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 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一年_____班_____號 姓名:
1. 早期漢人移民多在清康熙到嘉慶年間來臺,使臺灣人口
從十多萬增加到近兩百萬,其中泉州人居沿海平原,漳
州人居內陸平原,客家移民居丘陵,這些來臺移民的分
布有何特性?
(A)大多聚居於南部 (B)同鄉聚居的現象明顯
(C)北部出現移民潮 (D)山區一帶尚未有居民。
2. 阿發在清帝國時期從福建來臺開墾土地,根據你對這段
歷史的了解,下列何項是阿發最可能遇到的情況?
(A)可自由開墾任何土地
(B)所有土地都是政府所有,只能向政府承租開墾之地
(C)若欲開墾無主地,可向政府申請開墾執照
(D)為避免土地拓墾的糾紛,大多以獨資方式開墾。
3. 阿土哥是清康熙時期的泉州人,聽人家說臺灣未開發的
土地廣大、工作機會多,決定到臺灣打拼。他來到臺灣,
可能有怎樣的遭遇?
(A)多數平原地區已被開發,他只能依循法規前往深山
進行開墾
(B)政府主張土地國有,提供耕作工具與種子,使他的
生活迅速安定
(C)他申請攜家帶眷來臺,終於獲得政府許可,一家在
臺灣團聚
(D)開墾土地時,原有水源不敷使用,他只好集資自行
修築水圳。
4. 彰化縣政府於每年 11 月會在灌溉水道舉辦「跑水節」
活動,以感念先人開鑿灌溉水道,造就彰化平原盛產稻
米的根基。請問:上述的「跑水節」活動應該是在哪個
水利設施舉辦?
(A)瑠公圳 (B)八堡圳 (C)猫霧捒圳 (D)曹公圳。
5. 清帝國統治時期,臺灣出現多條水利建設,有助於農地
的開發與利用。其中「瑠公圳」的修築,對臺北盆地的
開發貢獻極大.請問:「瑠公圳」修建時,應屬於哪一
個行政區?
(A)諸羅縣 (B)彰化縣 (C)淡水廳 (D)噶瑪蘭廳。
6. 清帝國時期,臺灣由南到北都有水圳的開鑿。請問:官
民積極興建水圳的原因為何?
(A)提高稻米產量 (B)新增貿易往來港口
(C)增加飲用水源 (D)隔離漢人與原住民。
7. 魯夫是在臺灣鹿港經營布料生意的商人,他主要的貿易
地區是福建泉州。請問:魯夫最可能參加下列哪些商業
組織? (甲)布郊 (乙)糖郊 (丙)鹿郊 (丁)泉郊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8. 從「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說和稱為「郊」的組織的出現,
可以從中得知當時臺灣的經濟情況如何?
(A)地方意識興起 (B)出現嚴重壟斷市場的現象
(C)臺灣民生富裕 (D)與中國大陸貿易活絡。
9. 我是 John Dodd,中文名是陶德,本來受顧於甸德洋行
前來臺灣考察,但西元 1867 年因甸德洋行倒閉,我在
艋舺租地成立寶順洋行,由於艋舺黃姓一族激烈反彈,
我只好轉往大稻埕…。我試著將茶葉運至美國銷售,沒
想到風評還不錯,獲得不少利潤,其他洋行也開始仿效
競爭…。上述的情況與下列哪一史事的影響最具相關?
(A)郭懷一事件 (B)牡丹社事件
(C)英法聯軍 (D)清法戰爭。
10. 清帝國時期臺灣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此說法
的出現,反映何種歷史意義?
(A)臺灣農業興盛,因此產生三大農業都市
(B)此三大都市的繁榮乃在於外國貿易行聚集的緣故
(C)此三大都市屬於港口型城市,說明當時商業興盛
(D)此三大都市集中在北部,說明北臺灣工商興盛的悠
久歷史。
11. 康熙 23 年,清廷同意開放與廈門進行貿易,此後臺
灣各地生產的米穀,會先用牛車、小船載運至,然
後裝載於大船上運往廈門,成為當時唯一與中國大
陸進行商業貿易的港口。請問:應填入哪一個地點
較適當?
(A)淡水 (B)基隆 (C)八里坌 (D)鹿耳門。
12. 「清帝國時期蔗糖出口港以安平或打狗為主」,由這句
話可知當時港口的選擇與哪一要素最相關?
(A)產地 (B)價格 (C)包裝 (D)體積。
13. 有關臺灣開港通商後所出現的景象,下列何者錯誤?
(A)外商紛紛在臺灣設立洋行,大量進口鴉片
(B)西洋傳教士到臺灣傳教,設教堂、立學校
(C)械鬥事件因有外國人加入而更加嚴重
(D)臺灣對外貿易大幅成長。
14. 清帝國時期,在臺灣的漢人為了豐厚利潤,不惜冒著風
險入山開採某物產,甚至強奪原住民的林地。開港通商
後,因國際需求量增加,臺灣所生產的該項物品量成為
世界第一位,年生產占世界總產量的 70%。上文中的物
產應為下列何者?
(A)茶葉 (B)鴉片 (C)蔗糖 (D)樟腦。
15. 玉嘉看到一張臺灣在清帝
國時期的重要出口商品統
計表,如附圖所示,由圖中
可知當時最重要的出口商
品為甲、乙、丙商品,這三
樣商品按照順序來看應該
是下列何者?
(A)茶、糖、樟腦 (B)糖、茶、樟腦
(C)樟腦、茶、糖 (D)樟腦、糖、茶。
16. 臺灣歷史上流傳一句諺語「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這是指哪一類事件發生的次數頻繁?
(A)民變 (B)海盗侵擾
(C)走私人口 (D)漢原衝突。
17. 臺灣茶曾經是清帝國時期臺灣最重要的交易貨品之
一,當時的茶葉出口港為何?
(A)淡水 (B)鹿港
(C)安平 (D)打狗。
18. 清帝國時期,臺灣重要港口貿易興
盛,商業繁榮,為臺灣的經濟發展
寫下輝煌的歷史。請問:下圖中何
者不是「一府二鹿三艋舺」所指的
港口?
(A)甲 (B)乙 (C)丙 (D)丁。
19. 清帝國時期,臺灣被清廷視為不易治理的地區,「三年
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再加上民間的械鬥常因細故發
生,使地方政府頭痛不已。請問:械鬥的性質不包括下
列何者?
(A)國籍不同 (B)祖籍不同
(C)爭奪利益 (D)姓氏不同。
20. 臺灣開港通商前,艋舺曾是臺灣貿易興盛的港口之一。
到了清帝國時期,艋舺逐漸沒落,繼之而起的是臺北大
稻埕的興盛。請問:大稻埕的崛起,與下列哪項產品有
著密切的關係?
(A)鴉片 (B)茶葉 (C)稻米 (D)蔗糖。
21. 下列是直至今日仍然可聽到的臺灣俗諺,哪一句與移民
渡海來臺的艱辛較無關係?
(A)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
(B)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C)六死三留一回頭
(D)過番剩一半,過臺灣沒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