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五分鐘》三年級國語綜合課教學教案設計

格式
doc
大小
417 KB
頁數
6
上傳者
li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4-14,离现在 4 19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提早五分鐘》

一、設計理念

閱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內容藉由自己提出問題,來回憶、整理與釐清重點,並嘗試回答的歷程,以引導對文本的理解與思考。從自問自答中評估自己的理解情形,最終目的在掌握文章意義,從文章中獲取訊息,以幫助自己對文章更了解,而在閱讀的歷程中,讀者用「何人?何時?何地? 何事?為何?如何?」六種不同問題類型,整合文章的重要訊息,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二、教學設計

實施年級

三年級

設計者

中年級老師

跨領域/科目

國語、綜合

總節數

4

核心素養:

B1 具備理解及使用語言、文字、 數理、肢體及藝術等各種符號 進行表達、溝通及互動,並能

了解與同理他人, 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E-B1 理解與運用國語文在日常生活中學習體察他人的感受,並給予適當的回應,以達成溝通

及互動的目標。

-E-B1 覺察自己人際溝通方式,學習合宜的互動與溝通技巧,培養同理心,並應用於日常生活。

學習

重點

學習

表現

5--6 運用適合學習階段的摘要策略,擷取大意。

5--8 運用預測、推論、提問等策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

1b-II-1 選擇合宜的學習方法,落實學習行動。

學習

內容

Ad--2 篇章的大意、主旨與簡單結構。

Ba-V-2 人、事、時、地、物的細部描寫。

Ab-II-1有效的學習方法。

Ab-II-2 學習行動。

概念架構

導引問題



1.如何根據文本的故事內容,找出句子間的因果

關係?

2.如何將因果關係的句子轉化成心智圖?

3.你是否有做事拖拉的習慣,你覺得要如何改掉

這個行為?

學習目標

1.運用簡單的預測、推論等策略,找出句子和段落明示的因果關係,理解文本內容。

2.透過閱讀及觀察文本寫出心智圖。

學習資源

電腦、圖卡、繪本、學習單PPT

學習單元活動設計

學習活動流程

時間

備註

【第一、二節 提早五分鐘


一、引起動機

我們可以知道閱讀有許多不同的類型,例如地圖、廣告傳單或海報…等等,也了解閱讀不只是用文字敘述的方式來呈現,更可以透過圖解來增進理解:以因果關係表示;以全文情節關係表;以主題與細節表示;以對照表提出表達關係的關鍵詞。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第四課-提早五分鐘的課文,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呈現。


二、發展活動

()首先,我們先以因果關係表示,把大重點抓出來,重新排列組合,變得更好理解與閱讀。因為課文先從-結果開始敘述,所以我們可以用因果關係表示


1.發現問題(結果丟三落四) 2.問題原因










3.和爸爸一起找到解決方法 4.最後再帶出全文主旨















()心智圖

我們也可以把上述的因果關係轉化成圖示,也就是心智圖的概念,這

張圖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整體文章的重要概念!再請學生自己模仿試著完成心智圖。









三、綜合活動

學生展示自己完成的心智圖,並解釋給同學聽。




--節結束



【第三、四節繪本教學】


一、引起動機

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引發對「旅行」的興趣:你喜歡旅行嗎?曾經去過哪些地方玩呢?跟誰一起去呢?在出發之前有什麼是一定要準備的呢?


二、發展活動

()朗讀及討論故事《明天就出發》,請學生預測及提問。

書摘內容:

要去旅行,是多麼快樂的事啊!愛看電視旅遊節目的涂馬若,決定關掉電視,來一趟真正的旅行,這才發現,要準備的事情還可真多呢!要趁大太陽的時候洗曬衣物,要去超級市場買好吃的零食,還有,要託人好好照顧寵物!……每件事都忙完了,沒想到朋友邀他參加一個生日party,好吧,反正再延一天也不會怎麼樣;一直說「明天就出發」的涂馬若,到底什麼時候才要出發呢?……

討論:

1.讓學生從封面來預測故事內容:看到書名《明天就出發》,你認為這個故事可能在講什麼?從封面的圖片,讓你想到什麼呢?你覺得圖片跟故事有什麼關聯呢?

2.涂馬若看了星期一的電視旅遊節目,想出發去旅行。但是每天都有各種理由,讓他無法如期出發。

星期一:關掉電視

星期二:洗鞋

星期三:洗帽子

與書上內容是否吻合。

星期四:買零食

星期五:託朋友照顧寵物

星期六:搭車回家

星期日:參加生日派對

星期一:出發遇到大雨,狂奔回家

結局:過了好幾天,接到阿珠珠打來的電話,涂馬若去接王子回家,這趟路程卻成為他們倆都難以忘懷的旅行。你覺得這些不出發的理由正當嗎?

3.涂馬若又是什麼樣個性的人呢?

4.你是否有類似的經驗,自己常跟父母講的理由是什麼?

()心智圖

請將學生分組(5人一組),將本繪本的故事內容以心智圖的方式繪製出來。


三、綜合活動

分享學生繪製的心智圖,並與學生回顧涂馬若的個性(拖拖拉拉、做一件事之前太多藉口卻沒有行動力)。請學生動腦想一想,有沒有曾經想做一件事,但是卻拖拖拉拉沒有完成?要如何改掉這種「明天再做」的毛病呢?涂馬若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也有可能我們就是涂馬若。

提醒學生一旦懶惰蟲又出現了,要好好想一想拖拖拉拉不去做這件事的壞處,也想一想做了這件事能得到的好處,兩相對比之下就可以做出正確的決定了!



--節結束






10







30































30











10











5





35





























30



10











課本































電腦

投影機

PPT

白紙
























繪本





























白紙









附錄()教學重點、學習紀錄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表現任務

評量方式

學習紀錄/評量工具

文本:提早五分鐘

學生能找出因果關係,並完成學習單

完成學習單

實作評量

表單附錄()

明天就出發

學生能進行討論並完成學習單

完成學習單

實作評量

表單附錄()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第 五 條

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應依第三條規定,並視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文化差異及核心素養內涵,採取下列適當之多元評量方式:

一、紙筆測驗及表單:依重要知識與概念性目標,及學習興趣、動機與態度等情意目標,採用學習單、習作作業、紙筆測驗、問卷、檢核表、評定量表或其他方式。

二、實作評量:依問題解決、技能、參與實踐及言行表現目標,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聽力與口語溝通、實際操作、作品製作、展演、鑑賞、行為觀察或其他方式。

三、檔案評量:依學習目標,指導學生本於目的導向系統性彙整之表單、測驗、表現評量與其他資料及相關紀錄,製成檔案,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特殊教育學生之成績評量方式,由學校依特殊教育法及其相關規定,衡酌學生學習需求及優勢管道,彈性調整之。

附錄() 評量標準與評分指引

學習目標

學生能找出因果關係,並完成學習單。

學習表現

能依據教師的提問找出因果句。

評量標準


A

優秀

B

良好

C

基礎

能正確找出文本的因果句

經引導能找出文本的因果句

未通過

分數

轉換

95-100

90-94

80-89





學習目標

學生能進行討論並完成學習單

學習表現

依據提示進行討論,並完成作業。

評量標準


A

優秀

B

良好

C

基礎

能寫出適當答案

能寫出部分答案

未通過

分數

轉換

95-100

90-94

80-89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