕球溫度計測量相對濕度P.218故本題
並無超綱。
2
題號:9
題目:
9.
地震帶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地震帶的形成主要與張裂性板塊邊界有關
(B)地震主要發生在地殼中,所以此地震帶特徵多淺源地震
(C)此地震帶與環太平洋火山帶(火環)位置幾乎一致,有許多活火山
(D)地震與斷層活動息息相關,此地震帶的地震多半是由平移斷層活動造成
(E)臺灣位在此地震帶上,表示臺灣島與太平洋板塊相接
意見內容:
雖然理解本題(B)選項的命題是希望學生了解隱沒帶會同時有淺深源地震的分布
但隨著地球內部溫、壓環境改變,當深度增加時岩石的脆性強度逐漸增加,塑性強度逐漸
降低;故地震確實多位於地殼中,且即使是隱沒帶地區亦主要為淺源地震。以臺灣地區為
若檢視中央氣象局的地震目錄資料會發現約有 80%的地震為淺源地震建議本題(B)
選項亦給分。
意見回覆:
1. 本題測驗部定必修地球科學中「地表與地殼的變動」,測驗考生對於不同地震帶特徵的
認識根據題幹詢問有關三大地震帶中的環太平洋地震帶相關敘述何者正確其中
選項(C)確實為此地震帶特有之特徵,故選項(C)正確。
2. 選項(B)前半段敘述地震主要發生在地中,此為三大地震帶有之特徵,無法從此
判斷是單指環太平洋地震太平洋地震帶之要特徵為具有多隱沒帶及火山島
故震源分布從殼表面的極淺源至處地函深度的深源都有。因此選項(B)前後並無
法單對應到是環太平洋震帶的徵。
3. 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之觀測資料將臺灣附近地區規模>0之地震統計分類後
可發現頻率最高的是 0-30 公里的極淺地震,而非 30-70 公里的淺層地震。
4. 依上,本題正確答案維持選項(C)
3
題號:54
題目:
51-54題為題組
自工業革命於1760年在英國開始後人類對於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使用滿足了經濟
發展和產業革命的需求然而這些化石燃料的燃燒也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節節上升
如圖15(a)所示除了二氧化碳之外人類對化石燃料的運用也在環境中留下許多痕跡
鉛元素便是其中一個例子15(b)是英國某湖泊岩心(岩芯)1700年以來的鉛濃度變
化,圖15(c)則是1700年以來該岩心中的鉛-206與鉛-207
206 207
Pb / Pb
煤和石油有著不同的鉛同位素訊號,如英國地區煤的
206 207
Pb / Pb
比例為1.186
206 207
Pb / Pb
比例為1.067,分析岩心中鉛濃度以及鉛同位素比例,便能推測該地過去化
石燃料的使用情形-206及鉛-207是鉛元素常見的穩定同位素源可能是岩石、地
下水煤或石油同時也可能從鈾元素衰變而來-238具有天然放射性其質子數為
92,中子數為146,會歷經衰變過程,轉變成穩定的鉛-206原子,如下式(2)所示。
238 234 234 234 206 206
92 90 91 92 81 82
U Th Pa U Tl Pb
式(2
54.工業革命的一大突破就是大量使用蒸氣機作 從圖15
可以推論此地運輸業的蒸汽 大量使
為何?(4分)
意見內容:
此題詢問考生蒸汽機在何時開始大量使用煤作為燃料,對照圖 15 後發現大概在 1830
年、1840 年附近無法精確判斷因此希望標準答案有容許誤差範圍例如 1835±10(年)
答案都算正確。申請者希望大考中心參考 109 年試辦考試自然科第 56 題批改方式,如題
目解析所寫「傳統塑膠袋的抗拉應力之數值為 19±2(N/mm²)圖表對應數據實屬不易判讀
會有些許誤差,煩請大考中心斟酌考量。以上拙見,感謝評審委員參閱。
15
a
2000
1950
1900
1850
1800
1750
1700
250
300
350
400
0
100
200
300
400
2000
1950
1900
1850
1800
1750
1700
1.170
1.172
1.174
1.176
1.178
1.180
1.182
大氣中
CO2濃度
ppm
岩心中
Pb 濃度
ppm
206Pb / 207Pb
b
c
4
意見回覆:
非選擇題評分原則將於 02 17 日(五)公布於本會大考中心網站,較詳細的評分標
準說明與考生作答情形分析,請參閱本會大考中心將於 04 17 日(一)出刊的第 336
《選才電子報》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