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埤頭國中 七年級 111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709.32 KB
頁數
3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12-15,离现在 2 31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埤頭國民中學 111 第一學期 自然科詴題
七年 座號: 姓名:
1
一、單選題(每題 2分,共 100 )
1. ( ) 若淇淇想從食物中補充蛋白質請問下列哪一項食
物中的蛋白質含量最少?
(A)鮮奶 (B)鱸魚湯 (C)糙米飯 (D)清蒸排骨
2. ( ) 下列有關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敘述,何者錯誤?
(A)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豐富來源
(B)缺乏維生素 C會導致壞血病
(C)鈣是造血的重要材料
(D)缺乏維生素 A會導致夜盲症
3. ( ) 當農夫替果樹施肥的時候,
部位?
(A) EFB
(B) EDB
(C) EFBA
(D) EDBC
4. ( ) 某書介紹特殊的葉
片標本之製作方法,
如右表。根據上表推
測,此葉片標本留存
的構造原本應具有
下列何種功能?
(A)運送養分 (B)供氣體進出
(C)防止水分散失 (D)可產生有機養分
5. ( ) 淇淇進行「光合作用探討」的實驗先將實驗時所用
的白鶴靈芝植物放在暗室中 3天後再將此植物放
置於陽光充足的室外4天後摘下葉片進行實驗
問:下列何種處理的葉片滴加碘液後較可能呈藍黑
色?(註:塗抹凡士林是為了堵住氣孔)
(A)整片葉片上表皮塗抹凡士林
(B)整片葉片下表皮塗抹凡士林
(C)以鋁箔包裹整株植物
(D)以黑色海報紙包裹整片葉片
※淇淇觀察到某飲品包裝上有營養成分
標示,如附圖。詴回答下列問題。
6. ( ) 此飲品較可能為下列何者?
(A)豆漿 (B)柳橙汁
(C)礦泉水 (D)汽水
7. ( ) 此飲品所含的營養成分中
者無法提供人體能量?
(A)蛋白質 (B)脂肪 (C)醣類 (D)
,每
皆加入 3mL 的澱粉液及
3mL 的澱粉酶分別靜置
在不同的溫度下,請依
附表附圖回答下列各
題:
8. ( ) 若觀察甲乙丙三
支詴管的反應
問澱粉酶最適合
在下列何種環境
下進行反應?
(A) 30
(B) 40 (C) 50 (D) 100
9. ( ) 以上為科學方法的哪一個步驟?
(A)假設 (B)實驗 (C)觀察 (D)產生問題
※附圖為4種化學反應過程的示意圖詴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 ()
() ()
10. ( ) 根據上列 4張圖,哪兩個反應有酵素的參與?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11. ( ) 承上題上圖有酵素參與的反應依其排列順序分別
為何種作用?
(A)分解作用、合成作用 (B) 合成作用、分解作用
(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D) 消化作用、分解作用
12. ( ) 小強為了催化上圖中的合成作用在燒杯中加 10g
的酵素及10g 的反應物請問反應後酵素為多少g
(A)0 (B)5 (C)10 (D)20
※淇淇從生物 X體內取出 Y酵素,酵素 Y
的活性與溫度關係如附圖。淇淇在甲、
乙、丙三支詴管內,分別同時裝入等量
的澱粉液、本氏液及酵 Y,再分別置
於三種不同溫度的環境中,分別於實驗
進行的第 01020
鐘時加熱觀察其呈色
的結果如附表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3. ( ) 已知淇淇實驗
時的溫度為 1040℃、80℃,則此三支詴管最可
能各置於何種溫度中?
(A)甲為 10℃,乙為 40℃,丙為 80
(B)甲為 40℃,乙為 80℃,丙為 10
(C)甲為 80℃,乙為 40℃,丙為 10
(D)甲為 40℃,乙為 10℃,丙為 80
14. ( ) 生物 X最有可能生活的環境為何處?
(A)熱帶草原 (B)高山湖泊
(C)河口溼地 (D)冰島溫泉
15. ( ) 根據本次實驗的設計及結果,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丙詴管的酵素暫時失去活性
(B)溫度愈高,酵素活性愈大
(C)使用本氏液檢測,目的在判斷是否還有澱粉殘留
(D)酵素 Y活性愈大,本氏液愈快變色
※淇淇從花園裡摘一片斑葉月桃葉片,將葉片中綠色部分與白
色部分,分別作記號。接著對葉片進行實驗步驟以檢驗光合
作用的產物,詴回答下列問題:
16. ( ) 進行此實驗過程的步驟有()滴加碘液()滴加本氏
()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水中漂洗()
熱水中加熱;正確的步驟排序應該為何?
(A)戊丙丁乙 (B)戊丙丁甲
(C)戊丁丙乙 (D)戊丁丙甲
17. ( ) 實驗結果發現葉片的白色部分於滴上碘液時仍維持
黃褐色。請問這證明了光合作用與何種因素有關?
(A) (B)葉綠素 (C) (D)二氧化碳
18. ( ) 若將此植物葉片以黑色貼紙包覆,如附
圖,日照三天後,再利用碘液檢測,結
果最接近下列何者?
(A) (B) (C) (D)
2
※淇淇將白玫瑰莖的基部先浸入清水中,切除一部分基部後放
入花瓶中,並在花瓶加入含有紅色色素的水,置於陽光下。
一段時間後發現玫瑰的花瓣變成淡紅色,如附圖所示,淇淇
推論是由於玫瑰的維管束將紅色色素由莖的基部運送至花所
造成。接著淇淇進行葉子橫切面觀察活動,將葉子切成薄片
後滴加碘液並在複式顯微鏡下觀察。附圖()為葉子橫切面
放大示意圖,詴回答下列問題:
19. ( ) 切取白玫瑰莖的基部時,放在水中切的目的為何?
(A)加速蒸散作 (B)增加白玫的支 (C)軟化
木質部 (D)防止氣泡進入維管束造成水分運輸受阻
20. ( ) 根據本文若以示意圖的灰色部位代表木質部白色
部位代表韌皮部則推論玫瑰的分類及其嫩莖內維管
束之排列,下列配對何者最合理?
()葉脈為網狀脈 ()葉脈為帄行脈
()葉脈為網狀脈 ()葉脈為帄行脈
21. ( ) 根據本文推論色素可經由下列何種生理作用及部位
運送至花?
()蒸散作用,木質部 ()蒸散作用,韌皮部
()光合作用,木質部 ()光合作用,韌皮部
22. (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部分的柱狀細胞具有支持的功能
(B)乙細胞具有葉綠體是光合作用主要場所
(C)清晨的露水可經由丁構造吸收,再送至丙運輸
(D)光合作用產物可藉由丙構造運往其他部位
23. ( ) 哪些部分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A)甲戊 (B)乙丙 (C)乙丁 (D)丙丁
24. ( ) 葉肉組織上下層排列方式不同通常上層緊密下層
鬆散且陸生植物的氣孔大多分布在葉的下表皮
問下列推論何者錯誤?
(A)氣孔位於下表皮是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
(B)葉肉組織上層緊密,有利陽光的吸收
(C)葉肉組織下層鬆散,有利從空氣中吸收水分
(D)氣孔是氣體進出葉的門戶,由保衛細胞控制
25. ( ) 經顯微鏡觀察後發現細胞甲和細胞戊皆呈藍黑色,
請問小葉可以做出下列何項推論?
(A)細胞甲和細胞戊內含有澱粉
(B)細胞甲和細胞戊會行光合作用
(C)細胞乙不會行光合作用
(D)細胞乙只會製造葡萄糖
※淇淇發現一片玻片標本,上面寫著植
物的莖,她放到顯微鏡下觀察,莖的
橫切面如附圖(),部分放大如附圖
(),詴回答下列問題:
26. ( )淇淇觀察後提出的看法如下,
請問下列何者錯誤?
(A)這段莖的年齡約有三年
(B)此種植物的葉子為網狀脈
(C)丙是春夏季節,而丁是秋冬季節生長的
(D)丙、丁部分都負責運送水分
27. ( ) 關於甲構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負責輸送礦物質和光合作用產物等養分
(B)負責輸送的細胞具葉綠體,可自製養分
(C)多年生植物甲構造及其之外的部分稱為樹皮
(D)運送方向只能由上向下
28. ( ) 關於乙構造的特性,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是厚壁細胞構成,主要能支持植物體
(B)農夫施的肥料主要由此構造運送
(C)分裂結果使植物體不斷長高
(D)向內形成新的木質部,向外形成新的韌皮部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檢驗市售肉鬆時,發現大部分肉鬆含有澱
粉物質,卻未詳細標示,顯然有欺騙消費者之嫌疑。小明也
覺得有幾款肉鬆吃起來粉粉的不知道是否如同新聞所報導
因此進行了實驗。詴回答下列問題:
29. ( ) 深思熟慮的淇淇認為要先知道豬肉本身是否具有澱
因此他烘培豬肉撕開成纖維狀並不斷用油翻
炒至金黃色後進行檢測附表為不同的實驗步驟
問他應該如何設計實驗來檢驗呢?
(A)乙甲丙丁 (B)乙丁戊
(C)乙甲丙 (D)乙戊
30. ( ) 經由檢測之後淇淇發現豬肉並不含
澱粉因此他繼續使用碘液測量市售
肉鬆中的澱粉含量,並做成附圖表,
請問哪一牌子的澱粉含量相對最多?
(數值愈大代表顏色愈深吸收的光愈多 (A)
A (B) B (C) C (D) D
31. ( ) 下列何者為假肉鬆在人體消
化道的消化情形?
(A) A (B) B
(C) C (D) D
附表為淇淇
所吃的各種食物明細
根據他的飲食紀錄
詴回答下列問題:
32. ( ) 淇淇所吃的下列哪一種食物含有豐富的纖維素?
(A)豬排 (B)豆漿 (C)白飯 (D)菠菜
33. ( ) 淇淇後來又喝了一杯無糖豆漿
可初步分解豆漿的是哪一部位
(A) (B) (C) (D)
34. ( ) 關於膽汁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可分解脂質 (B)儲存在丙中 (C)
由丁分泌 (D)膽汁中不含酵素
35. ( ) 下列關於人體消化系統的敘述
何者正確? (A)丁只負責磨碎
或推進食物沒有消化功能 (B)庚分泌的消化液由血
管送入辛進行分解作用 (C)辛的內壁有絨毛是吸收
食物中養分和水分的主要場所 (D)闌尾可吸收養分
※淇淇進行酵素分解物質的實驗。他先將受熱凝固的蛋白切成
等體積方塊,分別放入四支詴管中,再於各詴管加入等量的
()
()
彰化縣立埤頭國民中學 111 第一學期 自然科詴題
七年 座號: 姓名:
3
澱粉液然後依實驗設計分別加入酵素 X酵素 Y稀鹽酸或
蒸餾水裝置完成的詴管靜置室溫下 24 小時後結果只有甲
詴管的蛋白方塊消失;用碘液檢測只有丁詴管沒有澱粉。小
亞將此實驗各詴管的處理與結果整理如附表:
36. ( ) 根據此實驗結果,下列敘述何者是最合理的結論?
(A)酵素 X在中性環境下能使澱粉消失 (B)酵素 Y
酸性環境下能使澱粉消失 (C)酵素 X在酸性環境下
能使蛋白方塊消失 (D)酵素 Y在中性環境下能使蛋
白方塊消失
37. ( ) 若酵素 X及酵素 Y的來源都是人體消化腺所分泌的
液體,則下列推論何者最合理? (A)酵素 X來自唾
(B)酵素Y來自唾腺 (C)酵素X來自肝臟 (D)酵素
Y來自肝臟
※淇淇是一年級的新生,配合學校進行健康檢查,來到了抽血
站,看見桌上放著一根根貼有同學名字的採血管,管內事先
放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避免血液在送驗過程中凝集,
護士在小明的手臂上部綁上一條止血帶,然後以食指按壓浮
出的血管,隨後抽出兩管紅色的血液。詴回答下列問題:
()
()
38. ( ) 血液呈現紅色,與圖一的哪個部分有關?
(A) A (B) B (C) C (D) D
39. ( ) ()水;()氣體;()葡萄糖;()細胞。以上
些包含在血液裡?
(A)甲、丙、丁 (B)甲、乙、丙
(C)甲、乙、丙、丁 (D)乙、丙、丁
40. ( ) 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以防止血液凝集,血液凝
集和圖一中的哪個血球有關?
(A)都無關 (B)B (C) C (D) D
41. ( ) 圖一中何者可抵抗病原體並利用吞噬的方式消滅病
原體? (A)A (B)B (C)C (D)D
42. ( ) 護士以食指按壓浮出的血管是圖二的哪一個血管?
(A) (B) (C)
43. ( ) (),有關人體血管的比較,何者正確?
(A)脈搏是血液壓入血管管壁,產生擴張及復原情
(B)管壁彈性最差的是靜脈
(C)血流速度最慢得是甲血管
(D)人體中分佈最廣的是丙
44. ( ) 下表為淇淇健康檢
查的血液分析報告,
請問他的身體可能
面臨了什麼病症?
(A)傷口發炎
(B)貧血 (C)高血壓 (D)壞血症
45. ( ) 下列對於人體免疫的敘述,何者錯誤?
(A)皮膚與黏膜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B)白血球可以將病原體吞噬
(C)淋巴球可以製造具專一性防禦的抗體
(D)人體免疫系統不能記住入侵者特性
※淇淇吃了早餐後,到學校參加運動會,今年她參加女生 800
公尺比賽,附圖為心臟及血管示意圖,詴回答下列問題:
圖一 圖二 圖三
46. ( ) 比賽前謀謀幫淇淇測量脈搏次數與心搏次數按壓
右手如附圖一,則謀謀應按何部位來測量脈搏最強處?
(A) (B) (C) (D)
47. ( ) 測量結果:運動前每分鐘脈搏次數:甲次;
動前每分鐘心搏次數:乙次; 運動後每分鐘脈搏
次數:丙次; 動後每分鐘心搏次數:丁次。請
:甲、乙、丙、丁四者的大小關係,為下列何者?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48. ( ) (),已知血液離開心臟後,直接進入甲血管,然
後流經乙血管再由丙血管流回心臟各血管內血液
O2的含量如圖三所示。若乙血管是物質交換的場
則甲丙對應的血管名稱下列何者正確?
(註:O2為氧氣;主動脈,也可稱為大動脈)
(A)甲是肺動脈 (B)乙是肺靜脈
(C)丙是主動脈 (D)丙是大靜脈
※穿新鞋時常會磨破後腳跟、或產生水泡,這類水泡是因為腳
跟與新鞋過度摩擦,使皮膚的表層和下層組織脫離,液體逐
漸累積在此空間中而形成。請根據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49. ( ) 下列何者屬於水泡中的液體成分?
(A)血漿 (B)組織液 (C)淋巴液 (D)
50. ( ) 若是刺破水泡人體最先被破壞或引發的防禦機制是
下列哪一種?
(A)皮膜屏障 (B)發炎反應
(C)專一性免疫 (D)產生抗體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