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1 年國中教育會考試題說明
臺師大心測中心 5/22/2022
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中「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
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的一項重要配套措施,其測驗目的旨在檢測國中畢業生的學力表現,一
方面可協助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了解國中畢業生的學習品質,另一方面也可作為國中端與高中端適
性輔導及因材施教的參考依據。今年教育會考於 5月21、22 日實施,考試科目包含國文、英語、
數學、社會、自然及寫作測驗,其中英語科分為閱讀與聽力兩本試題本,分兩階段測驗。為達最佳
測量結果,考量測驗題型的優點與限制,各考試科目之題型以選擇題為主,非選擇題為輔,除了數
學科非選擇題及寫作測驗之外,其他試題均為選擇題型。
為能有效檢測學生學力水準,教育會考各科試題皆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第四學
習階段的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為命題依據,不僅有評量重要知識的「學科基本能力題」,也有連結
日常生活情境或學術探究情境的「情境題」。為維護測驗的公平性,各科試題皆經過今年國中畢業
生使用之部審通過教材的檢核程序,以避免考生因教材版本的選用不同而產生作答差異。
國文科第 12 題,評量常用字的字音;英語科閱讀試題本第 10 題,評量形容詞比較級與最高級
的概念;數學科第 3題,評量學生是否能利用定義判斷質因數;社會科第 7題,評量希臘化時代的
成就;自然科第 2題,評量力學能轉換的概念。前述試題都是評量學生是否記憶或理解學科的重要
知識,屬於「學科基本能力題」。
國文科第 11 題,素材為一則「背包與健康」說明,選項以圖表方式呈現背包的背法與放法,
評量學生應用文本的能力;英語科閱讀試題本第 39 題,以規劃度假行程的情境,評量綜合資訊作
合理猜測的能力;數學科第 14 題,以主計處調查受僱員工年薪的情境,評量學生判讀統計圖表的
能力;社會科第 39 題,以參加辯論比賽為情境,藉由提出證據支持自己論點的過程,評量學生檢
視不同資料適切性的能力;自然科第 7題,以零食包裝膨脹的自然現象為素材,藉由生活中常見的
對話過程,評量學生推理論證的能力。前述試題取材著重考生學校學習與生活經驗的結合,透過真
實情境脈絡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探究課堂所學與生活之關聯性,屬於「情境題」。這類試題
在題幹或選文中提供較多的資訊,學生需解讀資訊以探究相關議題,為避免部分篇幅較長的試題增
加學生的整體閱讀負擔,各科以調整單題與題組比例、調降總題數等方式,維持試題本的總字數與
往年相當。
至於寫作測驗,透過群組對話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辨證:受人讚揚的思維必不容質疑、值得追
求嗎?藉由議題的可討論性,協助澄清價值、建立信念,同時培養語言溝通與理性思辨之知能,連
結思考:生活中類似對話的可討論性,使語文的所學所得更貼近公民所需的「多元識讀能力」。試
題中班級群組對話之情境設計,僅提供考生「多做多得」之切入角度參考,考生可以此進行深入探
討,也可以延伸連結著重個人經驗或觀察。抒情與知性兩種不同傾向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敘
事、描寫、說明、議論在此題中皆有開展的空間。
此外,為彰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將議題的精神與價值適切融入教育」的理念,部
分試題嘗試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十九項議題為取材。例如,國文科第 26~27 題,以小
家電維修說明為素材,傳達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觀念,呼應環境教育議題;英語科閱讀試題本第 33-36
題,以喀麥隆國內弱勢的英語族群尋求獨立衍生的衝突為素材,呼應國際教育議題;數學科第 16
題,以火災時的避難逃生設備緩降機為素材,呼應防災教育議題;社會科第 16 題,以熱帶雨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