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地址:10451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二十七號二樓 網 址:www.nta.org.tw
(一)本次試題中間偏易 命題切入點回歸傳統,勤練考古題較具優勢
(二)考生須具備歷史(時序觀念、歷史理解、因果解釋)等三項核心能力,內容提及人權
、信仰、貿易、以及人群流動等新課綱關注議題。
(三)各題關鍵字明確,選項較無誘答力,本次學測圖表相關試題皆付之闕如。
(四)近現代史試題偏多,戰爭對社會變遷之題型比例偏高,題組以台灣史與世界史為主
,部分跨科題組過於刻意組合 (例如55-56題),63-72題則朝向歷地公跨科融合,用
心值得鼓勵。
(五)試題錯誤選項不符合命題原則,例如65題(選項本身內容有誤)
(六)部分中國史知識點較為細瑣,試題偏重仰賴關鍵字判讀,不利跨組考生。
三、地理:【取材新穎不落俗套,題目靈活挑戰性高】
(一)試題部分:取材新穎不落俗套,題目靈活挑戰性高,頂標及均標原始分數預估較去
年低五分
1、情境式題目比例高,取材新穎不落俗套,例如:雨傘店廣告標語「晴天九折、雨
天沒折」、西非多哥郵票設計、季風馬拉巴咖啡、媽祖繞境結合GIS
2、高度素養導向,文本分析與地圖判識高度結合,題目靈活。例如: 38、39題地圖
判讀,需耐心層層推理,才能導出結果,為非常符合108課綱精神的素養題。47題
與52題必須從文本資訊轉換成空間分布。54題必須從「中緯度的國家黎巴嫩出現
針葉林」去判斷高度對自然景觀帶生成的影響。66題以西門町與大稻埕音樂廳分
布,結合都市內部結構圖,將實際分布與抽象概念結合。
3、歷、地、公三科高度整合,相得益彰。例如:55、56題必須從地形特色、地名的
歷史背景、聚落選擇條件與圖片判讀綜合作答。57題必須從文本擷取資訊推論事
件發生地點以完成作答,結合歷史與地理。
4、COVID-19依舊入題,例如: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及口罩外銷生產。
(二)對教學的影響:要跳脫零碎的知識記憶,著重脈絡發展以及整體系統作為思考基礎
,並能靈活應用。
(三)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多訓練分析能力以及對周遭事物的觀察能力。
數學科:【史上最難的學測數學試題,讓社會組學生崩潰。】
一、為舊課綱中,史上最難的學測數學試題,試題取向與指考數甲類似。
二、各章節的題數分配不平均,第二冊、第四冊內容偏少,數據分析、矩陣應用章節的核
心內容皆沒有出現。
三、試題以探究方式敘述,需高層次數學思考與分析,此類題目之數量應與衡量整體受測
學生,題數依111年學測數A、數B、指考數甲有所區分。
四、可再增加基礎題型,具有基礎概念即可作答,以幫助學生建立信心。
五、學測試題以測驗學生的基本數學能力為方向,應與指考試題明顯區隔,建議新課綱學
測數A、數B之難易度能合宜並維持穩定。
國寫科:【看似容易,實難深入】
一、與過去題目相較,文本看似容易理解,其實不容易寫好。
二、第一題須具備閱讀理解、歸納重點及個人表述的能力。
三、文本第一段有關「健忘村」的部分,敘述過於省略,線索不足,且未標記文本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