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蔓藤植物,遇到溼熱氣候,尤其是多雨的季
節,其滋生的速度就像吞了過量的生長激素,一天可以伸
長十公分左右,那麼,預估幾天後,這種植物就會擴展成
如平均身高二十五公尺的阿里山神木群一樣高聳?神木累
積數十年甚至百年才能有此高度,此物種卻只需花費大約
八個月的速度。
長得快只是這種植物的特質之一,真正讓人過目難忘
的,還是此類蔓藤從土壤地表開始誘發,先是一株,接著
再一株,無數株的藤蔓沿著大樹底部開始向上攀爬,纏著
樹幹,爬過枝條,直抵樹頭,形成「一團綠」包住樹木的
奇景,使大樹失去與陽光接觸的空間,進而無法行使光合
作用,形同以勒斃手法,讓林木不敵藤蔓入侵,終以枯萎
凋敝作結。
如此生命力旺盛,對林相具有強烈殺傷力的植物,真
實地在台灣出沒,人們喚它:小花蔓澤蘭(Mikania
micrantha)。名字聽來窈窕,小花蔓澤蘭卻改變了綠色植
物理應生養大地的定義,從屏東到苗栗,從台東到宜蘭,
在災害嚴重的中、南部,它的身影出沒在廢耕地、山坡地,
展開不動聲色、與其他植物爭奪地盤的廝殺行動。
嚴格說來,小花蔓澤蘭是經由人為傳播而來的「外來
入侵種」雜草,而且名列台灣十大外來入侵種之一。這類
雜草來自中南美洲,至於究竟是什麼人,何種原因,帶著
她飄洋過海從原生地來到台灣,至今眾說紛紜。一說是隨
著南美洲進口的農業機具侵入島嶼;一說是看好其草藥藥
性,而以草藥名義引進台灣;有人言之鑿鑿說是看準其生
長快速又濃綠,具有覆蓋裸露地的綠化效果而刻意引進;
有人則堅信是鳥類從同是蔓藤災區的東亞傳播而來。
落腳台灣後,小花蔓澤蘭慣居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
中、低海拔的山野處、廢耕地或乏人管理的果園與檳榔園。
就以此藤類的身心狀況來說,趨光性的特質,加上具備無
性生殖能力,而種子輕薄,易隨風飄,根莖的節與節之間
還能長出「不定根」。
這樣的體質背景,驅動小花蔓澤蘭發展出一套「勒斃
致死法」,將周邊林相殘害得體無完膚,其攻擊模式更清
晰可辨:接近大樹、攀爬植物、悶死樹林。誰能料到,在
南美洲的雜草,竟在台灣反客為主成為強勢植物,理應是
遠來的嬌客,反倒成了氣焰囂張的驕客!
取自經典雜誌:撰文/楊駿北 ‧ 攝影/劉衍逸 ‧ 第117 期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