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領域教學活動 (課程演示40分鐘) | |||||
教學單元 | 認識家鄉景觀 | 教材版本 | 南一 (四上) | ||
教學演示主題 | 家鄉的景觀 | 教學設計 | 劉 怡 芬 | ||
<學習表現> 2a-Ⅱ-2表達對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關 懷。 3a-Ⅱ-1 透過日常的觀察與省思,對社會事物 與環境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3b-Ⅱ-2摘取相關資料中的重點。 3c-Ⅱ-1 聆聽他人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的看 法。 <學習內容> Ab-Ⅱ-1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利用,和其居 住地方的自然、人文環境相互影響。 Bb-Ⅱ-1 居民的生活空間與生活方式具有地區 性的差異。 Cb-Ⅱ-1居住地方不同時代的重要人物、事件 與文物古蹟,可以反映當地的歷史變 遷。 | <學習目標>
<領域核心素養> 社-E-A2 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 境的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 並思考解決方法。 社-E-B1 透過語言、文字及圖像等表徵符號, 理解人類生活的豐富面貌,並能運用 多樣的表徵符號解釋相關訊息,達成 溝通的目的,促成相互間的理解。 社-E-C2 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養成尊重 差異、關懷他人及團隊合作的態度。 社-E-C3 瞭解自我文化,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 關心本土及全球議題。 | ||||
教 學 活動 | 教學時間 | 教學評量/ 教學策略 | |||
壹、引起動機 1. 接續前一堂課所介紹的特殊地理景觀—「惡地」,播放 高雄市田寮區月世界影片,以加強學生對此特殊地形的 理解及印象。 2. 以「發出光芒的香火袋,有求必應」的傳說,帶出艋舺 龍山寺的由來。 3. 家鄉的景觀,有些是自然風景(天然的景色風貌),例如 「月世界」 ; 有些則是人為開發、建設而產生,例如 龍山寺。 貳、主要活動-自然與人文景觀 (一)引領學生閱讀課本第46頁圖文,參考影片並探討。 ※教師提問: 1.課本第46頁介紹的這五個家鄉景觀,你最想 拜訪哪一個? 答:佳樂水具有奇岩怪石,日月潭的湖光山色 引人入勝,在碧潭可以划船、游泳、釣魚 (建於西元1937年,長約200公尺的吊橋 素負盛名),臺東森林公園的琵琶湖中有 藍天白雲的倒影,而清水斷崖海天一色、 波瀾壯闊,我們可以感受到前人 拓荒築路的艱辛!第46頁的五個家鄉景觀 都是美麗的「自然景觀」,值得我們一一 造訪! 2.臺灣還有哪些著名的「自然景觀」? 答:(1)有特殊山丘地形的「自然景觀」: 嘉義縣阿里山、南投縣合歡山…… (2)有特殊水文的「自然景觀」: 宜蘭縣冬山河、屏東縣神山瀑布…… (3)有特殊地質、海岸地形的「自然景觀」: 新北市南雅奇岩、新北市石門洞, 外傘頂洲…… (二)引領學生閱讀課本第47頁圖文,參考影片並探討。 ※教師提問: 1.課本上的這些人文景觀,當初建造的目的或功能 是什麼? 答:恆春古城牆在古代具有防禦的功能,磺溪 書院是當地的教育場所,大天后宮是漁民 出海捕魚祈求平安的宗教信仰中心,打狗 英國領事館官邸是早期英國人在臺灣建造 的據點。 2.基隆市有哪些特殊的人文景觀,當初建造的目的 或功能是什麼? 答:(1)暖暖淨水場: 提供給基隆港區市民的民生用水及船舶 用水。 (2)正濱漁港色彩屋: 16棟漁村房屋漆成不同顏色,瞬間變身 為台灣版的「彩色威尼斯」,可愛的房屋 景觀,提供絕佳的視覺享受,吸引了大量 遊客前來拍照留念。 參、結論 「自然景觀」是受到地形與氣候等自然環境作用而形成 的景觀,例如特殊地形、湖光山色、森林景觀等。「人文 景觀」則是先民開發家鄉的足跡,而開發過程中留下的城郭、 書院、寺廟、建築物,都有各種不同的建造目的及功能。 透過認識家鄉「人文景觀」及其建造目的,可以幫助我們 更加瞭解家鄉的發展歷史! | 10分 15分 10分 3分 2分 | ◎能分辨「月世界」 及龍山寺是不同 類別的景觀 ◆引導學生瞭解自 然景觀及其特色 ★以交通部觀光署 資訊網來搜尋 ◆引導學生判讀人 文景觀的目的及 功能 ★以交通部觀光署 資訊網、國家文 化資產網、城市 學網站(遠見雜 誌創立)、中嘉新 聞搜尋景觀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