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社區居民找回了日治時期的「木屐產業」,並成
立『白米社區發展協會』。1998 年,(丙)居民出錢
出力買下了台肥舊員工宿舍改建為「木屐館」,社區
居民利用當地的石頭與廢瓦片拼貼成馬賽克圖案裝飾
木屐館,(丁)開設媽媽教室,讓當地的美術老師教
導社區婦女在木屐上彩繪,結合皮雕、電燒、雕刻等
方式,給木屐賦予新生命。
請回答 18~21 題。
18. 上文化線部分,哪些行動屬於『社區參與』?(A)甲
乙丙丁(B)乙丙丁(C)丙丁(D)丁。
19. 白米社區居民共同找回社區傳統的木屐特色,主動參與,
解決社區共同面臨的問題,並對社區產生情感與認同感。
請問這是下列哪一項概念?(A)社區組織(B)社區
意識(C)社區參與(D)社區營造。
20. 社區組織有助於推動社區事務,解決居民共同問題,增
強居民認同感。請問上文中所提及的社區組織為下列何
者?(A)台灣肥料公司(B)行政院文建會(C)白
米社區發展協會(D)木屐館。
21. 從社區永續發展的角度來看,白米社區的居民一起投入
木屐館的創建,發展社區特色。請問這是彰顯下列哪一
項發展特質?(A)包容性(B)民主性(C)教育性
(D)參與性。
22. 下列四位同學在討論學校對於自己物品的使用權利,何
者說法較正確?(A)立翰:「學校定期會做安全檢查,
老師可以任意搜查同學的抽屜及書包。」(B)齊原:「同
學間可不經他人同意自由使用其財物。」(C)子瑋:「在
學校,自己所有的物品必須經過導師同意才可使用。」
(D)詠程:「學生攜帶違禁品到校,老師依法可以暫
時代為保管。」
23. 2020 年 7 月教育部修正「校園霸凌防治準則」,首度將
網路、電子通路霸凌型態入法,下列有關「校園霸凌」
的敘述何者正確?(A)肢體霸凌會侵犯他人的身體自
主權(B)網路上將照片移花接木或散播不實謠言是沒
有道德的行為,但並不屬於霸凌行為(C)遭遇霸凌,
為了保護自己最好不要張揚(D)性霸凌並不會出現在
校於內。
24. 為維護學生的身體自主權,我國何項法律規定不以體罰
的方式對學生造成傷害,實施「零體罰」政策?(A)
憲法(B)世界人權宣言(C)國民教育法(D)教育
基本法。
25. 2014 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說:「在塔利班政權接
管我居住的區域後,便下達女孩不得上學的禁令,並炸
毀女子學校。」請問:依據上述內容判斷,塔利班政權
侵犯了當地女孩們的什麼權利?(A)身體自主權(B)
學習權(C)人格權(D)財產權。
26. 柔慈想在班上提出「班遊」的議題,她正在尋求同學的
附署。請問柔慈提出問題的方式屬於下列何者?(A)
提案(B)提議(C)臨時動議(D)提倡。
27. 開班會時,同學在討論『解決班上遲到問題』,小夫說:
「只要遲到就罰 10 元給班費」,大雄說:「我反對,教
育部已經規定班規中不得規定對學生科處罰款。」請問:
大雄所提及的規定,主要是保障學生的哪一項權利?
(A)學習權(B)身體自主權(C)人格權(D)財
產權。
28. 下圖是彰化縣心心社區大樓的公告,請問:根據公告內
容判斷,管委會貼出公告的目的是?(A)維護社區安
全提升社區生活品質(B)保存社區傳統文化(C)促
進社區產業發展(D)營造社區環境景觀。
29. 承上題,該社區的公告內容需經過下列何者同意才可執
行?(A)社區管理委員會(B)彰化縣政府(C)社
區居民(D)當地警察局。
30. 鈺茹帶手機到校,未經同學同意下偷拍同學的醜樣,被
同學發現後立刻告訴老師,老師警告鈺茹她的行為已經
嚴重侵犯同學的哪一項權利?(A)學習權(B)身體
自主權(C)人格權(D)財產權。
31. 學生自治是指學生管理與自己相關的公眾事務。請問:
下列哪一項事務是屬於學生自治的範圍?(A)全年級
表決第三次段考的範圍(B)討論一年級校外教學的地
點(C)表決上、下課的時間(D)表決老師是否應和
學生一樣穿制服上課。
32. 埔心國中 2020 年12 月31 日舉辦年終路跑活動,今年最
特別的是油車社區發展協會在中途設置加油站,贈送香
蕉、礦泉水給同學們補充體力,許多居民也在路邊為學
生加油。請問:上述油車村居民與油車社區發展協會的
作為符合下列哪一項社區概念?(A)社區意識(B)
社區參與(C)社區營造(D)社區教育。
33. 同儕是一起學習、分享、成長的夥伴,下列哪一位同學
的學習方式值得我們學習?(A)芊邑:『複習數學時,
如果遇到不會的題目,就把答案背下來。』(B)珮瀅:
『為了提神,我會一邊讀書一邊看電視。』(C)妤柔:
『補習班的課業比學校課業更重要。』(D)晏千:『上
課前,我會把課文內容先預習一次。』
34. 法務部在 2019 年 7 月將桃園及彰化的少年輔育院改制為
矯正學校,分別稱為誠正中學的桃園分校及彰化分校,
皆是接收少年法庭認為有「感化教育」必要的少年,提
供誤入歧途的少年一個教育資源充沛,學習不中斷的環
境。並強調感化教育是「教育」並非「刑罰」,受感化
的少年是「學生」不是「受刑人」。請問:上述法務部
的作為,是為了維護少年的哪一項權利?(A)學習權
(B)身體自主權(C)人格權(D)財產權。
35. 學校提供系統化的課程及多元化社團與活動,都是為了
培養學生哪一項能力?(A)培養人際互動能力(B)
發掘自我潛能以適性發展(C)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
式(D)學習參與公共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