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五分鐘》
一、設計理念
閱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內容藉由自己提出問題,來回憶、整理與釐清重點,並嘗試回答的歷程,以引導對文本的理解與思考。從自問自答中評估自己的理解情形,最終目的在掌握文章意義,從文章中獲取訊息,以幫助自己對文章更了解,而在閱讀的歷程中,讀者用「何人?何時?何地? 何事?為何?如何?」六種不同問題類型,整合文章的重要訊息,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二、教學設計
實施年級 | 三年級 | 設計者 | 中年級老師 | |||
跨領域/科目 | 國語、綜合 | 總節數 | 4節 | |||
核心素養: B1 具備理解及使用語言、文字、 數理、肢體及藝術等各種符號 進行表達、溝通及互動,並能 了解與同理他人, 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國-E-B1 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受,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以達成溝通 及互動的目標。 綜-E-B1 覺察自己人際溝通方式,學習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技巧,培養同理心,並應用於日常生活。 | ||||||
學習 重點 | 學習 表現 | 國5-Ⅱ-6 運用適合學習階段的摘要策略,擷取大意。 國5-Ⅱ-8 運用預測、推論、提問等策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 綜1b-II-1 選擇合宜的學習方法,落實學習行動。 | ||||
學習 內容 | 國Ad-Ⅱ-2 篇章的大意、主旨與簡單結構。 國Ba-V-2 人、事、時、地、物的細部描寫。 綜Ab-II-1有效的學習方法。 綜Ab-II-2 學習行動。 | |||||
概念架構 | 導引問題 | |||||
1.如何根據文本的故事內容,找出句子間的因果 關係? 2.如何將因果關係的句子轉化成心智圖? 3.你是否有做事拖拉的習慣,你覺得要如何改掉 這個行為? | ||||||
學習目標 | ||||||
1.能運用簡單的預測、推論等策略,找出句子和段落明示的因果關係,理解文本內容。 2.透過閱讀及觀察文本,寫出心智圖。 | ||||||
學習資源 | 電腦、圖卡、繪本、學習單、PPT |
學習單元活動設計 | ||
學習活動流程 | 時間 | 備註 |
【第一、二節 提早五分鐘】 一、引起動機 我們可以知道閱讀有許多不同的類型,例如地圖、廣告傳單或海報…等等,也了解閱讀不只是用文字敘述的方式來呈現,更可以透過圖解來增進理解:以因果關係表示;以全文情節關係表;以主題與細節表示;以對照表提出表達關係的關鍵詞。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第四課-提早五分鐘的課文,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呈現。 二、發展活動 (一)首先,我們先以因果關係表示,把大重點抓出來,重新排列組合,變得更好理解與閱讀。因為課文先從-結果開始敘述,所以我們可以用因果關係表示 1.發現問題(結果丟三落四) 2.問題原因 3.和爸爸一起找到解決方法 4.最後再帶出全文主旨 (二)心智圖 我們也可以把上述的因果關係轉化成圖示,也就是心智圖的概念,這 張圖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整體文章的重要概念!再請學生自己模仿試著完成心智圖。 三、綜合活動 學生展示自己完成的心智圖,並解釋給同學聽。 --第二節結束— 【第三、四節繪本教學】 一、引起動機 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引發對「旅行」的興趣:你喜歡旅行嗎?曾經去過哪些地方玩呢?跟誰一起去呢?在出發之前有什麼是一定要準備的呢? 二、發展活動 (一)朗讀及討論故事《明天就出發》,請學生預測及提問。 書摘內容: 要去旅行,是多麼快樂的事啊!愛看電視旅遊節目的涂馬若,決定關掉電視,來一趟真正的旅行,這才發現,要準備的事情還可真多呢!要趁大太陽的時候洗曬衣物,要去超級市場買好吃的零食,還有,要託人好好照顧寵物!……每件事都忙完了,沒想到朋友邀他參加一個生日party,好吧,反正再延一天也不會怎麼樣;一直說「明天就出發」的涂馬若,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出發呢?…… 討論: 1.讓學生從封面來預測故事內容:看到書名《明天就出發》,你認為這個故事可能在講什麼?從封面的圖片,讓你想到什麼呢?你覺得圖片跟故事有什麼關聯呢? 2.涂馬若看了星期一的電視旅遊節目,想出發去旅行。但是每天都有各種理由,讓他無法如期出發。 星期一:關掉電視 星期二:洗鞋 星期三:洗帽子 與書上內容是否吻合。 星期四:買零食 星期五:託朋友照顧寵物 星期六:搭車回家 星期日:參加生日派對 星期一:出發遇到大雨,狂奔回家 結局:過了好幾天,接到阿珠珠打來的電話,涂馬若去接王子回家,這趟路程卻成為他們倆都難以忘懷的旅行。你覺得這些不出發的理由正當嗎? 3.涂馬若又是什麼樣個性的人呢? 4.你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自己常跟父母講的理由是什麼? (二)心智圖 請將學生分組(約5人一組),將本繪本的故事內容以心智圖的方式繪製出來。 三、綜合活動 分享學生繪製的心智圖,並與學生回顧涂馬若的個性(拖拖拉拉、做一件事之前太多藉口卻沒有行動力)。請學生動腦想一想,有沒有曾經想做一件事,但是卻拖拖拉拉沒有完成?要如何改掉這種「明天再做」的毛病呢?涂馬若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也有可能我們就是涂馬若。 提醒學生一旦懶惰蟲又出現了,要好好想一想拖拖拉拉不去做這件事的壞處,也想一想做了這件事能得到的好處,兩相對比之下就可以做出正確的決定了! --第四節結束— | 10分 30分 30分 10分 5分 35分 30分 10分 | 課本 電腦 投影機 PPT 白紙 繪本 白紙 |
附錄(一)教學重點、學習紀錄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單元名稱 | 學習目標 | 表現任務 | 評量方式 | 學習紀錄/評量工具 |
文本:提早五分鐘 | 學生能找出因果關係,並完成學習單 | 能完成學習單 | 實作評量 | 表單附錄(二) |
明天就出發 | 學生能進行討論並完成學習單 | 完成學習單 | 實作評量 | 表單附錄(二) |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第 五 條
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應依第三條規定,並視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文化差異及核心素養內涵,採取下列適當之多元評量方式:
一、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或其他方式。
二、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聽力與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鑑賞、行為觀察或其他方式。
三、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性彙整之表單、測驗、表現評量與其他資料及相關紀錄,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特殊教育學生之成績評量方式,由學校依特殊教育法及其相關規定,衡酌學生學習需求及優勢管道,彈性調整之。
附錄(二) 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學習目標 | 學生能找出因果關係,並完成學習單。 | ||
學習表現 | 能依據教師的提問找出因果句。 | ||
評量標準 | |||
表 現 描 述 | A 優秀 | B 良好 | C 基礎 |
能正確找出文本的因果句 | 經引導能找出文本的因果句 | 未通過 | |
分數 轉換 | 95-100 | 90-94 | 80-89 |
學習目標 | 學生能進行討論並完成學習單 | ||
學習表現 | 依據提示進行討論,並完成作業。 | ||
評量標準 | |||
表 現 描 述 | A 優秀 | B 良好 | C 基礎 |
能寫出適當答案 | 能寫出部分答案 | 未通過 | |
分數 轉換 | 95-100 | 90-94 | 8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