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容面對分離焦慮,快樂上學去!
孩子剛開始上學時,由於一下子接觸的環境擴大許多且陌生,往往會發生怕
生的狀況,變得黏著爸媽不放;也往往會因為分離,就表現出不安、焦慮或大
哭大鬧的抗議反應,這正是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因為孩子深怕爸媽走掉
之後就不再回來,所以想用這樣的方式留住爸媽、不要離開。
每年都在幼兒園門口迎接新生,同時也看著「骨肉分離」戲碼不斷上演的信
誼基金會幼兒園發展部主任陳澤佩老師說,「分離焦慮」是孩子常見的情緒狀
態,並非發展落後的表現,而是孩子心智進展上具體的調適歷程。每個孩子因
個性不同,陎對與爸媽分離的反應也就不盡相同,性格開朗的孩子也許哭一下
就能平復心情;若孩子性格較內向,焦慮情形則有可能持續較久。
◎上學前,該先做哪些準備?
無論大人或孩子,陎對分離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預作準備」。在孩子上學前,
提供爸媽幾個小技巧,可幫助孩子減少不適應情況的發生。
1〃鼓勵孩子探索、練習短暫分離
平時在安全的範圍內,多鼓勵孩子自由地探索環境,練習與爸媽短暫的分
離。當孩子因為看不到爸媽而哭鬧時,爸媽可以簡短地回應孩子,像是呼
喊他的名字、告訴他「媽媽在這裡」,讓他知道爸媽一直在身邊。
2〃共讀與實地體驗,陪孩子做好準備
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上學,強調「因為長大了,可以去學更多東西、交很
多好朋友」,讓孩子感受成長的喜悅、對上學產生期待,而非告訴他「因
為你不乖,所以送你去上學」。
此外,爸媽也可利用情境或是共讀快樂上學的圖畫書等方式,讓孩子做好
入園的心理準備。例如,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走走,讓孩子對未來的學校
有初步認識;告訴他學校裡有哪些趣味活動,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吸引他
對上學的期待,也降低日後對陌生情境的恐懼。
3〃預先調整作息、培養自理能力
上學前,協助孩子逐漸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以避免開學後因為作息不
適應而抗拒上學;也可多帶孩子到戶外跑跳玩耍,培養好體力。
現代家庭少子化,爸媽的過度呵護,常使得孩子依賴性強、缺乏自理能力,
爸媽一不在身邊,孩子就手足無措,導致分離焦慮更嚴重。因此,平日就
應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鼓勵孩子自己穿脫衣物、吃三餐、
刷牙上廁所、收拾玩具等等,讓孩子有自信可以獨立,不再害怕離開爸媽。
4〃爸媽放寬心,避免焦慮情緒感染孩子
孩子的焦慮情緒有時來自大人,當爸媽在與孩子分離時也表現出焦慮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