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23. 張老師擔任導師,秉持學生在、自己也一定要在的理念,早上陪學生一起打掃,中午
陪學生吃午餐,下午看著學生安全放學後,自己才下班。張老師只想到對學生要出於
關懷,如此奉獻自我的想法與作為,比較接近下列何者?
(A)洛克(J. Locke)的關懷倫理學 (B)福祿貝爾(F. Froebel)的工作陶冶說
(C)裴斯塔洛齊(J. Pestalozzi)的教育愛 (D)盧梭(J. -J. Rousseau)的自然教育說
24. 下列何者可說明柏拉圖(Plato)「洞穴寓言」在教育上的蘊義?
(A)教育在協助人類達成正確的認知 (B)教育的意義在於民主文化的開展
(C)學習的真意在於提高人類的智商 (D)教育是蘊含道德灌輸的互動歷程
25. 針對葛妮(M. Greene)《教師即陌生人》(Teacher as Stranger)一書的教育哲學,下列
哪一項才是老師最重要的工作?
(A)老師應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最好不要涉入學生糾紛
(B)老師要作為教室秩序的有效維護者與傳統知識的忠實傳遞者
(C)老師到校教學,要像入鄉問俗一樣,熟悉學校各種法令規章
(D)老師要對自己和對環境進行批判反省,積極參與校務,共創意義世界
26. 南宋的朱熹曾說:「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欲窮天下之理,
而不即經訓史冊以求之,則是正牆面而立爾。此窮理必在於讀書也。」這段話類似於
下列何種教育理念?
(A)實用主義教育 (B)學科本位教育 (C)經典博雅教育 (D)兒童本位教育
27. 在以「教師道德觀」為主題的研習活動中,關於「道德」的涵義,林老師將其表述為:
「道德乃是理性的人為了彼此的利益,在別人同樣也會遵循的前提之下,所採納的
一套人我相待的規則。」林老師的道德觀最接近哪一種道德理論?
(A)效益論 (B)心理利己論 (C)倫理利己論 (D)社會契約論
28. 洪老師在教學中以康德(I. Kant)的美學觀來施教。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洪老師的美育觀?
(A)「美感經驗」是一種純粹而無私的滿足,並無外在的利害考量
(B)美感教育除了認知領域的教學外,還需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C)美感教育可運用「優美」的境界,撼動觀賞者心靈,使產生一種高揚的精神狀態
(D)美感教育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亦能陶養學生的人格,達成道德教育之目的
29.教育部於 2011 年公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揭櫫精緻、創新、公義、永續四大
主軸作為施政重點。其中「關懷弱勢群體的教育政策」是下列何種「教育施政主軸」
的項目?
(A)精緻 (B)創新 (C)公義 (D)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