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六下單元二活動1教案
領域/科目 | 自然 | 設計者 | 張有恒 | ||||||
實施年級 | 六下 | 教學時間 | 40分鐘 | ||||||
單元名稱 | 防鏽與防腐 | ||||||||
活動名稱 | 鐵製品生鏽的探討 | ||||||||
設計依據 | |||||||||
學習重點 | 學習表現 | tr-Ⅲ-1能將自己及他人所觀察、記錄的自然現象與習得的知識互相連結,察覺彼此間的關係,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及知道與他人的差異。 po-Ⅲ-1能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覺問題。 po-Ⅲ-2能初步辨別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並能依據觀察、蒐集資料、閱讀、思考、討論等,提出適宜探究之問題。 pe-Ⅲ-1能了解自變項、應變並預測改變時可能的影響和進行適當次數測式的意義。在教師或教科書的指導或說明下,能了解探究的計畫,並進而能根據問題的特性、資源(設備等)的有無等因素,規劃簡單的探究活動。 pe-Ⅲ-2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物品、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能進行客觀的質性觀察或數值量測並詳實記錄。 pa-Ⅲ-1能分析比較、製作圖表、運用簡單數學等方法,整理已有的資訊或數據。 pa-Ⅲ-2能從(所得的)資訊或數據,形成解釋、發現新知、獲因果關係、解決問題或是發現新的問題。並能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和他人的結果(例如:來自同學)比較對照,檢查相近探究是否有相近的結果。 pc-Ⅲ-1能理解同學報告,提出合理的疑問或意見。並能對「所訂定的問題」、「探究方法」、「獲得之證據」及「探究之發現」等之間的符應情形,進行檢核並提出優點和弱點。 pc-Ⅲ-2能利用簡單形式的口語、文字、影像(例如:攝影、錄影)、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或成果。 ai-Ⅲ-1透過科學探索了解現象發生的原因或機制,滿足好奇心。 ai-Ⅲ-2透過成功的科學探索經驗,感受自然科學學習的樂趣。 ai-Ⅲ-3參與合作學習並與同儕有良好的互動經驗,享受學習科學的樂趣。 ah-Ⅲ-1利用科學知識理解日常生活觀察到的現象。 ah-Ⅲ-2透過科學探究活動解決一部分生活週遭的問題。 an-Ⅲ-1透過科學探究活動,了解科學知識的基礎是來自於真實的經驗和證據。 | 總綱與領綱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自-E-A1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持續探索自然。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自-E-A2能運用好奇心及想像能力,從觀察、閱讀、思考所得的資訊或數據中,提出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或解釋資料,並能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概念及探索科學的方法去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理解科學事實會有不同的論點、證據或解釋方式。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自-E-A3具備透過實地操作探究活動探索科學問題的能力,並能初步根據問題特性、資源的有無等因素,規劃簡單步驟,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進行自然科學實驗。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自-E-B1能分析比較、製作圖表、運用簡單數學等方法,整理已有的自然科學資訊或數據,並利用較簡單形式的口語、文字、影像、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或成果。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自-E-C2透過探索科學的合作學習,培養與同儕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 |||||
學習內容 | INd-Ⅲ-2人類可以控制各種因素來影響物質或自然現象的改變,改變前後的差異可以被觀察,改變的快慢可以被測量與了解。 INe-Ⅲ-2物質的形態與性質可因燃燒、生鏽、發酵、酸鹼作用等而改變或形成新物質,這些改變有些會和溫度、水、空氣、光等有關。改變要能發生,常需要具備一些條件。 | ||||||||
融入議題與其實質內涵 | ●人權教育 人E4表達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並聆聽他人的想法。 ●資訊教育 資E2使用資訊科技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資E9利用資訊科技分享學習源與心得。 ●安全教育 安E5了解日常生活危害安全的。 ●戶外教育 戶E3善用五官的感知,培養眼、耳、鼻、舌、觸覺及心靈對環境感受的能力。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無 | ||||||||
教材 | ●南一版自然六下單元二活動1 | ||||||||
教學設備/資源 | ●鋼棉、酸性水溶液、鑷子。 ●培養皿、廣口瓶、蠟燭、塑膠板。 | ||||||||
學習目標 | |||||||||
由嚴謹的觀察、推理、驗證過程,客觀的認識鐵生鏽會用掉空氣中的氧氣。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課本第36頁:
→(學生自由發表。) (1)空氣看不見,因此設計實驗時,要讓消耗掉的空氣量能看到。 (2)如果會消耗掉空氣,那麼空氣會減少。如果把鋼棉裝在塑膠袋中, 生鏽之後,塑膠袋應該會扁掉。
→(學生自由發表。) (1)鋼棉慢慢產生棕色的鏽。 (2)廣口瓶內的水位上升了,水從培養皿中跑到廣口瓶裡面。 (3)水位上升到一個地方之後,就不再繼續上升。
→(學生自由發表。) (1)鋼棉生鏽用去一部分的空氣,瓶內被用掉的空氣產生的空位由培養皿中的水填補,因此廣口瓶中的水位上升了。 (2)水位上升到一個高度之後,就不再繼續上升。應該是鋼棉生鏽,只會用去空氣中的特定成分的關係。當空氣中不再有那種成分,鋼棉就不會生鏽,水位也不會持續上升。
→(學生自由探討。) 可以模擬「檢驗蠟燭燃燒會用掉哪種氣體」的實驗,將點燃的線香或蠟燭放入鋼棉生鏽的廣口瓶中,蓋緊瓶口檢驗。
→將點燃的蠟燭放入鋼棉生鏽的廣口瓶中,並蓋緊瓶口,燃燒中的蠟燭熄滅,表示廣口瓶中沒有氧氣。
◆課本第36頁討論問題: ․實驗前後,廣口瓶內的鋼棉和水位分別有什麼變化? →廣口瓶內的鋼棉生鏽了,廣口瓶中的水位上升。 ◆課本第37頁討論問題: ․根據實驗結果,鐵生鏽會用掉空氣中的哪一種氣體? →將點燃的蠟燭放入鋼棉生鏽的廣口瓶中,並蓋緊瓶口,燃燒中的蠟燭熄滅,表示廣口瓶中沒有氧氣,才使燃燒中的蠟燭熄滅。因此鐵生鏽會用掉空氣中的氧氣。 ~結束~ | 6 6 6 6 4 6 6 | ●口語發表 ●態度檢核 ●口語發表 ●態度檢核 ●專心聆聽 ●口語發表 ●態度檢核 ●口語發表 ●態度檢核 ●專心聆聽 ●口語發表 ●參與討論 ●態度檢核 ●口語發表 ●參與討論 ●態度檢核 | |||||||
習作指導【配合習作第20頁】 | |||||||||
〈評量標準〉 1-2-8從實驗中知道鋼棉生鏽會消耗空氣。 1-2-9推理鋼棉生鏽用去空氣使水位上升的原理。 1-2-10推理鋼棉生鏽用去空氣中的氧氣。 〈指導要點〉 一、鐵製品生鏽的條件 5.空氣占有空間,如果鋼棉生鏽會消耗空氣,則水就會在廣口瓶中上升。藉由實驗觀察,發現鋼棉生鏽會使廣口瓶內的水上升,表示生鏽真會消耗空氣。 6.點燃的蠟燭放進鋼棉生鏽的廣口瓶中,燭火會熄滅,表示鋼棉生鏽會用掉氧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