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宋朝主流學術思想強調儒家所主張的倫理道德規範,正
是宇宙萬物運行的「天理」,人必須經由不斷修養自己
的心性品格,使行為合乎天理。請問:這種學術稱為下
列何者?
(A)道家 (B)玄學 (C)理學 (D)佛學。
21. 元朝時,來自福建的大雄經過數年的寒窗苦讀,赴京趕
考。請問:他在準備科舉考試期間,最該研讀的是下列
何人的著作?
(A)朱熹 (B)岳飛 (C)畢昇 (D)忽必烈。
22. 「對於磁石指南針是如何從中國傳往西方的,雖然還沒
有最直接的證據,然而有學者根據十二世紀的中國文獻
推斷,當時從廣東航向蘇門答臘的中國船隻使用了磁石
指南針,而蘇門答臘又是□□商人常去的商貿要地,所
以最有可能是由□□商人經由南方海路輾轉西傳。」請
問:上述短文中的□□應為何?
(A)契丹 (B)蒙古 (C)阿拉伯 (D)義大利。
23. 蒙古帝國除了使用銅錢等金屬貨幣之外,也鼓勵使用紙
幣,這是因應何種社會經濟背景而產生?
(A)戰爭失利賠款過多,貨幣大量外流
(B)商業貿易衰退,造成銅錢供需失調
(C)發明活字印刷術,印刷紙幣更容易
(D)國內商業繁盛,使用紙幣便於交易。
24. 「他驅逐了蒙古人,將首都定於甲地,雖然蒙古人退居
北方,但仍然對這個國度造成嚴重的威脅,為了遠離這
個外患帶來的威脅,他的後代將首都遷往乙地。」請問:
關於上述,下列說明何者比較恰當?
(A)他指的是朱元璋 (B)甲地指的是北京
(C)這個國度指的是宋朝 (D)乙地指的是南京。
25. 明代曾經出現兩種群體「流寇」與「倭寇」,想要了解
明朝歷史的同學,都必須理解這兩個群體。試問,下列
關於「流寇」與「倭寇」的內容敘述,何者說法正確?
(A)兩者都是因為海禁政策之下所直接生成的
(B)流寇的勢力主要是在海上行動
(C)清兵曾協助明朝皇室對抗倭寇
(D)在流寇的勢力影響下,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26. 民國初年的中華民國地圖,造形像是一片美麗的秋海棠
葉子。請問:哪一時期蒙古、新疆、西藏、臺灣等地被
收入版圖,奠定了近代中國疆域的基本規模?
(A)漢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27. 有位中國官員對外國商人說:「中國並不稀罕西人的奇
巧之器,外國人在廣州的生意,每年有幾千萬銀兩的利
益,這些都是中國對外國人的恩賜。」請問:這位官員
的說法,反映了當時的哪一種思想?ˉ
(A)封建思想ˉ(B)天朝思想ˉ
(C)重農思想ˉ(D)專賣思想。
28. 在現今的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均可發現自明朝以來即在
當地定居的華人後代。請問:這與鄭和遠航所達成的哪
一項結果有關?
(A)鼓勵人民向海外移民
(B)尋找惠帝行蹤的任務圓滿成功
(C)明朝向外武力殖民成果豐碩
(D)加深對東南亞的認識,奠定海外移民風潮的基礎。
29. 在歷史上,榜葛剌國王曾兩度派遣使臣到中國進貢,帶
來珍稀的「麒麟」(「麒麟」其實是長頸鹿)。請判斷榜
葛剌國的進貢與哪一事件關係密切?
(A)蒙古西征 (B)唐太宗攻滅東突厥
(C)耶穌會傳教士東來 (D)明代鄭和下西洋。
30. 明朝中期與清朝初期,中國政府都曾實施海禁政策,這
分別是用來防範哪些對象?
(A)流寇,女真人 (B)蒙古,契丹人
(C)流寇,西方傳教士 (D)倭寇,鄭氏政權。
31. A地自唐以來,政治與文化制度深受中國影響。又因為
位於鄰近中國和日本海上勢力範圍,因此成為此兩國擴
張和積極介入的對象。十六世紀豐臣秀吉向外擴張時,
中日也因此發生衝突。A地應為下列何者?
(A)俄羅斯 (B)朝鮮 (C)琉球 (D)臺灣。
32. 十二世紀日本幕府時代,最大的諸侯以「大將軍」名義,
組織國家最高的權力機關,稱之「幕府」。請問:結束
日本戰國時代的是指哪一個幕府?
(A)鎌倉幕府 (B)室町幕府
(C)江戶幕府 (D)京都幕府。
33. 明朝中葉以後,歐洲各國因新航路的發現以及航海術的
進步紛紛東來,當時最早航抵中國的葡萄牙人,領有下
列何地做為發展東方貿易的據點?
(A)臺灣 (B)香港 (C)澳門 (D)菲律賓。
34. 對於中國史上某朝代後期的商貿情況,歷史書中有以下
描述:「部分商人在中國沿海從事貿易活動,運送絲綢、
茶葉等貨品到呂宋等地販售,以賺取白銀。運貨途中,
他們得冒著遭海盜劫掠的風險,有時因為違反禁令,也
須躲避官府的查緝。」此一朝代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35. 明清之際,中西文物藉由傳教士為媒介加以交流。請
問:當時的傳教士將中國的哪些文物傳入歐洲? (甲)
學術典籍 (乙)造紙術 (丙)園林建築 (丁)瓷器。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丙。
36. 明朝中葉以後哪些糧食作物自美洲傳入中國,耐旱多
產、容易種植,舒緩了因人口增加而產生的糧食問題?
(甲)小米 (乙)番薯 (丙)小麥 (丁)玉米 (戊)馬鈴薯
(A)甲乙丁 (B)乙丙丁 (C)乙丁戊 (D)丙丁戊。
37. 利瑪竇已經逝世 400 多年,但許多地方仍會舉辦紀念利
瑪竇的儀式和活動,甚至也有發行他的紀念郵票,國家
圖書館還成立「利瑪竇太平洋研究室」。請問:利瑪竇
令人如此景仰的原因,應該為下列何者?
(A)解決清朝以來的禮儀之爭問題
(B)說服朝廷取消海禁以進行貿易
(C)開啟中國與鄰近國家朝貢貿易
(D)傳播西方知識以促進文化交流。
38. 明中葉以後,隨著歐洲新航路的開拓,愈來愈多的傳教
士東來傳教,為順利傳教,便將西方流行的科學新知介
紹到中國。當時來華傳教的主要是哪個組織的傳教士?
(A)路德教派 (B)耶穌會 (C)清教徒 (D)長老教會。
39. 「蘭學」是指荷蘭人在日本江戶時代傳入日本的學術、
文化、技術的總稱,使日本人得以在鎖國政策下接觸與
學習西方的知識,「蘭學」的內容包含西洋醫學、天文
學、物理學等西方科技,西方科學知識的傳入對日後日
本現代化有重大的影響。請問:「蘭學」一詞出現的時
代背景為何?
(A)荷蘭侵略殖民日本 (B)荷蘭人至長崎貿易
(C)荷蘭要求日本進貢 (D)日本開放多港通商。
40. 英國史學家湯恩比說:「一個文化體想要成長,就必須
外界有持續不斷、大小適合的挑戰,這個文化體就會因
應挑戰而產生回應,在不斷地挑戰與回應的過程中,文
化體便會逐漸成長 」明末清初來華的傳教士即扮演著
挑戰的角色,促使中國逐漸成長,直到發生哪一件事,
才斷絕了整個系統?
(A)世祖順治入關 (B)聖祖康熙攻取台灣
(C)世宗雍正禁教 (D)高宗乾隆竉信和珅。
祝各位同學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