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姓名:陳小廷 觀察者(與學生關係):師生
日 期 | 地 點 | 行為前事 | 表現行為 | 行為後果 | 處理有效性 | 行為功能 | |||
| 1.具體的描述問題行為:如何打人,抓人,哭叫等等(要把連續性的行為描述出來) | 1.老師做了什麼處理? 例如:重新引導(再說一變、再提醒)、大聲說不可以(不乖)、肢體限制他的行為(抓他的手禁止他打人)、忽略(不理會他的大聲哭鬧)、安撫(如果不哭就給糖吃)、馬上結束活動(拖他去隔壁教室、讓她去罰站) 2.老師的處理進行多久? 3.學生的表現為何?例如:繼續、馬上停止、升高、又有新的(或更嚴重的)行為出現、從現場跑開等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10303 10 | 原班教室 | 上午第一節課,原班級導師正在上國語課,個案上課遲到。 | 個案一進教室就趴在桌上睡覺,完全不理會任何人。 | 老師請他起來坐好聽課,多次提醒他參與班級活動,多數時間都繼續趴在桌上,偶爾會睜開一隻眼看看同學在做什麼,然後又繼續睡覺。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40分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103 03 18 | 資源班教室 | 下午第一節課,個案早上在班上睡飽了,下午上課精神尚佳。個案到資源班上數學課,上完課老師發下作業單讓個案練習。 | 聽講時容易分心,但大部分時間可以注意老師上課的內容,會參與上課活動。挫折容忍度低,遇到不會的題目容易感到不耐煩而出現煩躁的樣子,若遇到會寫的題目,則喜歡自己完成,排斥老師在旁說明。 | 老師會盡量給予適合個案能力的題目,減少個案出現煩躁情緒的機會,也會提供個案大量的口語、實物的增強物,以維持個案學習的興趣。學生大致上能進行數學課的學習。 | 有 | ★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 |||||||
持續時間 | 40分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行為前後觀察紀錄及功能分析表
學生姓名:陳小廷 觀察者(與學生關係):師生
日 期 | 地 點 | 行為前事 | 表現行為 | 行為後果 | 處理有效性 | 行為功能 | |||
10304 08 | 原班教室 | 上午第一節課,原班級導師正在上數學課,個案上課遲到。 | 個案一進教室就趴在桌上睡覺,完全不理會任何人。 | 老師請他起來坐好聽課,多次提醒他參與班級活動,但個案完全未起身,繼續趴在桌上睡覺,一直睡到中午,連午餐時間都沒有起來吃飯,怎麼叫都叫不醒,老師只好幫他把午餐裝在餐碗中讓他帶到資源班吃,但個案到資源班後仍然不吃。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4 時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 ||||||||
10304 22 | 資源班 | 下午第三節課,個案到資源班上國語課,上課內容為課文念讀、生字教學與生字習寫。 | 個案一看到語文教材就顯得相當排斥,無法自己念讀課文,只能跟著老師複誦,且複誦的聲量大小快慢不一,配合度不佳。遇到生字習寫時作業時,會直接反抗不寫,會說他不會寫,或找一些理由拒絕。勉強開始寫,筆畫錯誤多、字形大小差距大。 | 當個案出現不願意配合狀況時,老師會減少書寫的份量,多用轉移注意力方式,減低與個案僵持的機會,並採用鼓勵方式(特別是食物增強較有效),激勵個案完成作業。學生心情狀況穩定時會配合完成,若心情不佳仍消極的不願意寫作業。 | 有 | ★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40分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103 05 13 | 原班級教室 | 個案準時上學,上生活課時,老師在台上講解課本內容。 | 個案情緒相當亢奮,在座位上動來動去,甚至跑到講台上干擾老師上課,逗得全班哈哈大笑,令老師非常困擾。 | 老師加以規勸,請他安靜坐好,個案完全置之不理,繼續我行我素。老師只好繼續上課,個案的行為也持續了一節課。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80分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行為前後觀察紀錄及功能分析表
學生姓名:陳小廷 觀察者(與學生關係):師生
日 期 | 地 點 | 行為前事 | 表現行為 | 行為後果 | 處理有效性 | 行為功能 | |||
103 05 13 | 原班級教室 | 下課時間,學生自由活動,個案一個人玩耍,沒有人與他互動。 | 個案將資源班的作業單做成紙飛機,並從教室內往外射出,教室窗外散落了好幾架個案摺的紙飛機。 | 老師加以規勸不可如此,個案仍然繼續摺,不予理會。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數天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103 05 20 | 資源班教室 | 資源班月考時間,個案早上直接進資源班教室,精神看起來相當不好。 | 老師拿出考卷要個案寫,個案不願意配合,一直趴在桌上或不斷變換姿勢,有時坐在地上、有時躺在地上,完全抗拒老師的指令。 | 老師口頭加以開導,鼓勵他趕快完成 考卷,就會給他增強物,但個案仍不為所動。直到老師拿出增強物(棒棒糖),個案才從地上爬起來動筆(沒帶筆,老師提供)寫考卷,遇到較不會的問題會出現不耐煩的情形,為避免個案再度放棄,老師立即給予協助,而後順利完成考卷,正確率頗高。 | 有 | ★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 |||||||
持續時間 | 30分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10305 27 | 資源班教室 | 個案上課表現不錯,距離下課剩下五分鐘,老師請個案去洗手後才能享用點心。 | 個案洗完手後,不小心將手上的水甩到老師的裙子上,老師利用機會教育,要個案向老師說對不起。個案會習慣性逃避自己的過錯,堅持不肯說,或用奇怪的音調回答問題,剛好下課鐘聲響起,個案立刻衝出教室。 | 老師評估學生不會跑出校園,欲藉由下課時間讓個案脫離情境冷靜一下。上課鐘聲響起,個案並沒有立刻進教室,過了五分鐘,才出現在教室外,老師立即將個案帶進教室。老師再次詢問學生要跟老師說什麼?個案立刻毫不考慮的向老師說「對不起」。老師便請個案回到位置上,並繼續上課。 | 有 | ★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30分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
行為前後觀察紀錄及功能分析表
學生姓名:陳小廷 觀察者(與學生關係):師生
日 期 | 地 點 | 行為前事 | 表現行為 | 行為後果 | 處理有效性 | 行為功能 | |||
103 06 03 | 資源班 | 個案到校後直接進入資源班教室上國語課,精神狀況不錯。 | 前半段上課時間主要進行口頭造句練習,反應良好,會主動積極參與發表,但老師拿出國語作業單要讓學生練習時,個案便又趴在桌上,不願意配合。 | 老師口頭鼓勵個案完成作業單,但個案仍舊不理,一直趴在桌上直到有同學跟他互動才願意起來,第一節快結束時,老師請個案將作業帶回家完成,並在聯絡簿上說明請家長指導,但下次上課作業依舊沒有完成。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40分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行為前後觀察紀錄及功能分析表
學生姓名:觀察者(與學生關係):
日 期 | 地 點 | 行為前事 | 表現行為 | 行為後果 | 處理有效性 | 行為功能 |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行為前後觀察紀錄及功能分析表
學生姓名:觀察者(與學生關係):
日 期 | 地 點 | 行為前事 | 表現行為 | 行為後果 | 處理有效性 | 行為功能 |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 |||||||||
有 | A.為獲得注意 | ||||||||
無 | B.為獲得物質 | ||||||||
持續時間 | C.為獲得感官刺激 | ||||||||
D.為逃避工作或互動 | |||||||||
E.為逃避內在痛苦 或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