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1-3-3 覺察家庭轉變,並以正向的態度面對家庭出現的轉變或逆境 
 補充說明:家庭的轉變包括可預期、不可預期的。不可預期的家庭轉變,包括天災、人禍,
通常對家庭的衝擊較大。例如天然災害(如颱風、地震)、火災、父母離婚、
父母失業、家人發生意外等。當發生不可預期的轉變衝擊時,應能以正向態度
面對可能產生的逆境。 
 
I-1-3-4 參與家庭活動,並省思文化及傳統如何影響個人與家庭發展 
 補充說明:個人與家庭發展過程中,會經歷許多家庭儀式與活動,這些儀式與活動受到許
多因素的影響,有些是中西方固有文化、有些則是家庭或家族特有的傳統。明
顯受到中西方固有文化傳承影響的有特定家庭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
中秋節、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等)、家庭習俗(如婚喪習俗、生育習俗)
等。而有些則是家庭自己的獨特傳統,如約定每個月家庭成員聚餐一次、每個
月開一次家庭會議等。透過這些活動的參與,瞭解家庭儀式與活動的獨特意
義,從中學習文化與傳統,體會文化及傳統如何影響個人及家庭的發展。 
 I-1-4-1 認識並實踐青少年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 
補充說明:七、八、九年級青少年需要認清自己的改變、優勢與限制,調適自己與家人的
關係,學習家庭生活的經營,做好建立與經營家庭的準備。此外,仍要延伸
兒童階段的家庭責任,繼續做到能力所及的對父母有禮貌、參與家務工作、
關心體貼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保護自己身體健康、注意自身安全、不讓父
母操心、謀求自我充分發展、學習跟人和諧相處、養成良好習慣,保持端正
品德,行為表現合適有禮、與祖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等。 
 
I-1-4-2 瞭解家庭發展歷程 
補充說明:家庭發展歷程是指一個家庭從建立、蓬勃發展到終止的過程,並從家庭發展歷
程中,更進一步瞭解家庭史。 
依據 Duvall 與Hill(1948)將家庭生活發展分為八階段: 
1. 第一階段(建立階段):新婚無子女 
2. 第二階段(初為父母階段):家中有新生兒~未滿 3歲 
3. 第三階段(子女學前階段):最大子女滿 3歲~未滿 6歲 
4. 第四階段(子女學齡階段):最大子女滿 6歲~未滿 12 歲 
5. 第五階段(子女青少年階段):最大子女滿 12 歲~未滿 20 歲 
6. 第六階段(子女送出階段):子女陸續遷出家中 
7. 第七階段(中年父母階段):子女全部遷出,進入空巢階段 
8. 第八階段(退休階段):生計負擔者退休至二老去世 
 這八階段又可以簡化成家庭建立期(第一階段)、家庭擴展期(第 二~第五
階段)、家庭收縮期(第六~第八階段)。 
 
I-1-4-3 瞭解社會與自然環境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 
補充說明:社會環境包括文化、習俗、價值、政策、教育、經濟、恐怖攻擊等;而自然環
境包括自然資源、天候、天然災害等。這些社會與自然環境影響個人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