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輔導Q&A目錄教學指南

格式
docx
大小
918.26 KB
頁數
26
上傳者
sandy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5-03-06,离现在 10 23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輔導Q&A 目錄

【壹、教育部】…………………………………………………………………………………

111

一、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輔導的相關政策與作為為何?…………………

111

二、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輔導所提供的網站或資訊資源為何?………

113

【貳、縣市政府及各縣市輔諮中心】…………………………………………………………

114

一、縣市政府如何推動適性輔導工作?……………………………………………………

114

二、各縣市學生輔導與諮商中心在適性輔導推行的主要任務為何?……………………

114

三、各縣市學生輔導與諮商中心如何與學校合作,提供適性輔導?………………………

115

四、對於中輟復學生有哪些適性協助?……………………………………………………

116

【參、學校】……………………………………………………………………………………

117

一、各國中如何落實適性輔導?……………………………………………………………

117

二、學校在適性輔導上會辦理哪些活動?…………………………………………………

118

三、針對國中學生進行的性向及興趣測驗,用意為何?……………………………………

119

四、「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在適性輔導上扮演何種角色?內容為何?………………

120

五、高中職學校如何延續辦理適性輔導?…………………………………………………

121

六、高中職學校適性輔導的措施有哪些?…………………………………………………

121

七、高中職適性輔導有哪些人力?可以為學生服務哪些事項?…………………………

122

八、學校如何讓國中學生家長了解技職教育體系學習內容是什麼?……………………

122

【肆親師生】…………………………………………………………………………………

124

一、若是孩子進入高中高職或五專才發現不合適,可否申請轉科或轉學?………………

124

二、學生國中畢業後有哪些進路?…………………………………………………………

124

三、如何瞭解並選讀適合的技職類科?……………………………………………………

126

教師小錦囊…………………………………………………………………………………

127

一、老師如何幫助及輔導學生面對自己的學習與做好生涯規劃?………………………

127

二、如何運用生涯輔導紀錄手冊,以達成適性輔導之目標?………………………………

128

三、國中學生生涯發展教育活動中,「學生生涯檔案」和「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如何搭配運用?…………………………………………………………………………………

128



家長小錦囊…………………………………………………………………………………

129

一、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學習與做好生涯規劃?………………………………

129

二、我想知道孩子選擇就讀高中職或五專畢業之後,未來其生涯進路為何?……………

130

三、如果孩子在國中階段生涯的性向或興趣還沒有很明確怎麼辦?……………………

130

學生小錦囊…………………………………………………………………………………

131

一、我如何在國中階段瞭解自我的能力及興趣,跟我的生涯規劃有何相關?……………

131

二、對於未來生涯抉擇,父母與我的想法不一致時,我可以尋求哪些解決方式?………

132

三、高中和高職(五專)、綜合高中有什麼差別呢?………………………………………

132

伍、其他……………………………………………………………………………………

134

一、產學攜手計畫可以提供我什麼樣的學習機會呢……………………………………

134

二、如果我未升學又未就業,怎麼辦………………………………………………………

135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輔導Q&A

【壹、教育部】

一、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輔導的相關政策與作為為何?

A:

適性輔導主要在於協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教育與職場環境的關係、培養生涯規劃與決策能力,以進行生涯準備,找出最適合的進路。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有關入學方式的規劃,主要核心精神在「擇你所適、愛你所擇」,希望讓學生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優質高中職或五專就讀,以突破傳統社會價值的志願排序,成就每一個孩子。基於此適性揚才的理念,國中、高中職及五專的適性輔導工作就顯得相當重要。其相關政策與作為如下:

(一)建立國中適性輔導制度:

1.建置完善推動組織:

(1)協助各縣(市)政府成立「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並於「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下設「適性輔導組」,訂定「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國民中學適性輔導工作運作模式」,並督導考核之。

(2)各國中成立「生涯發展教育工作執行委員會」,依「國民中學推動生涯發展教育工作手冊」辦理各項生涯發展及生涯輔導工作,例如與高職合作提供各項試探及實作活動、高中職參訪、職場體驗、心理測驗等事項,以落實國中生涯發展之適性輔導。

2.用導師人力,並增置專業輔導人員:

(1)活用各國中導師人力資源,持續強化導師適性輔導專業知能,使適性輔導工作更加落實。

(2)依國教育法第10條規定,教育部補助增置專任輔導教師及專業輔導人員,俾利各地方政府有更多的專業人力投入推動

A.輔導教師:截至1039月各地方政府所屬國中專任輔導教師計921人,兼任輔導教師計1,378人,共計2,299人。10181日起,5年內,國中專任輔導教師預計約增加至1,288

B.專任專業輔導人員(心理師、社工師)1008月起先行補助各地方政府增置計216(含縣市政府層級190人及100班以上的大型學校層級26)101年起再行補助55班以上未達100班的國民中小學增置計363人;截至1039月全國實際聘用人數為480人。

3.編製「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協助學生詳實記錄學習歷程之各項成果,透過三年的適性輔導,配合生涯發展規劃書,提供學生適性的進路選擇建議。

4.教師專業知能提升:推動學生適性輔導工作為每位教師的責任,教師們應主動參與各項培訓課程之研習活動,提升專業知能以協助學生適性發展。

5.勵家長積極參與:運用親職教育研習,讓家長熟悉生涯決定的過程,並能整家長人力資源,進行職業探索活動。另鼓勵學校因應在地文化與社區需求,訂定共同發展之機制。

(二)發展學生適性輔導工具:

1.彙整國高中階段常用的性向測驗、興趣測驗、人格測驗等適性輔導之心理測驗工具,並發展為手冊以提供各級學校來運用。

2.補助各縣(市)政府「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及各級學校購置適性輔導心理測驗工具。

3.鼓勵學術單位及民間出版社研發或編修適合我國學生使用之適性輔導心理測驗工具。

4.辦理各項測驗工具的介紹與施測研習,提升教師在使用測驗工具的專業知能。

(三)提供學生認識現行高中職學生申請適性轉學制度:

1.彈性學制:訂定「高級中等學校及五年制專科學校一年級學生申請適性轉科(組)及適性轉學實施要點」,增加現行教育學制彈性,例如加強高中職轉科、轉學機制;調整課程結構、增加高中職選修課程的多元選擇等。

2.適性輔導:高中職及五專成立「學校輔導工作委員會」,規劃生涯輔導相關活動,並提供生涯輔導諮詢系統及生涯發展教育的教學系統,以延續國中端的適性輔導,達到適性揚才的目的。

(四)規劃適性輔導相關方案,提供經費補助

1.規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執行方案,針對適性輔導內涵研提「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及「國中與高中職學生生涯輔導實施方案」。

2.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生涯發展教育及國中技藝教育相關經費。

二、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輔導所提供的網站或資訊資源為何?

A:

為了成就每一個孩子的自信未來,培養基本能力、啟發興趣、瞭解性向、開發潛能、發展所長,讓適性輔導能展現成效,因此本部提供以下資源:

(一)網站資源

  1.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資訊網(可連結至各縣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資訊網)http://12basic.edu.tw/

  2. 教育部學生輔導資訊網 http://www.guide.edu.tw/index.php

  3.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輔導工作資訊網 http://guide.cpshs.hcc.edu.tw/bin/home.php

  4.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生涯輔導資訊網 http://career.cpshs.hcc.edu.tw/bin/home.php

  5. 教育部國中及高中職適性輔導資訊網 https://203.68.66.15/index.html

  6. 國中適性入學宣導網站(含適性入學宣導手冊) http://adapt.k12ea.gov.tw/

  7. 技藝教育資訊網 http://140.122.103.235/

  8. 產學攜手合作計畫資訊網http://etest.nkuht.edu.tw/iacp/

  9. 國中畢業未升學未就業青少年職能培訓輔導方案計畫網站(少年On Lighthttp://nasmenew.so-buy.com/)

  10. 教育部提升國民素養專案辦公室網站 http://literacytw.naer.edu.tw/

  11. 教育部職業學校群科課程資訊網http://tpde.tchcvs.tc.edu.tw/course/index.asp

  12.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推動工作圈http://vtedu.ntust.edu.tw/

  13.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課務發展工作圈http://web.ylsh.ilc.edu.tw/course/

(二)手冊資源(請向就讀或畢業國中索取)

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手冊

2.國民中學推動生涯發展教育工作手冊

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職教育宣導手冊七至八年級

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區高中宣導手冊

5.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

6.適性入學宣導手冊

(三)教育部十二年國教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012-580(十二年國教我幫您)



【貳、縣市政府及各縣市輔諮中心】

一、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如何推動適性輔導工作?

A: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積極推動國中學生的校園適性輔導工作,落實各項工作的執行,並確實督導與考核,讓適性輔導能展現成效,其具體作為如下:

(一)依據「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國民中學適性輔導工作運作模式」,推動及督導所屬()國中生涯發展教育之實施。

(二)延聘教育部培訓之種子教師審查所屬國中(以下簡稱各國中)生涯發展教育實施計畫。

(三)辦理生涯輔導紀錄手冊暨生涯檔案建置等相關研習,提升教師適性輔導工作能力。

(四)彙整各國中畢業學生進路追蹤,並進行資料分析。

(五)依法充實各縣市政府及各國中適性輔導專業人力,並提升教育人員適性輔導功能。

(六)督導各縣巿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建立諮詢輔導平台,蒐集各國中生涯輔導意見,適時提供諮詢與協助。

(七)整合就學區高中職及五專資源。提供職群探索或體驗活動,並協助申請適性轉銜()制度。

(八)建立家長、社區團體及企業單位參與學生適性輔導管道。

(九)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訂定志願選填試探及輔導注意事項或流程。


二、各縣市學生輔導與諮商中心在適性輔導推行的主要任務為何?

A:

因應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各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皆設有「適性輔導組」,協助縣市政府規劃所轄各國中(含私立中學及縣立高中國中部)適性輔導之推行方向,落實「生涯發展教育工作執行委員會」之運作與執行,提供適性輔導專業諮詢、相關測驗的介紹及訓練、增益教育人員適性輔導功能及培訓課程規劃、適性輔導活動校園推展及受理所屬各國中轉介個案,提供生涯諮商與輔導之服務。

其主要任務有

督導所屬國中生涯發展教育之實施。

彙整所屬各國中畢業生之進路追蹤,並進行資料分析。

督責所屬各國中充實適性輔導專業人力。

增益教育人員適性輔導功能。

建立家長、社區團體及企業單位參與學生適性輔導管道。

受理所屬各國中轉介之個案,提供生涯諮商與輔導服務。

三、各縣市學生輔導與諮商中心如何與學校合作,提供適性輔導?

A:

教育部為了整合與支持協助學校的適性輔導工作,同時發揮專業角色及陪伴的功能,特別在各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成立適性輔導組,以作為國中、高中職學校推動適性輔導工作的專業智囊,構成綿密專業的輔導網絡。該中心主要可以為我們提供下列的服務工作:

(一)建構適性輔導網絡系統,促進人力資源整合

各中心都設有「適性輔導組」,配合現有的國民教育輔導團、生涯發展中心及技藝教育中心,提供學校適性輔導工作之諮詢服務。同時透過各項會議、研習等機會宣導推廣適性輔導的理念,並規劃各項研習課程,增進教師對適性輔導的專業知能,培養種子教師,使各校都能具有均質優質的輔導人力,落實紮根適性輔導工作。

(二)提供適性輔導專業服務,落實學校適性輔導

各中心可以到校提供專業諮詢,透過瞭解學校推動適性輔導工作的實務與困難,提供必要的輔導知能、適性資訊、心理測驗運用的建議。其次,也可以與學校輔導工作人員一起合作,進行各項輔導活動。如:心理測驗的實施與解釋、小團體輔導、生涯職業探索活動、親師諮詢等。再者,更可以邀請家長、社區團體及企業單位等一起參加對學生適性輔導的工作。如:舉行地方特色的職業博覽會、機構參訪等。更可以邀請縣市內推行「適性輔導」具有特色及經驗的國中、高中職學校,共同組成「適性輔導工作團隊」,透過定期研討,調整修正工作計畫,以順利推動及執行適性輔導工作。

(三)推動適性輔導督導機制,提升教育人員專業

該中心可協助學校檢核各項輔導計畫內容及執行情形,提供專業督導的建議,讓學校的生涯發展教育與技藝教育的專業提升。從101年起,教育部在各國中增置專任輔導教師,因此,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提供專兼任輔導教師及專任輔導人員(社工師、心理師)在「適性輔導」的專業知能、團體督導及督導訓練,讓其有專業能力提供教師、家長相關的諮詢,並與導師合作,幫助學生達到「適性揚才」的目標

四、對於中輟復學生有哪些適性協助?

A:

)縣市政府督導學校辦理事項:

1.規劃辦理高關懷班及彈性輔導課程:為協助時輟時學,或缺課累積達7天以上之高關懷學生或中輟學生返校後之學習及生活適應,學校規劃潛能開發教育、職業探索、技藝教育、補救教學、社團活動等多元化高關懷班及彈性課程,希望藉由設計多樣、生動的學習課程,提供學生選擇,激發學生的多元智慧,找回學習的自信與成就感。

2.推動認輔制度:鼓勵學校教師、退休教師及社會志工認輔適應困難及行為偏差的學生,並盡力輔導可能中途輟學及有中輟紀錄復學學生

規劃多元型態中介教育措施:中輟生經追蹤輔導返校而無法適應原就學環境,經復學輔導就讀小組審查通過,並經家長或監護人同意者,可安排就讀中介教育措施,縣市政府亦不定期(每年至少2次)召開復學輔導就讀會議,協助學生回歸原班或原校就讀。中介教育措施包括:

1.慈輝班:對象為因家庭遭遇變故、功能不彰而中輟或中輟之虞(視各慈輝班性質提供住宿)。

2.合作式中途班:由直轄市、縣(市)政府結合轄區內已立案及經法人登記之民間團體或企業資源,由民間團體提供適宜場所,提供中輟生專業輔導資源及中介措施,學校教師提供適性課程者。

3.資源式中途班:由直轄市、縣(市)政府遴選有熱誠有意願之國中小學校,分區設置資源式中途班(鄰近學區教學資源共享),提供中輟生多元適性課程及輔導措施者(不提供住宿)。

希望透過多元復學輔導就讀機制,以協助中輟生回歸原班就讀,並使學生找回學習的自信與成就感。












【參、學校】

一、各國中如何落實生涯發展教育,提升適性輔導成效?

A:

教學正常化是國中適性輔導的前提,為期達成國中生多數適性入學的目標,學生的適性輔導及生涯規劃格外重要。國中除落實德、智、體、群、美五育兼重的正常化教學外,亦應兼顧學生的適性輔導及其生涯發展教育的落實推動,其具體作為如下:

(一)建置完善推動組織:各國民中學設置「生涯發展教育工作執行委員會」。











(二)增置及充實專業輔導人力:

增置專任輔導教師,提供校園親師生專業輔導與諮詢,以落實學校生涯發展教育工作,並鼓勵導師及輔導人員積極參與適性輔導之相關研習,強化其專業知能。

(三)落實各項工作執行:

1.參酌「國民中學推動生涯發展教育工作手冊」規劃辦理各年級生涯講座、八年級社區高職參訪、協助學生建置生涯檔案等,並將於4月底前完成各年級的心理測驗,另開辦抽離式及專班式的技藝教育課程,提供學生多元試探機會。

2.指導學生運用「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詳實記錄學習歷程中各項成果等,作為每位學生進路選擇時的重要參考。輔導室並應擬訂建置及保管辦法,定期檢閱查核。

3.辦理適性輔導相關之親職講座,擴展家長生涯認知及視野,並提供親子諮詢等服務

二、學校在適性輔導上會辦理哪些活動?

A:

適性輔導在國中階段著重協助學生探索及認識自我、認識教育與職業環境、培養生涯規劃與決策能力,進行生涯準備與發展,找出最適合的進路。學校各單位會規劃各項多元活動提供給學生生涯的覺察與探索,並將生涯發展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進行教學,對於生涯困擾學生則提供生涯諮商服務,共同協助其適性發展,達到適性揚才目標。

學校對七、八、九年級各年級學生的適性輔導工作,具體作法表列如下:

對七年級學生的適性輔導工作:

適性輔導推展核心內涵

生涯輔導與活動

生涯發展教育教學主題與建議活動

1.自我覺察與探索

2.生涯覺察與試探

1.個別、班級輔導(自我覺察)

2.親師座談會(自我覺察)

3.心理測驗實施

4.測驗解釋諮詢

5.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建置

6.生涯檔案建置

7.個別、團體諮商

1.生涯發展教育議題融入教學

2.參訪活動—社區職場參觀

3.分站活動—生涯闖關活動

4.親師合作—家長職業分享

5.專題演講及座談

對八年級學生的適性輔導工作:

適性輔導推展核心內涵

生涯輔導與活動

生涯發展教育教學主題與建議活動

生涯覺察與試探

1.個別、班級輔導(生涯覺察)

2.親師座談會(生涯覺察)

3.心理測驗實施(性向測驗)

4.測驗解釋諮詢

5.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建置

6.生涯檔案建置

7.個別、團體諮商

8.團體輔導

9.親職教育宣導

1.生涯發展教育議題融入教學

2.參訪活動—社區高職參訪

3.職群試探活動

4.生涯探索營

5.親師合作—職業訪談

6.專題演講及座談








對九年級學生的適性輔導工作:

適性輔導推展核心內涵

生涯輔導與活動

生涯發展教育教學主題與建議活動

生涯探索與進路選擇

1.個別、班級輔導(生涯規劃)

2.親師座談會(進路選擇)

3.心理測驗實施(興趣測驗)

4.測驗解釋諮詢

5.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建置

6.生涯檔案建置

7.個別、團體諮商

8.個別、團體輔導

9.親職教育宣導

1.生涯發展教育議題融入教學

2.升學進路宣導

3.生涯博覽會、資料展

4.參訪活動—高中職參訪活動

5.專題演講及座談

6.加深職業試探—技藝教育課程

7.技藝教育課程成果展


三、針對國中學生進行的性向及興趣測驗,用意為何?

A:

在生涯輔導過程,心理測驗是協助學生客觀了解自我很重要的媒介之一,藉此得以瞭解自己的能力、興趣、人格、性向。

性向測驗:

性向測驗是用來測量個人學習潛能的一種工具,透過測驗可以幫助孩子發現潛能,瞭解自己的優勢能力,幫助孩子在未來選擇就讀科系或工作時,往自己優勢能力的方向發展。搭配興趣測驗及人格測驗,加上學生個人動機、對各職業類群的認識、探索、體驗活動及生涯諮詢輔導質化的敘述,可提供學生未來進路發展選擇的參考。依據目的與內容範圍的不同,性向測驗可區分為下列三種:

1.普通性向測驗:測量學生在一般學習時所需的能力,如語文、數字及其他抽象符號之能力。如一般智力測驗及學業性向測驗

2.多元性向測驗:測量學生在多方面之潛能,是綜合數種性向(包括教育與職業導向之性向)的測驗組合,除了可瞭解學生間的差異,也能比較個人能力上的優勢和劣勢。如適性化職涯性向測驗、多元性向或多因素性向測驗等。

3.殊性向測驗:測量學生於某特定領域中的專業表現或特定才能,如音樂、美術、機械文書與創造力等。

興趣測驗:

興趣泛指一個人對其環境中人事物的喜愛程度,當一個人對於其所喜歡的課程、活動、職業等產生興趣時,較會全心全力投入,並從當中得到滿足。興趣測驗即在測量一個人對某種事務或活動喜歡或不喜歡的程度。興趣量表在生涯輔導與諮商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國中學生正處於生涯探索階段,藉由一份可信的興趣量表,可以協助他們進行自我興趣瞭解及生涯決定,作為未來生涯規劃之諮商與輔導的依據。如:我喜歡做的事、國中生涯興趣量表、情境式職涯興趣測驗、生涯興趣量表等。

四、「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在適性輔導上扮演何種角色?內容為何?

A:

「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乃是配合國中階段學生的生涯學習暨發展探索活動所形成之書面紀錄,目的是協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學習興趣、能力以及探索適合個人發展的方向,有助於學生進行生涯抉擇。因此,生涯輔導紀錄手冊的重要性在其過程的進行,透過生涯探索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更進一步探索自己、認識自己,才是國中生涯輔導的核心任務,亦能達到12年國教所欲推動的「適性輔導」之核心精神。因此手冊內容的重點為:

增進學生對個人能力、興趣與性向的認識,協助學生清楚而適當地決定未來的升學學校類別與科系,建立適切的生涯價值觀,發揮學生的優勢潛能。

本手冊內學習成績部分,乃作為與性向、能力一致性之比對,重在了解學生優、劣勢能力,提供教師、家長後續的學習與輔導協助。獎勵、服務學習和社團經驗部分,則在促進學生實踐與發展個人興趣和能力,以及培養其與人合作、無私給予的重要態度和價值。

教師與家長須著重在鼓勵學生自發性探索與實踐其興趣,並和學生共同檢視與討論其記錄內容,協助學生統整學習經驗及進行生涯抉擇。


五、高中職學校如何延續辦理適性輔導?

A:

高中職學校大多開設「生涯規劃」課程,高中三年至少1學分,高職及綜合高中2學分,可以延續國中之適性輔導,除此之外,學校適性輔導的行政與配套大致依照活動性質,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的生涯探索活動:

自我探索:心理測驗、志工服務、生涯電影欣賞、國際教育旅行、校外教學、社團活動、才藝競賽、運動競技、工讀。

(二)校園與職場環境認識:生涯達人講座、生涯電影欣賞、大學技院參訪、大學技院營隊、大學技院博覽會、職場體驗營、國際教育旅行、海外技能實習、校外教學、實用技能班、建教合作、工讀、雙軌訓練旗艦計畫。

(三)統整與決定:生涯學習檔案彙整與觀摩、生涯進路說明會、選課選組說明會、選填志願說明會。

六、高中職學校適性輔導的措施有哪些?

A

高中職學校大多開設「生涯規劃」課程,高中三年至少1學分,高職及綜合高中2學分,可以延續國中之適性輔導,除此之外,學校適性輔導的行政與配套大致依照活動性質,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的生涯探索活動:

自我探索:心理測驗、志工服務、生涯電影欣賞、國際教育旅行、校外教學、社團活動、才藝競賽、運動競技、工讀。

(二)校園與職場環境認識:生涯達人講座、生涯電影欣賞、大學技院參訪、大學技院營隊、大學技院博覽會、職場體驗營、國際教育旅行、海外技能實習、校外教學、實用技能班、建教合作、工讀、雙軌訓練旗艦計畫。

(三)統整與決定:生涯學習檔案彙整與觀摩、生涯進路說明會、選課選組說明會、選填志願說明會。


七、高中職適性輔導有哪些人力?可以為學生服務哪些事項?

A

高中職適性輔導的人力除了學校全體行政人員與教師外,仍需要借助家長與社會人士的協助,相關的人力可以服務的項目有:

行政人員:規劃執行適性輔導相關活動,如友善校園、優質教學、志工服務、生涯電影欣賞、國際教育旅行、校外教學、社團活動、才藝競賽、運動競技、工讀、生涯達人講座、大學技院參訪、大學技院營隊、大學技院博覽會、職場體驗營、國際教育旅行、海外技能實習、實用技能班、建教合作、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生涯進路說明會、選組說明會、選填志願說明會等。

生涯規劃教師:生涯規劃學科教學、建置生涯學習檔案、生涯諮詢等。

一般教師:生涯發展教育議題融入教學、配合適性輔導行政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利用陪伴與對話,鼓勵學生瞭解自我、校園與職場環境。

輔導教師與專業人員:心理測驗、個別諮商、小團體輔導、班級輔導、轉介輔導等。

(五)導師、家長與社會人士:多陪伴、對話、指出學生的特質和增加多元成功經驗、建立信心;鼓勵參與家務與志工服務且給予職業訪談、職業體驗、產業參訪機會或提供職業資訊;另外可以進行職業分享與座談、擔任生涯講座。

八、學校如何讓國中學生家長了解技職教育體系學習內容是什麼?

A

教育部已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中規劃有「技職教育宣導方案」,將針對全國9百多所國中進行所有師生及家長的技職教育宣導,讓國中的學生家長及老師都了解國中學生升學進路及高職五專類科特色,並辦理下列事項:

(一)宣導活動:

1.針對國一學生,進行技職教育進路宣導活動,由技職校院教師至每所國中學校進行宣導,讓學生瞭解普通高中與技職教育及高職五專的不同特性。

2.邀請國二學生於技職校院進行體驗學習,使學生更能實際瞭解技職教育的內容。

3.針對國三學生進行升學進路宣導,結合國中學校對學生之生涯輔導,引導學生適性選擇。

(二)宣導手冊:除了宣導活動以外,教育部也會針對各年級學生編列宣導手冊,並發給每個學生,讓學生可以搭配該年級的宣導或實習體驗活動使用,並使學生、家長及老師透過手冊的簡介對於技職教育有正確完整的認識。

(三)教育部每年宣導技職教育,安排技職學校展現教育成果與表現,並邀請學生家長、教師及校友代表現身說法,分享心路歷程,讓國中畢業生及家長們了解技職教育也有多元、多樣化的升學管道選擇。

(四)為了落實高中職與國中的合作關係,達成師資、課程、設備等教育資源共享,教育部還推動了「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教育資源均質化實施方案」,鼓勵高中職辦理「學術試探」及「職涯探索」的課程及活動,讓國中畢業生進入高中職前,對高中職的學習內容有先一步認識的機會。



肆、親師生

一、若是孩子進入高中高職或五專才發現不合適,可否申請轉科或轉學?

A:

落實12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揚才之核心理念,教育部已著手研擬高中高職及五專校內外轉學、轉班之適性轉銜機制。學生入學高中高職及五專(限前三年)後若發現志趣不合,於高一上學期結束前,向學校出申請,經校內相關教師對學生實施生活、學習、生涯等各種輔導,認定學生有校內適性轉班之必要,並徵得家長同意後,得辦理之。此外,上述學生也可主動申請「校際適性轉學」,經審核通過後,辦理尚有缺額校科的相關轉學手續。

二、學生國中畢業後有哪些進路?

A:

在幫孩子選擇升學進路的同時,建議家長多了解高中職、五專多元化的進路(可參考國中畢業生多元進路宣導網站http://me.moe.edu.tw/junior/),協助孩子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性向,選擇適合的學校就讀國中畢業後的升學進路主要可以區分為「進高中」、「選技職」兩種不同的進路,包含有高中、綜合高中、五專、高職、進修學校或軍校及警校等升學進路等。











中畢業生升學進路階梯圖


(一)高中升學進路:

高中的教育目標以奠定研究學術或學習專門知能之預備為宗旨。高中目前除有普通高中外,另有綜合高中、單科高中與實驗高中等不同類型。你可根據自己的志願與能力,考慮以融合普通課程與職業課程為主的綜合高中,或是你已經很清楚自己的志趣與能力,可考慮提供特定課程的單類科高中,或是教育實驗課程的實驗高中。高中的升學進路主要選擇為進入一般大學校院、少部分進入科技校院(科技大學、技術學院)或軍警校院就讀。高中的升學進路圖如下:

進高中的升學進路階梯圖

(二)技職升學進路:

技職體系學校(高職、五專)以教導專業知能、涵養職業道德、培育應用性的科技人才,並奠定其生涯發展之基礎為目的。高職目前課程設計共分15群科,五專(五專菁英班)部分,具有多元選擇與適性發展的類科,包含護理、餐旅、醫技衛生、外語、商管、工程科技、資訊、美容、文創設計等專業領域。

高職與五專畢業後可選擇直接就業或升學,五專畢業生可選擇升學二技、插大或插四技,或在畢業一定年限後直接報考研究所碩士班。部分技專校院更開辦「五專菁英班」,招收性向明顯並具潛能之優秀國中畢業生,畢業後可直升二技部,具有立即就業與結合升學之優勢。高職畢業生以繼續升學科技大學、技術學院、二專為主,以升學一般大學為輔,以開拓個人前程。大學畢業後,可以透過產學合作方式,選擇理想的就業領域,也可以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以進入科技校院研究所為主,或轉考一般大學研究所為輔。技職的升學進路如下

選技職的升學進路階梯圖

三、如何瞭解並選讀適合的技職類科?

A:

(一)教育部已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中規劃有「技職教育宣導方案」,將針對全國9百多所國中進行所有師生及家長的技職教育宣導:

1.國中一年級:由全國技專校院至國中學校針對師生家長進行技職教育學制及特色發展、高中職五專類科簡介。

2.國中二年級:規劃國中學生至鄰近技職校院或產企業界進行實習體驗活動。

3.國中三年級:針對師生家長更深入介紹技職教育升學進路,並搭配校內生涯輔導工具引導學生適性選擇。

(二)國中畢業生選擇技職教育後,以學習專業學科為主,學生依據自身興趣及性向選擇就讀科別,並接受基礎且完整的教學與訓練,以學科能力與實作能力並列為主要教學內容,並以實習課程加強學生的操作能力,高職畢業後,升學進路包括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大學部四年制(四技)及二年學制。高職目前的課程設計共分615群:

1.工業類:機械群、動力機械群、電機與電子群、化工群、土木與建築群。

2.商業類:商業與管理群、外語群、設計群。

3.農業類:農業群、食品群。

4.家事類:家政群、餐旅群。

5.海事水產類:海事群、水產群。

6.藝術類:藝術群。

同學可以在各群科中,找出符合個人興趣的科別就讀,關於技職教育類群、科別及未來升學進路,如附錄(P.97)











教師小錦囊

一、老師如何幫助及輔導學生面對自己的學習與做好生涯規劃?

A:

教師的工作不只是從事知識的傳授,更要協助孩子發展健全身心,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潛能,根據個人的興趣、性向與能力,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透過適性輔導做好生涯規劃,其作法如下:

)生涯輔導紀錄手冊:指導學生填寫手冊,確實紀錄國中三年學習歷程,並就學生所填寫之內容,適時提供必要之輔導與協助。

)生涯發展教育課程融入: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就各學習領域融入生涯發展教育議題,並提升教學研究會功能,以期能從課程面出發,協助學生充分瞭解生涯發展意涵。

善用測驗工具:從性向測驗中幫助孩子發現潛能,了解自己的優勢能力,配合興趣測驗,認知興趣偏好程度,輔以個人興趣及動機,做為未來進路的參考。

)強化輔導知能:藉由導師及任課教師的輔導知能精進,可於相關心理測驗施作後提供學生及家長專業的建議,以做為未來進路選擇之參考。

(五)進行學生輔導:利用個人及班級輔導,協助孩子「自我覺察」,了解自己的個性、興趣與專長,將生涯發展教育相關議題,透過主題與教學活動,做生涯探索。

安排高中、高職、五專等參訪及體驗學習活動,協助做好「生涯覺察」及職群試探。

提供生涯及升學進路相關資訊媒材,鼓勵參加技藝教育課程,配合職業試探,幫助孩子正確面對生涯興趣進路選擇。

二、如何運用生涯輔導紀錄手冊,以達成適性輔導之目標?

A:

生涯輔導紀錄手冊目的在提供學校導師、輔導教師等相關人員一套系統、明確的紀錄與資訊,協助學生進行進路選擇,聚焦未來發展的重要參考依據,它同時兼有「資料紀錄」與「輔導」的功能。

相關教師應參考目錄所列填寫期程,運用相關課程,協助完成各項資料建置。

學校應利用家長日、班親會及親職講座等活動,向家長說明手冊的功能及內容。

輔導教師應適時檢閱,針對學生主觀及客觀條件,提供生涯諮詢,協助學生探索優勢能力,並且釐清自身的生涯價值觀。

導師與相關教師可利用手冊中學生個人成長紀錄、心理測驗結果、各項學習成果及特殊表現等內容隨時與學生或家長溝通討論,以利生涯規劃。

三、國中學生生涯發展教育活動中,「學生生涯檔案」和「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如何搭配運用?

A:

「生涯輔導紀錄手冊」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成長軌跡,各項測驗結果、學習成果及特殊表現、生涯輔導紀錄等,是學生國中三年的成長與學習紀錄,透過生涯發展規劃書,幫助親、師、生清晰、明確分析進路抉擇的依據。而「學生生涯檔案」的建置,乃對應上述的內容,蒐集相關的資料,輔助紀錄的不足,兩者可謂相輔相成。因此,當孩子進入國中開始,輔導教師及相關教師必需依據其內涵,協助學生確實完成應有的內容資料,輔導室應擬訂建置及保管辦法,定期檢視並進行輔導諮商對話。











家長小錦囊

一、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學習與做好生涯規劃?

A:

鼓勵孩子「做中學」:十二年國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孩子學會做自己,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家長可提供孩子自我探索及生活體驗的機會,了解自己的生涯的價值,進行優先順序的排列,以提升對於生涯選擇的確定性。並讓孩子有服務學習的機會,例如參與課外活動以及協助家務,有助於身心發展與管理能力的訓練,朝多元面向試探。

與學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孩子的各項狀況除家長之外,最清楚的即是學校老師,參加親職教育研習,配合生涯輔導記錄手冊,與老師建立夥伴關係,共同陪伴孩子度過學習時光。家長可以做的事,包括有:

1.參與親職教育研習:熟悉生涯決定的過程,瞭解學校辦理學生適性輔導工作相關訊息,並主動參與學生適性輔導工作。

2.整合家長資源及人力:家長可協助老師提供教學資源,參與教學活動的進行,如戶外教學、結合家長的職業專長等,讓孩子擁有更多豐富的學習資源。

3.全程參與」孩子的學習,協助孩子完成各項學習活動,和老師共同擔負起學習的責任,確實了解到孩子學習的狀況,適時的給予適當的協助,解決孩子在學習上所遭遇的困難。

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管道:讓孩子願意與您溝通,除了學校課業之外,多關心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好表現,積極鼓勵孩子的亮點。人格形塑期的青少年,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他找到對的位置,建立良性的互動關係,家長和孩子可以清楚了解彼此的想法,有利於做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決定。

(四)實際經驗訪談,掌握社會脈動:訪問不同領域人才,在職場的親友是最好的資訊來源,以了解興趣與其學習重點與實務,與自己的想像想法作價值澄清。善用網路資源或是各項徵才求職資訊:如「全國高中高職五專資訊網」及人力銀行網站,了解各校辦學特色及科系的內涵,認識工作世界,在面臨生涯抉擇時,才能「了解所選,選你所適。」

孩子的能力不同,家長期待的升學方式就不同,但升學沒有完美的解答,觀念需要大大的改變。家長要肯定學生的專長,就不至於增加學習壓力,更能發掘興趣與才能。

二、我想知道孩子選擇就讀高中職或五專畢業之後,未來其生涯進路為何?

A:

過去高職生只能就讀技專校院,但現今升學藩籬已被打破,不論孩子選擇就讀高中、高職或五專,目前之多元入學管道已互通並暢行無阻。高中畢業生除「甄選入學」及「考試分發」管道外,尚可運用「高中生申請入學」管道進入技專校院:而高職畢業生參加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除了聯合登記分發,還可申請繁星計畫、甄選入學或技優入學等升學管道外,如果想念普通大學,自99學年度起,更可運用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成績參加一般大學「甄選入學」或進入頂尖大學;五專畢業者亦可以插班大學。因此,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對自我及多元入學管道的瞭解,在多元入學管道互通下,未來之生涯抉擇及路徑是有改變及調整的可能性

三、如果孩子在國中階段生涯的性向或興趣還沒有很明確怎麼辦?

A:

鼓勵孩子保持自信心與好奇心:不要抹去孩子對人生的想像,勇於做夢的自信,勝於停滯不前,多給予孩子成長空間,提供各種選擇機會,讓孩子學會選擇並為其選擇負責。

參考生涯輔導紀錄手冊並與老師討論:學校規劃有心理測驗及各種職業試探的活動,可向導師及輔導室老師諮詢請教建議參考雙方的意見,並結合這些資料、測驗結果、生涯輔導紀錄手冊的紀錄與孩子討論。

延後分化選擇:綜合高中是因應生涯性向未明確學生需求而產生,基本理念在於普通課程與職業課程的轉換,提供多樣性的選擇,藉由統整、試探、分化的歷程,滿足學生適性發展之需要。孩子在生涯性向未明確時,可選擇就讀綜合高中學術學程或普通高中,以進行性向試探及延遲分化,達成適性發展的目標。

與孩子討論各行各業的成功典範:國中生正值自我辨識與自我認定的時期,這個時期亦即是自我對自己的看法、角色任務認定與社會地位形成的重要時期。宣導多元價值觀,並提供「行行出狀元」的成功範例,使孩子對成功典範形成認同,發展出較穩固的自我價值感,對於未來做出較適當的選擇。

增加不同的生活體驗:提供更多對自己、與他人人際互動經驗及對外在環境的體驗機會,累積孩子為一件事或一個人去努力的經驗,家長陪伴、傾聽、等待、尊重與支持,以提供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找到自己的步調。



學生小錦囊

一、我如何在國中階段瞭解自我的能力及興趣,跟我的生涯規劃有何相關?

A:

國中階段是進入未來成人世界的起點,我們可以透過下列方式了解自己的能力與興趣:

自我覺察與探索:

自我探索的第一步是了解本身興趣所在。興趣是一個人對生活環境中人事物的喜歡程度,也是個人在所處環境中累積生活經驗後,逐漸發展出來的。國中對於自身能力了解,仍處於探索階段,透過不同角度的回饋與學習機會,可了解自身是否具備從事某種活動的能力,參考方式如下:

1.相關心理測驗結果:可以做為發掘自身優勢潛力的參考,這些結果是會變動的,以國中階段學生而言,興趣、性向的變動性大,不能以此斷定本身發展的可能性。

2.日常學習表現:學業成績是基本探索認知能力的管道,反映出在學術發展方面的傾向;也可透過生涯發展教育議題融入教學,思考哪些是我擅長的能力。

3.班級幹部學習:擔任班級幹部是在實際生活中,進行不同面向能力的探索,如領導統御的能力及社交能力等。

4.社團學習與校外服務經驗:社團可提供多元化的活動經驗,探索學科以外之能力,持續參與有興趣的活動,深化相關能力的學習,培養與人合作、無私給予的重要態度和價值。

5.輔導教師與專業人員:整理過去經驗,找出自己的特長,可就自己的成長歷程,整理分析,找出成功經驗及優勢的條件。如果你無法明確整理出結果,那麼你可以請教學生輔導中心輔導老師,經由他們協助你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潛能與興趣。

校園與職場生活認識

學校規劃許多適性輔導相關活動,進而認識高中職五專多元生涯進路與校系介紹、職場環境生活、社會需求、工作倫理、職場性別議題等。

生涯資訊統整與做決定

透過三年的生涯探索歷程,記錄於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對個人能力、興趣與性向的認識,統整相關進路資訊,專業的生涯輔導人員協助,親師共同討論就可以為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進路,不致流於盲從以分數或社會價值觀,生涯價值觀的選擇,與家庭經濟或居住狀況緊密結合,在釐清生涯價值觀的過程,與家長溝通可以增進雙方了解,增進生涯選擇之周延性。


二、對於未來生涯抉擇,父母與我的想法不一致時,我可以尋求哪些解決方式?

A:

父母與我們成長於不同的時代與環境背景,對於生涯的考量有其理解與經驗的差異,當彼此想法不一致時,我們可以有以下積極的作法:

讓父母充分瞭解自己的生涯輔導紀錄手冊與學習歷程檔案,從當中的學習成果、職群探索、各式生涯探索活動紀錄、測驗結果…並與學校專業的輔導教師做諮詢,來了解自己性向與未來生涯規畫,依據資料與父母做理性的溝通。

必要時跟學校導師諮詢意見,可以透過輔導室協助蒐集相關資訊,以導師或專任輔導教師當作討論平台,與父母共同討論。也可透過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提供專業諮詢,依據自己優勢協助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包括完整的讀書與就業計畫,讓父母了解你已充份做好準備及規畫。

蒐集與自己興趣相關的學校詳細資料如課程綱要、對學生的生涯輔導、該校畢業生出路與將來就業就學等進路資料,與父母做討論,讓父母了解你選擇的理由,也聽聽父母的分析建議,經過充分的討論與溝通,一定能做出適當的決定與選擇。

三、高中和高職(五專)、綜合高中有什麼差別呢?

A:

高級中等教育法已於1038起正式實施,目前已整併原高級中學、職業學校與現存之各類型高級中等學校,定明高級中等學校分為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簡稱高中)、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簡稱高職)、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簡綜合高中)與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如體育學校或藝術學校)四種類型。以下即為各類型學校的基本概念:

(一)普通型高中是為學術研究做準備,學習較偏重學科與理論。如果認為自己的志趣與能力,未來可以從事各項高深學術研究與專門知能,可以考慮以通識課程為主的普通高中。

(二)技術型高中及五專前三年以培養基礎專業的技術人才為目的,學生可以具備基礎專業知能,在畢業後直接進入就業市場。除了就業之外,若想進一步深造,畢業生可以繼續攻讀科技大學、技術學院、二專或一般大學,以開拓個人前程。技職教育的天空,亮麗且充滿希望。高職包含機械、動力機械、電機與電子、化工、土木與建築、商業與管理、外語、設計、農業、食品、家政、餐旅、水產、海事、藝術等15群。在課程設計上,除了一般學科及專業科目之外,更著重實用技術方面的實作實習課程,學生可以依自己的興趣與專長選擇就讀各群科,並可參加技能檢定,取得技術士及職業證照,增加就業機會與升學優勢。

(三)綜合型高中課程是融合普通高中課程及職業學校課程為一體,提供選課與輔導機制,更能開闊同學的學習生涯,綜合高中同時設置學術學程及專門學程。學術學程類似普通高中科目,專門學程類似高職各類科。當你進入綜合高中後,高一修習共同科目,不分學程,藉由生涯規劃、職業試探等課程,可以讓你探索自我性向及能力;高二開始,則以課程選修方式,依興趣、能力及升學或就業需求,適性選讀相關課程,做更專精的學習。

簡單地說,技職教育較早分流,培養可以直接進入職場或繼續升學的技術人才;而普通教育較晚分流,重視基礎學科與通識課程,培養可以從事高深學術研究的人才。



伍、其他

一、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可以提供我什麼樣的學習機會呢

A:

如果您就讀高職期間,想要學習學校的專業理論與實務,又想到業界廠商學習相關的工作經驗,您就可以考慮選擇教育部規劃推動的產學攜手合作計畫,而這個計畫在高職階段的招生管道包含了申請入學、登記分發、荐輔分發及單獨招生等

學攜手合作計畫主要是透過彈性的學制,協調廠商提供高職與科技大學學生就學期間工作機會與津貼補助。對學生而言可以一方面依序完成高職與科技大學的學業,另一方面可將學校的學習內容結合業界的實務工作經驗,同時也可以減輕經濟負擔,換言之,學攜手合作計畫的學習內容結合了理論與實務,能夠培養學生畢業即就業的能力。

在具體作法上,主要透過高職與科技大學的合作銜接機制,協調廠商(、職訓中心)提供高職與科技大學學生就學期間工作機會、津貼補助。辦理模式有三合一(高職+技專校院+合作廠商)及四合一(高職+技專校院+合作廠商+職訓中心)兩種,如下圖。

學攜手合作計畫用縱向彈性銜接學制的實施方式有:高職3年加二專2年;高職3年加二專2年加二技2年;高職3年加四技4年;五專5年加二技2年。相關資訊可至產學攜手合作資訊網查詢,網址為http://iacp.ie.ntnu.edu.tw



二、如果我未升學又未就業,怎麼辦

A:

對於國中畢業後未能繼續升學的學生,教育部規劃了「就業青少年職能培訓輔導方案」,讓未升學未就業青少年經過培訓過程後,能夠重返學校就學或培養一技之長順利就業,培訓對象、方式及內容如下:

)培訓對象:國中畢業1519歲,符合下列任一資格

1.高中職休、退學,目前未就業。

2.國中畢業(修業完成)後未升學未就業。

3.國中中輟且年滿 16歲,目前未就業。

)培訓方式:

1.國中進行畢業生追蹤輔導工作,瞭解學生畢業後動向,並配合地方政府社政單位資料,加強15歲至19歲國中畢業後未升學者之追蹤。

2.透過經費補助方式,徵求具有青少年輔導經驗相關單位,提出具體培訓輔導計畫,並進行對象學員之找尋及募集。

3.培訓課程內容以「職涯探索」、「體驗教育」、「就業力培訓」為主軸方向,並輔以「工作體驗」,提供學員職場試探經驗,加強青少年生涯方向之認知。

4.輔導培訓後依學員參與意願協助進行生涯安置,有就學意願者,協助其依興趣選讀科別,回流教育體制繼續升學。

5.針對有就業意願者,與私人企業合作洽談,提供青少年職場實地見習,強化其就業能力,並於見習結束後,協助其後續就業輔導事宜。

6.為使輔導成效延續,由培訓單位運用各項資源,提供學員持續關懷輔導事宜。

培訓內容培訓期間共9個月,培訓內容為三階段

1.培訓輔導期:為期4個月,含輔導會談、培訓課程及工作體驗(至事業單位進行工作探索體驗,並補助每位學員工作體驗津貼)。

2.職場見習期:為期2個月,見習期間提供學員津貼。

3.後續關懷期:為期3個月,提供轉銜資料,持續以電訪、網路、親訪、或辦理團體活動及課程進行關懷輔導。


13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