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度教師資格考試國語文能力測驗作答規範與試題說明

格式
pdf
大小
2.84 MB
頁數
51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6-11,离现在 3 13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111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 

 

 

類科:全類科

 

科目:國語文能力測驗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100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2B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修正時應以

       

橡皮擦擦拭乾淨,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 綜 合 題 及 寫 作 作 答 時 應 以 黑 色 或 藍 色 墨 水 的 筆 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 

.考生須依上述規定作答,若未依規定而導致答案難以  

辨識或評閱時,恐將影響考生成績並損及權益。

 

 

注意事項: 

.請核對類科及科目是否與答案卷(卡)、准考證內容一致。 

.試題本共9頁,選擇題25題,綜合題6題(題號1-

6),寫作1題。 

 

 

 

background image

 

 

1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0 分) 

說明:用

2B 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本部分共有 25 (題號 1-25),皆為單選題,每一題   

分,答錯不倒扣。 

閱讀下文後,回答

1-5 題。 

林徽因曾寫過一首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有一說此詩是寫給徐志摩。電視劇

       

《人間四月天》

,講述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之間的愛情故事。觀眾多聚焦在

徐、林、陸三人身上,較少關注徐志摩元配張幼儀,只知道她是一個被休離的配角。      

其實,擺脫棄婦形象後,張幼儀的人生更有另一種風貌。

 

 在兒子滿兩歲後,張幼儀奉公婆之命到倫敦和徐志摩相聚。但徐志摩為了追求         

林徽因,逼迫張幼儀和他離婚,而且要當時再次懷孕的她墮胎,然後就不告而別。在

         

這段期間,張幼儀開始思考,自己七年的婚姻由媒妁之言促成,而纏小腳、遵守三從

         

四德是舊時女子該遵循的,雖然她躲過三寸金蓮的命運,徐志摩仍然認為她是「小腳」

自己是「西服」

 

 離婚使她領悟到應該自力更生,於是張幼儀赴德國學習,憑自己的努力和親人的     

協助,很快地回到上海,在企業界樹立了精明能幹的女強人形象。知命之年時,一個

         

普通、誠懇醫師的真情打動了她;兩人在婚後十五年重返英國,張幼儀牽著丈夫的手,

站在四十六年前和徐志摩所租的房子前,不勝唏噓的說:「我現在真的沒法想像我曾經

     

那麼年輕過!」

 

 若以「人間四月天」比喻徐志摩精彩的愛情,張幼儀可能只是一位配角。然而             

張幼儀並不是徐志摩永遠的棄婦,也不是只有像春天般短暫的愛情而已。她的人生

         

經歷宛如「人間十二月天」

,也有值得體驗和欣賞的生命故事。

 

1.作者為何以「人間十二月天」比喻張幼儀的人生故事? 

(A)以誇飾手法渲染生命猶如歷經整年的寒冬       
(B)以對比形式凸顯文章主角的人生更為精彩 
(C)以宏觀角度概述其失婚及再婚的冗長過程   
(D)以反覆吟詠強調與徐志摩的感情糾葛不清 

2.文章第三段中,張幼儀說:「我現在真的沒法想像我曾經那麼年輕過!」下列選項       

何者較符合張幼儀說這句話時的心境?

 

(A)我曾經那麼美麗與動人過 

(B)我曾經那麼單純和無助過 

(C)我曾經和丈夫那麼相愛過 

(D)我曾為了事業無私奉獻過 

3.張幼儀與醫師丈夫再婚的人生時期,與下列何人的人生時期相同? 

(A)小婷正值花信年華,個性活潑開朗,討人喜愛 
(B)小威在而立之年娶妻,兩人十年後仍恩愛如昔 
(C)大明到了不惑之年仍未娶妻,父母常叨唸不已 
(D)大立已屆艾服之年,決定競選委員,為民服務 

 

background image

 

 

 

4.根據文章敘述,「小腳」與「西服」分別代表何種含義? 

(A)「中學為體」與「西學為用」 

 

(B)「樸素典雅」與「追求時尚」 

 

(C)「觀念傳統」與「思想新潮」 

 

(D)「女性主內」與「男性主外」     

5.文中作者透過張幼儀的人生故事,想傳達什麼理念? 

(A)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B)出國增廣見聞翻轉人生   

(C)慎選生命伴侶至關重要 

(D)勇敢捨棄傳統的舊觀念 

閱讀下文後,回答

6-10 題。 

現今社會人們重視科學實證精神,無法驗證的鬼怪常被認為是虛構的存在。然而

     

抱著這種認知的人卻沒有意識到,鬼怪其實是維持社會文化運作的重要部分。

 

在醫學不發達的時代,早夭的嬰幼童有時會被認為是被鬼怪帶走。所以人們會用

     

牲畜替孩子取乳名,如「狗子」、「小羊」,以貶低孩子在鬼怪眼中的價值;還有些習俗

         

會在嬰兒出生後,先送至親友家,等滿月再接回,以躲過厄運。因為民間傳說當家中

         

有人生產,為產婦煮麻油雞補身時,麻油雞香氣會引來貓鬼,貓鬼會用兩隻前爪扣住

       

嬰兒咽喉,導致嬰兒斷氣。

 

而為了與鬼怪溝通,人們有了各種儀式,也將鬼怪納入我們的禁忌與節日中,許多

祭典都是為了因應鬼怪作祟而來。「祟」字上半部是「出」、下半部是「示」,就是指

               

鬼神妖物出現、為害作怪的意思。

 

人們固然畏懼鬼怪作祟,但仔細想想,鬼怪的存在也相當程度的提供了人們面對

     

嬰兒早夭的一種解套方式,抑或也安撫了人心。鬼怪是真實或虛構,雖然尚可論說,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鬼怪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6.根據本文敘述,下列哪一個字的造字方式與「祟」字概念相近? 

(A)「空」:上面是穴,下面是工,虛無所有的意思 
(B)「竿」:上面是竹,下面是干,竹幹、竹莖的意思 
(C)「男」:上面是田,下面是力,男人在田裡用力的意思 
(D)「霖」:上面是雨,下面是林,雨連下三天以上的意思 

     

7.作者認為人們為什麼要替孩子取「狗子」、「小羊」等乳名? 

(A)為了期許孩子更好生養 

(B)為了搭配孩子所屬生肖   

(C)狗羊與小孩的形象接近 

(D)狗羊是祭祀鬼神的牲畜       

8.下列何者是文章中所述鬼怪傳說產生的原因? 

(A)歷史的紀錄   

 

(B)人類的需求 

(C)神蹟的顯現 

 

(D)夢境的轉譯   

 

background image

 

 

3

 

 

9.作者舉貓鬼為例,對於理解全文的作用為何?

 

(A)澄清大眾長期的誤解   

(B)證明鬼怪傳說真實性   

(C)凸顯文章主題爭議性 

(D)作為作者論點的論據   

10.作者撰寫本文的目的為何? 

(A)秉持科學求證的精神,探究鬼怪是否真實存在   
(B)倡導包容多元的文化,思考鬼怪信仰的侷限性   
(C)以鬼怪形象的演變,闡述鬼怪在真實生命中重要性   
(D)在科學萬能的當代,認知鬼怪在文化體系中的意義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5 題。 

於中丞成龍,按部至高郵

(註一)

。適巨紳家將嫁女,妝奩甚富,夜被穿窬

(註二)        

席卷而去。刺史無術。公令諸門盡閉,止留一門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嚴搜裝載。又 

出示諭闔城戶口,各歸第宅,候次日查點搜掘,務得贓物所在。乃陰囑吏目:

「設有城門

中出入至再者,捉之。」過午得二人,一身之外,並無行裝。公曰:

「此真盜也。」二人

詭辯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見袍服內著女衣二襲,皆奩中物也。蓋恐次日大搜,急於      

移置,而物多難攜,故密著而屢出之也。(節錄自《聊齋誌異•於中丞》

 

                                           

【註一】按部:謂巡視屬下州縣。高郵:明清時州名,屬揚州府,州治即今江蘇省  

        高郵縣。 

【註二】穿窬(ㄩˊ)

:穿壁逾牆,指偷竊行為。

 

11.文中「妝奩」的意思所指為何?   

(A)巨紳家中的珠寶   

(B)鄰居饋贈的賀禮 

(C)女子的陪嫁衣物   

(D)男方所送的彩禮 

12.兩位嫌疑犯被抓起來的原因是什麼? 

(A)有證人出面指認嫌犯 

 

(B)攜帶大量的可疑行李   

 

(C)重複的往來城內城外 

 

(D)兩人表現鬼祟的行徑 

13.破案的關鍵是官吏於何處找到遺失的物品? 

(A)嫌犯的身上 

 

 

(B)嫌犯的行囊 

 

(C)刺史的家中 

 

 

(D)城外的房舍 
 

background image

 

 

 

14.於中丞能夠破案的關鍵是什麼? 

(A)善用情報網絡,找出嫌犯 

 

(B)進行溫情喊話,勸說投案 
(C)宣示破案獎金,鼓勵舉報 

 

(D)運用言語誘導,預測心理 

15.於中丞為什麼要命令民眾「各歸第宅,候次日查點搜掘」? 

(A)爭取時間以逐戶清查嫌犯 
(B)期待強盜會主動歸還贓物 
(C)製造自己勤政愛民的形象 
(D)作為後續緝拿行動的伏筆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為求便捷,生活中我們常使用簡稱,例如將「故宮博物院」簡稱為「故宮」,減省      

三個字,對於理解並沒有影響。然而,若乍聽「永豆」

,我們真能馬上理解嗎? 

「永豆」是從「永和豆漿」一詞中分別擷取一個字組合而成,若沒有先備知識的人,

就會被這樣的簡稱拒於門外。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能用相同語言溝通的一群人就自然   

形成一個族群。跟我用同樣語言的人是我群,語言與我群不同,無法和我們溝通的人就

形成了他群,語言因此像是一把兩面刃。你想,我只用了一個詞語,你就得到了完整     

句子的解讀,就如在我群中,只要聽到「穩交」就可以理解為「穩定交往」、「美沙」是       

「美食沙漠」

,而他群則無法理解。能聽懂的你,當然跟我是一國的。 

流行語詞會隨著時代更迭,例如

90 年代的「LKK」這個詞語,現在年輕人已然不再

慣用;而對年長者說出「限動」

,對方可能也會一頭霧水。能夠使用當今的流行語,儼然

就是引領潮流的人,因此網路上人們趨之若鶩,樂於成為創造新語詞的始作俑者,成為  

特定團體的流行指標。 

語言文字是隨時代澱積而成,除了溝通外,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內涵,若簡省過度,

成為斷簡殘編,變成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破譯的摩斯密碼,就失去了語言文字的意義。

 

16.根據文章,作者認為「簡稱」產生的原因為何? 

(A)避免文字書寫過多 

 

(B)減少語意混淆機會 
(C) 快速指稱特定事物 

 

(D)增加語言的豐富性 

17.作者不希望語言文字變成「摩斯密碼」的原因為何? 

(A)需學習文言文才能領會 

 

(B)過度簡稱造成思考怠惰 
(C)只有少部分人能夠解讀 

 

(D)理解過程需要反覆解碼 

background image

 

 

5

 

 

18.作者將語言比喻成「兩面刃」的原因為何? 

(A)能夠讚美自己,也會傷害他人 

 

(B)能夠與人溝通,也會區隔彼此 
(C)能夠促進思考,也會陷入盲點 

 

(D)能夠簡潔達意,也會過度冗長     

19.作者在第一段提問讀者是否能理解「永豆」,用意為何? 

(A)引領讀者思考 

 

 

(B)協助宣傳推廣 
(C)提升說服效果 

 

 

(D)強化文章論點 

20.作者在文章中舉「穩交」、「美沙」為例子的用意為何? 

(A)展現語言詮釋多樣性的面貌 

 

(B)舉出能強化文章論述的證據 
(C)推崇現代人語言使用的習慣 

 

(D)說明傳統語詞不精準的現象 

閱讀下文後,回答

21-25 題。 

年輕人紛紛收拾行囊返鄉,從北方一路往南。曾幾何時,繁華的大都會再也無法

         

乘載著理想升空,只能化作夢幻泡影,他們最終撿起理想的碎片,想著回到家鄉,

             

再一塊塊拼湊起曾經的夢。南歸的遊子,宛如古時貶謫文人,他們旅途有著相同的方向,

同樣曾心居魏闕、胸懷抱負,最終卻緊握著願與不願的心情走向南方。

   

許多人都說,國文課本只是記錄敗者的名冊,卻不知歷史上文人遭貶並不是什麼

       

新鮮事。成敗如浪潮起落,他們皆是風口浪尖的弄潮兒,行走官場如履薄冰,無論因罪

下放或是黨爭失利,貶謫二字與流芳百世早已焦孟不離。

 

文人遭貶後,有的依然心繫百姓,有的寄情山水,泰半牢騷則躲入詩文。如宋代因

黨爭遭貶斥的秦觀,滿腹辛酸化做〈千秋歲〉中的一句:「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同樣遇黨爭被貶黃州的蘇軾,在〈寒食帖〉中:「今年又

               

苦雨,兩月秋蕭瑟」道盡人生苦楚。諷刺的是,當他離朝廷越來越遠,卻越是透顯本真,

每拔去官場的標籤,身份的轉變都是一次自我認同。儘管遭逢變故,蘇軾依然能在詩句

中盡顯其「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通透。

 

遊子卸下一身繁華,選擇南返家鄉,也許是鄉愁,讓故里成了夢想的寄託;對家的

依戀,也賦予他們一切從頭的勇氣。蘇軾遭貶黃州多年後,因故流放到蠻荒的嶺南之地

時,憶起與友人的對話: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21.下列哪一個語詞與「魏闕」所代稱的詞義相同? 

(A)祠堂 

(B)宗廟 

(C)廟堂 

(D)寺院   

background image

 

 

 

22.下列哪個選項的描述,符合文中引述秦觀〈千秋歲〉:「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的

意涵?

 

(A)緬懷過往的榮景   

 

(B)感傷青春的逝去 
(C)對夢境感到恐懼   

 

(D)對前途有所期待   

23.下列哪個詩句與「飛紅萬點愁如海」使用相同的寫作手法? 

(A)白髮三千丈,離愁似箇長 

 

(B)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C)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D)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24.文章中作者引述三次蘇軾作品,下列何者較符合詩句中的心境轉折?

 

(A)「抑鬱」→「釋懷」→「超脫」 

 

(B)「憤怒」→「堅持」→「沮喪」 
(C)「悲傷」→「無奈」→「接受」 
(D)「否定」→「憤怒」→「坦然」 

25.下列何者為蘇軾所說:「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含義? 

(A)惘然若失 

 

(B)近鄉情怯 

(C) 歸心如箭 

 

(D)境隨心轉 

 
 
 
 
 
 
 
 
 
 
 
 
 
 
 
 
 

background image

 

 

7

 

 

第貳部分、綜合題(占

2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題號 1-6),每一題配分標於題末。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

 

閱讀下文後,回答

1-3 題。 

〈忠臣〉

 

戰事中止了。

 

將軍終於接受旨意,甩下沾滿敵血的盔甲,連揮數劍將行軍圖斬碎。將軍不解,

         

他退敵五百里,收復大片疆土,敵人已無力抵抗,君王卻要與敵和談。他拒絕了九道

         

旨意,但聖旨八百里加急,一天一道,連續十天,也只能罷兵還朝。

 

一回京城,立刻有人指出將軍的罪狀,說他心有不滿。將軍功在邦國,問心無愧,

所以沒有反抗,殊不知接連抗旨已讓君王怒不可遏。當初他斥責同僚不知進取,認為

         

和談就是誤國,所謂「國力有限」、「慘勝傷民」,都是貪圖安逸的藉口,如今朝中卻是

         

一片靜默,沒人為他發聲。

 

囹圄不知歲月,一切無聲無息,將軍仍舊不解,自己為國殺敵,盡忠報國,為什麼

君王要將他召回關押。當初前線紮營,百姓捐穀獻糧、送酒贈肉,軍民同心抗敵,勝利

就在眼前,他向大軍許諾,一定會帶他們衣錦歸鄉。那一夜,士氣激昂,有人遞酒給

           

將軍,他雖好酒,卻只是抿了抿就放下,還沒打敗敵人,他不能醉。想至此處,將軍心有

             

不甘,

「仇敵未滅,怎敢苟且偷安?我有什麼錯?我有什麼錯?」

 

他們說將軍叛國了,百姓不相信。將軍身無枷鎖,卻步伐沉重。行至法場,有人

             

遞酒,將軍不甘北望,接酒痛飲,邁步拋下,大笑前行。

 

將軍走後,北伐的聲音停止了,國家如昔。

   

1.將軍回到京城後,發生了什麼事?(2 分) 

(A)百姓沿街歡迎     

 

(B)遭到逮捕入獄 
(C)立刻向君王求情   

 

(D)憤怒與同僚爭吵   

2.故事結尾,「他們」說將軍叛國了,「他們」指的對象是誰?(2 分) 

(A)國家的百姓 

 

(B)將軍的部下   

(C)朝中的君臣   

 

(D)北方的敵人     

               

3.文章中將軍的作為是否符合文章所訂定的標題?請寫出你認為忠臣的定義,並舉出 

文中的事例支持你的觀點。

(請以 100 字以內論述作答,不得直接抄襲原文)(6 分) 

 
 
         

background image

 

 

 

閱讀下文後,回答

4-6 題。 

 

老師,您真的把我罵醒了。

 

當您問我:

「為什麼要作弊?」東窗事發的窘迫,讓我瞬間開啟防衛機制,

直言抗辯,拒不承認。您輕柔告誡:「誠信是做人處事的根基,或許你認為

       

偷瞄一下答案應該不會被發現,然而,僥倖的心態猶如黑洞,一旦掉落,

         

恐將愈陷愈深,不要為了分數背棄自己的誠信。」我,依舊矢口否認。然後,

您舉證歷歷,嚴厲質問:

「到底有沒有作弊?」

 

我再也找不到藉口蒙蔽自己,欺瞞您,我承認在考試時,頭腦裡就像被

打了馬賽克一樣,我的理智線斷裂,偷瞄了同學的考卷,修改了答案。

             

我問您:「還能補救嗎?」您說:「作弊就是零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其實,我當時想的不是分數,只是想做點什麼彌補我的過錯。您說:「好好

       

檢討自己的內心,看你反省的態度,再決定是否要依校規懲處。」

 

我明白這是改過自新的開始,我會牢記您的教誨。不奢求原諒,只想

       

以此書為證,重新開始,踏實學習,做一個誠實的人。

 

學生小新敬上

 

2022.06.04 

4.本文屬於下列哪一種應用文書?(2 分) 

(A)便簽 

(B)日記 

(C)致謝函 

(D)悔過書 

5.「僥倖的心態猶如黑洞,一旦掉落,恐將愈陷愈深,不要為了分數背棄自己的誠信。」

這句話的含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2 分) 

(A)行事不義,天知你知我也知 
(B)光明磊落,為人灑脫無所畏 
(C)投機心態,會使人無法自拔 

 

(D)誠信無價,猶如黑洞不可測 

6.根據文章,

「本文所屬的應用文書」包含哪三項要素

(重點)?文中哪些文句符合前述要

素?請分項截取文中符合要素的例子作為支持的理由。

(請以 100 字以內論述作答)(6

 
 
 
 
 

background image

 

 

9

 

 

第參部分、寫作(占

30 分) 

說明:用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

 

題目:如果我是偏鄉教師

   

提示:在法國紀錄片《山村猶有讀書聲》中,描述一位即將退休老師的回憶點滴,片中

導演細細描繪了這位老師與孩子們的相處時光。由於小學座落偏遠,因此學校只能

將不同年齡孩童組成班級,讓教師個別教學。老師就像是這座鄉鎮的大家長一般,

教導著親朋好友的孩子,當學生長大結婚生子後,他也繼續擔任這些孩子的導師。

 

             
            鏡頭在山野間,詩意的記錄下每一幕,老師在白雪皚皚的田野與孩子們打著雪仗,

耐心帶著低年級幼童認字,同時也煩惱有著學習障礙卻又即將畢業的孩子。四季

   

更迭,老師將要離開執教了一生的地方,但在畢業生向他道別之際,這時才意識到

讓他最放不下心的始終是這些孩子。

 

 
            在這部紀錄片,我們見到了一位平凡的老師,在教學現場不平凡的作為。將視角

挪回臺灣偏鄉教育,我們似乎可從中找到許多反思之處。請以「如果我是偏鄉教師」

為題,作白話語體文一篇。

 

 

 

 

 

試題至此為止

 

background image

 

 

111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 

 

 

類科:國民小學 

科目:教育理念與實務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2B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修正時應以    

橡皮擦擦拭乾淨,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 問 答 題 及 綜 合 題 作 答 時 應 以 黑 色 或 藍 色 墨 水 的 筆 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考生須依上述規定作答,若未依規定而導致答案難以  

辨識或評閱時,恐將影響考生成績並損及權益。 

 

注意事項: 

.請核對類科及科目是否與答案卷(卡)、准考證內容一致。 

.試題本共7頁,選擇題25題,問答題3題(題號1-

3),綜合題6題(題號4-9)。 

 

 

 

background image

 

 

1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0 分) 

說明:用

2B 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第 題至第 25 題為單選題,每題 分,答錯不倒扣。 

1.「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依據謝富樂(I. Scheffler)的主張,屬於下列哪

一種教育語言?

 

(A)教育的定義 

(B)教育的明喻 

(C)教育的隱喻 

(D)教育的口號 

2.某雜誌有一期的標題為:「品格致富」。這種主張較為接近下列哪一派道德哲學觀點? 

(A)效益論(Utilitarianism) 

(B)理性論(Rationalism) 

(C)義務論(Deontological Ethics) 

(D)關懷論(Ethics of Care) 

3.中國《禮記.曲禮》中,所謂的「禮聞來學,不聞往教」之精神,最接近皮德思(R. S. 

Peters)所提出的何種「教育規準」? 
(A)合實用性(Practicality) 

(B)合認知性(Cognitiveness)   

(C)合價值性(Worthwhileness) 

(D)合自願性(Voluntariness) 

4.智睿從學校抱一堆書回家,裡面有《理想國》、《論語》等。家人好奇的問他,他說:

「老師跟我們說明這學期的課程設計,是請我們大量閱讀這些古典著作。他認為透過

閱讀這些鉅著

(The Great Books),可以建立最有價值的觀念。」這位老師所持有的理念

較接近下列哪一種教育哲學取向?

 

(A)經驗主義(Empiricism) 

(B)實用主義(Pragmatism) 

 

(C)永恆主義(Perennialism) 

(D)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 

5.遊戲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敘述有誤? 

(A)遊戲可發揮學生想像力 
(B)遊戲可使學生不受預設目的之侷限 
(C)遊戲的主要目的在於競賽與爭取勝利 
(D)遊戲可以創造美感經驗,豐富學習內涵 

6.劉老師是一位「實用主義」(Pragmatism)的實踐者,向來認為「實用主義」的方法有助

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下列哪一項是劉老師認為最重要的學習活動?

 

(A)針對複雜概念進行細緻分析 

(B)針對意識型態進行嚴密批判 

(C)針對長期需求進行美感設計 

(D)針對生活問題進行縝密探究 

7.「平面三角形內角和等於兩直角的和」,這個命題是屬於下列哪一種性質的知識? 

(A)經驗的 

(B)先驗的 

(C)超驗的 

(D)體驗的 

 

 

background image

 

 

 

8.李老師認為「把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不必要浪費時間從嘗試錯誤中學習。」

李老師的觀點較接近下列哪一種教育哲學理論?

 

(A)精粹主義(Essentialism) 

(B)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 

(C)重建主義(Reconstructionism) 

(D)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9.學校組織變革過程中,下列哪一項是教師增能賦權(empowerment)受到重視的主因? 

(A)可強化教師形象,加速教師分級 
(B)可彰顯教師的權力,強化學校自籌經費的能力 
(C)可強化教師之多元能力,較有機會找到非教職的工作 
(D)可讓教師擁有更多專業自主權,參與校務及教學的革新 

10.「學校應用正向管教辦法輔導有霸凌行為的同學」,這種作法是運用何種懲罰原理? 

(A)報復說(Retributive Theory) 

(B)懲戒說(Deterrent Theory) 

(C)感化說(Reformative Theory) 

(D)人道說(Humanist Theory) 

11.  有關諾丁思(N. Noddings)關懷(care)倫理學的主張,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 

(A)認為「關懷」是基於理性所生之道德感 
(B)主張道德教育的重點是肯定、楷模、實踐、對話 
(C)主張關懷關係是人與人之間和平相處不得不然的行為 
(D)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為透過兩難故事的論辯以澄清價值判斷 

12.潘老師十分珍惜理解學生的契機,會試著放下對學生既有的印象,而以全新角度迎接

學生。這樣的作法較接近下列哪一種教師理念?

 

(A)教師即鑄劍者 

 

(B)教師即陌生人 

(C)教師即研究者 

 

(D)教師即轉化的知識份子 

13.斯普朗格(E. Spranger)主張有六種人格類型,分別追求不同的價值,其中追求「愛」的

價值者是下列哪一類型?

 

(A)社會型 

(B)宗教型 

(C)藝術型 

(D)理論型 

14.下列哪一種論述較符合批判教育學(Critical Pedagogy)的觀點? 

(A)族群意識不會影響課程與教學的預期效果 
(B)教科書都經過嚴格審查,不會有文化霸權的問題 
(C)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社會現象,幫助學生形塑自我認同 
(D)課程與知識應該中立客觀,在教學時應避免討論政治議題 

 

 

background image

 

 

3

 

 

15.學校的教學活動在於切合生產關係所需,符合資本主義社會的需求。此種看法較屬於

下列哪一種觀點?

 

(A)文化傳承 

(B)文憑主義 

(C)符應理論 

(D)順從理論 

16.張老師進行社會領域教學時,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社區探查,蒐集各種資料及各方   

觀點,探討社區產業、環保、人口和生活品質等方面發展的正、反意見,規劃未來道

路闢建的構想,並向地方政府主管機關提出建議書。張老師的作法主要採取下列哪一

種理論取向?

 

(A)社會效率論 

(B)社會重建論 

(C)社會功能論 

(D)社會和諧論 

17.在學校中透過評量與獎懲,將學生的表現排定優劣,區分名次。結構功能論學者認為

這種作法屬於下列哪一種功能?

 

(A)選擇 

(B)社會化 

(C)分配地位 

(D)建立學習標準 

18.下列敘述何者較能闡述競爭性流動之意涵? 

(A)注重學生社經背景的影響 
(B)能讓努力者得其英才地位 
(C)既有的英才及其代表者控制了英才的選擇權 
(D)傳統世襲制度的社會是競爭性流動社會的代表 

19.學校利用大門口牆壁貼滿該校學生參加科展、畫展、球類比賽、國語文競賽等優異成

績,作為與家長進行對話的素材,增進社區對學校的認知與好感。學校這種作法最符

合下列哪一種理論之應用?

 

(A)交換理論 

(B)衝突理論 

(C)符號互動論 

(D)結構功能論 

20.教育行政在討論資源分配時,會考量到公平原則,其中又區分為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

下列哪一種教育作為屬於垂直公平?

 

(A)學校營養午餐的價格齊一化 
(B)學校的教科書內容和價格一致 
(C)學校規劃班級教室大小面積盡量一致 
(D)教師協助班上弱勢學生申請費用減免 

21.學校教育變革的 R-D-D-A 模式分為「研究(Research)、發展(Development)、傳播

(Diffusion)、採用(Adoption)」四個階段。某國教育部進行課程綱要的修訂,「利用         
多元管道說明課程綱要修訂的原因與經過」,這屬於

R-D-D-A 模式的哪一個階段? 

(A)研究 

(B)發展 

(C)傳播 

(D)採用 

 

 

background image

 

 

 

22.某校的決策過程大多是顧及不同立場教師之間的爭執,經利益折衝後做出決定。該校

行政決策較屬於下列哪一種模式?

 

(A)政治模式(Political Model) 

(B)直覺模式(Intuitive Model) 

(C)垃圾桶模式(Garbage Can Model) 

(D)漸進模式(Incremental Model) 

23.依據權變領導(contingency leadership)理論,學校領導者須視當時的情境而採取適當的

行動。下列哪一因素不是費德勒

(F. Fiedler)的情境考量因素? 

(A)職務權力 

(B)工作結構 

(C)人際關係 

(D)道德規範 

24.教育行政理論之演進,依年代先後的發展順序,下列何者正確? 

(A)開放系統→非均衡系統→理性系統→自然系統 
(B)自然系統→理性系統→開放系統→非均衡系統 
(C)非均衡系統→自然系統→開放系統→理性系統 
(D)理性系統→自然系統→開放系統→非均衡系統 

25.國民中小學學生修業期滿,成績及格,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出席率及獎懲部分,須

達到學習期間授課總日數扣除學校核可之公、喪、病假,上課總出席率至少達到多少

比率,且經獎懲抵銷後,未滿三大過,才符合現行《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

量準則》之規定?

 

(A)二分之一以上 

(B)三分之二以上 

(C)四分之三以上 

(D)五分之三以上 

第貳部分、問答題(占

3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題號 1-3),每一題配分標於題末。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1.試說明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所主張的兩項教育目的,及三項對於課程內容或教

學方法的啟示。

(10 分) 

2.試分別以功能論和衝突論的角度,各提出兩項觀點,分析「學校教育是否為錦上添花

的社會制度」

(10 分) 

3.請分別簡述現行《教師法》中,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各二項。(10 分) 

 

 

 

background image

 

 

5

 

 

第參部分、綜合題(占

2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題號 4-9),每一題配分標於題末。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閱讀下文後,回答

4-9 題。 

謝老師於民國

107 年取得某都會區大學師資培育公費生資格,畢業後經公費生分發

到臺灣本島一偏遠地區國小附幼任教,她發現教學現場和師資培育所學差異極大,內心

很想趕快調回城市。

 

目前該校採混齡編班,強調讓幼兒本著順乎自然的秩序感,與不同年齡的幼兒相互

學習,老師旁觀引導;但現場的真實狀況是,不同年齡的幼兒爭教具,教師忙著排解。

 

謝老師在師資培育大學所學到的教學觀念是:師生共同決定課程目標後,擬訂計畫、

執行、評量,透過不斷觀察、記錄、評量,獲得引導幼兒學習經驗的依據,謝老師認為這

才是幼教主流。

 

同儕也很讓謝老師困擾。教學團隊裡有正式教師、代理教師、教保員、代理教保員。

因教學理念不同,大家各行其是,教學效果難以彰顯,遇到問題或衝突,很少對話,同

儕間避免周旋,盡量採取掩飾或壓抑的方式。校長為解決教學團隊之衝突,邀請成員進

行對話,坦然面對教學理念不同之問題,促進教學團隊的合作,以求兩全之道。

 

再者,校長向教育局(處)申請幼教專業發展輔導計畫,藉由學者專家協助,教師

有專業成長,幼兒的行為表現和學習效果亦逐一顯現。謝老師變得願意提出看法、分享

教學心得及共同參與決策,現在反而越來越喜歡現在的職場環境而不想離開。

 

4.情境中,謝老師服務的國小附幼,其教學方式最可能採取下列哪一種教育理念?(2 分) 

(A)高瞻(HighScope)   
(B)華德福(Waldorf) 
(C)福祿貝爾(Fröbel) 
(D)蒙特梭利(Montessori) 

5. 依據謝老師陳述在師資培育大學所學到的教學觀念,最可能是依據下列哪一種教育哲

學觀點?

(2 分) 

(A)弗雷勒(P. Freire):批判教育學 

 

(B)盧梭(J.-J. Rousseau):自然主義 
(C) 裴斯塔洛齊(J. Pestalozzi):教育愛 
(D)克伯屈(W. H. Kilpatrick):問題中心 

 

 

background image

 

 

 

6. 根據學校科層化(bureaucratization)與專業化(professionalization)的程度,可將學校組織

分為四種類型,如下圖所示。

(4 分) 

1)在申請幼教專業發展輔導前,情境中的組織類型較為接近下列哪一種? 

2)在接受幼教專業發展輔導後,情境中的組織類型較為接近下列哪一種? 

 

7.依據合作性(cooperativeness)與堅持性(assertiveness),可區分出五種組織衝突的處理方

式,如下圖所示。

(4 分) 

1)謝老師的同儕面對衝突時,採用哪一種衝突處理方式? 

2)校長採取哪一種衝突處理方式,解決教學團隊的衝突? 

 

background image

 

 

7

 

 

8.依據現行《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規定,若謝老師想回城市工作,需符合下列

哪一項條件才能申請介聘?

 

(A)再次參加聯合甄選 

(B)應實際服務六年以上 

(C)得過優良教師獎項肯定 

(D)由地方教育主管機關挑選派任 

9.情境中,謝老師認為自己所學才是「主流」的說法值得探討,請就下列艾波(M. Apple)

與傅科

(M. Foucault)的理論,擇一說明知識成為主流的過程。(6 分) 

A.  艾波:意識形態與課程 
B.  傅科:權力與知識 
作答範例:

 

謝老師提出「幼教主流」說法,可能指涉(

1)              (A/B), 

                                                                  因為(2)                                                              。 

 
 
 

試題至此為止

 

background image

 

 

111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 

 

 

類科:國民小學 

科目:學習者發展與適性輔導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2B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修正時應以    

橡皮擦擦拭乾淨,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 問 答 題 及 綜 合 題 作 答 時 應 以 黑 色 或 藍 色 墨 水 的 筆 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考生須依上述規定作答,若未依規定而導致答案難以  

辨識或評閱時,恐將影響考生成績並損及權益。 

 

注意事項: 

.請核對類科及科目是否與答案卷(卡)、准考證內容一致。 

.試題本共7頁,選擇題25題,問答題3題(題號1-

3),綜合題7題(題號4-10)。 

 

 
 

 

background image

 

 

1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0 分) 

說明:用

2B 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第 題至第 25 題為單選題,每題 分,答錯不倒扣。 

1.依據艾瑞克森(E.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下列何者是學齡期兒童發展的核心   

議題?

 

(A)勤奮對自卑(industry vs. inferiority) 
(B)自動自發對內疚(initiative vs. guilt) 
(C)自主對羞愧懷疑(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 
(D)自我認同對角色混淆(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2.小光常有上課不專心、容易衝動發言、做事缺乏計畫性等行為表現。他最有可能是     

哪一腦區的功能有所缺損?

 

(A)胼胝體 

 

(B)邊緣系統 

(C)顳葉皮質區 

 

(D)前額葉皮質區 

3.下列哪一種方法不適合用於評量學齡兒童的口語敘事能力? 

(A)背誦詩詞 

(B)自述經驗 

(C)自我介紹 

(D)看圖說故事 

4.下列敘述何者不屬於網路成癮的核心徵兆? 

(A)上網時間越來越長 

(B)無法克制上網的衝動 

(C)不喜歡網路人際互動 

(D)不能上網時出現身心症狀 

5.根據現行《學生輔導法》的規範,下列何者不是發展性輔導的工作內容? 

(A)生活輔導 

(B)學習輔導 

(C)家庭輔導 

(D)生涯輔導 

6.當家長向教師抱怨功課太多時,教師以下列何種方式處理較為適當? 

(A)努力說服家長,強調自己功課出得多,是為了學生成績著想 
(B)了解原因並說明用意,待了解其他學生狀況後,再評估調整 
(C)利用家長日,讓全班家長充分討論,再表決是否減少功課量 
(D)因為家長已反映意見,擔心其向校方申訴,最好減少功課量 

7.胖虎經常在班上辱罵、欺負大雄,使得大雄害怕上學。下列處理方式何者較不正確? 

(A)校方可以不受請假相關規定之限制,彈性處理大雄之出缺勤紀錄 
(B)為了給予雙方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應盡可能讓大雄與胖虎對質 
(C)校方得知疑似霸凌事件,應於三工作日內召開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會議 
(D)校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如果大雄以匿名書面申請調查,學校得不受理 

 

 

background image

 

 

 

8.育之把自己的座位弄得髒亂不堪,老師除了請他把座位清理乾淨,還要求他把教室   

打掃一遍。這是下列何種機制的應用?

 

(A)負增強 

(B)饜足法 

(C)反應代價 

(D)過度矯正 

9.哲琦對輔導老師說:「我爸是老師,爸媽離婚後,爸爸再婚。新媽媽不喜歡別人知道

我是爸爸的孩子,不准我在別人面前喊『爸爸』,要叫爸爸『老師』。很多時候我都

去祖父母家住。」下列輔導老師的回應,哪一項較符合「初層次同理心」?

 

(A)你是否曾有逃家的念頭? 
(B)有祖父母疼惜你,多好!像我都沒有,真羨慕你。 
(C)你覺得很難過,因為新媽媽不希望別人知道你跟爸爸的關係。 
(D)新媽媽有自卑心理,無法面對自己的選擇,你應該要同理她。 

10.期中考快到了,爸爸和小新討論出一些方法來幫助他學習,下列何者不屬於後設認知

策略?

 

(A)檢討學習方法是否有效 
(B)檢討考題,調整複習方式 
(C)整理歸納老師上課的重點 
(D)針對各科性質規劃讀書時間與策略 

11.學生進行整數的乘除運算,完成「每邊長 60 公分的正方形瓷磚,每塊售價 14.4 元,

若要以此瓷磚鋪滿一間長

3.6 公尺、寬 2.7 公尺的長方形房間,需要花多少錢?」         

解這道題目時要用到「乘、除法的運算」,此種運算屬於哪一類知識?

 

(A)惰性知識(inertial knowledge) 
(B)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 
(C)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 
(D)條件性知識(conditional knowledge) 

12.蘇老師教英文時,經常使用具有諧音的中文字來幫助學生記憶英文單字。例如,先告訴

學生「

bounce」的諧音是「棒死」,再告訴學生「球會『彈起來』,真是『棒死了』!」

這是哪一種記憶策略?

 

(A)位置法 

(B)串節法 

(C)假借字法 

(D)關鍵字法 

13.新聞報導一名柬埔寨小男童能用多國語言向遊客兜售紀念品。小男童的行為表現較 

符合史坦伯格

(R. Sternberg)智力三元論的哪一種智能類型? 

(A)實用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 

(B)創造智能(creative intelligence) 

(C)分析智能(analytical intelligence) 

(D)經驗智能(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 

 

 

background image

 

 

3

 

 

14.關於「鼓勵」(encourage)與「讚賞」(praise)的運用,下列何者正確? 

甲、鼓勵通常只能用在兒童表現不佳的時候

 

乙、讚賞是一種隨時隨地可以運用的方法

 

丙、鼓勵著重兒童努力的過程而不論其表現

 

丁、讚賞是一種有條件式接納兒童的作為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15.皮亞傑(J.  Piaget)與維高思基(L.  S. Vygotsky)對於兒童「自言自語」的行為,提出了       

不同的觀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皮亞傑認為這是兒童自我中心的一種表現 
(B)維高思基認為內在對話能力是高層次認知歷程的發展特徵 
(C)皮亞傑認為兒童自言自語的行為反映兒童認知發展尚未成熟 
(D)維高思基認為當工作變得比較難時,兒童自言自語的表現會減少 

16.課堂活動的銜接或轉換(transition)如果沒有妥善控制,可能會浪費時間,並容易出現 

學生失序的行為。下列哪一種作法較難順暢地進行課堂活動轉換?

 

(A)給予學生語文提示,要求學生重述後再轉換 
(B)建立課堂活動慣例,讓學生熟悉活動轉換流程 
(C)控制轉換時間,在活動時間結束時就立刻轉換 
(D)以非語文信號集中學生注意力,說明活動轉換流程 

17.下列哪一個敘述較符合能力實存觀(entity view of ability)的概念? 

(A)小玲在接受體操訓練時總是滿頭大汗,覺得自己的實力越來越強 
(B)小平看到發回來的考卷,說:「我怎麼那麼笨,被題目給騙了。」 
(C)小威:「我的記憶力遺傳到我爸,要考好英文對我而言是困難的。」 
(D)小安雖未獲選為籃球校隊,但他仍每天針對弱點苦練,積極準備明年的校隊甄選 

18.李老師想要以滿足學生「自主需求」(need  of  autonomy)來提升學習動機。下列哪些       

作法較適合李老師採用?

 

甲、提供學生選擇的機會

 

乙、訂定明確的班級規範

 

丙、讓學生為自己的學習選擇承擔後果

 

丁、強調學業成就對未來生活的重要性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background image

 

 

 

19.小雅希望班上同學都喜歡、讚美她,然而她在班上卻有人際關係的困擾。陳老師試著

引導她思考:「在學校裡有沒有一些特別的情況,是妳可以跟同學和諧相處的?那時候

妳是怎麼辦到的?」老師採用的是哪一個學派的諮商輔導策略?

 

(A)溝通分析治療學派 

(B)個人中心治療學派 

(C)理性情緒治療學派 

(D)後現代治療學派 

20.下列哪位兒童的認知發展最有可能已經進入形式運思期? 

(A)小忠能夠控制變因,找出影響鐘擺速度的因素 
(B)小美將鉛筆盒中的筆按照長短排列,並加以分類 
(C)小花能理解毛毛蟲轉變成蛹再轉變成蝴蝶的歷程 
(D)小明知道液體從 A 杯倒入 B 杯,體積仍不會改變 

21.小學五年級的小和來自新移民家庭,平常就能夠很自然的使用國語以及越南語溝通。

相較於只習慣使用國語溝通的同學,小和在下列哪一項能力的發展較為有利?

 

(A)執行功能 

(B)情緒覺察 

(C)圖形辨識 

(D)知覺廣度 

22.教師資格考試結束後,幾位考生收到成績時分別有下列的反應: 

志明說:「今年題目特別難,我才會不及格。」

 

春嬌說:「考試當天我身體不舒服,才會考這麼差!」

 

國強說:「我用紫微斗數算過,知道自己今年考運很讚!」

 

芳瑜說:「我本來就真的很不會考試啊!」

 

根據溫納

(B. Weiner)的歸因理論,下列何者正確? 

(A)志明使用外在、可控制的歸因 
(B)春嬌使用內在、不穩定的歸因 
(C)國強使用外在、穩定的歸因 
(D)芳瑜使用內在、可控制的歸因 

23.張老師向全班說明接下來的時間要同學各自做習作練習題,他注意到小方傳一張便利貼

給小潔。張老師一邊繼續說明一邊走向小潔,不動聲色地拿走便利貼。此屬於下列

     

何種班級經營技巧的應用?

 

(A)全面掌控(withitness) 
(B)團體聚焦(group focus) 
(C)同時進行多項活動(overlapping) 
(D)動作管理(movement management) 

24.全班同學跑完操場十圈之後,體育老師對著又餓又累急於下課的同學說:「你們什麼

時候把體育用品整理好,就什麼時候下課。」老師運用的是下列何種機制?

 

(A)消弱 

(B)負增強 

(C)剝奪式懲罰 

(D)施予式懲罰 

 

 

background image

 

 

5

 

 

25.陳老師是國小一年級的導師。有一天,班上小朋友非常吵鬧,陳老師很生氣地說:     

「你們的聲音快把屋頂掀掉了!」小朋友看著屋頂滿臉疑惑的說:

「屋頂好好的啊!」

針對小朋友的反應,下列解釋何者較為正確?

 

(A)學生對陳老師這麼說很不高興,所以故意說那些話氣陳老師 
(B)這班學生可能在語言上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才會聽不懂陳老師的話 
(C)當時班上實在太吵了,學生沒有注意陳老師說什麼,所以聽不懂老師的話 
(D)理解比喻和反諷語的發展年齡較晚,小一學生聽不懂陳老師的話是正常的 

第貳部分、問答題(占

3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題號 1-3),每一題配分標於題末。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1.在包姆林(D. Baumrind)的研究基礎上,學者將父母的教養風格分成四種。寫出此四種

教養風格,並說明它們如何受父母控制程度

(demandingness)和涉入程度(responsiveness)

的影響。

(10 分) 

2.在數學課的課堂上,五年級的小凱從不會主動舉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若老師指名

小凱重述同學的答案,他的聲音總是非常的小。有時同學會開玩笑說:「聲音比蚊子

還小,聽不見」,小凱就會漲紅了臉。老師請大家寫練習題時,小凱也都趕快作答,

只是答案常是錯的。老師私下問他,小凱回答:「我從一年級開始數學就很爛,怎麼

學都學不會。」老師知道小凱的父母在夜市擺攤,無暇顧及小凱的功課。綜上所述,

分析並提出四項造成小凱數學學習問題的原因,簡要說明之。

(10 分) 

3.六年級的小華跟導師說:「這次段考我的自然成績很爛,同學笑我題目這麼簡單都不會

寫,我真的很笨,感覺超難過。」依理情行為學派的觀點,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0 分) 

(1)引發小華心理困擾的 ABC 架構中,A、B、C 分別代表何者? 
(2)導師在協助小華了解 ABC 架構後,可以採取何種作法改善小華的負面情緒? 
(3)如果導師的輔導有效,小華的信念或想法可能會有什麼改變? 

 

 

background image

 

 

 

第參部分、綜合題(占

2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題號 4-10),每一題配分標於題末。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閱讀下文後,回答

4-7 題。 

子微是國小二年級學生。無論是聽課或是寫學習單,他常會起身離開座位,也常

       

轉頭跟前後左右的同學講話。上課中劉老師常需要提醒子微,剛開始他會短暫專注,

       

但劉老師提醒的次數一多,他就會開始生悶氣、踢桌子,干擾班上秩序。子微作業一直

都寫得很不完整;劉老師交代班級事務時,他也好像都沒在聽。

 

下課時到遊戲場玩,子微也常因為耐不住性子,推擠正在排隊的同學,結果跟同學

發生肢體衝突,造成同學受傷。班上同學都不喜歡跟他交朋友,三天兩頭就跟劉老師

       

抱怨子微。

 

4. 針對子微作業一直都寫得很不完整,劉老師在教學上可以怎麼做?(2 分) 

5. 針對子微無論是聽課或寫學習單,常會起身離開座位或常轉頭跟前後左右同學講話的

狀態,從行為管理和教學調整兩個面向,分別說明劉老師可以怎麼做?

(4 分) 

6.子微的行為表現與下列何者症狀相似?(2 分) 

(A)自閉症 

 

(B)憂鬱症 

(C)妥瑞症 

 

(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7.為協助子微家長取得評量與鑑定之相關資源,劉老師應優先採取的步驟為何?(2 分) 

 

 

background image

 

 

7

 

 

閱讀下文後,回答

8-10 題。 

陳老師的社會課很受學生歡迎。唯有大明在社會課常常無精打采,總要被點名才會

發言,學習單也寫得不完整。陳老師趁下課時問大明:

「老師發現你上課總是打不起精神

來,你對社會課學習有什麼感覺或想法呢?」大明說:

「社會課有一堆名詞,我學不會也

記不住;我覺得那些知識在生活中也用不上,我不喜歡社會課。」

 

有一次上課,陳老師採用合作學習法,請各組學生依據火車路線規劃三天兩夜小鎮

之旅。在小組中,大明認真地跟同學討論。他告訴同學,藉由自己常常跟家人出遊的

         

經驗,一定能順利完成分組作業。

 

各組報告後,大明這一組的企劃案被全班票選最有趣的作品。他很開心地跟同學說,

要建議爸媽用這個行程帶他去旅行,爸媽一定會覺得他很厲害!

 

8.陳老師跟大明談話時,採用了下列哪個技巧?簡要說明此溝通技巧的適切性。(2 分) 

(A)詢問 

(B)引導 

(C)澄清 

(D)立即性 

9.期望價值論(expectancy-value  theory)主張個人的動機主要受到個人對達成目標的期望

高低和該目標對個人的價值所影響。依據該理論說明大明在動機上的轉變。

(4 分) 

10.有些成就目標理論學者將成就目標導向分為趨向表現、趨向精熟、逃避表現、逃避     

精熟四個類型,試依此理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4 分) 

(1)大明在「小鎮之旅」任務的成就目標導向類型為何?(引用情境簡述判定原因) 
(2)「小鎮之旅」的任務為什麼有助於發展學生精熟目標導向的動機? 

 
 
 

試題至此為止

 

background image

 

 

 

111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 

 

 

類科:國民小學 

科目:課程教學與評量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2B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修正時應以    

橡皮擦擦拭乾淨,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 問 答 題 及 綜 合 題 作 答 時 應 以 黑 色 或 藍 色 墨 水 的 筆 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考生須依上述規定作答,若未依規定而導致答案難以  

辨識或評閱時,恐將影響考生成績並損及權益。 

 

注意事項: 

.請核對類科及科目是否與答案卷(卡)、准考證內容一致。 

.試題本共8頁,選擇題25題,問答題3題(題號1-

3),綜合題5題(題號4-8)。 

 

 

 

background image

 

 

1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0 分) 

說明:用

2B 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第 題至第 25 題為單選題,每題 分,答錯不倒扣。 

1. 學校進行課程評鑑時,應該多方蒐集與課程相關的利害關係人之意見,例如:家長、

學生、社區人士等。這一種課程評鑑取向屬於下列何者?

 

(A)目標取向 

(B)專家取向 

(C)抗詰取向 

(D)參與者取向 

2.教師運用學生過去的加法經驗,講解乘法的意義,幫助學生了解乘法概念。此基於     

下列何種教學原則?

 

(A)熟練原則 

 

(B)類化原則 

 

(C)主動學習原則 

 

(D)同時學習原則 

3.下列哪一個課程目標,著重發展學生的評鑑能力? 

(A)認識各個傳統節慶的應景食物 
(B)說出不同族群傳統節慶的差異 
(C)規劃一個不同於傳統儀式的慶祝活動 
(D)判斷在現代生活中保留傳統節慶的必要性 

4.下列何者不符合布魯納(J. Brunner)發現學習(discovery learning)的教學原則?   

(A)教師應詳細說明學習情境及教材性質 
(B)教材難易度應考量如何維持學生的動機 
(C)教師需配合學生經驗,適當組織授課教材 
(D)教材難度與邏輯順序需配合學生的心智發展 

5.林老師注意到班上有些學生,可以從抽象概念中發現具體的答案或解決策略,有些   

則會使用具體的經驗及反思的觀察,產生許多想法。所以在數學課佈題時,有時會

     

引導學生抽絲剝繭、演繹出解答,有時則鼓勵學生經由實際操作發現答案。由此可知,

林老師的教學能因應學習者的何種差異?

 

(A)先備能力 

(B)學習風格 

(C)自我期望 

(D)自我效能 

6.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學生應該優先學習重要的內容。根據這項原則,教師在選擇     

學習內容時,下列何者不應列為優先選項?

 

(A)學科領域中的艱深內容 

(B)知識和文化中的基本內容  

(C)具有應用性和遷移性的內容 

(D)富含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內容 

7.數位學習軟體中,只要學生答對一題問題,遊戲中的角色就會獲得代幣及經驗值。     

這是應用了哪一種學習理論?

 

(A)行為主義 

(B)認知理論 

(C)社會建構主義 

 

(D)訊息處理理論 

background image

 

 

 

8.林老師在進行國語課成語教學時,以華人慶賀生子、生女的祝賀詞「弄璋之喜」、       

「弄瓦之喜」為例,引導學生探討文化中隱含的性別不平等議題。這樣的教學內容

     

呼應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哪一項實質內涵?

     

(A)了解與尊重家庭型態的多樣性 
(B)了解不同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 
(C)了解圖像、語言等的性別意涵 
(D)培養性別間合宜表達情感的能力 

9.陳老師有意增強學生的童詩創作能力,但限於語文教學時數不足,因此改用晨光或   

課餘時間,透過志工家長、廣播及學習單等方式,提供學習經驗。此種課程屬於下列

何者?

 

(A)懸缺課程 

(B)理念課程 

(C)潛在課程 

(D)非正式課程   

10.下列教學活動,何者不符合鷹架教學(scaffolding)的主張?     

(A)讓學生在場域中獨立觀察做紀錄 

(B)教師提供示範,讓學生觀摩學習 

(C)教師提供資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D)進行異質分組後,引導學生共同探究 

11.松林國小四年級自然科學領域期中考試的一個考題是「本校大門口的百年榕樹是誰種

的?」王老師認為此考題不當,其判斷之主要依據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不符合教學目標   

(B)不符合學生認知發展 

(C) 不符合跨領域課程範疇 

(D)不符合課程組織的順序性 

12.針對媒體報導「911 恐怖攻擊事件 20 周年」,周老師透過提問帶領學生進行探討, 

關心國際議題。以下哪一個提問的認知層次最低?

 

(A)恐怖主義產生背景與脈絡為何? 

 

(B)臺灣人民反恐意識要如何提升? 
(C)恐怖主義如何對世界帶來衝擊? 

 

(D)目前國際恐怖主義有哪些定義? 

13.下列教學活動設計,何者較能引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A)上課時完整播放影片,請學生回家寫一篇以情緒與人際關係為主題的心得 
(B)教師買一條蛋糕給學生,請學生探討如何均分成四份,並用數學符號表達 
(C)從氣象預報得知降雨等級與累積雨量的關聯性,進而認識雨量的測量單位 
(D)學生實測彈珠在不同斜度軌道的下滑速度,進而思考斜度和速度的關聯性 

14.小龍在準備社會領域段考的時候,知道自己歸納的能力較差,因此利用圖示、表格     

對照與線段註記來進行重點歸納與整理。此種行為表現出小龍具備下列何種能力?

 

(A)後設認知 

(B)控制歸因 

(C)分散練習 

(D)前導組體 

background image

 

 

3

 

 

15.依據現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為持續提升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

成效,形塑同儕共學的教學文化,校長及每位教師每學年應在學校或社群整體規劃下,

至少公開授課一次,並進行專業回饋。」此一敘述,符合佐藤學

(Manabu Sato)所倡議

「學習共同體」

(learning community)的哪一項理念? 

(A)差異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卓越性 

16.在考試範圍、題目品質相同的情形下,下列哪一個測驗的信度較高? 

(A)20 題選擇題 

(B)20 題填充題 

(C)30 題選擇題 

(D)30 題填充題 

17.楊老師運用概念獲得教學法教導一年級學生認識「長方形」。下列教學步驟順序,       

何者正確?

 

甲、要求學生提出屬性,為長方形下定義

 

乙、引導學生選擇適當的長方形特徵,並刪除不適當者

 

丙、拿出長方形圖形,鼓勵學生說出看到的特徵

 

丁、給予其他圖形請學生判斷是否為長方形,並進行討論

 

(A)甲丁丙乙 

(B)甲丙乙丁 

(C)丙乙甲丁 

(D)丙丁乙甲 

18.昭如在做數學題時,將文字敘述「種花土地面積是整塊土地的五分之二」轉換為圖示

表徵,以幫助自己解題。此「轉換表徵」的過程屬於哪一種認知層次?

 

(A)記憶 

(B)理解 

(C)應用 

(D)分析 

19.下表為高、低分組各 40 位學生在一題選擇題四個選項的人數分布,其中 D 為正確     

答案。下列有關此試題的敘述,何者適切?

 

  項 

  別 

高分組

 

10 

11 

10 

低分組

 

11 

12 

(A)此題難度適中,適合用於常模參照測驗 
(B)此題正確選項的敘述,可能具有暗示性 
(C)此題測量的概念可能尚未教過,學生在猜題 
(D)選項誘答力低,能診斷出學生不清楚的地方 

20.王老師先向學生說明:「2016 年美國總統選舉採用選舉人票的計算方式,川普獲得     

較多的選舉人票;如果採用普選票的計算方式,則希拉蕊獲得較多普選票,但是川普
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下是勝出的」,接著請學生分組討論美國總統選舉制度的優缺點,

並舉辦一場辯論比賽。此屬於下列何種教學方法?

 

(A)問題解決教學 

 

(B)社會行動教學 

 

(C)批判思考教學 

 

(D)概念本位教學 

background image

 

 

 

21.根據古德拉(J. Goodlad)的課程運作層次主張,下列哪一項說法正確? 

(A)教師進行教科書解讀的歷程屬於「正式課程」 
(B)學生在課堂上實際學到的內容屬於「知覺課程」 
(C)教師在課堂上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屬於「運作課程」 
(D)《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屬於「理念課程」 

22.以下是麗雪在國語、數學、自然、社會定期評量的分數,以及全校同年級學生               

在此四個科目的平均數和標準差。相對於學校其他同學,麗雪在哪一科的表現較好?

 

              科目 

   

國語

 

數學

 

自然

 

社會

 

麗雪成績

 

84 

80 

74 

86 

平均數

 

88 

71 

84 

80 

標準差

 

10 

12 

(A)國語 

(B)數學 

(C)自然 

(D)社會 

23.下列何者較不屬於創造思考教學的作法?   

(A)讓學生提出各種降低室內溫度的作法 
(B)學生依照範例,將回收瓶罐做成裝飾物 
(C)學生以三原色進行構圖,以產生具美感的作品 
(D)讓學生進行小組成語接龍比賽:栩栩如「生」—「生」龍活虎 

24.吳老師想要培養學生自律的生活習慣。下列有關學生的行為表現,依情意領域目標   

層次由低至高排列,何者正確?

   

甲、認同規律作息對生活與學習的重要性

 

乙、能按照老師的指導,規劃作息時間表

 

丙、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建立節能的生活習慣

 

丁、當工作與休閒活動衝突時,能依據信念做出合宜的選擇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乙甲丙丁 

 

(D)乙甲丁丙 

25.光明國小邀請專家學者與校內教師,共同針對上學年的學校本位課程進行評鑑。         

在評鑑座談會中,校長提到下列許多課程評鑑概念,何者有誤?

 

(A)這次評鑑邀請專家學者參與,可以提高評鑑的客觀、公正與專業性 
(B)我們這次評鑑使用了專家研發的評鑑指標,會比我們自己訂定的指標更適切 
(C)這次評鑑雖是期末的總結性評鑑,但可供未來改進參考,也可以視為形成性評鑑 
(D)這次評鑑有安排家長和學生訪談,提高了人員的參與度,可以增加評鑑的有效性 

background image

 

 

5

 

 

第貳部分、問答題(占

3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題號 1-3),每一題配分標於題末。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1.信義國小李老師負責全縣國小作文比賽的評分業務。為了提升此次評分的信、效度,

請協助李老師規劃:

(10 分) 

(1)提升效度的一項作法,並說明理由。 

(2)提升信度的一項作法,並說明理由。 
 
 
 
 
 

2.請說明螺旋式課程的組織原則,並舉出一個具體實例加以說明。(10 分) 

 
 
 
 
 

3.紀老師安排了一項體驗活動,讓學生蒙上雙眼,由另一位同學在一旁看顧,從教室走到

廁所,再回到座位上。體驗結束後,老師嘗試以焦點討論法

(ORID)提問,引導學生反思

並同理盲者。

ORID 提問即是針對「客觀(Objective)、感受(Reflective)、詮釋(Interpretive)、

決定

(Decisional)」四個層次提出相關問題。 

 

提問層次

 

意涵

 

客觀

(Objective) 

說明外在客觀事實

 

感受

(Reflective) 

喚起並表達內心情緒感受

 

詮釋

(Interpretive) 

詮釋意義、經驗與價值

 

決定

(Decisional) 

做出決議、改變和行動

 

請針對此四個層次,分別舉出一個有關上述體驗活動的教學提問。

(10 分) 

 

 

 

background image

 

 

 

第參部分、綜合題(占

2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

(題號 4-8),每一題配分標於題末。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閱讀下文後,回答

4-5 題。 

林老師設計「剩食傳說」的統整性探究課程,將學習目標設定為「

1.了解食物浪費   

問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2.體會食物浪費現象中的公平正義問題」。教學時,林老師         

先讓學生觀察「食物浪費冰山」一圖,了解食物浪費現況與造成的問題,再分組討論其

關聯性。

 

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林老師發現學生無法對於冰山下方那些看不見的問題提出看法。

在議課時,林老師認為這是因為學生的背景知識不足,光憑解析圖表和小組討論,難以

達到學習目標;而自己的教學方式似乎也偏向教師中心,較少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他

       

教師則認為此課程涉及的專業概念太廣,並且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生活經驗的連結。

 

 

4. 針對學習目標,林老師最想培養下列哪一項核心素養?(2 分)

 

(A)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B)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D)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5.針對林老師教學過程中,學生背景知識不足及缺乏生活經驗連結等兩大問題,請選擇 

一種合作學習模式,說明如何解決此兩大問題。

(8 分) 

 

background image

 

 

7

 

 

閱讀下文後,回答

6-8 題。 

五年級的童老師打算針對「冬至」主題,設計校訂統整性主題探究課程,讓學生

         

自己搓湯圓、煮湯圓及吃湯圓;他另外設計學習單,讓學生畫出做湯圓的過程,並寫下

         

心得。

 

童老師在年級社群討論時,分享這個構想:

「你看這個活動包含了綜合課的節慶文化、

藝文的畫圖,還有國語的書寫,很符合新課綱校訂的跨領域課程設計。」

 

伍老師不同意以上的說法:

「這個教學活動只是把不同的學科材料拼湊在一起,比較

不容易達成跨領域的統整性探究。」

 

經過一番討論,社群老師們構思此課程可以進一步結合「綜合活動」、

「自然科學」

和「健康與體育」領域,進行跨領域的課程設計,以冬至吃湯圓為素材,帶領學生理解

節慶的節氣、文化與共享健康美味的節慶食物,擬出以下課程架構。

 

 

6. 調整修改後的課程設計,最接近哪一種跨領域課程統整模式?(2 分)

   

(A)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 

 

(B)超學科(transdisciplinary) 
(C)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 

 

(D)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7. 「單元二  食在安全」的學習任務為「探索湯圓的成分,分析其熱量,並建議合理的       

攝取量」

,這樣的設計最能呼應下列哪一項學習表現?

(2 分)

 

 

(A)自我反省與修正促進健康的行動 
(B)理解促進健康生活的方法、資源與規範 
(C)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理解並欣賞多元文化 
(D)透過科學探究活動解決一部分生活週遭的問題 
 
 
 

background image

 

 

 

8. 「單元三  美味冬至」的學習任務為「分組設計並完成一份熱量 500 至 700 大卡的湯圓

料理,並分享其中的文化意涵」。下表為教師對此活動所設計的評分規準

(rubrics),         

請完成表格中空白的

A、B、C 部份(在答案卷中標註 A、B、C 並分別寫出答案)。(6 分) 

 

       表現水準 

評量重點 

優秀 

基礎 

待加強 

湯圓料理的熱量 

能夠進一步解釋所設

計湯圓料理其成分與

熱量的關係 

能設計並完成一份

湯圓料理的熱量符

500 至 700 大卡 

未達基礎 

未達基礎

 

 

 

 

試題至此為止

 

background image

 

 

111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

 
 

類科:國民小學
科目:數學能力測驗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2B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修正時應以         

橡皮擦擦拭乾淨,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非選擇題及綜合題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考生須依上述規定作答,若未依規定而導致答案難以辨識

或評閱時,恐將影響考生成績並損及權益。 

 
注意事項: 

.請核對類科及科目是否與答案卷(卡)

、准考證內容一致。 

試題本共15頁,選擇題26題、非選擇題6題(題號1

-6)、綜合題8題(題號7-14)。

 

 

 

 

 

background image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2 分) 

說明:第 1~13 題為普通數學、第 14~26 題為數學教材教法。用 2B 鉛筆於「答案卡」上   

作答。皆為單選題,每題 2 分,答錯不倒扣。 

1.已知  𝑥

𝑦

 

為實數,若  |𝑥 − 2| + 𝑦 + 2 = 0,則  𝑥 + 𝑦 =? 

(A)  −2 + √2 

 

(B)  0 

 

(C)  2 + √2 

 

(D)  4 

2.已知小花在  1996   年是  𝑥   歲,在  1993   年時小浩的年齡是小花的  2   倍。問小浩在 

2022  年是幾歲? 

(A)  2(𝑥 − 3) + 29 

 

 

(B)  2(𝑥 − 3) + 30 

(C)  2𝑥 + 29 

 

 

(D)  2𝑥 + 26 

3.有一學會要辦活動,所須支付的費用包括場地費  2000  元、餐費每人  500  元(含學員

及  4   名工作人員)。若學會僅向每位學員收取報名費  600   元,則至少要有多少位學

員報名,才能達到收支平衡? 

(A)  20 

 

(B)  24 

 

(C)  30 

 

(D)  40 

 

 

background image

 

4.某公司編列行政費用包括休閒娛樂等五個項目,七月份共支出 40000 元,其費用支出

圓形圖如下: 

 

八月份因辦理員工旅遊活動,休閒娛樂費支出比七月份增加了 8000 元,其餘項目金

額和七月份相同。問休閒娛樂費在八月份費用支出圓形圖中,其圓心角為幾度? 

(A)  36 

(B)  72 

(C)  90 

(D)  108 

5.有兩個敘述如下: 

甲、如果兩個不同的數互質,那麼這兩個數一定都是質數 

乙、如果兩個數是不同的質數,那麼這兩個數一定互質 

下列何者正確? 

(A)  甲錯誤、乙正確  

 

(B)  甲錯誤、乙錯誤 

(C)  甲正確、乙正確  

 

(D)  甲正確、乙錯誤 

6.某國小附近有 3 個路口,於每個上課日的早上,每個路口都要安排一位導護老師。已

知該校有 15 位老師負責導護,且這學期上課日共有 105 天,問每位老師這學期平均

要輪值幾天? 

(A)  35 

(B) 21 

(C) 7 

(D)  5 

7.小明、小華兩人登山走的路徑相同,小明花了  1  小時、小華花了  30  分鐘,問小明的

平均速率和小華的平均速率之比為何? 

(A)  1:2 

(B)  2:1 

(C)  3:10 

(D)  10:3 

教育訓練

40%

交通旅費

22%

廣告印刷

20%

休閒娛樂

10%

其他

8%

background image

 

8.在  ∆ABC 中,已知  ∠A = 75°、∠B = 30°,問下列何者正確? 

(A)  AB > AC 

 

 

(B)  AB > BC 

(C)  AC = BC 

 

 

(D)  AC = AB 

9.已知一圓上有 A、B、C 三點,且  AB = 6、AC = 8、BC = 10,如下圖:   

   

 

問此圓的半徑為何? 

(A)  3 

 

(B)  4 

 

(C)  5 

 

(D)  7 

10.足球是由  12  塊黑色正五邊形和  20  塊白色正六邊形所構成,每個頂點都是兩個正六

邊形與一個正五邊形共用,其部份平面展開圖如下: 

     

 

問圖中的  ∠1  是幾度? 

(A)  8 

 

(B)  12 

 

(C)  24 

 

(D)  32 

 

 

∠1 

background image

 

11.甲、乙兩班在某次段考的數學成績盒狀圖如下: 

   

 

根據盒狀圖的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甲班和乙班的考試人數一樣 

(B)  甲班和乙班數學成績的全距一樣 

(C)  甲班和乙班數學成績的平均數一樣 

(D)  甲班和乙班數學成績的中位數一樣 

12.在兩個相同的空量杯中,各自置入一顆相同大小的石頭後,再將甲杯和乙杯的水分別

倒入這兩個量杯,且都淹沒石頭。此時,報讀甲、乙兩杯水在量杯上的刻度分別為 40

及 20,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甲杯水體積  =  乙杯水體積的 2 倍 

(B)  甲杯水體積  =  乙杯水體積的 2 倍  −  石頭體積 

(C)  甲杯水體積  =  乙杯水體積的 2 倍  +  石頭體積 

(D)  甲杯水體積  =  乙杯水體積的 2 倍  +  石頭體積的 2 倍 

13.甲、乙、丙三人先各出資 800 元合購一箱蘋果,但在分蘋果時,甲和乙都比丙多拿了 

2  公斤。若蘋果每公斤的價錢一樣,且以分得蘋果的重量來調整每人需支付的錢,則

甲和乙就必須分別再給丙 100 元。問丙拿了幾公斤的蘋果? 

(A)  4 

 

(B)  6 

 

(C)  12 

 

(D)  14 

 

 

甲班 

乙班 

background image

 

14.有三個關於「分數」的學習內容如下: 

甲、用約分、擴分處理等值分數 

乙、進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問題 

丙、解決異分母分數的除法問題 

根據上述的學習內容,最適當的教學安排順序為何?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15.教師設計一教學活動:

「請學童聽到一個數詞時,拿出相對應數量的具體物,或畫出相

對應數量的圖像表徵。」此活動是要讓學童進行「認識數」的哪一種學習活動? 

(A)  說 

(B)  讀 

(C)  寫 

(D)  做   

16.對低年級學童而言,下列哪一個時鐘鐘面時刻的報讀最困難? 

(A)   

 

(B) 

 

(C)   

 

(D)   

 

17.有關「面積公式」的教材,通常會以下列哪個圖形做為其它圖形公式導出的基礎? 

(A)  梯形 

 

 

(B)  長方形 

 

(C)  三角形 

 

 

(D)  平行四邊形 

background image

 

18.校園的穿堂有一圓柱,教師想讓學童透過測量活動,找出該圓柱的直徑長。問學童應

具備下列哪些數學概念,才能完成此任務?   

(A)  圓周率、圓心角  

 

(B)  圓周率、圓周長 

(C)  圓面積、圓心角  

 

(D)  圓面積、圓周長 

19.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數學領域課程綱要」

,在二維表格的學習內容中,可以用列

聯表做為例子。問下列哪一個表格是列聯表?   

(A) 

品項 

圍巾 

手套 

帽子 

襪子 

數量(個) 

單價(元) 

250 

149 

300 

128 

總計 

250 

298 

600 

384 

 

(B)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第一節 

國語 

數學 

國語 

數學 

國語 

第二節 

數學 

英語 

本土語言 

自然 

數學 

第三節 

音樂 

健康 

生活 

英語 

體育 

第四節 

體育 

自然 

綜合活動 

國語 

社會 

 

(C) 

 

甲班 

乙班 

丙班 

總計 

男生(人) 

13 

10 

12 

35 

女生(人) 

10 

11 

29 

總計(人) 

23 

21 

20 

64 

 

(D) 

車次

 

2612 

2666 

2616 

2618 

起站

 

高雄

 

高雄

 

高雄

 

高雄

 

 

 

 

 

 

迄站

 

嘉義

 

彰化

 

嘉義

 

嘉義

 

高雄

  05:35  06:05  07:13  07:50 

左營

  05:41  06:11  07:19  07:56 

楠梓  05:47  06:17  07:25  08:02 
橋頭  05:51  06:21  07:31  08:06 

 

 

 

 

background image

 

20.將一個銳角∆ABC 的圖卡,呈現三種不同的擺法,如下圖: 

 

對大多數學童而言,哪一種擺法的圖卡要找出「BC  上的高」最困難? 

(A)  甲圖 

 

 

(B)  乙圖 

 

(C)  丙圖 

 

 

(D)  都一樣難 

21.有些學童會認為「四邊形都是線對稱圖形」,若教師想讓這些學童釐清此迷思概念,

問下列哪一個圖形適合做為產生認知衝突的例子? 

(A)  箏形 

 

 

(B)  菱形 

 

(C)  長方形 

 

 

(D)  平行四邊形   

22.教師布了一數學問題:

「3 個千、4 個百、12 個十,合起來是多少?」有四個關於數的

知識如下: 

甲、數的合成與分解 

乙、數的大小比較 

丙、位值概念 

丁、數的化聚 

若學童要正確回答此題,則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A)  只有甲、丁 

 

 

(B)  只有丙、丁 

(C)  只有甲、丙、丁  

 

(D)  甲、乙、丙、丁 

甲圖                          乙圖                          丙圖 

background image

 

23.教師在進行文字題的教學時,應避免引導學童利用關鍵字來解題。因為用關鍵字來解

題,容易造成學童對題意的不理解,而以錯誤的列式求解。有兩個加減問題如下: 

甲、火車上原有 348 人,到某車站後又有 38 人上車,問現在火車上共有幾人?   

乙、班上原有 64 本書,爸爸捐一些書給班上後就有 125 本,問爸爸共捐了幾本書? 

若學童使用關鍵字來解題,上述哪些問題會算出錯誤答案? 

(A)  甲、乙都會算錯  

 

(B)  甲、乙都不會算錯 

(C)  甲會算錯、乙不會算錯 

 

(D)  甲不會算錯、乙會算錯   

24.教師若要協助學童學習「以個別單位來比較出數學課本的長邊和短邊相差多少」。有

三種策略如下:   

甲、用多個相同的小迴紋針分別排出數學課本的長邊和短邊 

乙、用一個大迴紋針分別測量數學課本的長邊和短邊 

丙、用一個大迴紋針測量數學課本的長邊和一個小迴紋針測量數學課本的短邊 

問哪些策略可以達成此教學目標? 

(A)  只有甲、乙 

 

 

(B)  只有甲、丙 

(C)  只有乙、丙 

 

 

(D)  甲、乙、丙 

 

 

background image

 

25.低年級學童通常會將「等號」視為得到答案,例如將「4 + 5=9」解釋為「4 和 5 合

起來是 9」。有四個算式如下: 

甲、8 = 5 + 3 

乙、8 − 3 = 5 

丙、5 + 3 = 6 + 2 

丁、7 − 3 = 9 − 5 

問哪些算式是這類學童不能接受的? 

(A)  只有甲 

 

 

(B)  只有乙、丁 

(C)  只有丙、丁 

 

 

(D)  只有甲、丙、丁 

26.教師在進行「柱體與錐體」單元的教學時,有四位學童的說法如下: 

甲、

 它是一個角柱 

乙、角柱的側面圖形都是全等 

丙、角柱的側面圖形都是長方形 

丁、角柱和桌子接觸的那一面就是底面 

問哪些學童的說法正確? 

(A)  只有甲、丙 

 

 

(B)  只有乙、丁 

(C)  只有甲、乙、丙 

 

(D)  只有甲、丙、丁 

 

 

background image

 

10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3 劑          2 劑          1 劑          0 劑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占 30 分) 

說明:第 1~3 題為數學教材教法、第 4~6 題為普通數學。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的筆於

「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一、  數學教材教法 

1.教師在進行「繪製長條圖」單元的教學時,布了一數學問題如下: 

某公司 111 年 5 月員工疫苗施打狀況調查統計表: 

施打劑數 

3 劑 

2 劑 

1 劑 

0 劑 

人數 

450 

550 

600 

250 

請畫長條圖表示該公司 111 年 5 月員工疫苗施打狀況。 

某學童繪製的長條圖如下: 

    

 

 

    

 

 

 

 

 

    

 

 
       
問該學童所繪製的長條圖中,有何缺漏之處?試寫出三項。

【5 分】 

 

 

background image

 

11 

2.有一個關於「角的大小比較」問題如下: 

比比看,哪一個角比較大?   

   

 

這兩個角一樣大,但有不少學童會回答「∠2  比較大」。 

試回答下列問題: 

(1)針對回答「∠2  比較大」的學童,可能的迷思概念為何?試寫出兩種。

【3 分】 

(2)除了必須讓學童認識角的概念外,在不使用量角器、也不疊合的情況下,針對(1)

中提出的一項迷思概念,寫出製造認知衝突的具體方法,來協助學童釐清此迷思概

念。

【2 分】 

3.我們知道乘法對加法有分配律,即  (a + b) × c = (a × c) + (b × c)  與 

c × (a + b) = (c × a) + (c × b)  都成立。如果要知道除法對加法有沒有分配律,必須確

認  (a + b) ÷ c = (a ÷ c) + (b ÷ c)     與  c ÷ (a + b) = (c ÷ a) + (c ÷ b)   是否都成立。

試回答下列問題: 

(1)試布一個生活情境的問題,來跟學童說明「(a + b) × c = (a × c) + (b × c)」成立的

原因。

【3 分】 

(2)有兩個算式如下: 

甲、  (18 + 6) ÷ 3 = (18 ÷ 3) + (6 ÷ 3) 

乙、  18 ÷ (3 + 6) = (18 ÷ 3) + (18 ÷ 6) 

   試利用甲、乙兩算式,來確認並說明除法對加法有沒有分配律。

【2 分】 

 

 

background image

 

12 

二、普通數學(須寫出演算過程或理由) 

4.有一棟樓房離一道高牆  6  公尺,若陽光以  60°  角射入,使得該樓房在牆上留下  2  公

尺高的影子,如下圖:

 

 

 

問該樓房的高為多少公尺?【5 分】 

5.小菁到雞排店購買 4 份地瓜條和 2 份鹹酥雞,結帳時付了 330 元,離開前,老板說:

「我算錯了,我算成 2 份地瓜條和 4 份鹹酥雞的錢,所以要退還 30 元。」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小菁買 4 份地瓜條和 2 份鹹酥雞,應該要付多少元?【2 分】 

(2)若要買 1 份地瓜條和 1 份鹹酥雞,應該要付多少元?【3 分】 

6.凱芸為了準備數學考試,訂下每週的練習計畫:星期一練習  2   題、星期二練習  4 

題、……、星期六練習  12  題、星期日練習  14  題。凱芸從  3  月  1  日開始進行練習

計畫,試回答下列問題: 

(1)問凱芸一週七天可寫多少練習題?【2 分】 

(2)若 3 月 30 日寫完練習題後,凱芸剛好寫完 250 題,則 3 月 1 日是星期幾?【3 分】 

 

 

提示: 

background image

 

13 

第參部分、綜合題(占 18 分) 

說明:第 7~10 題為普通數學、第 11~14 題為數學教材教法。作答時應以黑色或藍色墨水

的筆於「答案卷」上,由左至右橫式書寫,並自行標註題號。 

一、普通數學 

閱讀下文後,回答 7-8 題。 

嫻嫻在公司的時薪是 150 元,該公司給付加班費的計算方式如下表: 

每日加班費的時數分段區間 

每小時加班費 

假日 

平日 

前 2 小時(含)以內的時數 

時薪的  1   倍支給  時薪的  1   倍支給 

2 小時起至 4 小時(含)以內的時數 

時薪的  1   倍支給  時薪的  1   倍支給 

4 小時起至 8 小時(含)以內的時數 

時薪的  1   倍支給 

 

備註:加班時數以無條件捨去法,取至整小時計。 

7.已知嫻嫻於某一平日加班 3 小時,且於某一假日加班 6 小時,問嫻嫻在這兩日的加

班費是多少元?【2 分】 

(A)  150 × 3 × 1 + 150 × 6 × 1  

(B)  150 × 3 × 1 + 150 × 6 × 1  

(C)  (  150 × 2 × 1 + 150 × 1 × 1   ) + 150 × 6 × 1  

(D)  (  150 × 2 × 1 + 150 × 1 × 1   ) + (  150 × 2 × 1 + 150 × 4 × 1   ) 

8.嫻嫻想要在  5  個平日都加班,且每日只加班 2 小時或 3 小時,並共領到加班費  3000 

元,問下列哪一種加班方式能達成她的目標?【2 分】 

(A) 5 個平日都加班 2 小時 

(B) 5 個平日都加班 3 小時 

(C) 1 個平日加班 2 小時、4 個平日加班 3 小時 

(D) 1 個平日加班 3 小時、4 個平日加班 2 小時 

 

 

background image

 

14 

閱讀下文後,回答 9-10 題。 

郵局依郵件大小所訂的郵資定價表如下: 

資費 
代號 

箱子尺寸 

(長+寬+高) 

臺灣本島 

同縣市互寄 

臺灣本島 

不同縣市互寄 

臺灣本島、 

澎湖地區互寄 

甲 

(長+寬+高)≤60 cm 

70 元 

80 元 

100 元 

乙 

60 cm<(長+寬+高)≤90 cm 

90 元 

100 元 

125 元 

丙 

90 cm<(長+寬+高)≤120 cm 

110 元 

120 元 

150 元 

丁 

120 cm<(長+寬+高)≤150 cm 

135 元 

145 元 

180 元 

芊芊住嘉義,想寄禮物給高雄的朋友。她要把數個尺寸皆為  40公分× 10公分× 10公分的

長方體小禮盒,用一個高度為  40  公分的大紙箱裝箱。若預計郵資為  120  元,且要能寄

送最多個小禮盒。 

9.根據郵局的郵資定價表,問芊芊所選的資費代號為何?【2 分】 

10.芊芊最多能寄送多少個小禮盒(不考慮紙箱厚度)?(須寫出演算過程或理由)【3 分】 

 

 

background image

 

15 

二、數學教材教法 

閱讀下文後,回答 11-12 題。 

在進行「容量大小比較」的教學時,教師拿出不同的 A、B 兩容器及多個相同的小杯子,

來讓學童比較 A、B 兩容器的容量大小。 

某學童將 A、B 容器裝滿水後,分別倒入相同的小杯子,倒完後的結果如下(灰色部分表

示水): 

由 A 容器倒出的水 

由 B 容器倒出的水 

 

 

11.該學童要進行此比較活動時,必須具備哪一種保留概念?【2 分】 

12.該學童「把 A、B 容器裝滿水後,分別倒入相同的小杯子,來比較容量大小」

,是使用

下列哪一種比較策略?【2 分】 

甲、直觀比較 

乙、直接比較 

丙、個別單位比較 

閱讀下文後,回答 13-14 題。 

在進行「小數的大小比較」時,有些學童會受到「整數概念的影響」而做了錯誤的判斷。 

13.試設計 1 組(2 個)「純小數」大小比較的問題,來診斷學童此迷思概念。

【2 分】 

14.針對你設計的題目,提出協助學童釐清此迷思概念的方法。

【3 分】

 

 

 

 

試題至此為止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