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慧喬去投票前,看到新聞媒體製作懶人包,提醒投票人
要注意,請問下圖所示的投票注意事項,是為了符合選
舉的哪一項原則?(A)普通原則(B)平等原則(C)
直接原則(D)無記名原則。
16. 下列何人的作為是台灣社會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政治
參與?
(A)停課期間知恩透過視訊課程做線上學習
(B)柾國每天收看衛福部的疫情說明記者會
(C)仲基在立委選舉中投下人生的第一張選票
(D)鐘碩將自己剪輯的影片上傳 YouTube。
17. 褫奪公權是我國一種法律制裁方式,剝奪犯罪者的部分
參政權。請問:褫奪公權是被剝奪下列哪一項資格?
(A)投票權、罷免權(B)為公務人員、公職人員的
資格(C)創制權、複決權(D)投票權、公務員資格。
18. 汽車廣告旁白:「年輕時,女友是裝飾品,過幾年,女
友變必需品,直到認定就是她了,才知道她是我要照顧
一輩子的珍藏品。」請問:上則廣告內容顯示出當代媒
體可能出現何種問題?
(A)媒體選擇特定政治立場
(B)媒體因商業考量無法公正客觀
(C)媒體內容未必真實
(D)媒體內容隱含歧視與刻板印象。
19.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女權運動在歐洲興起,第一次世界
大戰後,英國婦女才開始獲得投票權,此後歐美各國的
婦女也開始獲得參政權。根據上述,女性逐漸獲得參政
權,這與我國憲法中哪一項選舉原則最相近?
(A)普通原則(B)平等原則
(C)直接原則(D)無記名原則。
20. 某雜誌內容節錄:「30 歲以下的日本年輕人投票率只有
30%,他們寧可在網路上匿名謾罵,也不願意去投票。相
反的,台灣年輕人熱情討論社會議題,相信推動社會改
革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透過選舉,認為自己的一票能改變
社會。我相信這份力量就是台灣最大的武器。」請問:
這篇文章是在強調下列何項的重要性?
(A)媒體識讀能力 (B)學生自治的精神
(C)政治參與的影響力(D)權力分立的方法。
21. 新聞報導:「由於桃園機場疫情擴大,指揮中心宣佈 1
月 9 日~24 日維持第二級疫情警戒標準,加嚴戴口罩等
防疫措施。」請問:上述報導是媒體扮演何種公共角色?
(A)提供訊息(B)評論議題
(C)設定議題(D)形成民意。
22. 閱聽人是指透過傳播媒體接收訊息的人,其範圍不包括
下列何者?
(A)讀者(B)記者(C)聽眾(D)觀眾。
23. 下列報導何者內容皆屬於『事實』?
(A)新增 65 例 COVID-19 確定病例,分別為 14 例本土
及51 例境外
(B)面對疫情,今年經濟成長率恐再下修
(C)一個月賣不到幾張機票,中小型旅行社營運欠佳
(D)疫情使竹葉短缺,動物園忍痛送走熊貓。
24. 棟旭看完報紙後便打開電視看新聞,看到新聞播放立法
院打架的畫面,棟旭不想繼續看下去,便轉到韓劇,看
浪漫愛情喜劇,下午閒來無事,棟旭就上網玩遊戲。請
問:上述內容中提到幾種媒體?
(A)1 種(B)2 種(C)3 種(D)4 種。
25. 台灣史上第一個成功佔領國會的太陽花運動,儘管過程
中曾發生佔領行政院的衝突,但學生在參與公共事務的
故現仍不可抹滅。到現在學生透過網路就可以設定議題
表達意見,並付諸行動,若議題具正當性,就可爭取社
會關注及媒體報導,進而改變社會中不合理的事務。請
問:上文內容顯示何種公共參與的現象?
(A)公共參與的內容從多樣化逐漸單一化
(B)媒體報導往往存在特定立場
(C)從主動接收訊息,變成被動地提出議題
(D)網路改變人們公共參與的模式。
26. 新聞報導:「無論是出於好玩或是熱心,對於不確定真
偽的訊息,順手轉發出去,就可能因涉嫌散佈謠言而觸
法,尤其在疫情期間,散播不實消息,最高三百萬罰金,
甚至三年有期徒刑。提醒民眾收到訊息要多一分質疑,
追查訊息來源。」請問:上則新聞是在提醒民眾要如何
作為才能避免假訊息的傳播?
(A)媒體擔任監督政府的角色
(B)閱聽人應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
(C)媒體發揮形成民意的功能
(D)閱聽人要提升資訊設備。
27. 年滿 14 歲的柚子對參與政治有很大的興趣,請問:下列
哪些方式是柚子可以行使的政治參與方式?
(甲)參加環保團體舉辦的遊行活動(乙)投書到市長
信箱(丙)收看電視政見辯論(丁)參加選舉投票(戊)
加入台灣民眾黨。
(A)甲乙丙(B)丙丁戊(C)乙丙丁(D)甲丁戊。
28. 判斷下列四則報導,哪些屬於『意見』?
(甲)政府應該推動安樂死合法化
(乙)我國 2020 年制定國民法官法
(丙)我國生育率逐年下降,可見少子化嚴重
(丁)2021 年全年出生人數 15 萬3820 人。
(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
29. 人間時報推出『外籍移工悲歌』的專題報導,探討外籍
看護在台工作狀況,僱主虐待,社會歧視等問題,呼籲
政府單位應儘速提出解決方法。請問:上述媒體在移工
議題上扮演何種公共角色?
(A)提供訊息(B)議題設定
(C)評論議題(D)匯集民意。
30. 依據下圖兩人對話內容判斷,甲少帶了哪一樣東西?乙
向甲說明了哪一項投票原則?
(A)身分證、普通原則(B)印章、平等原則
(C)身分證、直接原則(D)印章、秘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