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 109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一年_____班_____號 姓名:
1. 我們以何者標準將歷史區分為史前時代與歷史時代?
(A)是否使用文字 (B)石器製作方式
(C)生活的方式 (D)是否使用陶器。
2. 考古學者在彰化埔心地區挖到一史前遺址,出土如下多
項遺物。打擊製成之石斧、碳化之稻種、灰黑色泥質之
陶片、大量使用火之灰燼、屈葬之人體骨頭。綜合以上
資料,該考古遺址應是屬於哪一個時代的文化遺址?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金屬器時代 (D)尚無法判斷。
3. 下列哪一項文化特徵並不能作為「舊石器時代」與「新
石器時代」的劃分依據?
(A)懂得利用火熟食 (B)石器的製作方式
(C)食物的取得方式 (D)穴居與房舍建築。
4. 阿大在某篇介紹臺灣史前文化的文章中,發
現一張如附圖的照片,人獸形狀的玉質耳
飾,相當精美。另外,還有大型村落和石板
棺遺跡的介紹。根據上述內容判斷,這篇文
章的內容最有可能在探討下列何者?
(A)圓山文化 (B)長濱文化
(C)大坌坑文化 (D)卑南文化。
5. 阿大需要畫一幅長濱文化的生活環境想像圖,請問下列
何者不會出現在此想像圖中?
(A)居住在天然洞穴中 (B)死者被放入石板棺中埋葬
(C)利用石器切割獵物 (D)有人使用火在烤魚。
6. 在十三行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中,何者最能代表當時的
居民已與其他地區有貿易往來?
(A)煉鐵作坊遺跡 (B)人面陶罐
(C)少量石器 (D)玻璃手環。
7. 從十九世紀日本殖民臺灣開始,日本的人類學家們便開
始展開對原住民傳說的記錄工作。觀其紀錄,我們可以
發現各個原住民族都會提及洪水為主題的傳說,雖然細
節會有些許差異,但是內容骨幹基本類似。請問這可能
是何緣故造成的?
(A)這只是文明發展中的巧合,各族雷同並沒有任何意義
(B)他們有共同的祖先,所以起源故事雷同,後來才發展
成個別的族群
(C)這些原住民族來自四面八方,祖先各異,但因住在同
個島嶼互相影響
(D)原住民族碰到西方人後改信基督教,受《聖經》影響
而開始出現類似的神話傳說。
8. 商朝曆法以天干、地支相配合來記日,如下。請問:如
果今年 2020 年是庚子年,那明年 2021 年應該為何?
(A)庚丑年 (B)乙子年 (C)乙丑年 (D)庚子年。
9. 中國皇帝制度自 221BC 秦始皇起,至 1911AD 溥儀結束,
總共在中國實施多少年?
(A)不滿一千年 (B)一千多年
(C)超過二千年 (D)將近三千年。
10. 阿大的父親經常拿著鐵矛外出狩獵,媽媽則在家縫製獸
皮衣。阿大一家的主食除了肉類之外,還有一些小米等
榖類作物,每天阿大會用陶罐出去裝水。請問:阿南最
可能生活在哪一個臺灣史前文化?
(A)長濱文化 (B)圓山文化
(C)大坌坑文化 (D)十三行文化。
11. 明仁天皇是日本第 125 代天皇,年號為「平成」,取其
「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之意。
日本天皇取年號來紀年,源於中國古代皇帝的作法。請
問:下列哪個名稱並非年號?
(A)令和 (B)康熙 (C)乾隆 (D)基督。
12. 澎湖縣馬公市天后宮有一塊「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
等」碑。請問:碑中所述的「紅毛番」,指的是哪一國
人?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蘭 (D)英國。
13. 人類學者將臺灣原住民族歸類為「南島語族系統」之中,
該系統分布範圍相當廣大,使用的語言超過一千三百多
種,人口高達兩億五千萬。關於我們對「南島語系」的
理解,下列何者說法為是?
(A)臺灣是南島語系分布最東的地方
(B)臺灣各原住民族是在同一個時期移居至此
(C)南島語族包括印度原生的人種
(D)臺灣同時是早期原住民族移入與向外擴散的地點。
14. 田野工作者記錄了臺灣一些部落的故事,包括「南投縣
仁愛鄉泰雅族巨石誕生祖先、布農族與賽夏族的祖先遭
到洪水侵襲、邵族得到矮黑人的幫助、卑南族巫師創造
月形石柱等事。」這些聽來不可置信的情節與傳說,對
於我們有怎樣的幫助?
(A)沒有幫助,因為都是教導人迷信的內容
(B)沒有幫助,這些都是原住民族的祖先所想像
(C)有幫助,這些故事情節多數為真
(D)有幫助,雖然內容不可思議,卻可能反映出早期原住
民族的生活與想法。
15. 阿大想找尋平埔族留下的遺跡與文化,下列哪個地方不
是他應探訪的地點?
(A)嘉南平原 (B)中央山脈
(C)臺北盆地 (D)臺中盆地。
16. 代表臺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主要有下列哪幾處?
(甲)長濱文化 (乙)十三行文化 (丙)卑南文化 (丁)圓
山文化 (戊)大坌坑文化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乙丙戊 (D)丙丁戊。
17. 臺灣原住民族是至今最早居住在臺灣的居民,對於他們
數千年來的文化發展,今人可以利用怎樣的方式達到較
「客觀」的理解?
(A)到部落訪問年紀較大的長老
(B)可以建立在考古與傳說的相互輔助
(C)找尋早期原住民族在當時所紀錄下來的文字
(D)蒐集部落的傳說故事。
18. 「人類不再只依賴大自然提供食物,農業與畜牧的同時
經營,讓人類得以定居,節省下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此
時已經能夠製作陶器,生活得以改善,文明加速進步。」
請問:上文的敘述為史前時代哪一階段的特色?
(A)舊石器時代早期 (B)舊石器時代晚期
(C)新石器時代 (D)金屬器時代。
19. 「當西元 2012 年宜蘭蘇花改工程動工時,在漢本車站南
測的海岸平原緩坡上,工程人員發現一古代遺址。其聚
落規模相當大,保存狀況亦較約略同期的十三行文化、
卑南文化來得完整,更難得的是遺址時間悠久,從一千
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跨越到金屬器時代,能補足人
們對於史前到歷史時代當地原住民族的發展歷程。」請
問:上述對「漢本遺址」的描述中,所提到的「當地原
住民族」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西拉雅族 (B)噶瑪蘭族 (C)阿美族 (D)布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