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鎮高中輔導室
高中選課選組 Q&A
目前實施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不論是繁星推薦、申請入學,或是考試分發入學,都沒有絕對地劃分自然組及社
會組,或是第一、二、三類組。同學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去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考試科目組合,而大學校
系則是根據該系的人才需求性質,採計或檢定不同的考試科目。因此同學如果能夠先去了解自己喜歡科系所重視
的科目有哪些,再去做選課選組的抉擇會較貼切。目前高中已經按照學科能力測驗及指定科目考試開設必選修課
程,但因考量學校師資及編班等現實因素,高中仍以類組(一、二、三類組),作為學生選擇的方向。對每一個高
中生而言,選組是一生中所面臨的重大抉擇之一,因為它是決定未來職業發展方向的第一步。在此就同學們的疑
難,以書面方式作個解 A,盼能提供各位參考。
(一) 常見的迷思與疑惑
Q1:讀社會組的同學比較沒出息;讀自然組以後比較有前途?
A:人各有所長,且社會經濟愈是發達所需的人才更是多元,只要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所發揮,對社會都能有所
貢獻。重要的是選擇自己有興趣、有能力的專業領域,才能充分發揮潛力,學有所成並一展長才。
Q2:女生要讀社會組;男生應該要讀自然組?
A:興趣無性別之分,一般大學校系在新生入學條件上也不以性別為考慮。每一位同學在每個求學階段都應適性發
展,選擇自己有興趣、有能力的領域就讀,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涯發展,重要的是讓性別成為個人生涯選擇的優勢,
而非限制個人生涯發展的因素。
Q3:數學不好就讀社會組;數學好的話就讀自然組?
A:適性選擇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應單就數學一科來決定。數學好,表示「有能力」勝任數學科目的學習,但不
見得一定要選讀自然組。因為自然組還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其他學科,所以若選擇自然組,還要考慮其他學
科的學習能力與興趣。數學學科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則要思考選哪一類組對自己最有優勢又最能符合自己的興
趣;如果自己有興趣的科系非常重視數學能力,就要積極的加強自己的數學能力,增加自己的優勢以利未來的選
擇。如果因為數學學科能力較弱而無法選讀自己有興趣的科系,也可以參考學系交通網選擇相關的學習領域來就
讀。
Q4:我的背科不行,所以選自然組?
A:選組的重點應該是衡量自己的學習特質是偏重史地類型的內容,或是數理類型的內容?以選擇自己擅長發揮的
領域為考量。不管是社會組或自然組,理解與記憶都是學習必備的基本能力喔。
Q5:只想跟好朋友選同一類組,而不考慮自己的興趣與能力?
A:如果你只是想和好朋友在一起,但你們的興趣與能力差異很大,這樣的選擇相當冒險,因為即使選擇同一類組,
並不一定會編到同班。再者,人各有所長,未來高中二年的課業是否能勝任、大學校系選擇是否適配自己的專長,
才是選組重要的考量。你們的友誼可以透過很多管道經營,即使在不同的班級學習,也可以藉此拓展人際與生活
領域。好朋友更應該鼓勵彼此做適性的選擇,以發揮所長!
Q6:因為某些科系比較熱門,所以選擇某類組?
A:熱門科系通常只是反映目前就業市場上的人力需求及薪資所得情形。同學應思考的是:當 8、9年後,大學或
研究所畢業時,產業生態可能有所改變,
所謂「熱門科系」是否依舊熱門?一般而言,每隔 8-10 年的時間,相當於一個產業生命週期,其間的變化可能由
熱門逐漸降溫,也可能由冷門翻身。所以極可能在你要踏入就業市場時,人力需求的局勢和現在已有所改變。建
議同學以自己的興趣與能力為主要的考量,參考父母的期望,社會環境…等等因素,再做出適合自己的最佳決定,
畢竟「以興趣所激發出來的熱情,比熱門更重要!」如果你對未來的職業世界有興趣,想多一些了解,不妨多多
翻閱有關於產業資訊的雜誌,例如:商業週刊、今週刊、遠見、天下、Career 雜誌(就業情報)、Cheers 快樂工
作人雜誌…等等;或者上網(例如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職業訓練局、人力銀行…等等),瀏覽人力需求情形,可提
供未來職業選擇的一些參考資訊。
Q7:擔心自己喜歡的科系,將來在社會上很難找到工作時,怎麼辦?
A:在所謂冷門科系中,也是有基本的職場需求,有時正因科系冷門,人才較少,更可能在就業市場上十分搶手;
如有機會,當然可以在專業領域之外培養第二或第三專長(例如修學程或輔系,或申讀雙學位),抱持終身學
習之態度,以增加自己的就業籌碼,將來在職場上,就比較具有競爭力。
Q8:自己的選組決定與父母不一致時,怎麼辦?
A:1.建議你將自己做決定的思考歷程,連同客觀的測驗結果、各學科的學業表現等資料,試著與父母溝通。如果
父母了解你的決定是經過一番認真的思考時,就比較能接受你的決定。
2.父母對你選組的要求通常是出於關心和擔心,父母的想法一方面來自觀察和期許,因此在與父母溝通時,應
盡量傾聽父母的想法,感受父母的用心,
並且表達你願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3.假如你對某類組沒什麼興趣,且又不合乎自己性向的話,不要因為別人的遊說或其他因素而勉強自己選讀。
最好也不要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畢竟這個
決定對自己高二的學習狀況及自己未來的生涯發展都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
(二) 有關測驗結果的應用
Q1:興趣測驗與性向測驗的結果不同時,該如何取捨?
A:經由性向測驗,同學可了解個人潛在的特殊能力,優勢及弱點,屬於能力的部份。而興趣測驗目的在幫助同學
了解自己的職業性格與興趣,受後天的影響較大。因此當這兩個測驗的解釋結果不一致時,的確會造成同學無所
適從的困擾。建議可從下列幾個角度來思考自己的選擇:
1.測驗的參考價值:自問測驗結果是否受到某些因素影響,例如:作答是否認真?是否受到情境干擾?個人身
心狀況如何?…等等。因為上述因素都可能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所以必須加以考慮,才能決定測驗的參考價值。
2.審慎分析抉擇後的結果:若排除上述因素,仍然無法在性向與興趣取得較一致的結果時,則可以考慮未來
的選擇所必須承擔的代價是什麼,來決定如何取捨。
(1) 假如以興趣(喜好)為依據,可能面臨的是學習表現上的壓力。
(2) 假如以性向(能力)為依據時,則要努力克服興趣不足的心理壓力。
(3) 你也可以選擇個人學習上的優勢來選組,再重新培養個人的興趣,以期在學業表現上收事半功倍之效。
Q2:在心理測驗的解釋和運用過程中,在何種情況下必須主動積極的找輔導老師做進一步的諮詢?
A:基本上,因為個人的感受度不同,因此只要同學有疑惑,就可以找輔導老師詢問相關問題。另外,有幾種狀況,
也建議同學主動與輔導老師討論:
1.當你的主觀認知與測驗結果不一致時。
2.實際能力與性向或興趣測驗結果不一致時。
3.測驗結果全部偏高、偏低或過於平衡以致無法比較時。
4.個人與家長的期望無法取得平衡和紓解時。
Q3:性向測驗結果偏向自然組,但對社會組有興趣,怎麼抉擇?
A:1.性向測驗結果偏向自然組,表示具備自然領域學科的學習潛能,但也要參考自己的自然領域學業成績,才能
評估當高二、高三自然組的課程加深加廣後,自己是否還能勝任。有關自然組高二、高三的課程內容,可徵
詢自然科專任教師之意見。
2.選擇自然組並非要放棄完全社會領域學科,高二自然組同學必修學分中也有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因此
同學可在高二更進一步探索自己想要就讀的類組課程。
3.如果社會組的學科能力也不錯,就可考慮依興趣選擇社會組。
4.選組宜優先考慮自己的學科能力,再進一步探索與培養對自然組的興趣。
Q4:性向測驗結果偏向社會組,但對自然組有興趣,怎麼抉擇?
A:1.所謂「對自然組有興趣」,同學需要思考的是:這是否是順應家人期待的選擇?還是考慮未來出路而追逐熱
門系校的決定?是否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要提醒同學的是:大學學系所要求的能力是否與自己的能力相符合。
因為這與高二、高三的課業表現和未來在大學的專業學習有明顯的相關。
2.選擇社會組並不表示要完全放棄自然組學科,依 99 課綱規定:自然領域含括基礎物理、基礎化學、基礎生物、
基礎地球科學等四科。高一及高二每學期必修自然領域 4學分,且這 4學期合計對每一科目至少修習 2學分。
因此社會組同學仍可在高二進一步探索自己想要就讀的類組課程。
3.如果個人的自然組學科能力也不錯,可考慮依興趣選擇自然組。
4.選組宜優先考慮自己的學科能力,再進一步探索與培養對社會組的興趣。
Q5:至今尚不清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怎麼辦?
A:1.就目前的測驗結果、自己高中的學業表現及學科老師的觀察等各方面資料,做一個全面的比較與分析,盡量
找出與自己能力相符且較感興趣的類組。
2.多搜尋「大學科系」的相關資料;可多利用「漫步在大學」major.ceec.edu.tw/search/大學校系查詢系統,檢索
並了解大學校系之學習內容。或者詢問已就讀大學的學長姐,聽聽過來人的分析,也可以提供一些參考的訊
息。
3.如果以上二項建議都做了,還是沒有一個較明確的 A案時,可找輔導老師做個別的晤談與討論。
(三) 高中課業學習
Q1:社會領域學科和自然領域學科的成績表現差不多,也分別有喜歡的科系,如何抉擇?
A:1.了解喜歡科系所重視的考科(可多利用「漫步在大學」major.ceec.edu.tw/search/大學校系查詢系統,檢索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