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埔心國中 八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22.67 KB
頁數
3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1-15,离现在 4 28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 109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二年__________ 姓名:
1. 鴉片戰爭的起因與林則徐通令外商繳出鴉片並加以銷
毀有關。依當時中國僅開放一口通商的歷史背景判
斷,林則徐在下列哪個城市銷毀鴉片?
(A)北京 (B)廣州 (C)南京 (D)上海。
2. 老師在上歷史課時說道:「乾隆年間英國派遣使臣來
華,希望改善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但最後任務卻失敗
了。」請問:最後任務未達成的原因為何?
(A)跪拜禮儀的爭議 (B)朝貢物品不符中國需求
(C)中國不願開放海禁政策 (D)中國需要西方的商品
3. 附圖是十九世紀中英三角貿
易圖,圖中的「甲」是英國
的殖民地,也是輸出鴉片給
中國的地區。請問:「甲」
應是下列何地?
(A)泰國 (B)越南
(C)印度 (D)緬甸。
4. 上海港本來只是一個小漁港被洋人看上,求對外開
港,從此地位扶遙直上,成為中國第一大港。請問:
上海港是因哪一個條約而對外開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5. 道光年間因為英國認為清廷嚴重傷害其在中國的商業
利益,於是派軍艦入侵廣州,爆發戰爭,之後清廷失
利,雙方簽訂條約,清廷除了賠款,還割讓香港,並
開放五口通商口岸請問上文中指的商業利益為何?
(A)清廷不賣茶葉給英國
(B)清廷焚毀英國所販賣的鴉片
(C)清廷不准英船進入長江流域
(D)清廷加重來自英國的商品關稅。
6. 附圖是清末中國進口鴉片的成長
曲線圖請問清末鴉片進口量
之所以快速攀升與哪個國家想
藉由出售鴉片以減少對華貿易
入超有關?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俄國。
7. 清末中國朝野仇洋反教風氣的盛
行,主因之一是外國傳教士為拓展教務,在教民與一
般民眾發生糾紛時往往袒護教民,干預中國地方官員
的審判請問當時外國傳教士主要是憑藉哪項特權,
得以不受中國的司法管轄?
(A)領事裁判權 (B)割地賠款
(C)協定關稅 (D)通商口岸設廠。
8. 一位英國官員說道:「我們跟中國的貿易量十分龐大,
如果能取得□□的權利,就可以減少貨物進口到中國
時所需繳納的費用。」請問:這位英國官員提到的是
什麼權利?
(A)領事裁判權 (B)協定關稅
(C)五口通商 (D)割讓香港。
9. 英法聯軍進攻中國使中國遭遇重大的損失。關於英法
聯軍進攻中國的背景,下列何者正確?
(A)要求開放五口通商 (B)要求鴉片進口合法化
(C)要求全面開放通商 (D)要求中國割讓東北領土。
10. 「在□之後外人勢力逐漸深入中國內地進行貿易與傳
教,造成中外之間更多的貿易與教案糾紛出現,使中
國民眾漸漸衍生出仇外的情緒。」請問:就你的歷史
知識加以判斷,□應該是指何者?
(A)鴉片戰爭 (B)清法戰爭
(C)牡丹社事件 (D)英法聯軍。
11. 清末以來為了追求國家的富強李鴻章等人開始推動
自強運動,初期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此組
織最初主要是負責哪一事項?
(A)財政 (B)國防 (C)經濟 (D)外交。
12. 自強運動期間官員在各地籌辦鐵路,卻有人認為築鐵
路會破壞龍脈。請問:由此例可推斷哪項自強運動失
敗的原因?
(A)改革重心偏向軍事與經濟
(B)政策缺乏完整規畫
(C)忽視西方的政治制度與思想觀念
(D)守舊派人士的攻擊。
13. 日本於牡丹社事件時出兵攻擊臺灣並迫使清廷承認其
攻擊行動是「保民義舉」。請問:日本當時所欲保護
的「民」所指為何?
(A)朝鮮 (B)琉球 (C)越南 (D)緬甸。
14. 十九世紀以來西方文化大舉進入亞洲中國在鴉片戰
爭被打開門戶,而日本則遭受哪一國勢力的逼迫而開
放通商?
(A)英國 (B)法國 (C)俄國 (D)美國。
15. 十九世紀,日本面對西方文化的入侵作何反應?
(A)日本進入鎖國時期 (B)日本成為西方殖民地
(C)日本跟隨清朝行動 (D)日本厲行西化政策。
16.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以後,中國在朝鮮與日本發生激戰,
結果北洋艦隊在黃海戰役中節節敗退,在平壤的陸戰
中,清朝的軍隊亦受到重挫。請問:這場戰役考驗清
朝哪場改革運動的成效?
(A)戊戌變法 (B)自強運動
(C)明治維新 (D)皇民化運動。
17. 清末一位大臣說道「日本的企圖實在太明顯,假藉朝
鮮內亂的時機,趁機出兵朝鮮,目的便是要併吞這個
地方看來我國與日本的一戰是不可避免問:
這位大臣所說的「不可避免的一戰」,指的是何者?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牡丹社事件 (D)甲午戰爭。
18. 清光緒 20 年,清朝與日本發生甲午戰爭,下列有關甲
午戰爭的敘述何者有誤?
(A)是一場為了藩屬的宗主權而戰的戰爭
(B)戰後清廷答應承認琉球自主
(C)臺灣與澎湖在戰後被割讓給日本
(D)戰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19. 臺灣曾經被日本殖民統治了五十年之久有許多的文化
與語言習慣都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像是歐巴桑」
「歐吉桑」便是沿用日治時期的稱呼而來。請問:臺
灣之所以會受到日本統治與什麼條約的簽訂有關?
(A)《天津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南京條約》。
20. 甲午戰後,中國戰敗並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當時的知識分子深感痛心,於是號召各地的舉人一同
上書」,希望陳述自身對於國家局勢的改革意見。請
問:當時號召舉人共同上書的應該是誰?
(A)林則徐 (B)李鴻章 (C)劉銘傳 (D)康有為。
21. 康有為曾說:「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
仍亡。」顯示他認為僅涉及器物的改革於事無補,應
將變法的層面加以擴大,就此而言,時僅百日的改革
亦有其歷史價值請問下列何者為戊戌變法的優點?
(A)改革深獲傳統知識分子好評
(B)新法能切中時弊
(C)各級官員盡全力推動新政
(D)朝廷齊心一致推動新法。
22. 附表是中國在西元 18901910
之間,外國在中國設廠的資本額
統計表。請問:由此統計表顯示
出來的數據可知,這樣的變化應
該與什麼有關?
(A)《馬關條約》的簽訂
(B)英法聯軍之役戰敗
(C)鴉片戰後開港通商
(D)清廷成立專責的總理衙門。
23. 宗緯翻開一本《中國人物傳記》,傳記中提到:「此人
是清末以來的重要大臣,曾在自強運動期間視察唐胥
鐵路,並且代表清廷到日本簽下《馬關條約》。」請
問:此人應該是誰?
(A)康有為 (B)李鴻章 (C)梁啟超 (D)林則徐。
24. 維垣看到一份清末的報紙寫道「慈禧太后臨朝垂簾聽
政,軟禁皇帝,並宣布逮捕主張新政的人士,譚嗣同
等『戊戌六君子』因此被逮捕,最後在菜市口斬首示
眾。」請問:上述的報紙報導的應該是何事?
(A)自強新政 (B)戊戌變法
(C)戊戌政變 (D)百日維新。
25. 今今到北京大學參觀,聽到校長介紹道北京大學的
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歷史相當悠久清末成立以來,
一直是中國的學術重鎮之一,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知識
分子。」請問:北京大學的成立最早始於何時?
(A)乾隆年間 (B)道光年間
(C)咸豐年間 (D)光緒年間。
26. 一份報紙標題「洋人的世界末日——在民眾日漸升高
的仇洋情緒中,各地都有燒教堂、殺洋人,並到處毀
壞鐵路及電線桿等洋物的現象,北京城籠罩在恐怖的
殺戮氣氛中……請問報紙中描述的應該是何事?
(A)太平天國之亂 (B)義和團之亂
(C)英法聯軍 (D)八國聯軍。
27. 某時期曾出現以下言論「此鸞語拳亂已起皇太后始
請乩,其讖謂庚子年義和拳,丙午年真主降生,甲子
由秦中到燕京請問此應發生於哪個戰爭爆發前夕?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28. 自隋代以來實施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雖有促進社會階
層流動的好處,但明清以來科舉漸趨僵化,不利於士
人思想之開創。請問:科舉制度於哪個時期廢除?
(A)立憲運動 (B)庚子後新政
(C)百日維新 (D)自強運動。
29. 清末對外有五大戰役()鴉片戰爭()英法聯軍()
清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其中有兩次北
京被攻陷,圓明園遭劫掠,這是指那兩次?
(A)甲丁(B)乙戊(C)丙丁(D)甲戊。
30. 中國受到日俄戰爭俄國戰敗的刺激認為日本所施行的
體制的確有優於俄國之處。請問:日本當時應該是實
施怎麼樣的體制?
(A)保守專制 (B)獨裁專制
(C)君主立憲 (D)共產專制。
31. 日俄戰爭的結果使中國開始體認到君主立憲政體有其
優勢存在,於是乎朝野開始鼓吹立憲運動,但是此運
動最後卻令人大失所望,其原因為何?
(A)立憲時間太過倉促 (B)出現皇族內閣的現象
(C)憲法的君權過重 (D)立憲的規畫不夠完善。
32. 歷史老師在上課時說到「他以教學和譯述將大量西
方知識與科技引進中國,希望藉此影響中國人的視
聽,進而對基督教產生好感。」以此判斷,老師正在
介紹何人的事蹟?
(A)秋瑾 (B)曾國藩 (C)梁啟超 (D)林樂知。
33. 阿祥是出生在清朝末年
的讀書人,自從西方洋
人來到中國後,他十分
嚮往西方文明,想深入
研究新觀念和新思想。
因此,他翻開中國地
圖,決定到有豐富西方
文明的城市生活。請問:附圖中的何處最能符合阿祥
的需求? (A) (B) (C) (D)丁。
34. 清末時期中國許多地方出現「租界區」「租界區」
內出現許多特殊的現象,與其他多數地方差別很大。
請問:下列哪個現象,會對當時的清朝政府造成最大
的困擾?
(A)自來水、電話、電燈等設備的出現
(B)傳教士在此進行宣教
(C)各國辦理銀行,推動商業貿易
(D)中國在此無法有效管轄外國人。
35. 中國婦女長期依附家庭失去自主權利直到清末女權
意識逐漸抬頭,乃是受何事影響?
(A)西方思想的衝擊
(B)傳統士紳階級的提倡
(C)伊斯蘭教傳入提倡女學
(D)母系社會逐漸取代父系社會。
36. 阿燦是清代的知識分子自小生活在上海在清廷開放
與外國通商後,阿燦在街道上經常可見外國人經商買
賣、傳播宗教,有時他會與外國人交談,得知西方各
國不同於中國的風俗民情,進而對西方國家物質文明
與現代思想產生興趣。請問:阿燦可以透過哪一讀物
更加了解西方國家的文明與思想?
(A)《臺灣民報》 (B)《萬國公報》
(C)《自由中國》 (D)《四書集注》。
37. 《新民叢報》在西元 1902 年於日本橫濱出版,至西元
1907 年終刊。其內容廣博,包括政治、經濟、時事、
軍事、法律、以及古今中外知識等。初期以介紹西方
政治體制、支持變法維新、抨擊清政府為主,後期改
為保皇立憲,反孫中山民主革命的立場。《新民叢報》
闡釋政治思想、號召樹立新民是中國第一要務,是近
代大型綜合性半月刊雜誌。請依上文判斷,此報刊是
由何人籌辦?
(A)李鴻章 (B)康有為 (C)湯若望 (D)梁啟超。
38. 古代中國對於婦女有著諸多的禮教上束縛如女子無才
便是德、三從四德等。而這樣的現象,到了晚清時期
有明顯的改變,其原因為何?
(A)傳教士透過報紙等宣揚新思想
(B)慈禧太后透過政令強力要求
(C)清末戊戌變法、庚子後新政等改革中提及
(D)利瑪竇在中國大力提倡女權運動。
39. 秋瑾為近代女權運動家、革命志士,於西元 1907 1
月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3月與徐錫麟等創辦明道
女子學堂。由此可看出,秋瑾希望女子在社會上能扮
演何種角色?
(A)遵守傳統倫理觀念 (B)接受教育獨立自主
(C)投身商賈賺取錢財 (D)進入軍旅抵抗外敵。
40. 西元 1910 年,四川巡警道的勸諭婦女放足白話告示中
提到:「從前未禁纏足,以天足為醜。現在人人都是
天足,個個都以纏足為醜,爾等再不放足,真是不知
自醜。」此種風氣形成以後可能帶來的改變為何?
(A)男女從此獲得平等地位
(B)女權因此獲得法律保障
(C)女性有獲得外出就業的機會
(D)女性在家庭中扮演溫順的角色。
年代
(西元)
資本額
1890
2,915
1895
4,634
1900
11,388
1905
16,201
109-1-3 二年級歷史科答案:
01.BACAB/BABCD
11.DDBDD/BDBBD
21.BABCD/BDBBC
31.BDDDA/BDABC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