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0 分)
說明:用2B 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第 1題至第 25 題為單選題,每題 2分,答錯不倒扣。
1.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者表示距離?
(A)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
(B)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宋真宗〈勸學詩〉)
(C)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D)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梁惠王下》)
2.「謙稱」是一種表示謙遜的稱呼,下列哪一個選項「 」中的詞語屬於謙稱?
(A)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獻之子罕(《韓非子.喻老》)
(B)參完「堂上」,還叫父母升廳(《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
(C)「敝地」喚作火燄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西遊記》第五九回)
(D)倘得「門下」做個盟主,可擇日便離開,沿途殺掠回去(《五代史平話.梁史》)
3.王溢嘉〈混沌中的蝴蝶〉提到:「我們所踏出的一步,不管多麼細小,我們的命運、
社會的命運,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都有可能因這一步而峰迴路轉,產生迥然不同的
結果。」下列哪一個選項的敘述最符合本段意旨?
(A)一江明月一江秋 (B)一葉落盡天下秋
(C)一波才動萬波隨 (D)一石驚破水中天
4.詩中景物如果移動速度較快,容易形成輕快的風格,例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中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下列哪一個選項中的詩句同樣因為景物移動快速,形成輕快風格?
(A)迴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夜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C)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D)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5.黃明志〈漂向北方〉:「我漂向北方/別問我家鄉/高聳古老的城牆/擋不住憂傷/
我漂向北方/家人是否無恙/肩上沉重的行囊/盛滿了惆悵」,下列哪一個選項的
詩句所描寫的心境與這首歌詞相似?
(A)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B)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C)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D)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2
6.下列選項中,何組用字完全正確?
(A)破斧沉舟/班門弄斧 (B)鑼鼓喧天/握手寒喧
(C)骯髒邋遝/駢肩雜遝 (D)纖纖玉手/穠纖合度
7.某鄉舉辦模範母親表揚活動,鄉公所送給受獎者匾額上的題辭,哪一個選項最適當?
(A)慈母典範 (B)母儀足式 (C)厥親如母 (D)母德長昭
8.《論語.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與下列何者的
意思相近?
(A)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B)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C)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D)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
9.李翱在讀過〈燕太子丹傳〉之後,對荊軻的為人處事提出以下評議:「事雖不成,
然亦壯士也。惜其智謀不足以知變識機。」關於他評議的方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先貶抑、再頌揚 (B)先頌揚、再貶抑
(C)先頌揚、再貶抑、再頌揚 (D)貶抑與頌揚迭用兩次
10.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組讀音相同?
(A)垂「涎」欲滴/結草「啣」環
(B)「琅」琅上口/「踉」踉蹌蹌
(C)「懵」然無知/「矇」頭轉向
(D)西裝革「履」/傴「僂」提攜
11.依據現行行政院公布《文書處理手冊》,下列哪一個選項的用字完全正確?
(A)學校「雇用」專案教師一名,協助執行深耕「計劃」
(B)「凡」赴國外的留學者,除另有規定外,「應」依本規程之規定
(C)每場演講之主題、時間「以及」地點,應「制作」海報公告周知
(D)文學院下「置」中國文學、哲學、歷史學三系,各「設」主任一人
12.周作人在〈喫菜〉這篇散文裡,認為選擇吃菜者,除宗教因素外,另一種則有道德
意味,他引黃庭堅在〈題畫菜〉之句:「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
有此色。」下列哪一個選項最能詮釋周作人所指的道德意味?
(A)把士大夫與天下之民對比,批評士大夫只是貪圖享受
(B)士大夫須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氣度
(C)使士大夫與天下之民皆知菜根之味,能廉潔自守與安貧樂道
(D)士大夫當以嚼菜根來自我惕勵,天下之民方能免於飢餓與貧窮

3
13.下列哪一個選項中的「向」字,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中的「向」字,意義相近?
(A)「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呂氏春秋.察今》)
(B)「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李商隱〈登樂遊原〉)
(C)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斷句〉)
(D)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李斯〈諫逐客書〉)
14.下列各句□□的語詞,依甲乙丙順序填入,何組最適當?
甲、小紅看書看得入神,不禁□□然露出微笑
乙、小明受了上司一頓數落,□□然轉身就走
丙、老王中年失業,終日□□然在大街上徘徊
(A)欣欣╱悠悠╱惶惶
(B)欣欣╱悻悻╱惶惶
(C)懵懵╱悠悠╱茫茫
(D)懵懵╱悻悻╱茫茫
15.北宋.蘇軾:「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餔糟啜醨,
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本段文字所呈現的是
什麼樣的襟懷?
(A)超然物外 (B)民胞物與
(C)博物宏觀 (D)樂觀濟物
16.今日常用的俗諺或詞語,有些典故出自傳統小說或戲曲,如「劉姥姥進大觀園」
即源自《紅樓夢》,下列「 」中詞語出處說明,何者正確?
(A)老師遲不下課,害我肚子一直唱「空城計」:《封神演義》
(B)他「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在賽中奪得冠軍:《隋唐演義》
(C)陳太太經常扮演「紅娘」,也成就了許多姻緣:《金瓶梅》
(D)原來是吃了「人參果」,難怪他頓時意氣風發:《西遊記》
17.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提到:「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此段描寫洞庭湖的文字,何者正確?
(A)在地理上由岸邊寫到湖中
(B)在空間上的描寫由近而遠
(C)在景物上的描寫有動有靜
(D)在時間上的描寫由早而晚

4
閱讀下文後,回答 18-20 題。
因為短短一百年來數度的遷移,追索每一個部落真確的位置已經成為當代族人覓得
歷史源頭的一門艱深功課。這源頭或許是廢棄的疊石,或許是所剩無幾的白髮老人,
或許是荒山峻嶺中的一抔黃土。更多的,或許是已遭伐木時期開路闢土而掩埋在深山中、
荒野裡的部落了!(改寫自瓦歷斯.諾幹〈迷霧之旅〉)
18. 一「抔」的讀音和意義何者正確?
(A)ㄅㄟ,專門指計算杯裝物體的單位
(B) ㄆㄡˊ,計算雙手捧取物品的單位
(C) ㄆㄟˊ,借指未經燒成的破碎磚瓦
(D)ㄏㄨㄞˋ,比喻建築物等毀滅廢弛
19.文中提到荒山峻嶺中的一抔黃土,「黃土」的象徵意義為何?
(A)廢棄的土堆 (B)一小塊土地
(C)墳墓的代稱 (D)傾倒的垃圾
20.根據本文,推測這是一趟怎樣的旅程?
(A)偵測古物的尋寶之旅 (B)發掘能源的環保之旅
(C) 開疆闢土的拓荒之旅 (D)重回故鄉的尋根之旅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我之遇見「窺夢人」,起始就弄不清究竟是真實或幻夢。
「搭著我的肩膀,閉上眼睛,我帶你到幾個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他說。隨著
窺夢人,我侵入了幾個生命的留白,看到了平常眼睛所看不到的景象。後來才知道我們
進入了某人的夢境,窺視了連他最親暱的人都無以察知的事。
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口黑箱,即使藏得再隱密,窺夢人仍可以輕易進入你心中,
翻找出那口黑箱。好幾次我請窺夢人教我這個能力,他只是笑笑的重複兩句誰都聽不懂
的話:「每個生命都是一口黑箱,而且必須是一口黑箱。」
這是窺夢人告訴我的故事:「昔者,有『狐疑』之國,王忌其弟謀反而苦無稽焉。
某日,一士自西方來,自謂能窺人之夢,以伺心機。王遣之偵察其弟,果得叛變之夢,
因以為據而殺之。復疑其弟魂魄為亂,懼而不能自解,終癲狂而死。」他笑著問我說:
「夢與非夢,怎麼分辨?」
「每個生命都是一口黑箱,而且必須是一口黑箱。」這句話我開始也同樣聽不懂,
在經歷幾個朋友的生命如黑箱被揭開蓋子而抑鬱終生,甚至窺夢人也在娶了妻子之後,
窺探自己妻子的夢境後發瘋,我才如禪修之頓悟。對任何生命而言,「幽暗」都是一種
「必要」,被曝曬在陽光下而裡外透明的生命,都將在他人炯然的注視中枯萎。(改寫自
顏崑陽〈窺夢人〉)

5
21.根據本文,「窺夢人」具有什麼能力?
(A)讓他人夢到自己編織的夢境
(B)進入其他人的夢境取得資訊
(C)進入並改寫他人夢中的記憶
(D)讓他人進入自己大腦的意識
22.窺夢人所說故事中,將該國家的名稱取為「狐疑」之國的用意是什麼?
(A)暗示國王個性
(B)守護神的由來
(C)標示故事出處
(D)表達作者感嘆
23.根據本文,為什麼會有「生命如黑箱被揭開蓋子而抑鬱終生」的情況發生?
(A)憤恨得不到想知道的祕密
(B)被人嘲笑自己的無心過失
(C)知道祕密後而產生的懊悔
(D)感傷說過卻未做到的遺憾
24.作者最後說出「對任何生命而言,幽暗都是一種必要」,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麼觀念?
(A)尊重他人祕密,不要探知
(B)己所不欲之事,勿施於人
(C)人前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D)與人相處,要為他人設想
25.第三段文言文的故事,在文章中產生什麼作用?
(A)塑造故事人物的神祕
(B)訴說自身遭遇的感慨
(C)交代窺夢能力的由來
(D)作為彰顯文旨的事例

6
第貳部分、綜合題(占 20 分)
說明:用2B 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本部分共有 10 題(題號 26-35),皆為單選題,每一題
2
閱讀下文後,回答 26-30 題。
爸爸帶全家去吃「滬尾宴」。「滬尾宴」是以滬尾之役為主軸的創意餐飲,每一道菜
蘊藏一個戰場上的故事。爸爸說滬尾之役是清法戰爭中,清廷在臺灣唯一一場勝仗。
透過吃飯,他要帶大家重回戰場。
「1884
年
10
月
8
日,清法戰爭滬尾之役進入高峰。上午
9
時,敵艦砲轟沙崙,
準備登陸,福建提督孫開華將軍全力應戰。
」
「滬尾宴」共有 11 道菜,爸爸點了 4道,第一道是開胃菜「法軍來襲番茄塔」,
法式麵包上插著火腿肉裝飾成的風帆,並塗滿法國起司和番茄丁。
「
上午
10
時,法軍搶灘成功,分五個連隊登陸滬尾。
」
第二道是「西仔陸戰隊」,香烤豬肋排被分成五列擺放在盤子上。弟弟大口咬豬排,
開心的說:「我打敗陸戰隊啦!」
「10
時
30
分,法軍遭清兵伏擊。
11
時,法軍被誘入林中,民軍代表阿火旦聯合
軍隊圍攻夾擊法軍。
」
第三道菜「阿火旦口袋肉」,把刈包折成口袋形狀,美味的東坡肉包夾在其中。爸爸
說阿火是戲班溫柔美麗的旦角,戰場上殺敵卻不手軟。
「11
時
45
分,法軍發出請求撤退信號,倉皇爬上接應小艇。下午
1
時,小艇撤退
回艦,清軍成功守住滬尾,結束
4
小時的奮戰。
」
最後一道是甜點「九大人脆酥芋」,來自湖南的孫將軍俗稱九大人,熱愛滬尾土產
芋頭。我品嚐著濃濃的芋香,想像孫將軍戰勝的喜悅。
弟弟說,以前只知道「吃飯皇帝大」,現在才知道替菜命名真的很有趣。
我望著看過無數次的淡水河夕陽,第一次,覺得河口的夕照不一樣了,彷彿聽見
阿火旦握著九大人的手高興的喊著:「贏了!贏了!我們打贏了……」

7
26. 開胃菜「法軍來襲番茄塔」中的法式麵包代表什麼?
(A)砲臺 (B)魚雷 (C)軍艦 (D)潛艇
27. 第二道菜「西仔陸戰隊」中的「西仔」所指為何?
(A)法蘭西
(B)西班牙
(C)墨西哥
(D)模里西斯
28.作者將「滬尾之役」和「滬尾宴」兩者結合,主要用意為何?
(A)腦筋急轉彎,可以跟家人猜謎
(B)提高點菜率,增加餐廳的營收
(C)創意加美食,結合歷史與文化
(D)聽起來順耳,客人會感到開心
29.自「最後一道甜點」至文末,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內心感受?
(A)藉由淡水河口夕照光影,領略歷史風雲變幻
(B)藉由美食感受地區文化,體會強烈風土人情
(C)藉由阿火旦的表達方式,沉浸其情感的變化
(D)藉由飲食連結歷史事件,對戰爭更感同身受
30.作者用「 」中的
斜體字
,呈現戰爭當時的狀況,這種寫作形式可以達到什麼樣的
閱讀效果?
(A)補充前面提到的人事,使事情明朗
(B)插入相關回憶或故事,來開展情節
(C)提前說出故事的結局,增加重要性
(D)倒敘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增加食趣

8
閱讀下文後,回答 31-35 題。
有人主張文字的演進,是由圖畫演進為表意,再演進為表音。這是「起於圖畫、
終於音聲」的一種見解,這解釋了某些拼音文字的演進歷程。不過,這樣的文字就只
剩下「音」,以及因「音」而偶發的一些聯想了。如此的發展到了極致,變成了純粹理性
的編碼系統,文化積澱的痕跡便消失了,也就喪失了文明創造中最可貴的精華──
人文性。中國文字不一樣,數千年來還在不斷的增長、生發。這種「增長的人文性」,
源於中國文字的最大特點,那就是「方塊化」。
中國文字是方塊文字,與其他圖畫文字,如
古埃及文字,從一開始就走上不同的演化道路。
古埃及文字是「成幅」表現的(如圖一),共組成
一圖的各個部件,沒有明確的獨立地位,只是零件。
這些零件,最終成為「詞」的很少,多半成了
無意義的音符。而中國文字的「方塊」則是將原始
圖畫中的部件抽象化並獨立出來,一個方塊字就是
一個表述的基本單位,成了一個個獨立自主的「詞」。
將「圖畫」從「具象」到「抽象」,從「形象思維」
到「概念思維」,這是一種文明程度的提升、人文性的展現。
所以,有多少中國字,就有多少最基本的概念。中國字的傳承,經過幾千年的孳乳
派生,產生了概念和語義、語用上的種種變化。一個字,就有著一部自己的演變史。
(改寫自許進雄《字字有來頭: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人生歷程與信仰篇》,中央
研究院院士何大安推薦序)
31.根據本文,相較於表音文字,中國方塊文字優點為何?
(A)是相對理性的編碼系統
(B)歷經千年字形始終如一
(C) 展現文明程度與人文性
(D)字形演變由概念而形象
32.根據本文,下列哪組字的演變符合第二段中國文字的演變方式?
(A)
(B)
(C)
(D)
圖一︰法老王拉美西斯(Ramses
的名字,其發音方式如圖形下方
英文字母的排列次序。

10
第參部分、寫作(占 30 分)
說明:用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寫作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
題目:如何正確判讀「懶人包」
提示:因應資訊量爆炸的時代,臺灣社會中各種「懶人包」應運而生。「懶人包」意指將
各種龐大的資料統整成簡單易讀的形式,成為讓閱讀者能輕鬆理解的訊息,常以
圖文多媒體等方式呈現。「懶人包」可以將龐大資訊簡化成淺顯的內容,達成快速
閱讀的目的,而人們也習慣依賴這樣的方式接收資訊。但也可能因為彙整者主觀
意識的篩選或錯誤理解,甚至刻意扭曲,以致影響資訊完整度、深刻度與真實度。
「懶人包」和文章摘要的閱讀,都有其重要的價值。閱讀過程中有其必要性,
也有其不足之處。究竟閱讀「懶人包」的利弊為何?試以如何正確判讀「懶人包」
為題,作白話語體文一篇。

1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0 分)
說明:用 2B 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第 1題至第 25 題為單選題,每題 2分,答錯不倒扣。
1.劉老師一直在追求永恆而普遍的知識,因此在他的教學設計中,主要會使用下列
哪一種教材?
(A)經典名著 (B)流行樂曲 (C)報章社論 (D)電視新聞
2.張校長強調該校教師上課內容必須有助學習者準備各種證照考試,才是有用的知識,
這樣的觀點比較接近下列哪一種主張?
(A)職業預備說 (B)形式訓練說 (C)博雅素養說 (D)文化傳承說
3.關於懲罰的敘述,下列何者符合「感化性原理」(Reformative Theory)?
(A)學校不應該有懲罰
(B)有多少罪行就施以等值等量的懲罰
(C)懲罰時要對症下藥,以使其改過遷善
(D)懲罰時公告周知,以收殺雞儆猴之效
4.吳校長在開學的教師座談會上分享個人對於教師角色的期許如下:「現在老師的角色
和傳統截然不同,老師不能預知學生未來需要些什麼,所以無法提供先驗的知識。
請大家要依據學生需要與社會需求,讓學生從教學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經驗與體會!」
吳校長對教師角色的期許比較接近下列哪一種學說的看法?
(A)未來主義(Futurism) (B)觀念主義(Idealism)
(C)實用主義(Pragmatism) (D)永恆主義(Perennialism)
5.張老師經常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問,引導學生修正原有的想法,使其愈來愈精確。他對
學生說:「我所要做的就只是把你們與生俱來的觀念引出來而已。」張老師的作法較
接近下列哪一種教育方法的隱喻?
(A)塑造 (B)雕刻 (C)撞鐘 (D)接生
6.下列哪一項不是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用於教育的觀點?
(A)反本質主義 (B)反多元主義 (C)反基礎主義 (D)反威權主義
7.捷克教育家康米紐斯(J. A. Comenius)強調文字的學習不能僅仰賴書本,必須配合實物
或圖片來教授。他的教育理念符合下列哪一種學說?
(A)理性主義(Rationalism) (B)經驗主義(Empiricism)
(C)永恆主義(Perennialism) (D)批判主義(Critical Theory)

2
8.有關教育目的之敘述,下列何者較接近杜威(J. Dewey)的教育觀?
(A)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為未來生活作準備
(B)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孩童永恆不變的觀念
(C)教育的目的在於訓練學生精熟各個學科的知識
(D)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學習如何參與民主的生活
9.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提倡「創客教育」(Maker Education),這種政策較接近下列哪一種
教育哲學觀點?
(A)觀念主義(Idealism) (B)行為主義(Behaviorism)
(C)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D)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
10.吳老師喜歡採取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他經常坐在每個小組中,跟學生一同討論問題,
認真傾聽與回應學生的想法。吳老師的作法較接近下列哪一位學者的教育觀?
(A)布伯(M. Buber) (B)洛克(J. Locke)
(C)傅科(M. Foucault) (D)布迪爾(P. Bourdieu)
11.學校透過時間與空間配置、儀式性活動及執行學校生活規則等安排,規範組織成員的
言行舉止,並藉由獎懲方式維持校內秩序。這較符合下列哪一種概念?
(A)社會變遷 (B)社會控制 (C)社會流動 (D)社會階層化
12.下列哪一項學校組織的分析不屬於科層體制的特色?
(A)權威性階層 (B)功能性分工 (C)明訂成員角色 (D)依人情規則運作
13.下列何者屬於「代內流動」(Intragenerational Mobility)的垂直社會流動?
(A)富商將公司傳給子女繼承家業
(B)富商家族經過幾代子孫繼承後逐漸衰敗
(C)窮苦的勞工努力求學後成為專業的工程師
(D)窮苦的勞工辛苦地將其子女培養成中產階級
14.教育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具有維繫社會生存的目的,透過教育可使社會成員具有
共同的觀念、態度及行為。下列何者最能說明這樣的過程?
(A)社會化 (B)社會分工 (C)社會流動 (D)社會階級
15.常態編班的國中,實施能力分組教學,各組在國文、英文、數學、自然學科等四個
領域,給予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這樣的分組教學比較屬於下列哪一種教育的功能?
(A)安置 (B)選擇 (C)照顧 (D)社會化

3
16.林教授對教師專業的詮釋是:將教師視為是文化工作者或轉化型知識份子,藉以突顯
教師在專業化歷程中有關權力支配、社會控制等社會意涵。這接近下列哪一種論點?
(A)功能論 (B)衝突論 (C)解釋論 (D)交換論
17.下列哪一項屬於詮釋學派的觀點?
(A)了解補救教學的學校整體運作機制
(B)分析學校制度與家庭制度相互影響之關係
(C)探究教師教學專業訓練課程架構與實施成效
(D)分析班級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與蘊含的意義
18.依據現行《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的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代理教師待遇以鐘點費支給
(B)代課教師係以全部時間擔任學校編制內教師因差假或其他原因所遺之課務者
(C)情況特殊,經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者,代理教師得擔任導師或各處(室)行政
職務
(D)中小學聘任三個月以內之代課、代理教師,應公開甄選,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審查
通過後,由校長聘任之
19.某國小有 5位教師自發成立讀書會,透過人際互動增進彼此間的情誼。此一團體性質
屬於下列何種組織?
(A)幕僚組織 (B)正式組織 (C)科層組織 (D)非正式組織
20.依據現行《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的規定,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甲、定期評量紙筆測驗之次數,每學期至多三次
乙、彈性學習課程評量應包括平時評量及定期評量
丙、學生在某領域學習課程之成績評量,若學期末的分數為七十分以上未滿八十分,
則轉換成乙等
丁、評量應依領域學習課程、彈性學習課程評量,不包括日常生活表現
(A)甲丙 (B)乙丁 (C)甲乙 (D)丙丁
21.現行中小學(含附設幼兒園)校內會議,下列哪一種會議的組成方式,其任一性別委員
應占委員總數三分之一以上?
(A)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會議 (B)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會議
(C)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會議 (D)校園霸凌事件審議小組會議

4
22.依據現行「實驗教育三法」,假如學校透過教師教學與課程設計、讓學生能有創新的
學習,這是屬於下列哪一種實驗教育的型態?
(A)在家教育 (B)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
(C)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 (D)委託私人辦理的實驗教育
23.依據現行《性別平等教育法》之規定,學校應於受理申請或檢舉後完成調查,必要時,
得延長之,調查時間最晚應於幾個月之內完成?
(A)二個月 (B)三個月 (C)四個月 (D)五個月
閱讀下文後,回答 24-25 題。
甲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溝通,我實在無法理解他們在想些什麼?」
乙老師也說:「我們老師不能老是抱著權威的心態,應把學生當作朋友,相信同學
應該會主動參與。」
丙老師也幫腔說:「我更希望引導學生勇於表達自我,和學生進行生命問題的思考與
對話。」
丁老師則補充道:「有時候,若能考慮到學生拒絕與老師溝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
他的家庭背景或經濟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就比較能以同理心看待他們。」
24.丙老師的想法較接近下列哪一種教育理念?
(A)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B)精粹主義(Essentialism)
(C)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 (D)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25.丁老師的想法較接近下列哪一種教育理念?
(A)永恆主義(Perennialism) (B)理性主義(Rationalism)
(C)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D)精粹主義(Essentialism)
第貳部分、問答題(占 3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3題(題號 1-3),每一題配分標於題末。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1.試列舉「兒童本位」(child-centredness)教育思想中有關教師扮演的兩項教師角色(5 分),
並分別評論該思想的優、缺點各一項(5 分)。
2.為協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提高其教育成就,試分別從政府與
教師兩方面論述可行策略或方法各兩項。(10 分)
3.依據現行《教育基本法》規定,哪四項權利國家應予保障,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與
霸凌行為,造成身心之侵害?並簡述身為教師如何避免體罰的因應措施(至少三項)。
(10 分)

5
第參部分、綜合題(占 2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4題(題號 4-7),每一題配分標於題末。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閱讀下文後,回答 4-7 題。
2020 年世界各國開始面臨新冠病毒(COVID-19)傳染病的威脅後,某校 3位老師試從
教學入手,將生活情境導入課程,各自提出防疫教學方案設計重點送交審查,以期成為
校訂課程。其重點分述如下:
教學方案設計重點
陳老師
教導同學:
1. 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包括:正確洗手的方式、咳嗽和打噴嚏時摀住嘴巴
的方法等。
2.
建立正確的防疫知識,包括:病毒的起源、傳播方式,以及如何保護自己。
3. 上述兩項目標與防疫措施實作原則的相關性。
李老師
讓同學規劃停課時的替代學習方案,老師與同學討論時的焦點有:
1. 停課時如何讓學習不中斷?
2. 遇到學習與人生困境時,如何設法克服?
林老師 帶領學生理解疾病的污名化建構:
1. 講述黑死病、西班牙流感、SARS 等流行病學事件,包括:
1.1 疾病與貼標籤的相關性
1.2 疾病如何改變當時的日常生活
1.3 疾病對當代的影響與代表的意義
2. 帶領學生討論新冠病毒疫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包括:
2.1 對校園內外生活產生的正、負面影響
2.2 疫情失控後對全球的可能影響
2.3 覺察疾病污名化的建構並採取可能行動
4. 陳老師的教學方案設計重點,較為符合下列哪一種教育哲學觀點(2 分)?並請說明其
理由(2 分)。
(A)實用主義(Pragmatism)
(B)永恆主義(Perennialism)
(C)理性主義(Rationalism)
(D)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作答範例:(1) (A/B/C/D)
(2)因為

6
5. 李老師以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教育哲學觀點作為教學方案設計重點的基礎,下列
敘述何者較為符合他的教學目標?(2 分)
(A)教師應教授基本教材,討論的正是同學應該瞭解的時事內容,目的是訓練同學的
心智
(B)教授基本教材是教師的重要工作,討論的重點是讓同學瞭解,在新冠病毒流行時 期,
紀律對於學習的重要性
(C)教師是促進者,討論並無正確答案,而是要幫助同學瞭解如何抉擇、如何設定目標、
並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D)教師的責任是傳遞社會價值,新冠病毒讓教育體系失能時,討論的重點是找到重建
學習秩序的方法
6.林老師的教學方案設計重點旨在打破疾病的污名化建構,請問他的設計重點較接近
下列哪一種觀點?請擇一並說明理由。(6 分)
A. 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
B. 批判教育學(Critical Pedagogy)
作答範例:(1) (A/B)
(2)因為
7.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108 課綱)對校訂課程的界定,陳老師的
教學方案最先應由下列哪一個校內會議審議(2 分)?您認為是否適合納入校訂課程?
請說明理由(6 分)。
(A)教師會
(B)校務會議
(C)課程發展委員會
(D)教師評審委員會
作答範例:(1) (A/B/C/D)
(2) (適合/不適合)
(3)因為

1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0 分)
說明:用2B 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第 1題至第 25 題為單選題,每題 2分,答錯不倒扣。
1.依據史坦柏格(R. Sternberg)的智力三元理論,「學業成績」通常反映下列何種智力?
(A)人際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B)創造智力(creative intelligence)
(C)實用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
(D)分析智力(analytical intelligence)
2.班上來了一位新同學,為了記住這個人的名字,你在心裡反覆唸了幾次他的名字。
這個過程最有可能發生在訊息處理的哪一個階段?
(A)感官記憶 (B)工作記憶
(C)長期記憶 (D)情節記憶
3.導師辦理母親節的「感恩媽媽」班級輔導活動,此屬於三級輔導中的哪一個層級?
(A)發展性輔導 (B)處遇性輔導
(C)介入性輔導 (D)危機性輔導
4.小宏是閱讀障礙兒童,下列何者不是小宏應該會有的表現?
(A)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總智商低於 70
(B)在獨自閱讀兒童讀物時有明顯困難
(C)讀課文的速度明顯較其他同班同學慢
(D)注音符號的認讀學習明顯落後同班同學
5.大雄平日喜歡看拳擊、摔角之類的節目,也喜歡玩格鬥、虐殺的電玩遊戲。看到有人
虐待動物或欺負無辜者,沒有不安的情緒,覺得沒什麼。下列哪一種概念最能解釋
大雄的情況?
(A)社會刻板印象(social stereotype)
(B)社會調節偏誤(social adjustment bias)
(C)減敏感作用(desensitization)
(D)媒體素養缺乏(media literacy deficiency)
6.下列何種班級情境佈置對學生的學習最有助益?
(A)定期更換節慶活動圖片或照片,以營造歡樂氛圍
(B)大量張貼優秀學生的學習單或作品,以展現教學成效
(C)配合課程張貼每位學生的學習作業,以收相互學習之效
(D)張貼各式各樣標語或行為準則,以規訓學童不良舉措或品行

2
7.小華分不出「ㄥ」和「ㄣ」的差別,請問小華缺乏何種能力?
(A)辨識文字 (B)語意理解
(C)語言理解 (D)聲韻覺識
8.謝老師想協助學生發展「監控自己閱讀理解」的技巧,謝老師最適合採用下列哪些
做法?
甲、把學生的默讀活動改為大聲朗讀
乙、教師先解說閱讀材料的內容再讓學生練習閱讀
丙、讓學生在閱讀時停下來問自己有關閱讀內容的問題
丁、讓學生閱讀一段後自己解釋所理解的內容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9.小新的大腦海馬迴受損,他最可能出現下列哪一種問題?
(A)無法控制情緒常發脾氣
(B)身體動作不協調時常跌倒
(C)無法判斷對話中的弦外之音
(D)記不住老師課堂的教學內容
10.已升上小學六年級的小英跟導師說:「我已經要上國中了,可是爸媽老是把我當
小孩子看,什麼事都問得很仔細,好像我都不懂一樣。好煩喔,我很想要自己試試看!」
下列哪一個句子最接近導師展現同理心的回應?
(A)「你是不是做過什麼事讓他們不放心呢?」
(B)「你覺得很煩,希望父母可以支持你獨立。」
(C)「你應該極力去爭取你的自由,不要輕易放棄。」
(D)「這就是天下父母心,總是愛自己的孩子,你要好好珍惜。」
11.下列哪些做法較可能提升班級的合作氣氛?
甲、詳列學習班規,以規範不願意參與合作學習的學生
乙、建立班級共同的目標,促使學生為共同目標而努力
丙、如果學生表現關心班級事務,立即給予獎賞和鼓勵
丁、鼓勵高、低成就的學生個別學習,以進行適性輔導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12.下列何者符合兒童進入小學後,自尊評估(estimated self-esteem)的改變?
(A)從高估自尊降低至符合現實水準的評估
(B)從低估自尊提升至符合現實水準的評估
(C)從原有符合現實自尊水準評估轉為低估
(D)從原有符合現實自尊水準評估轉為高估

3
13.下列哪一種情況最能說明羅吉斯(C. Rogers)「無條件的正向關懷和接納」?
(A)只要小萱表現良好,父母都會特別讚賞,並立即給予肯定的話語或獎品
(B)小萱把咖哩倒在客廳的新地毯上,父母不但沒有表現出生氣,還說她做得很好
(C)小萱和妹妹打架,弄傷了妹妹。爸媽告訴小萱雖然她做錯事,但仍然是他們的寶貝
孩子
(D)小萱在學校不小心弄壞同學的貴重樂器。媽媽告訴小萱,只要以後不要再發生這種
事,就還是媽媽的好孩子
14.依據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認知發展論點,以下排列順序,何者正確?
甲、老師希望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所以我會對每個人都很友善
乙、就算我認為班規不是很合理,但我也會乖乖遵守
丙、如果別人對我好,我就會對他好
丁、是非善惡的評斷標準,取決的是個人的良心
(A)甲乙丙丁 (B)丙甲乙丁 (C)丙甲丁乙 (D)甲丙乙丁
15.張老師發現用連續正增強的方式鼓勵曉方準時繳交家庭作業很有效,為了讓她轉化為
自發性按時交作業,張老師應該採用下列何種方式?
(A)改用負增強 (B)立即停止增強
(C)增加正增強頻率 (D)改用間歇式增強
16.陳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圖形,他要學生以這個圖形為基礎,畫出其他的圖,越多
越好。陳老師想要培養學生何種類型的認知能力?
(A)批判性思考 (B)頓悟性思考
(C)聚斂性思考 (D)擴散性思考
17.「小明為了要搶妹妹的玩具,把妹妹打哭了」。這種攻擊行為是屬於下列何者?
(A)工具性攻擊 (B)敵意性攻擊
(C)報復性攻擊 (D)關係性攻擊
18.如果兒童知道小明拿到的耶誕禮物數量多於小華,且小華的禮物數量多於小宣。他就
能夠瞭解小明拿的禮物最多。表示他具備下列哪一種概念?
(A)分類 (B)去集中化
(C)後設認知 (D)遞移推論

4
19.採用低調班級經營(low-profile classroom management)策略來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時,
老師可以運用的技巧包括:預測(anticipation)、轉向(deflection)、回應(reaction)。
當張老師要全班開始做數學習作的練習題時,他注意到曉方沒有翻開習作本,而且
臉上出現不耐煩的表情。張老師走近曉方,對她說:「曉方,現在應該要完成第 15 頁
的練習題。」上述情境中,他依序採用了哪些低調班級經營的技巧?
(A)預測、回應 (B)預測、轉向
(C)轉向、回應 (D)回應、轉向
20.根據薛爾曼(R. Selman)的觀點取替發展理論,小學高年級的兒童可以了解對方想做的
事情不同,同時也可以站在對方立場來思考原因,例如:小新可以理解弟弟想去公園
玩是因為弟弟已經兩個星期都沒有去了。這敘述符合下列哪一個階段?
(A)社會群體階段(societal stage) (B)第三人階段(third-person stage)
(C)自我反思階段(self-reflective stage) (D)社會訊息階段(social-informational stage)
21. 小明想要跟小華借橡皮擦,小華不想借給小明。下列哪一項較符合自我肯定
(self-assertiveness)的回應?
(A)「老師不是說每個人都要帶橡皮擦嗎?」
(B)「橡皮擦我會常用到,不方便借給你。」
(C)「別把我的橡皮擦拿走,不然你看著辦!」
(D)「好吧,你先把橡皮擦拿去,用完要還給我。」
閱讀下文後,回答 22-23 題。
第一次段考結束後,老師一上課就開始發數學答案卷。在看到分數後,學生的反應
如下:
小華說:「要是考試前一天不要去參加你的生日派對,好好認真準備,我一定可以
考前三名。」
大維說:「我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我覺得這次準備考試學習很多,我下次一定要
更努力。」
22.根據溫納(B. Weiner)的歸因理論,下列何者正確?
(A)小華使用外在、穩定、可控制的歸因
(B)小華使用內在、不穩定、可控制的歸因
(C)大維使用內在、穩定、不可控制的歸因
(D)大維使用外在、不穩定、可控制的歸因
23.根據小華和大維的說法,他們可能抱持不同的目標導向。下列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A)小華抱持迴避表現目標 (B)小華抱持迴避精熟目標
(C)大維抱持趨向精熟目標 (D)大維抱持趨向表現目標

5
閱讀下文後,回答 24-25 題。
上歷史課時,學生會想辦法記住課本中的許多名詞或年代。李老師讓班上學生藉由
閱讀歷史事件的原始資料來思考課本的內容,並問學生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從
這個歷史事件中你得到什麼啟發?」第二個問題是:「讀完之後,還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太
了解的?」
24.上述情境中,學生將重點放在哪一種知識的學習?
(A)陳述性知識 (B)程序性知識
(C)條件性知識 (D)操作性知識
25.李老師的兩個提問,意圖幫助學生提昇哪一方面的能力?
(A)自動化(automaticity) (B)意元集組(chunking)
(C)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D)精緻複誦(elaborative rehearsal)

6
第貳部分、問答題(占 3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3題(題號 1-3),每一題配分標於題末。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1.比較維高斯基(L. Vygotsky)與皮亞傑(J. Piaget)的理論觀點在認知發展階段、認知成長
機制,以及影響認知發展因素上的差異。(10 分)
將下列表格繪製於答案卷,並於答案卷的表格內作答。
理論觀點
維高斯基
皮亞傑
認知發展階段
認知成長機制
影響認知發展因素
2.張老師即將接任小一新生的導師,他非常重視學生的適應問題。說明學生可能出現的
適應困難,列出兩種適應困難的類別,並針對每一類寫出兩項行為特徵。(10 分)
3.某教師在教導「閃電」單元時,教科書僅有文字內容說明,為了提升學生之理解,
製作了 A版教材,以動畫搭配語音解說。他擔心學生聽不清楚,又製作了 B版教材,
除了原有動畫及語音解說外,再加上字幕。結果發現:A版的學習效果優於教科書,
而B版的成效最差。
從學習觀點,認知負荷的來源可分為:
(1) 內在認知負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是指理解學習內容所需要的
認知資源,主要取決於教材內容難易度。
(2) 外在認知負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是無效的認知負荷。學習過程
中,為了處理設計不良的教材或教學設計,所需要的認知負荷。
(3) 增生認知負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是有效的認知負荷。為了處理
良好的教材或教學設計,以幫助認知基模的建立,所需的認知負荷。
比較教科書、A、B版三種教材,在三種認知負荷來源的異同,並說明為何 B版的
學習效果較不理想。(10 分)

7
第參部分、綜合題(占 2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5題(題號 4-8),每一題配分標於題末。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閱讀下文後,回答 4-6 題。
六年級的國語課,朱老師請學生抄寫黑板上生字延伸的補充詞語,抄完後要直接
考聽寫。小程開始焦躁,舉手向老師反映:「老師,太難了!」老師卻回答:「不會太難,
你加油。」小程勉為其難抄了一會兒,老師看其他同學都抄完了,便叫大家把課本收
起來,準備考聽寫。還未抄完的小程著急地大叫:「老師,我還沒抄完!」老師不理他,
逕自擦掉黑板上的詞語……
4.從訊息處理論的角度,說明老師要求學生在抄完後馬上考試,會產生什麼問題?(2 分)
5.老師先教課文中的「汽油」,然後補充「油」的形似字延伸語詞。在「柚子」、「抽取」、
「釉彩」、「直笛」、「啟迪」、「軸心」這些語詞中,你會建議老師挑選哪些延伸語詞?
並根據讀寫教學的認知原則,說明你選擇的理由。(4 分)
6.小程是一個國語文自我效能較低的學生。朱老師該如何提升小程的自我效能?寫出
兩項。(4 分)

8
閱讀下文後,回答 7-8 題。
五年級的課堂上,初次帶班的陳老師在班規中已明訂回答問題前要先舉手,但小高
沒有舉手便搶答,老師仍幫他加分,一開始其他同學表情略微不開心,但還是安靜地
放下手。第二次,同學開始出言抱怨「啊不就好棒棒」、「吼!一直插嘴餒」。第三次,
同學大聲表達「吵死了」、「小心我打你」,小高立刻向老師告狀「老師,愷愷說要打我」。
聽小高這麼一說,愷愷很不高興地從座位站起身,舉起椅子衝向小高,教室頓時陷入
一片混亂。
7.陳老師雖明訂規則,卻默許小高違反規則並加分。從行為主義的觀點,老師的行為有何
不妥之處?你認為當小高第一次出現違規搶答的情況時,老師宜採取何種做法?寫出
兩項。(6 分)
8.經此事件後,輔導老師建議陳老師教導學生善用「我訊息」(I-message)策略,增進
學生的溝通技巧。選出以下最符合「我訊息」策略的選項?並說明理由。(4 分)
(A)你總是不舉手就回答,那你要我怎麼樣
(B)小高你這樣不舉手就回答,我認為是錯的
(C)老師不公平!我認為應該選有舉手的同學回答
(D)小高犯規還被加分,讓老師點不到我,對我不公平

1
▼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0 分)
說明:用2B 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第 1題至第 25 題為單選題,每題 2分,答錯不倒扣。
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下列
哪一種教學策略較符合此一理念?
(A)教師示範實作技巧,並提供學生多樣化的案例
(B)教師藉由組織好的教材,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講述內容
(C)教師引導學生從提供的教材中,發現問題關聯進而找出解答
(D)教師要求學生作答測驗卷,並立即檢討,使學生瞭解其學習成果
2.下列何者在認知領域目標中的層次最高?
(A)表達對垃圾危害海洋環境的感受
(B)提出一個海洋垃圾減量的解決方案
(C)說明海洋廢棄垃圾的來源與所造成的後果
(D)用電腦軟體比較不同種類的海洋垃圾數量
3.美美國小舉辦說故事比賽,選擇前 20%進入複賽。此「20%的入選規準」屬於下列
何種參照?
(A)標準參照 (B)結果參照
(C)常模參照 (D)表現參照
4.高老師參考學理,再依據教室的實際情境去探究、實驗,以解決現場教學問題。
此種觀點較符合哪一種課程的概念?
(A)課程即目標 (B)課程即計畫
(C)課程即經驗 (D)課程即研究假設
5.下列何者是幫學生「搭鷹架」(scaffolding)的做法?
(A)示範舉例 (B)直接教學
(C)設定目標 (D)實施安置性測驗
6.下列哪些對於多元評量的觀點較為適切?
甲、每個教學單元宜設計多種評量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
乙、由於強調多元評量精神,故教學評量應避免使用紙筆測驗
丙、多元評量是主觀的評量,無法提供對學生學習客觀的資訊
丁、評量應該要能切合教學目標,並選擇適切的方式進行評量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2
▼
7.下列何者符合探究教學法的精神?
(A)老師上排球課時,請學生二人一組彼此觀察托球的姿勢,並討論改進的方法
(B)老師介紹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後,請學生找一篇相關的文章並撰寫心得報告
(C)老師解析完課文題材之後,請學生找一篇題材類似的文章,並在課堂上朗讀
(D)老師解說完一題數學習題後,請學生在黑板上寫出另一類似題目的計算步驟
8.下列哪一項學習目標的敘寫方式,最符合學習結果(learning outcomes)導向的觀點?
(A)學生練習電腦軟體的操作步驟
(B)學生學習如何正確使用量角器
(C) 學生進行科學實驗並討論結果
(D)學生能解釋文章中的因果關係
9.歡樂國小大力推動六年級學生背誦唐詩的活動,六年級學生人手一本內含 40 首唐詩
的韻文本。此現象反映下列何種課程理念?
(A)實用主義 (B)進步主義 (C)重建主義 (D)精粹主義
10.上數學課時,教師通常先對全班說明例題的解題步驟,再要求同學針對類題進行相同
解法的練習。長久下來,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順從與適應的習性,此現象屬於下列
哪一種課程?
(A)潛在課程 (B)懸缺課程
(C)理想課程 (D)知覺課程
11.依據蓋聶(R. Gagné)對於「教學事件」(instructional events)的分類,「教師要求學生
解釋練習題的答案」屬於哪一類?
(A)提示教學目標 (B)提供教材內容
(C)指導學生學習 (D)引發學習表現
12.下列有關精熟學習(mastery learning)的敘述,哪一項最適切?
(A)精熟學習的測驗通常採用標準參照
(B)老師給予每位學生相同的教學方式和時間
(C)教學策略通常建立在個別學生的學習興趣
(D)老師依據學生能力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13.江老師在規劃教學時,先確定學生要達到的預期終點目標,再決定用什麼證據瞭解
學生的學習成效,最後計劃學生的學習經驗並擬定教學活動。江老師的教學規劃程序
屬於哪一種教學設計模式?
(A)動機模式(ARCS) (B)線性模式(ASSURE)
(C)問題導向模式(PBL) (D)逆向設計模式(U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