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各位同學是彰化縣民,應該清楚家鄉的故事,請問:彰
化縣的設立是因為哪一項因素?
(A)國防與社會治安問題
(B)經濟活動的轉變
(C)原住民土地買賣的問題
(D)械鬥與反清事件的日漸減少。
21. 清嘉慶 11 年(西元 1806 年),福州將軍賽沖阿來臺平定
海盜蔡牽,他擔憂「該地」若無設官治理,將遭到海盜侵
占,於是向皇帝報告「該處膏腴為蔡逆(即蔡牽)窺伺。」
嘉慶 14 年,閩浙總督方維甸奏請將「該地」納入版圖,至
嘉慶 17 年正式核定設廳。請問:以上敘述應是臺灣哪個行
政區劃設立的過程?
(A)淡水廳 (B)澎湖廳 (C)卑南廳 (D)噶瑪蘭廳。
22. 清代臺灣有一位無名詩人,以客家
語作了一首長詩,右列是其中的部分
內容。從這些文字判斷,這位詩人要
告訴世人的事,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前往臺灣的路途危險重重
(B)臺灣是個資源豐富的美麗島
(C)因路途險惡,很少人前往臺灣
(D)臺灣發展容易,多數人選擇留下發展。
23. 清廷將臺灣納入版圖之後,設置臺灣府以為管理。請
問:當時臺灣府是隸屬於哪一行政單位管轄?
(A)臺灣省 (B)福建省 (C)廣東省 (D)直隸省。
24. 西元 1721 年,臺灣發生民變。主因為吏治不良、民怨
叢生,地方武備廢弛,遂予民眾可乘之機。他為民變主要
領袖,率領民眾先後攻下臺灣府治及三縣,被擁立為王,
以大明為國號,之後清帝國由福建派兵來臺,一周平定全
臺,起事部眾潰散,他因此被捕。「他」是何人?
(A)郭懷一 (B)朱一貴 (C)施琅 (D)陳永華。
25. 屏東的海生館附近,有一座「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人
墓」墓碑遺跡。當時會設這個墓碑,與此處曾經發生什麼
事件有關?
(A)牡丹社事件 (B)朱一貴事件
(C)甲午戰爭 (D)清法戰爭。
26. 清領後期,沈葆楨奉命來臺,主要是為了防範哪一國入
侵?
(A)日本 (B)法國 (C)西班牙 (D)荷蘭。
27. 西元 1874 年日軍犯臺,清廷與日本發生嚴重的軍事衝
突,最後雙方簽訂和約:關於此和約造成的結果,下列敘
述何者是正確的?
(A)臺灣成為日本領土 (B)琉球人成為日本臣民
(C)日本承認琉球獨立 (D)日本進駐臺灣的北部。
28. 維基百科記載:「(1731 年-1798 年),清福建省
漳州漳浦縣人,率領閩、客移民共約兩千人,武裝入墾宜
蘭,是漢人成功全面拓墾蘭陽平原之領導者,但也因原漢
衝突造成世居此地的原住民流離失所。」請問:文中
應是指何人?
(A)陳永華 (B)沈光文 (C)朱一貴 (D)吳沙
29. 鳴仁為撰寫臺灣歷史人物報告,上網查詢資料如下:
資料一:重視交通建設,開築基隆到臺北的鐵路。
資料二:重新丈量土地,讓隱田浮現,進而得罪地主。
資料三:設立西學堂、電報學堂,培育新式建設人才。
請問:鳴仁的報告主題為何?
(A)鴨母王朱一貴 (B)漢人領袖郭懷一
(C)海防大臣沈葆楨 (D)臺灣首撫劉銘傳。
30. 基隆「二沙灣炮臺」的城門上題有「海門天險」四字,
足見其形勢的險要。請問:該炮臺是在下列哪一場戰爭中
擊退侵臺的敵軍?
(A)英法聯軍 (B)牡丹社事件
(C)清法戰爭 (D)熱蘭遮城之役。
31. 「億載金城」俗稱大炮臺,位於臺南市安平區的南端,
為國家一級古蹟,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今日看來仍
覺雄偉壯觀。請問:此古蹟與何人在臺灣的建設有關?
(A)鄭成功 (B)劉銘傳 (C)馬雅各 (D)沈葆楨。
32. 小新在查看乾隆年間繪製的臺灣番界圖時發現,地圖中
呈現新、舊番界並存的現象,新番界與舊番界相比,更往
山區推進。關於上述現象的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A)熟番向清廷納稅服役人數增加
(B)漢人向東部侵墾原住民的土地
(C)民變頻繁導致行政區劃的調整
(D)清朝官員實施開山撫番的政策。
33. 清帝國時期,朝廷派沈葆楨來臺展開建設,其中哪項建
設對臺灣東部的開發影響最大?
(A)開發北、中、南三條聯絡東部道路
(B)在東臺灣設立炮臺,防禦外敵入侵
(C)設臺東直隸州,加強管理東部地區
(D)劃界封山,禁止漢人與原住民通婚。
34. 清德宗在位期間,中國曾為了某個屬國而與法國開戰,
基隆、澎湖等地區受到戰火的波及,臺灣也遭到法軍封鎖
一段時間,直到雙方達成和解為止。前述「屬國」為何?
(A)朝鮮 (B)琉球 (C)緬甸 (D)越南。
35. 位於臺北、基隆之間的「獅球嶺隧道」是臺灣最早的鐵
路隧道,隧道口有當時主持鐵路興建的官員所題之「曠宇
天開」四字。請問:題字者應是何人?
(A)施琅 (B)劉銘傳 (C)顏思齊 (D)沈葆楨。
36. 新聞報導:「歷史記穩,鑿刻人與土地的生命情感故事,
帶領觀眾見證波瀾壯闊的臺灣史詩印記—清法戰爭 135 週
年全新大型戶外史詩鉅作!邀請各方新朋舊友一重回清法
戰爭古戰場,報名參加演員甄選,和我們一起踩在土地上
演戲,再次書寫歷史。」請問:這齣戲劇的舞臺最可能設
在何處?
(A)淡水 (B)恆春 (C)安平 (D)鹿港。
37. 《泡茶走西仔反》一書是一位來自英國的茶商以日記記
錄1884 年的秋天到 1885 年春季,艦隊圍堵臺灣六個月的
時間中,身處在臺灣的經歷與感受。「走西仔反」則是為了
躲避戰亂;艦隊封鎖臺灣期間,使得臺灣茶葉無法輸出,
茶商因此只能「泡茶」乾著急,反映了等待艦軍封鎖解除
的無奈。關於上文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文中艦隊應是法蘭西派來的
(B)這個事件應發生在臺灣的南部
(C)書名「西仔」指的是指英國人
(D)沈葆楨因應事件來臺展開防務。
38. 沈葆楨、劉銘傳是近代臺灣歷史上重要人物,他們所從
事的各項建設,對臺灣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A)限制漢人來臺資格以減少臺灣族群衝突
(B)鐵路建設增加臺灣南部交通的便利
(C)增強臺灣防禦外史入侵的能力
(D)增加原住民族生活的空間。
39. 諺語是古時留傳下來,關於生活經驗中一些言簡意賅的
詞句。例如清代臺灣社會曾經出現:「六死三留一回頭」的
諺語。請問:這句諺語的內容反映什麼現象?
(A)官府壓迫導致人民反抗不斷
(B)移民渡海來臺過程充滿風險
(C)優惠政策吸引移民大量來臺
(D)只允許單身男子來台,男女比例懸殊。
40. 承上題,「有唐山公,無唐山媽」又是指什麼?
(A)官府壓迫導致人民反抗不斷
(B)移民渡海來臺過程充滿風險
(C)優惠政策吸引移民大量來臺
(D)只允許單身男子來台,男女比例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