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二年____班____號 姓名:
1. 中華民國初建,歷經許多階段,在國家統一之前,包
括(甲)袁世凱亂政(乙)軍閥割據(丙)北伐。請問:其
出現的順序為何?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乙丙甲。
2. 受到清末甲午戰敗的刺激,部分人士希望透過制度的
改革來挽救晚清的危局,但亦有人主張用武力手段推
翻清廷,建立共和體制。當時進行革命推翻清廷,以
下列何人為代表?
(A)袁世凱 (B)梁啟超 (C)孫中山 (D)康有為
3. 清末以來,革命黨人為團結力量,陸續成立興中會、
同盟會,並多次策動推翻清廷的行動,最後趁機在湖
北防務空虛之際起事,得到各省響應,揭開革命成功
的序幕。此次的起義行動是指下列何者?
(A)二次革命 (B)武昌起義
(C)誓師北伐 (D)義和團事件
4. 西元1911年,四川省發生保路運動,同年10月10日發
動武昌起義,揭開辛亥革命的序幕,隨後長江以南各
省在立憲派與革命派的合作下,相繼宣告獨立,各省
代表在南京集會,推舉誰出任臨時大總統?
(A)袁世凱 (B)宋教仁 (C)梁啟超 (D)孫中山。
5. 武昌起義時,各省紛紛響應,並且自組臨時政府,推
派臨時大總統,這反映出什麼樣的歷史意義?
(A)革命思潮已成為時代趨勢 (B)君主立憲的成功
(C)清朝呈現地方自治的結果 (D)瓜分風潮的出現。
6. 中國皇帝制度自221BC秦始皇起,至1911AD溥儀結束
,總共在中國實施多少年?
(A)不滿一千年 (B)一千多年
(C)超過二千年 (D)將近三千年。
7. 民國初年,由於不滿袁世凱藐視國會,以及國民黨領
袖宋教仁被暗殺,因而發生下列哪個行動?
(A)復辟事件 (B)二次革命
(C)護法運動 (D)武昌起義。
8. 國民黨討袁運動失敗後,袁世凱脅迫國會選舉他為正
式總統,繼而解散國會,廢止哪個法律,成為大權獨
攬的統治者?
(A)《憲法》 (B)《臨時約法》
(C)《刑法》 (D)《三民主義》。
9. 民國4年,袁世凱接受該國「二十一條要求」的大部
分內容,使國家的權益受到很大的傷害。請問:對袁
世凱提出要求的是哪個國家?
(A)日本 (B)德國 (C)俄國 (D)英國。
10. 在清末湖北省擔任軍事將領的黎元洪,意外的成為革
命元勳。他曾經一度成為中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民國6年,黎元洪與段祺瑞不合引發下列哪一事件?
(A)二次革命 (B)洪憲帝制
(C)廢除《臨時約法》 (D)張勳擁立溥儀復辟。
11. 清末受到外力衝擊,瀕臨亡國危機,當時有一派人士
主張:「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爭存爭亡過渡
時代之要義也,……除奴隸而為主人者也。」支持上
述觀點的人,最可能參與下列何種行動?
(A)武昌起義 (B)百日維新
(C)自強運動 (D)義和團事變
12. 中華民國建立之後,曾歷經過一段相當漫長的「軍閥
割據時期」。下列關於這段時期開始與結束事件的組
合,何者正確?
(A)袁世凱去世至北伐成功
(B)「二十一條」要求簽訂至張勳復辟
(C)國共合作至清黨
(D)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
13. 民國5年,為時83天的「中華帝國」在袁世凱撤銷帝
制後結束;民國6年,「復辟事件」中的溥儀在12天
後也被迫退位。兩者在位時間都不長,而且都發生在
中華民國建立之後。請問:關於上文現象發生的原因
,與下列何者最為相關?
(A)袁世凱以及溥儀沒有實權
(B)知識分子積極宣揚民主共和的觀念
(C)軍閥割據使得帝制難以推動
(D)帝制有礙全國團結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14. 西元1917年以來,中國同時出現兩個政府組織,一個
是北方的「北京政府」,另一個則是南方的「廣州政
府」,為了爭奪北京政府的領導權,南北方各派系軍
閥彼此征戰不休,造成地方動盪加劇。上述民初中國
形成南北分裂情形的原因為何?
(A)袁世凱暗殺了宋教仁 (B)袁世凱策動帝制復辟
(C)段祺瑞毀棄臨時約法 (D)黎元洪擁護溥儀復辟
15. 附圖是民國13年間的一份聘
任文件,由文件的內容可知
孫文聘任俄人鮑羅庭為革命
委員會的顧問。請問:此文
件代表了什麼意義?
(A)中國共產黨在俄國共產黨
協助下成立
(B)黃埔軍校的設立
(C)聯俄容共政策的推動
(D)新式海、陸軍隊的編練
16. 「我們主張若要創造一種活的文學,必須用白話來做
文學的工具。我們也知道單有白話未必就能造出新文
學,……新文學必須要有新思想做裡子。」這段敘述
最可能是下列何人提出的看法?
(A)曾國藩 (B)康有為 (C)孫中山 (D)胡適。
17. 國民黨成立的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用來培養革命武
力的基礎,而此學校所培育的軍官,確實對日後的北
伐與抗戰有很大的貢獻。請問:黃埔軍校設立於下列
何處?
(A)南京 (B)北京 (C)武漢 (D)廣州。
18. 一位政治人物曾說:「孫中山先生畢生的遺憾,便是
未能解決各地軍閥肆虐的問題,如今唯有用武力統一
各方分裂勢力,為貫徹此主張,我只好誓師北伐掃除
各地軍閥割據⋯⋯。」這最有可能是下列何人的言論?
(A)黎元洪 (B)袁世凱 C)段祺瑞 (D)蔣中正
19. 張作霖在國民革命軍北伐,進逼北京之際,決定撤兵
返回東北,但卻在瀋陽附近的皇姑屯遭到暗殺身亡,
其子張學良宣布歸順南京國民政府,使得中華民國在
形式上完成統一。請問:張作霖是遭到哪個國家的策
畫暗殺?
(A)美國 (B)英國 (C)蘇聯 (D)日本。
20. 十七世紀歐洲的「科學革命」改變了西方人的思考和
生活方式,科學知識逐漸成為西方人努力追求的方向
,這種對科學的重視與提倡,在下列哪一時期普遍地
影響了中國的知識份子,並被大力宣揚?ˉ
(A)清末百日維新 ˉ(B)民初新文化運動ˉ
(C)北伐後黃金十年ˉ(D)中共文化大革命。
21. 在山東濟南市中心的趵突泉公園裡,設有五三紀念碑
;而西元1999年起,濟南市會在每年的5月3日10點整
時,試鳴防空警報,以悼念事件中的遇難者。關於這
起事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是由蘇聯所發起的事件 (B)發生在北伐行動之前
(C)目的為阻撓中國的統一 (D)蔣中正遂向對方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