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屬於鋒面雨 (D)「梅雨」是屬於鋒面雨的一種。
20.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經由莖、葉的氣孔向大氣擴散
,此現象稱為?(A)蒸發(B)凝結(C)入滲(D)蒸散。
21. 當臺灣的地面天氣圖呈
現如附圖的現象,則下
列有關該圖的解說,何
者正確?
(A)大陸冷氣團南下
(B)氣候炎熱乾燥少雨
(C)將有強風豪雨來襲
(D)持續數月陰雨綿綿
22. 臺灣在
2021 年年初出現了
嚴重的大旱,各地區分別實
施限水以因應。請問:下列哪一型態的降水最可能可以
解除當時急迫的旱象? (A)颱風雨 (B)梅雨
(C)西北雨 (D)地形雨。
23. 因發展養殖漁業大量抽取地下水,將造
成沿海地區地層下陷等相關問題。請問
:地層下陷問題最嚴重的地區,主要分
布於右圖中哪一個地方?
(A)甲 (B)乙 (C)丙 (D)丁。
24. 海、湖、河中的水被太陽輻射熱力轉化
成氣態的現象,稱為何者? (A)入滲 (B)蒸發
(C)逕流 (D)凝結。
25. 「近代受到工業大量排放
廢氣的影響,加劇溫室效
應,造成地表平均溫度上
升,加速全球暖化,使得
冰原與冰川大規模融化,衝擊全球環境。」根據上文敘
述判斷,附圖的全球水量分布比例示意圖中,哪一種水
資源比例將會快速下降?
(A)甲 (B)乙
(C)丙 (D)丁。
26. 右圖是流域示意圖,圖中何地
的流量會最大?
(A)甲 (B)乙
(C)丙 (D)丁。
27. 德基水庫為臺灣中部地區最大
的水庫,有發電、供水的功能
,因此對於水庫上游的開發須
特別留意,水庫上游能蒐集水的範圍稱之為何?
(A)流域 (B)海岸線 (C)集水區 (D)分水嶺。
28. 臺灣的大小河川有
150
多條,其中河川長度較長,流域
面積較大的主要河川約
20
條。請問:臺灣的河川大致具
下列哪些特色?(甲)河短流急,利於航運(乙)南北分流
(丙)含沙量大(丁)河川流量受季節影響變化大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
29. 分水嶺為相鄰流域或集水區的
重要分界。右圖的等高線圖中
,哪一點沒有位於分水嶺上?
(A)甲 (B)乙
(C)丙 (D)丁。
30. 就臺灣的河川特性而言,哪項
是降低水庫蓄水功能的主要因
素? (A)流量變化大
(B)年輸沙量高 (C)多東西
分流 (D)河川較短小。
31. 臺灣部分河口地區海岸線退縮、國土流失的現象,與下
列哪一項人為活動有密切相關? (A)濫墾集水區坡地
(B)河道兩側修築堤防 (C)汙染物排入河川 (D)河
川上游興建水庫。
32. 臺灣的海水淡化廠主要分布於澎湖及金門、馬祖等地,
是當地主要的供水水源,澎湖日前由縣長向自來水公司
爭取增建馬公烏崁
3,000
噸海水淡化廠,以改善用水不
足的隱憂。請問當地興建海水淡化廠主要的原因為何?(
A)四面環海(B)地勢低平(C)地層下陷(D)地下水多。
33. 臺灣河川水位易受到地形及氣
候的影響,根據附圖臺灣某季
節的氣溫分布圖來看,此時下
列哪一條河川的水位最高?
(A)高屏溪 (B)淡水河
(C)濁水溪 (D)曾文溪。
【題組】河川的水量變化影響航運
甚大,影響水量變化的原因中,降
水量的分布便成為一個主要的影響
因素。請回答 34、35
34. 下列圖中哪一個氣候圖的分布
地區,河川的航運功能最佳?
(A)
(B)
(C)
(D)
35. 臺灣早期的萬華(艋舺)為主要的河港都市,它的繁榮
和下列哪一條河川的關係最大? (A)濁水溪 (B)高
屏溪 (C)淡水河 (D)大甲溪。
【題組】附圖為四種降水的類型示意圖。請回答 36-38
36. 小君的學校預計在五月進行野外露營,她們可能遇到的
降水型態為何? (A)甲 (B)乙 (C)丙 (D)丁。
37. 小君住在新北市東北部的九份,九份多數人家的屋頂在
冬季均重鋪上柏油防止漏水,主要是哪一種降水型態所
致? (A)甲 (B)乙 (C)丙 (D)丁。
38. 小君暑假跟同學相約外出,早上外頭豔陽高照,可是吃
完午餐沒多久,卻被一場突來的大雨淋成落湯雞而敗興
回家。請問:上文這場大雨的降水型態為何? (A)甲
(B)乙 (C)丙 (D)丁。
【題組】臺灣由於降水時間、空間
分布不均,再加上河川坡陡流急,
興建水利設施成為主要的水資源開
發利用方式。附圖為臺灣重要水利
灌溉設施嘉南大圳的分布圖,該設
施的水源主要來自曾文溪和「甲」
河流,可供應雲林、嘉義、臺南地
區十餘萬甲土地的農業用水,由於
此項灌溉工程的完成,提供了較為
充足的水源,使得原本無法穩定收
成的作物產量因而大增。請回答 39、40
39. 根據上文,下列何者為上述設施興建之前此地作物無法
穩定收成的原因? (A)平均年降雨量不足 (B)水源
遭受工業汙染 (C)河川乾溼季水量變化大 (D)平原
地區地層下陷嚴重
40. 根據灌溉地區判斷,附圖中的甲河流應是下列何者?
(A)大甲溪 (B)濁水溪 (C)高屏溪 (D)淡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