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大附小106學年度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教學教案:動物世介面面觀-活動3 動物的分類

格式
doc
大小
58 KB
頁數
2
上傳者
Administrato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8-05-31,离现在 7 14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北市大附小106學年度校長及教師公開授課

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教案

領域/科目

自然與生活科技

設計者

武秀韻、李宓禪

實施年級

五年級

總節數

1節,40 分鐘

單元名稱

動物世界面面觀~活動3動物的分類

設計依據

學習

重點

學習表現

  • ai-Ⅲ-1 透過科學探索了解現象發生的 原因或機制,滿足好奇心。

核心

素養

  • -E-A1 能運用五官,敏 銳的觀察周遭環 境 , 保 持 好 奇 心、想像力持續 探索自然。

  • -E-B3 透過五官原始的 感覺,觀察週遭 環境的動植物與 自然現象,知道 如何欣賞美的事物。

學習內容

  • INb-Ⅲ-6 動物的形態特徵與行為相關,動物身 體的構造不同有不同的運動方式。

  • INb-Ⅲ-8 生物可依 其 形 態 特 徵 進 行 分 類。

教材來源

康軒

教學設備/資源

簡報、動物卡6張、學習單

學習目標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ai-Ⅲ-1 透過科學探索了解現象發生的 原因或機制,滿足好奇心。

INb-Ⅲ-6 動物的形態特徵與行為相關,動物身體的構造不同有不同的運動方式。

1.透過動物圖片觀察了解動物的型態與特徵。


2.透過學過的動物圖片與資料,藉著對動物認識,自訂一些標準將動物分類


INb-Ⅲ-8 生物可依 其 形 態 特 徵 進 行 分 類。

1.透過圖片與提問依據正確的特徵將生物歸類到適當的分類

2.透過圖片與理解的知識將動物的特徵進行二級分類。

3.能將二級分類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時間

備註



第一節

一、準備活動

老師透過動物圖片複習動物特徵並進行個別提問(區辨與比較)

  1. 1.以海豚、壁虎、翠鳥、青蛙、無尾熊和企鵝的圖片,引導學生區別出是胎生動物、卵生動物、草食性、肉食性或有羽毛的特徵。

  2. 2.列舉兩種不同動物的圖片,例如青蛙和烏龜、鯨魚和海豚;乳牛和瓢蟲等,引導學生比較並找出動物有哪些外型特徵、運動方式生活環境相同共同特徵

二、發展活動

  1. 1.讓學生自己根據六種動物圖卡,將動物分成不同的類群,如外型特徵、運動方式和生活環境

  2. 2.老師提問還有哪些分類方式?

  3. 3.定義二分法分類

  4. 4.透過不同層次的提問進行二分法分類練習。


三綜合活動

  1. 1.牛刀小試,學習單練習。

  2. 2.重點歸納及提示注意事項。







透過口頭發表檢核學生對動物特徵的了解,如外型特徵、運動方式、生活環境、繁殖方式和食性。










透過觀察與比較,評量學生須能建立一套分類的依據。




學習單評量

  1. 學生能透過動物特徵

進行分類

  1. 學生能根據動物的特

徵找出共同的分類標準。



2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