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考生依指示
填寫准考證末兩碼 
數學科試題本
請不要翻到次頁!
讀完本頁的說明,聽從監試委員的指示才開始作答!
  ※請先確認你的答案卷、准考證與座位號碼是否一致無誤。
請閱讀以下測驗作答說明:
測驗說明:
這是國中教育會考數學科試題本,試題本採雙面印刷,共 12 頁,第一部分
有26 題選擇題,第二部分有 2 題非選擇題。測驗時間從 10 
: 30 到 11 
: 50, 
共80分鐘。作答開始與結束請聽從監試委員的指示。
注意事項:
1.試題本的最後一頁附有參考公式可供作答使用。
2.試題本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
3. 試題中參考的附圖,不一定代表實際大小。
4. 作答時不可使用量角器,如有攜帶附量角器功能之任何工具,請放在
教室前後方地板上。
5. 依試場規則規定,答案卷上不得書寫姓名座號,也不得作任何標記。
故意汙損答案卷、損壞試題本,或在答案卷上顯示自己身分者,該科
考試不予計列等級。
作答方式:
 第一部分選擇題:
1. 作答選擇題時,可利用試題本中空白部分計算,切勿在答案卷上計算。
2. 請依照題意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正確或最佳的答案,並用2B鉛筆
在答案卷上相應的位置畫記,請務必將選項塗黑、塗滿。如果需要修
改答案,請使用橡皮擦擦拭乾淨,重新塗黑答案。例如答案為B,則
將  選項塗黑、塗滿,即: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1. 不必抄題。
2. 請依題意將解答過程及最後結果,用黑色墨水的筆清楚完整地寫在答案
卷上相應的欄位內,切勿寫出欄位外。若解答過程使用了題目敘述中沒
有出現的符號,則必須說明。如果需畫圖說明時,請用黑色墨水的筆,
將圖形畫在該題的欄位內。如需擬草稿,請使用試題本空白處。
3. 更正時請使用修正帶(液)修正後,重新書寫解答過程。
108年國中教育會考
請聽到鐘(鈴)響起,於試題本右上角 
方格內填寫准考證末兩碼,再翻頁作答
 

請翻頁繼續作答
1
第一部分:選擇題(1 ~ 26 題)
1. 算式 −5
3 − ( −1
6 ) 之值為何?
(A) −3
2
(B) −4
3
(C) −11
6
(D) −4
9
2.  某城市分為南、北兩區,圖 (一)為 105 年到 107 年該城市兩區的人口數量
長條圖。根據圖 (一)判斷該城市的總人口數量,從 105 年到 107 年的變化
情形為下列何者?
(A) 逐年增加
(B) 逐年減少
(C) 先增加,再減少
(D) 先減少,再增加
3.  計算 ( 2x − 3 )( 3x + 4 )的結果,與下列哪一個式子相同?
(A) −7x + 4
(B) −7x − 12
(C) 6x2 − 12
(D) 6x2 − x − 12
圖(一)
 

2
4.  圖(二)的直角柱由 2個正三角形底面和 3個矩形側面組成,其中正三角形面積
為 a, 矩形面積為 b 。若將 4 個圖 (二)的直角柱緊密堆疊成圖 (三)的直角柱,
則圖 (三)中直角柱的表面積為何?
(A) 4a + 2b
(B) 4a + 4b
(C) 8a + 6b
(D) 8a + 12b
5.  若 44  = 2 a ,  54  = 3 b ,則 a + b 之值為何?
(A) 13
(B) 17
(C) 24
(D) 40
6.  民國 106 年 8 月 15 日,大潭發電廠因跳電導致供電短少約 430 萬瓩,造成
全臺灣多處地方停電。已知 1 瓩等於 1 千瓦,求 430 萬瓩等於多少瓦?
(A) 4.3 × 107
(B) 4.3 × 108
(C) 4.3 × 109
(D) 4.3 × 1010
7.  圖(四)的坐標平面上有原點 O 與 A 、 B 、 C 、 D 四點。若有一直線 L
通過點 ( −3,4 )且與 y 軸垂直,則 L 也會通過下列哪一點?
(A) A
(B) B
(C) C
(D) D
圖(二)圖(三)
圖(四)
 

請翻頁繼續作答
3
8.  若多項式 5x2 + 17x − 12 可因式分解成 ( x + a )( bx + c ),其中 a 、 b 、 c 
均為整數,則 a + c 之值為何?
(A) 1
(B) 7
(C) 11
(D) 13
9.  公園內有一矩形步道,其地面使用相同的灰色正方形地磚與相同的白色等腰
直角三角形地磚排列而成。圖 (五)表示此步道的地磚排列方式,其中正方形
地磚為連續排列且總共有 40 個。求步道上總共使用多少個三角形地磚?
(A) 84
(B) 86
(C) 160
(D) 162
10.  數線上有 O 、 A 、 B 、 C 四點,各點位置與各點所表示的數如圖 (六)所示。
若數線上有一點 D, D 點所表示的數為 d,且 d − 5  =  d − c ,則關於 D點
的位置,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在 A 的左邊
(B) 介於 A、C 之間
(C) 介於 C、O 之間
(D) 介於 O、B 之間
圖(五)
圖(六)
 

4
11. 如圖 (七),將一長方形紙片沿著虛線剪成兩個全等的梯形紙片。根據圖中標示
的長度與角度,求梯形紙片中較短的底邊長度為何?
(A) 4
(B) 5
(C) 6
(D) 7
12.  阿慧在店內購買兩種蛋糕當伴手禮,圖 (八)為蛋糕的價目表。已知阿慧購買 
10 盒蛋糕,花費的金額不超過 2500 元。若他將蛋糕分給 75 位同事,每人
至少能拿到一個蛋糕,則阿慧花多少元購買蛋糕?
(A) 2150
(B) 2250
(C) 2300
(D) 2450
13.  如圖 (九), △ABC 中,D 點在 BC 上,將 D 點分別以 AB、AC 為對稱軸,
畫出對稱點 E 、 F ,並連接 AE 、 AF 。根據圖中標示的角度,求 ∠EAF 的
度數為何?
(A) 113
(B) 124
(C) 129
(D) 134
圖(八)
圖(九)
圖(七)
 

請翻頁繼續作答
5
14.  箱子內裝有 53 顆白球及 2 顆紅球,小芬打算從箱子內抽球,以每次抽出一球後將
球再放回的方式抽 53 次球。若箱子內每顆球被抽到的機會相等, 且前 52 次中
抽到白球 51 次及紅球 1 次,則第 53 次抽球時,小芬抽到紅球的機率為何?
(A) 1
2
(B) 1
3
(C) 2
53
(D) 2
55
 
15.  如圖 (十), △ABC 中, AC = BC < AB 。若 ∠1、 ∠2 
分別為 ∠ABC 、 ∠ACB 的外角,則下列角度關係何者
正確?
(A) ∠1 < ∠2
(B) ∠1 = ∠2
(C) ∠A + ∠2 < 180°
(D) ∠A + ∠1 > 180°
16.  小涵與阿嘉一起去咖啡店購買同款咖啡豆,咖啡豆每公克的價錢固定,購買時
自備容器則結帳金額再減 5 元。若小涵購買咖啡豆 250 公克且自備容器,
需支付 295 元;阿嘉購買咖啡豆 x 公克但沒有自備容器,需支付 y 元,
則 y 與 x 的關係式為下列何者?
(A) y = 295
250 x
(B) y = 300
250 x
(C) y = 295
250 x + 5
(D) y = 300
250 x + 5
圖(十)
 

6
17.  如圖 (十一 ),將一張面積為 14 的大三角形紙片沿著虛線剪成三張小三角形
紙片與一張平行四邊形紙片。根據圖中標示的長度,求平行四邊形紙片的面積
為何?
(A) 21
5
(B) 42
5
(C) 24
7
(D) 48
7
 
18.  圖(十二 )的摩天輪上以等間隔的方式設置 36 個車廂,車廂依順時針方向分別
編號為 1 號到 36 號,且摩天輪運行時以逆時針方向等速旋轉,旋轉一圈花費 
30 分鐘。若圖 (十三 )表示 21 號車廂運行到最高點的情形,則此時經過多少
分鐘後,
  9 號車廂才會運行到最高點?
(A) 10
(B) 20
(C) 15
2
(D) 45
2
圖(十二 )圖(十三 )
圖(十一 )
 

請翻頁繼續作答
7
19.  如圖(十四), 直角三角形 ABC 的內切圓分別與 AB 、 BC 相切於 D 點、 E 點。
根據圖中標示的長度與角度,求 AD 的長度為何?
(A) 3
2
(B) 5
2
(C) 4
3
(D) 5
3 
20.  某旅行團到森林遊樂區參觀,表 (一)為兩種參觀方式與所需的纜車費用。
已知旅行團的每個人皆從這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且去程有 15 人搭乘纜車,
回程有 10 人搭乘纜車。若他們纜車費用的總花費為 4100 元,則此旅行團
共有多少人?
(A) 16
(B) 19
(C) 22
(D) 25
21.  小宜跟同學在某餐廳吃飯,圖 (十五 )為此餐廳的菜單。若他們所點的餐點
總共為 10 份義大利麵, x 杯飲料,y 份沙拉,則他們點了幾份 A 餐?
(A) 10 − x
(B) 10 − y
(C) 10 − x + y
(D) 10 − x − y
圖(十四 )
表(一)
圖(十五 )
 

8
22.  若正整數 a 和 420 的最大公因數為 35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20 可能是 a 的因數,  25 可能是 a 的因數
(B) 20 可能是 a 的因數,  25 不可能是 a 的因數
(C) 20 不可能是 a 的因數,  25 可能是 a 的因數
(D) 20 不可能是 a 的因數,  25 不可能是 a 的因數
23.  如圖 (十六 ),有一三角形 ABC 的頂點 B 、 C 皆在直線 L 上,且其內心為 I 。
今固定 C 點, 將此三角形依順時針方向旋轉, 使得新三角形 A′B′C 的
頂點 A′ 落在 L 上, 且其內心為 I′ 。 若 ∠A < ∠B < ∠C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IC 和 I′A′ 平行, II′ 和 L 平行 
(B) IC 和 I′A′ 平行, II′ 和 L 不平行 
(C) IC 和 I′A′ 不平行, II′ 和 L 平行
(D) IC 和 I′A′ 不平行, II′ 和 L 不平行
24.  圖(十七 )表示 A 、 B 、 C 、 D 四點在圓 O 上的
位置,其中 AD = 180° , 且 AB = BD , BC = CD。
 若阿超在 AB 上取一點 P ,在 BD 上取一點 Q ,
使得 ∠APQ = 130°,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Q 點在 BC 上,且 BQ > QC
(B) Q 點在 BC 上,且 BQ < QC
(C) Q 點在 CD 上,且 CQ > QD
(D) Q 點在 CD 上,且 CQ < QD 圖(十七 )
圖(十六 )
 

請翻頁繼續作答
9
圖(十八 )
25.  圖(十八 )的 △ABC 中, AB > AC > BC,且 D 為 BC 上一點。今打算在 
AB 上找一點 P ,在 AC 上找一點 Q ,使得 △APQ 與 △PDQ 全等,以下
是甲、乙兩人的作法:
(甲)連接 AD ,作 AD 的中垂線分別交 AB 、 AC 於 P 點、 Q 點,
 則 P 、 Q 兩點即為所求
(乙)過 D作與 AC 平行的直線交 AB 於 P 點,過 D 作與 AB 平行的直線
 交 AC 於 Q 點,則 P 、 Q 兩點即為所求
對於甲、乙兩人的作法,下列判斷何者正確?
(A) 兩人皆正確
(B) 兩人皆錯誤
(C) 甲正確,乙錯誤
(D) 甲錯誤,乙正確
26.  如圖(十九), 坐標平面上有一頂點為 A的拋物線, 
此拋物線與方程式 y = 2 的圖形交於 B、 C 兩點,
且 △ABC 為正三角形。 若 A 點坐標為 ( −3,0 ),
則此拋物線與 y 軸的交點坐標為何?
(A) ( 0, 9
2 )
(B) ( 0, 27
2 )
(C) ( 0,9 )
(D) ( 0,18 )圖(十九 )
 

11
2. 在公園有兩座垂直於水平地面且高度不一的圓柱,兩座圓柱後面有一堵與地
面互相垂直的牆,且圓柱與牆的距離皆為 120 公分。敏敏觀察到高度 90 公分
矮圓柱的影子落在地面上,其影長為 60  公分; 而高圓柱的部分影子落在
牆上,如圖 (二十一 )所示。
 
已知落在地面上的影子皆與牆面互相垂直,並視太陽光為平行光,在不計
圓柱厚度與影子寬度的情況下,請回答下列問題:
(1) 若敏敏的身高為 150  公分,且此刻她的影子完全落在地面上, 則影長為
多少公分?
(2) 若同一時間量得高圓柱落在牆上的影長為 150  公分,則高圓柱的高度為
多少公分?請詳細解釋或完整寫出你的解題過程,並求出答案。
 
試題結束
圖(二十一 )
 

12
 和的平方公式: ( a + b )2 = a2 + 2ab + b2
  差的平方公式:( a − b )2 = a2 − 2ab + b2
  平方差公式: a2 − b2 = ( a + b )( a − b )
 若直角三角形兩股長為 a、b,斜邊長為 c,則 c2 = a2 + b2
 若圓的半徑為 r,圓周率為 π,則圓面積 = π r2,圓周長 = 2 π r
 若一個等差數列的首項為 a 1,公差為 d,第 n 項為 a n,前 n 項和為 S n,
 則 an = a1 + (n − 1) d,Sn =  n ( a1 + an)
2
一元二次方程式 ax2 + bx + c = 0 的解為 x =  −b ± b 
2 − 4 a c
2 a 
參考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