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朴子國小109學年度臺灣欒樹與欖仁樹四季觀察課程

格式
pdf
大小
465.77 KB
頁數
6
作者
U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7-31,离现在 5 9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嘉義縣朴子國小 109學年度彈性學習課程(校訂課程)教學內容規劃表
教學
進度
單元
名稱
教學活動
連結領
/
(領綱)學習表現
自訂
學習內容
學習目標
教學資源
節數
(2)
-
(5)
九月
台灣
樹、
欖仁
四季
變裝
(一
1尋找校園中的臺灣欒
2引導學生就葉形花、
朵、樹幹姿態及紋路觀
察臺灣欒樹
3透過口頭提問鼓勵學
生發表其觀察
4老師分析歸納其特徵
5網路影片觀賞
6分組記錄,
分組完成觀察記錄學習
※分組報告保留至四季
變化完成
四色樹:秋天紅蒴果
(10—12月)
冬天全落光
秋初小黃花
(9—10月)
春天綠滿樹
1尋找校園中的欖仁樹
2引導學生就葉形、樹
幹姿態及紋路觀察欖仁
3透過口頭提問鼓勵學
生發表其觀察
4老師分析歸納其特徵
5網路影片觀賞
6分組記錄,
分組完成觀察記錄學習
※分組報告保留至四季
變化完成
※因做四季變化,需備
生活
生活
2-I-1 以感官和
知覺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物,
覺察事物及環境
的特性。
2-I-1 以感官和
知覺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物,
覺察事物及環境
的特性。
臺灣欒樹
欖仁樹
一、
1利用觀察及影片
觀賞,探究校園
中臺灣欒樹的特
徵,並由所獲得
的知識,增進對
樹木的理解,進
而保護之。
2學習利用多重感
官覺知對周遭環
境的多樣性
1利用觀察及影片
觀賞,探究校園
中欖仁樹的特
徵,並由所獲得
的知識,增進對
樹木的理解,進
而保護之。
2學習利用多重感
官覺知對周遭環
境的多樣性
校園植物
PPT
網路影片
觀察記錄
學習單
校園植物
PPT
網路影片
觀察記錄
學習單
3
3
年級
二年級
課程設計者
二年級班群
授課教師
王靜怡、唐明慧、周芳玉、
吳美珍、李宏敏
教學總節數
/學期(/)
46
上學期
年級
課程主題名
校園植物初探
符合校訂
課程類型
█第一 第二類 第三類 第四類
學校
願景
樸實
知書
健康
與學校願
景呼應之
說明
1.藉由
校園裡的樹之
故事陶冶學生樸實的性情。
2.藉由校樹的探索、學習,提升學生人文、自然、語文的知能
總綱
核心素養
E-A2 具備探索問題的思考能力,並透過
體驗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E-B3 具備藝術 創作與欣賞的基本素
養,促進多元感官的發展,培養生活環
境中的美感體驗。
E-C2 具備理解他人感受,樂於與人互
動,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之素養。
課程
目標
1.藉由校園裡的樹之探索,提升對大自然問題的思考,進而培養愛自然的
情操。
2.藉由校樹的探索,欣賞自然之美,促進視覺感官發展,並激發創作的能
力。
3.運用分組合作學習,理解他人感受,與人友善互動。
2
整年的觀察記錄表
(6)
-
(10)
九九
重陽
茄冬
()
1尋找校園中的茄冬樹
2引導學生就葉形、樹
幹姿態及紋路觀察茄冬
3透過口頭提問鼓勵學
生發表其觀察
4老師分析歸納其特徵
5網路影片觀賞
6分組記錄,
分組完成觀察記錄學習
7分組口頭報告
()
1網路茄冬樹種子盆栽
影片觀賞
2指導種子盆栽的種植
排列方式
3分組種植茄冬樹種子
盆栽
4指導各組分工照顧種
子盆栽
5分組完成種植記錄
6作品教室展示
()
1繪本:老樹下的故事
老師說故事
2老師依照故事情境設
計情境題
3抽籤決定各組討論的
小故事
4各組討論並完成記錄
5各組報告
(林務局出版)
生活
生活
語文
2-I-1 以感官和
知覺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物,
覺察事物及環境
的特性。
5-I-2 在生活環
境中,覺察美的
存在。
4-I-1 利用各種
活的媒介與
素材進行表現與
創作,喚起豐富
想像力。
3-I-1 願意參與
各種學習活
動,表現好奇與
求知探究之心。
2-I-5 運用各種
探究事物的方法
及技能,對訊息
做適切的處理,
並養成動手做的
習慣。
1--1 養成專心
聆聽的習慣,尊
重對方的發言。
1--2 能學習聆
聽不同的媒材,
說出聆聽的內
容。
2--3 與他人交
談時,能適當的
提問、合宜的回
答,並分享想
法。
茄冬樹
茄苳樹種
子盆栽
老樹下的
故事
()
1利用觀察及影片
觀賞,探究校園
中茄冬樹的特
徵,並由所獲得
的知識,增進對
樹木的理解,進
而保護之
2學習利用多重感
官覺知對周遭環
境的多樣性
()
1透過影片,學習
茄冬樹種子盆栽
之美
2學習動手種植,
把美的創作展現
於生活中。
3學習解決困難的
方法
4學習利用多重感
官覺知對周遭環
境的多樣性
()
透過繪本:老樹
下的故事的聆聽
學習掌握故事要
旨的技巧
2透過生活體驗情
境的討論與分
享,進而學習如
何與小動物們和
平共處。
校園植物
PPT
網路影片
觀察記錄
學習單
網路影片
種植記錄
學習單
種子與花
老樹下的
故事
討論紀錄
學習單
()
4
()
2
()
2
3
和藹
親:
老榕
()
1尋找校園中的榕樹
2引導學生就葉形、樹
幹姿態及紋路觀察榕樹
3透過口頭提問鼓勵學
生發表其觀察
4老師分析歸納其特徵
5網路影片觀賞
6分組記錄,
分組完成觀察記錄學習
7各組口頭報告
()
1觀賞網路影片,引導
學生欣賞榕樹盤根錯節
的姿態。
2口頭提問引導學生發
表自己從影片中發現榕
樹的美
3指導學生觀察使用不
同材質的紙張、及不同
方向的撕法所產生的質
4利用撕貼方式完成一
棵榕樹老爺爺
()
1利用網路觀賞小松鼠
與老榕樹動畫
(文化部兒童館繪本)
2依照故事情節設計情
境提
3抽籤決定各組討論的
小故事
4各組討論並完成記錄
5各組口頭報告
生活
生活
語文
2-I-1 以感官和
知覺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物,
覺察事物及環境
的特性。
5-I-2 在生活環
境中,覺察美的
存在。
4-I-1 利用各種
生活的媒介與素
材進行表現與創
作,喚起豐富的
想像力。
3-I-1 願意參與
各種學習活
動,表現好奇與
求知探究之心。
2-I-5 運用各種
探究事物的方法
及技能,對訊息
做適切的處理,
並養成動手做的
習慣。
1--1 養成專心
聆聽的習慣,尊
重對方的發言。
1--2 能學習聆
聽不同的媒材,
說出聆聽的內
容。
2--3 與他人交
談時,能適當的
提問、合宜的回
答,並分享想
法。
榕樹
榕樹撕貼
小松鼠與
老榕樹
()
利用觀察及影片
觀賞,探究校園
中榕樹的特徵,
並由所獲得的知
識,增進對樹木
的理解,進而保
護之。
2學習利用多重感
官覺知對周遭環
境的多樣性
()
1透過影片感受與
體會榕樹盤根錯
節的美,逐漸發
展美的敏覺。
2透過撕貼技巧的
練習學習手臂肌
肉的控制
3學習嘗試不同方
法解決問題
()
1透過繪本:小松
鼠與老榕樹的聆
聽學習掌握故事
要旨的技巧
2透過透過故事中
解決困難的處理
思維,運用於日
常生活人際中會
遇到的難題。
校園植物
PPT
網路影片
觀察記錄
學習單
網路影片
撕貼畫創
作媒材
網路繪本
小松鼠與
老榕樹
討論紀錄
學習單
()
4
()
2
()
2
羅漢
()
1尋找校園中的羅漢松
2引導學生就葉形、樹
幹姿態及紋路觀察羅漢
3透過口頭提問鼓勵學
生發表其觀察
4老師分析歸納其特徵
5網路影片觀賞
6分組記錄,
分組完成觀察記錄學習
7各組口頭報告
()
生活
生活
2-I-1 以感官和
知覺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物,
覺察事物及環境
的特性。
5-I-2 在生活環
中,覺察美
羅漢松
羅漢松之
()
利用觀察及影片
觀賞,探究校園
中羅漢松的特
徵,並由所獲得
的知識,增進對
樹木的理解,進
而保護之。
2學習利用多重感
官覺知對周遭環
境的多樣性
()
1透過影片感受與
校園植物
PPT
網路影片
觀察記錄
學習單
網路影片
圖畫紙
()
4
()
2
4
1觀賞網路羅漢松盆景
造型影片
2口頭提問引導學生發
表自己從影片中發現羅
漢松的美
3設計一棵自己的造型
羅漢松盆栽
4作品欣賞。
的存在。
4-I-1 利用各種
生活的媒介與素
材進行表現與創
作,喚起豐富的
想像力。
3-I-1 願意參與
各種學習活
動,表現好奇與
求知探究之心。
2-I-5 運用各種
探究事物的方法
及技能,對訊息
做適切的處理,
並養成動手做的
習慣。
體會羅漢松的園
藝之美
2覺察羅漢松美的
元素,而能創作
能展現自己想法
的作品。
3嘗試動手進行設
計羅漢松盆栽的
任務
彩繪用具
(11)
-
(14)
十一
台灣
樹、
欖仁
四季
變裝
(二
()
1尋找校園中的台灣欒
樹榕樹
2引導學生就果實觀察
台灣欒樹結果情形
3透過口頭提問鼓勵學
生發表其觀察
4老師分析歸納其特徵
5網路影片觀賞
6分組記錄,
分組完成觀察記錄學習
7各組口頭報告
()
1搜集台灣欒樹種子
2指導學生利用小珠珠
(欒樹種子)拼貼畫
3作品欣賞
()
1尋找校園中的欖仁樹
2引導學生就葉子觀察
欖仁樹變色及落葉情形
3透過口頭提問鼓勵學
生發表其觀察
4老師分析歸納其特徵
5網路影片觀賞
6分組記錄,
分組完成觀察記錄學習
7各組口頭報告
()
1老師導讀互動遊戲繪
本:敲一敲,搖一搖魔
生活
生活
生活
語文
2-I-1 以感官和
知覺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物,
覺察事物及環境
的特性。
2-I-2 觀察生活
中人、事、物的
變化,覺知變化
的可能因素。
5-I-2 在生活環
境中,覺察美的
存在。
4-I-1 利用各種
生活的媒介與素
材進行表現與創
作,喚起豐富的
想像力。
3-I-1 願意參與
各種學習活
動,表現好奇與
求知探究之心。
2-I-5 運用各種
探究事物的方法
及技能,對訊息
做適切的處理,
並養成動手做的
習慣。
2-I-1 以感官和
知覺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物,
覺察事物及環境
的特性。
2-I-2 觀察生活
中人、事、物的
變化,覺知變化
的可能因素。
台灣欒樹
結果
欒樹種子
變色的欖
仁樹
繪本:敲
一敲,搖
()
利用觀察及影片
觀賞,探究校園
中台灣欒樹的特
徵,並由所獲得
的知識,增進對
樹木的理解,進
而保護之。
2學習利用多重感
官覺知對周遭環
境的多樣性
()
1感受欒樹四季變
化之美
2認識台灣欒樹種
子,並發掘種子
在生活應用
3利用動手收集種
子在創再創作,
逐漸發展美的敏
覺性。並察覺生
活中萬物皆美。
()
利用觀察及影片
觀賞,探究校園
中欖仁樹的特
徵,並由所獲得
的知識,增進對
樹木的理解,進
而保護之。
2學習利用多重感
官覺知對周遭環
境的多樣性
()
1透過繪本:敲一
敲,搖一搖魔法
校園植物
PPT
網路影片
觀察記錄
學習單
台灣欒樹
種子貼畫
媒材
繪本:敲
一敲,搖
一搖魔法
()
2
()
2
()
2
()
5
法樹
2指導學生分組動手體
驗繪本
3口頭提問引導發表體
驗心得
4完成學習單
※因做四季變化,需備
整年的觀察記錄表
1--1 養成專心
聆聽的習慣,尊
重對方的發言。
1--2 能學習聆
聽不同的媒材,
說出聆聽的內
容。
2--3 與他人交
談時,能適當的
提問、合宜的回
答,並分享想
法。
一搖魔法
樹的聆聽學習掌
握故事要旨的技
2透過互動遊戲書
初探植物的四季
變化
3透過動手玩一玩
的體驗感受大自
然的變化
學習單
整年度的
觀察紀錄
1
(15)
-
(20)
十二
聖誕
樂:
南洋
()
1尋找校園中的南洋杉
2引導學生就葉形、樹
幹姿態及紋路觀察南洋
3透過口頭提問鼓勵學
生發表其觀察
4老師分析歸納其特徵
5網路影片觀賞
6分組記錄,
分組完成觀察記錄學習
7各組口頭報告
(二)
1利用網路導讀欣賞繪
本:聖誕樹復活了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
2口頭提問引導學生討
論讓聖誕樹再次復活的
方案
3學生發表生活中不同
角色的表現
()
1觀賞網路聖誕樹影片
2指導學生不同媒材的
使用技巧
3引導學生就同一種媒
材創造新的不同運用方
4製作卡片上的聖誕樹
5作品欣賞
生活
語文
生活
2-I-1 以感官和
知覺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物,
覺察事物及環境
的特性。
1--1 養成專心
聆聽的習慣,尊
重對方的發言。
1--2 能學習聆
聽不同的媒材,
說出聆聽的內
容。
2--3 與他人交
談時,能適當的
提問、合宜的回
答,並分享想
法。
5-I-2 在生活環
境中,覺察美的
存在。
4-I-1 利用各種
生活的媒介與素
材進行表現與創
作,喚起豐富的
想像力。
3-I-1 願意參與
各種學習活
動,表現好奇與
求知探究之心。
南洋杉並
繪本:聖
誕樹復活
卡片上的
聖誕樹
()
利用觀察及影片
觀賞,探究校園
中南洋杉的特
徵,並由所獲得
的知識,增進對
樹木的理解,進
而保護之。
2學習利用多重感
官覺知對周遭環
境的多樣性
()
1透過繪本:聖誕
樹復活了的聆聽
學習掌握故事要
旨的技巧
2透過故事中的角
色初探,察覺到
生活中不同角色
的表現,
3能學習書中邏輯
處理生活中問
題。
()
1透過影片,欣賞
各地聖誕樹裝飾
的多元形式與表
2能運用聖誕樹裝
飾的元素,創作
自己的聖誕樹卡
片。
校園植物
PPT
網路影片
觀察記錄
學習單
網路繪
本:聖誕
樹復活了
網路影片
卡片上的
聖誕樹創
作媒材
()
3
()
1
()
2
6
平安
福:
天地
台灣
海棗
(槺
榔)
()
1尋找校園中的台灣海
2引導學生就葉形、樹
幹姿態及紋路觀察台灣
海棗
3透過口頭提問鼓勵學
生發表其觀察
4老師分析歸納其特徵
5網路影片觀賞
6分組記錄,
分組完成觀察記錄學習
7各組口頭報告
()
1觀賞網路槺榔(台灣
海棗)天地帚的故事
2邀請德興里長輩到校
實做天地帚
3口頭提問問題並給予
鼓勵
4完成學習單
生活
生活
2-I-1 以感官和
知覺探索生活中
的人、事、物,
覺察事物及環境
的特性。
5-I-2 在生活環
境中,覺察美的
存在。
3-I-1 願意參與
各種學習活
動,表現好奇與
求知探究之心。
台灣海棗
天地帚
()
1利用觀察及影片
觀賞,探究校園
中臺灣海棗的特
徵,並由所獲得
的知識,增進對
樹木的理解,進
而保護之。
2學習利用多重感
官覺知對周遭環
境的多樣性
()
感受「天地帚」
造型的美與其意
義之善,體會先
人在生活中運用
自然的美學,在
創作中覺察美的
元素,逐漸發展
美的敏覺。
()
4
()
1
教材來源
選用教科書 ( ) 自編教材(請按單元條列敘明於教學資源)
本主題是
否融入資
訊科技教
學內容
█無 融入資訊科技教學內容
□有 融入資訊科技教學內容 ( ) (以連結資訊科技議題為主)
特教需求
學生課程
調整
※身心障礙類學生: □無 -學習障礙(1)人。
※資賦優異學生: ▓無 □有- (自行填入類型/人數,如一般智能資優優異 2)
※課程調整建議(特教老師填寫)
1.多安排學生練習表現的機會,提供適度的讚美、足夠的包容。
2.將教學活動分段進行,以分組方式互相合作,增進學習動機。
3.座位安排:安排靠近教師處,以利教師提醒叫喚,提昇專注度。
4.課程講解時,教師宜用簡單易懂的語詞詳細解說內容,並安排小老師在其旁協助。
特教老師簽名:王贊黃慧華
普教老師簽名:王靜怡、唐明慧、周芳玉、吳美珍、李宏敏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