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附表是中國在西元 1890~1910 年
之間,外國在中國設廠的資本額
統計表。請問:由此統計表顯示
出來的數據可知,這樣的變化應
該與什麼有關?
(A)《馬關條約》的簽訂
(B)英法聯軍之役戰敗
(C)鴉片戰後開港通商
(D)清廷成立專責的總理衙門。
23. 宗緯翻開一本《中國人物傳記》,傳記中提到:「此人
是清末以來的重要大臣,曾在自強運動期間視察唐胥
鐵路,並且代表清廷到日本簽下《馬關條約》。」請
問:此人應該是誰?
(A)康有為 (B)李鴻章 (C)梁啟超 (D)林則徐。
24. 維垣看到一份清末的報紙寫道:「慈禧太后臨朝垂簾聽
政,軟禁皇帝,並宣布逮捕主張新政的人士,譚嗣同
等『戊戌六君子』因此被逮捕,最後在菜市口斬首示
眾。」請問:上述的報紙報導的應該是何事?
(A)自強新政 (B)戊戌變法
(C)戊戌政變 (D)百日維新。
25. 今今到北京大學參觀,聽到校長介紹道:「北京大學的
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歷史相當悠久,自清末成立以來,
一直是中國的學術重鎮之一,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知識
分子。」請問:北京大學的成立最早始於何時?
(A)乾隆年間 (B)道光年間
(C)咸豐年間 (D)光緒年間。
26. 一份報紙標題:「洋人的世界末日——在民眾日漸升高
的仇洋情緒中,各地都有燒教堂、殺洋人,並到處毀
壞鐵路及電線桿等洋物的現象,北京城籠罩在恐怖的
殺戮氣氛中……。」請問:報紙中描述的應該是何事?
(A)太平天國之亂 (B)義和團之亂
(C)英法聯軍 (D)八國聯軍。
27. 某時期曾出現以下言論:「此鸞語拳亂已起,皇太后始
請乩,其讖謂庚子年義和拳,丙午年真主降生,甲子
由秦中到燕京。」請問此應發生於哪個戰爭爆發前夕?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28. 自隋代以來實施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雖有促進社會階
層流動的好處,但明清以來科舉漸趨僵化,不利於士
人思想之開創。請問:科舉制度於哪個時期廢除?
(A)立憲運動 (B)庚子後新政
(C)百日維新 (D)自強運動。
29. 清末對外有五大戰役,(甲)鴉片戰爭(乙)英法聯軍(丙)
清法戰爭(丁)甲午戰爭(戊)八國聯軍。其中有兩次北
京被攻陷,圓明園遭劫掠,這是指那兩次?
(A)甲丁(B)乙戊(C)丙丁(D)甲戊。
30. 中國受到日俄戰爭俄國戰敗的刺激,認為日本所施行的
體制的確有優於俄國之處。請問:日本當時應該是實
施怎麼樣的體制?
(A)保守專制 (B)獨裁專制
(C)君主立憲 (D)共產專制。
31. 日俄戰爭的結果,使中國開始體認到君主立憲政體有其
優勢存在,於是乎朝野開始鼓吹立憲運動,但是此運
動最後卻令人大失所望,其原因為何?
(A)立憲時間太過倉促 (B)出現皇族內閣的現象
(C)憲法的君權過重 (D)立憲的規畫不夠完善。
32. 歷史老師在上課時說到:「他以教學和譯述,將大量西
方知識與科技引進中國,希望藉此影響中國人的視
聽,進而對基督教產生好感。」以此判斷,老師正在
介紹何人的事蹟?
(A)秋瑾 (B)曾國藩 (C)梁啟超 (D)林樂知。
33. 阿祥是出生在清朝末年
的讀書人,自從西方洋
人來到中國後,他十分
嚮往西方文明,想深入
研究新觀念和新思想。
因此,他翻開中國地
圖,決定到有豐富西方
文明的城市生活。請問:附圖中的何處最能符合阿祥
的需求? (A)甲 (B)乙 (C)丙 (D)丁。
34. 清末時期,中國許多地方出現「租界區」,在「租界區」
內出現許多特殊的現象,與其他多數地方差別很大。
請問:下列哪個現象,會對當時的清朝政府造成最大
的困擾?
(A)自來水、電話、電燈等設備的出現
(B)傳教士在此進行宣教
(C)各國辦理銀行,推動商業貿易
(D)中國在此無法有效管轄外國人。
35. 中國婦女長期依附家庭,失去自主權利,直到清末女權
意識逐漸抬頭,乃是受何事影響?
(A)西方思想的衝擊
(B)傳統士紳階級的提倡
(C)伊斯蘭教傳入提倡女學
(D)母系社會逐漸取代父系社會。
36. 阿燦是清代的知識分子,自小生活在上海,在清廷開放
與外國通商後,阿燦在街道上經常可見外國人經商買
賣、傳播宗教,有時他會與外國人交談,得知西方各
國不同於中國的風俗民情,進而對西方國家物質文明
與現代思想產生興趣。請問:阿燦可以透過哪一讀物
更加了解西方國家的文明與思想?
(A)《臺灣民報》 (B)《萬國公報》
(C)《自由中國》 (D)《四書集注》。
37. 《新民叢報》在西元 1902 年於日本橫濱出版,至西元
1907 年終刊。其內容廣博,包括政治、經濟、時事、
軍事、法律、以及古今中外知識等。初期以介紹西方
政治體制、支持變法維新、抨擊清政府為主,後期改
為保皇立憲,反孫中山民主革命的立場。《新民叢報》
闡釋政治思想、號召樹立新民是中國第一要務,是近
代大型綜合性半月刊雜誌。請依上文判斷,此報刊是
由何人籌辦?
(A)李鴻章 (B)康有為 (C)湯若望 (D)梁啟超。
38. 古代中國對於婦女有著諸多的禮教上束縛,如女子無才
便是德、三從四德等。而這樣的現象,到了晚清時期
有明顯的改變,其原因為何?
(A)傳教士透過報紙等宣揚新思想
(B)慈禧太后透過政令強力要求
(C)清末戊戌變法、庚子後新政等改革中提及
(D)利瑪竇在中國大力提倡女權運動。
39. 秋瑾為近代女權運動家、革命志士,於西元 1907 年1
月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3月與徐錫麟等創辦明道
女子學堂。由此可看出,秋瑾希望女子在社會上能扮
演何種角色?
(A)遵守傳統倫理觀念 (B)接受教育獨立自主
(C)投身商賈賺取錢財 (D)進入軍旅抵抗外敵。
40. 西元 1910 年,四川巡警道的勸諭婦女放足白話告示中
提到:「從前未禁纏足,以天足為醜。現在人人都是
天足,個個都以纏足為醜,爾等再不放足,真是不知
自醜。」此種風氣形成以後可能帶來的改變為何?
(A)男女從此獲得平等地位
(B)女權因此獲得法律保障
(C)女性有獲得外出就業的機會
(D)女性在家庭中扮演溫順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