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大考命題方向與新課綱銜接說明

pdf
3.84 MB
44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11大考命題方向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黃璀娟 110.9.26
相關說明
本簡報內容著作權屬「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大學入
學考試中心」,歡迎參考或適當引用,引用時請註明出處;如欲
大規模複製,請事先取得本中心書面同意;但如涉及商業利益,
則不在同意使用範圍
2
111學年度起的大考與考科
3
12年國教新課
108課綱)
111學年度起適
用之大學多元
入學方案
術科
測驗
學科能力測驗
國文(含國寫)、英文、數學A
數學B、社會、自然 部定必修
分科測驗
數甲、歷史、地理、公民與社
會、物理、化學、生物
部定必修與加
深加廣選修
高中英語
聽力測驗 部定1011
級必修英文
111學年度起大考命題方向
依據課綱命題、不超綱不偏本
精進素養導向試題,並兼顧基本題
綜合評量閱讀理解、分析推論、反思評價、語文表達等
能力;並考察整合運用能力
4
大考素養導向試題命題重點
試題素材情境化:素材引用生活情境或學術探究情境。
考察整合運用能力: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整合運用知識與技能以處理現實世
界或學術探究的問題,如閱讀理解、圖表資訊判讀、邏輯推論、分析判斷、
證據應用等。
強化評量層次及表達說明能力:以非選擇題或混合題型題組,設計較為結
構化的設問,藉由同一題組內不同小題,引導深化或多面向評量學生對問
題(或主題)的理解,並強化評量其表達說明能力。
跨單元/跨領域/跨學科的主題式設問:考察學生是否能夠融會貫通,善
用不同單元、領域或學科所學,來處理跨單元、領域或學科主題的相關問
題。
5
情境布題與答題方式,可結合運用
題目中直接引用現實情境訊息如數據資料等或是經過設計以貼
近實際生活,具有現實意涵的設定」、「模擬作為答題者
所需訊息。
題者需從題目的情境陳述中取作答所需訊息
答題者需對於題目所引情境中的資訊進行分析推論,以獲得作答線索
答題者需對題目情境進廣泛理解發展解釋或進行反思評價後
方能作答。
6
有關大考素養導向命題幾點說明
試卷組卷時會同時考量測驗目標、學習內容、題型、難易度等之綜合配
置,其中會有一定比例的基本題。
素養導向試題雖強調閱讀理解,但不在試題陳述中提供的學科先備知識
往往是解題關鍵。作答時,考生須結合閱讀理解能力與先備知識。
試題設計不必然使用長題文或題組題,可能使用除了文
字以外的多元素材,如衛星雲圖、照片作品、示意圖,或是表格等。
情境鋪陳,可能是生活園情也可能是學術探究情境文學評
論、科普文章、研究說明、實驗探究、學科新知等各類可選的題材。
7
111起大考新增混合題型
8
混合題型
同時包含選擇()
題與非選擇題的
題型,題組形式
英聽
學科能力測驗、分科測驗
既有題型
選擇題型 選填題型
(數學) 非選擇題型
單選題
多選題
111起大考使用新式答題卷
9
卷卡分開,選擇與非選分開作答
事先印製空白卷卡 依命題需求,題卷須同時設計、定稿,並於闈內印
一張A3正反面答題卷,同時作答選擇題與非選擇題
請注意!!!
10
定位點記號
應試號碼 考生姓名 條碼
預備鈴響就座後請核對應試
號碼、姓名與座位標示單是
否吻合
測、分科測驗:請於考試
開始鈴響時才可劃記與簽名
請勿污損或破壞應試號碼
姓名、條碼、掃描辨識用之
定位方格(定位點記號);
若造成無法掃描需自負責任
不可在簽名欄以外其他地方
書寫考生姓名
答題卷作答提醒
11
學測、分科測驗:
第貳部分每道試題都會
加註用筆提示
若為題組題,會有加粗
橫線以示區隔
繪圖作圖題務必以2B
筆作答
答題卷作答提醒
12
111 學年度考試簡章(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學科能力測驗),p.50
試題舉隅
基本題
情境題
混合題
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試題
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試題
13
D
DD
基本題和情境題的差異
14
例如,一道地球科學科的基本題
颱風是影響臺灣的重要天氣系統之一,下列有關颱風性質的描述何者正確
(A)颱風屬於反氣旋的天氣系統
(B)颱風的氣壓變化最愈往外圍越低
(C)在北半球,颱風的地面風向是朝中心逆時針旋入
(D)天氣圖上,颱風造成的地面風向都會平行等壓線
可以如何情境布題以評量相同的知識或概念?
15
107學測自然考科第22-23題組
107學測自然考科第22-23
16
22P = 58%D = 0.50
23P = 53%D = 0.48
本題
主要評量學科基本知識、概念與技能。
17
109學測自然考科第1
P = 46%D = 0.61
109學測國文(選擇)第36
18
P = 34%D = 0.42
情境題
情境鋪陳,不必然需要以長的題文或是題組題的方式命題;文字量不
一定會多,試題設計也可善用不同素材,如不同類型的圖示或表格。
不過,略高強度的情境題確實可能以較長的題文鋪陳情境並設計為
組題。
面對情境題,作答時首要讀懂題目,看懂圖表,其次從中擷取訊息
再依題目所問,以學科知識進行分析與判斷;閱讀理解與學科先備
識往往缺一不可。
若為語文考科且測驗重點閱讀理解能力,當取材跨領域素材,所需
的作答線索會在閱讀材料中呈現
19
108學測數學考科第6
20
P71%,D0.40
110學測自然第26
21
P68%,D0.40
109指考物理考科第6
22
P44%,D0.55
109學測國文(選擇)第16-18題組
23
跨領域素材,評量閱讀理解能力
109學測國文(選擇)第16-18題組
24
109學測國文(選擇)第16-18題組
25
26
16P = 65%D = 0.34
17P = 79%D = 0.33
18P = 72%D = 0.29
混合題(111大考起新增)
現行選擇(填)題與非選擇題型,混合組成一組題目,各小題
之間可能是逐步引導式的設問;也可能是同一主題下不同面向的設
問。若是逐步引導式設問,通常可藉較為結構化的設計,引導考生
循序漸進思考作答,由單一而發展出多層次的評量;若是多面向設
問,可運用不同單元或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內容設計試題。
涵蓋非選擇題,可同時強化考察學生表達說明能力,若再輔以情境
化素材,將更能體現素養學習的重點。
27
110試辦考試社會52-53題組
28
110試辦考試社會52-53題組
29
30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