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二年____班____號 姓名:
1. 約翰是嘉慶年間到中國貿易的商人,他常常必須將貨
品大老遠的從英國運到哪個港口,才能與中國商人
進行貿易?
(A)廈門 (B)福州 (C)廣州 (D)寧波。
2. 道光年間,因為英國認為清廷嚴重傷害其在中國的商
業利益,於是派軍艦入侵廣州,爆發戰爭,之後清
廷失利,雙方簽訂條約,清廷除了賠款,還割讓香
港,並開放五口通商口岸。請問:上文中指的商業
利益為何?
(A)清廷不賣茶葉給英國
(B)清廷焚毀英國所販賣的鴉片
(C)清廷不准英船進入長江流域
(D)清廷加重來自英國的商品關稅。
3. 老師在上歷史課時說道:「乾隆年間,英國派遣使臣
來華,希望改善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但最後任務卻
失敗了。」請問:最後任務未達成的原因為何?
(A)跪拜禮儀的爭議 (B)朝貢物品不符中國需求
(C)中國不願開放海禁政策 (D)中國需要西方的商品
4. 附圖是十九世紀,中英
三角貿易圖,圖中的「
甲」是英國的殖民地,
也是輸出鴉片給中國的
地區。請問:「甲」應
是下列何地?
(A)泰國 (B)越南
(C)印度 (D)緬甸。
5. 英國在十九世紀時將鴉片大量走私進入中國,以達成
其商貿上的目的,當時英國進口鴉片到中國的目的
為何?
(A)中國對鴉片有需求 (B)減少對華貿易的入超
(C)鴉片的關稅較低 (D)鴉片的品質良好,物美價廉
6. 清朝中葉以後,西方人對中國的物品需求擴增,但因
為下列哪項原因,使雙方貿易產生衝突?
(A)清廷向外國人抽取高額稅金
(B)中國百姓齊力抵制外來商品入侵
(C)清廷自詡為天朝上國,設下許多貿易限制
(D)清廷與外國為爭奪藩屬版圖而開戰。
7. 《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大清朝廷稱之為「
萬年和約」,是大清帝國首個因對歐美國家戰敗而
簽定的條約。部分內容為清政府向英方開放沿海五
處港口,進行貿易通商。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南
京條約》開放的港口?
(A)天津 (B)上海 (C)寧波 (D)廣州。
8. 二十世紀初期,一位名叫林謀昌的臺灣人,在福建因
為商業訴訟糾紛遭到清朝官吏逮捕、監禁。此事引
起日本政府的抗議,並依據與清朝簽訂的條約規定
:「日本臣民在中國境內的訴訟,皆由日本派官吏
調查、審理,與中國官員無關。」要求釋放林謀昌
。上述日本政府援引的條約內容,顯示日本擁有下
列哪一特殊待遇?
(A)協定關稅 (B)設立租界
(C)片面最惠國 (D)領事裁判權
9. 一位英國官員說道:「我們跟中國的貿易量十分龐大
,如果能取得□□的權利,就可以減少貨物進口到
中國時所需繳納的費用。」請問:這位英國官員提
到的是什麼權利?
(A)領事裁判權 (B)協定關稅
(C)五口通商 (D)割讓香港。
10. 正值清帝國逐漸衰敗,洋商走私鴉片猖獗之際,他
卻秉持信念,力主禁煙。在獲得道光皇帝的全力支
持後,他雷厲風行的展開禁煙行動。他是何人?
(A)李鴻章 (B)林則徐 (C)湯若望 (D)徐光啟。
11. 「在□之後,外人勢力逐漸深入中國內地進行貿易
與傳教,造成中外之間更多的貿易與教案糾紛出現
,使中國民眾漸漸衍生出仇外的情緒。」請問:就
你的歷史知識加以判斷,□應該是指何者?
(A)鴉片戰爭 (B)清法戰爭
(C)牡丹社事件 (D)英法聯軍。
12. 清末以來,為了追求國家的富強,李鴻章等人開始
推動自強運動,初期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此組織最初主要是負責哪一事項?
(A)財政 (B)國防 (C)經濟 (D)外交。
13. 美秀為了寫歷史報告,蒐集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的
資料,同文館的照片,以及第一批出國留學幼童的
合照。請問:她要寫的主題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
(A)鴉片戰爭 (B)自強運動
(C)太平天國 (D)新文化運動。
14. 自強運動開辦的過程中,遇到重重的阻礙。下列關
於其失敗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守舊派反對勢力龐大,推動者的見識也有限
(B)地方官員合作無間,以東南各省的整合最成功
(C)偏重器物層面的改革,思想方面的革新不足
(D)中央和地方各行其政,無法做出整體性的規畫。
15. 19世紀以來,列強西來,中國是被英國以武力打開
門戶,而日本則是由哪一國強迫開港通商?
(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美國。
16.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以後,中國在朝鮮與日本發生激
戰,結果北洋艦隊在黃海戰役中節節敗退,在平壤
的陸戰中,清朝的軍隊亦受到重挫。請問:這場戰
役考驗清朝哪場改革運動的成效?
(A)戊戌變法 (B)自強運動
(C)明治維新 (D)皇民化運動。
17. 清末一位大臣說:「日本企圖實在太明顯,假藉朝
鮮內亂,趁機出兵朝鮮,目的便是要併吞這個地方
,看來我國與日本的一戰是不可避免了。」請問:
大臣所說的「不可避免的一戰」,指的是何者?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牡丹社事件 (D)甲午戰爭。
18. 甲午戰後,中國戰敗並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當時的知識分子深感痛心,於是號召各地的舉
人一同上書,希望陳述自身對於國家局勢的改革意
見。請問:當時號召舉人共同上書的應該是誰?
(A)林則徐 (B)李鴻章 (C)劉銘傳 (D)康有為。
19. 戊戌變法僅僅推動一百多天便宣告失敗,參與新政
的人士不是被逮捕,便是被迫逃往海外。請問:導
致新政失敗的最大原因為何?
(A)強調軍事武器的革新不符合實際需求
(B)地方督撫敷衍塞責
(C)外國勢力的干預
(D)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20. 「以前的中國曾經有一段飽受外人欺凌的歲月。例
如:政府首度同意讓外國人在通商口岸設置工廠,
因此無法藉由關稅來保護本國的產業。」這樣的情
況是受到哪個條約內容的影響?
(A)《南京條約》 (B)《辛丑條約》
(C)《天津條約》 (D)《馬關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