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彰化縣立埔心國中 108 學年度第 2學期第三次段考歷史科試題 二年______班______號 姓名:
1.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啓始與結束各因何事?
(A)聯俄容共、北伐完成 (B)謺師北伐、聯俄容共
(C)聯俄容共、清黨 (D)清黨、北伐完成。
2. 八年抗戰期間,蔣中正對日作戰的策略是「以空間換取
時間,靜待時變」,許多人不以為然,但歷史證明他的
判斷正確。請問:抗戰後期,因下列哪一國家對日宣戰,
中華民國因而能與盟國並肩作戰?
(A)英 (B)法 (C)俄 (D)美。
3. 《中華民國憲法》的制定象徵我國由訓政階段進入憲政
體制。請問:《中華民國憲法》制定於何時?
(A)北伐完成統一 (B)十年建設期間
(C)八年抗戰時期 (D)國共內戰時期。
4. 國共內戰期間,國民政府一開始雖然在軍事上居於優
勢,但卻漸失人心,此與下列哪一項因素無關?
(A)官員貪汙腐化
(B)通貨膨脹嚴重
(C)長期戰爭,人心厭戰
(D)退出聯合國,國際地位低落。
5. 民初某人主張「以文藝教育攻愚,以生計教育治窮,以
衛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連環並進的
農村改造方案,並估為推動平民教育的基礎。上述某人
應是指誰?
(A)陳獨秀 (B)晏陽初 (C)胡適 (D)魯迅。
6. 國共內戰後,大陸淪陷,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
緊接著展開一連串的政治運動與措以鞏固政權。請問:
下列何者不是中共建國初期所推行的政策?
(A)實施土地改革政策 (B)准許民間企業經營
(C)控制知識分子思想 (D)號召人民抗美援朝。
7. 一本歷史小說部分內容敘述如圖,請問:圖中的「目前
政策」所指為下列何者?
(A)聯俄容共 (B)漢賊不兩立
(C)攘外必先安內 (D)以空間換取時間。
8. 一本歷史書籍中提到一個人物,中國共產黨認為他是
「千古功臣」;胡適則認為他是「國家民族之罪人」。
請問:此人是誰?
(A)張學良 (B)汪精衛 (C)毛澤東 (D)蔣中正。
9. 1936 年軍事委員長視察剿匪進度,剿匪副總司令發動一
場軍事政變,監禁與脅迫委員長必須答應「停止內戰、
一致對外」的訴求,最終使國民政府被迫放棄剿匪政
策。上述應是哪一歷史事件?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一二八事變 (D)濟南慘案。
10. 中共擅長在各時期提出其發展的宣傳口號,以加深印
象。下列何者出現的時代背景不同於其他三者?
(A)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B)超英趕美大躍進
(C)語錄不離手,萬歲不離口
(D)破四舊、立四新。
11. 1842 年,中國鴉片戰爭戰敗,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從此開啟中國不平等條約的序幕。請問:中國在下列哪
一事件後,得以解除百年來不平等條約的束縛?
(A)日本投降,中國八年抗戰獲得勝利
(B)抗戰後期與美英等國簽訂平等新約
(C)國共內戰失利,國民政府遷往臺灣
(D)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立邦交後。
12. 「只剩下東北,中國就可以恢復統一的局面了。但是這
個國家又製造了一些亂七八糟的事件來阻撓北伐統
一。」請問:上述的「這個國家」最有可能為何?
(A)蘇聯 (B)美國 (C)日本 (D)英國。
13. 中國歷史上,「黃金十年」雖有許多建設,但亦有內憂
外患。請問:該時期的「內憂」與「外患」各是何者?
(A)軍閥、英國 (B)中共、日本
(C)軍閥、日本 (D)中共、蘇聯。
14. 十年建設提升了中國的實力及信心,奠下日後抗戰的基
礎。請問:下列何者不是十年建設的內容?
(A)收回關稅自主權 (B)發展交通運輸
(C)以銀兩取代銀元 (D)推動平民教育。
15. 孫中山先生在其著作《建國大綱》中,主張國家的政治
建設,應依序分為哪三個時期?
(A)訓政憲政軍政 (B)軍政訓政憲政
(C)憲政軍政訓政 (D)軍政憲政訓政。
16. 民國 20 年爆發某事後,中國損失慘重(如表),日本則
迅速將東北殖民化,為「滿洲國」作鋪路。請問:上文
中的「某事」為何?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一二八事變 (D)濟南慘案。
17. 明治維新後,日本展開一連串對中國發動的侵略。下列
與日本侵華有關的事件,依事件發生先後順序排列為
何?(甲)五三慘案(乙)一二八事變(丙)七七事變(丁)
九一八事變
(A)甲丁乙丙 (B)丁乙甲丙
(C)乙丁丙甲 (D)丁乙丙甲。
18. 中華民國建立歷經許多階段,其中包括(甲)軍閥割據
(乙)北伐(丙)十年建設(丁)八年抗戰(戊)國共內戰。請
問:其出現的順序為何?
(A)甲乙丙丁戊 (B)乙甲丙丁戊
(C)甲乙丁丙戊 (D)乙甲丁丙戊。
19.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1949 年10 月1日建國,該日為國慶日
(B)鄧小平擔任領導人,宣布建國
(C)容納各黨個派共參國政
(D)外交上向美國「一邊倒」。
20. 根據文中的敘述判斷,這位中共領導者應為下列何者?
(A)毛澤東 (B)鄧小平 (C)江澤民 (D)胡錦濤。
21. 民國 17 年,日本出兵濟南,不少民眾及外交人員被殺,
國民革命軍亦遭繳械。請問:日本此舉動之目的為何?
(A)為防止中國統一、出兵阻撓北伐
(B)為破壞「黃金十年」的建設成果
(C)發動攻擊,正式對中國宣戰
(D)欲脅迫中國承認巴黎和約內容。
22. 若有導演想拍攝與文化大革命有關的電影,下列哪一種
場景應不會出現?
(A)青少年學生組成紅衛兵
(B)孩童們在課堂上讀誦《毛語錄》
(C)紅衛兵推倒佛寺中的佛像
(D)孔廟中舉行莊嚴的祭孔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