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埔心國中 八年級 110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03.96 KB
頁數
3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3-21,离现在 3 22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二年________ 姓名:
1. 中華民國初建,歷經許多階段,在國家統一之前,包
()袁世凱亂政()軍閥割據()北伐。請問:其
出現的順序為何?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乙丙甲。
2. 受到清末甲午戰敗的刺激,部分人士希望透過制度的
改革來挽救晚清的危局,但亦有人主張用武力手段推
翻清廷,建立共和體制。當時進行革命推翻清廷,以
下列何人為代表?
(A)袁世凱 (B)梁啟超 (C)孫中山 (D)康有為
3. 清末以來,革命黨人為團結力量,陸續成立興中會、
同盟會,並多次策動推翻清廷的行動,最後趁機在湖
北防務空虛之際起事,得到各省響應,揭開革命成功
的序幕。此次的起義行動是指下列何者?
(A)二次革命 (B)武昌起義
(C)誓師北伐 (D)義和團事件
4. 西元1911年,四川省發生保路運動,同年1010日發
動武昌起義,揭開辛亥革命的序幕,隨後長江以南各
省在立憲派與革命派的合作下,相繼宣告獨立,各省
代表在南京集會,推舉誰出任臨時大總統?
(A)袁世凱 (B)宋教仁 (C)梁啟超 (D)孫中山。
5. 武昌起義時,各省紛紛響應,並且自組臨時政府,推
派臨時大總統,這反映出什麼樣的歷史意義?
(A)革命思潮已成為時代趨勢 (B)君主立憲的成功
(C)清朝呈現地方自治的結果 (D)瓜分風潮的出現。
6. 中國皇帝制度自221BC秦始皇起,至1911AD溥儀結束
,總共在中國實施多少年?
(A)不滿一千年 (B)一千多年
(C)超過二千年 (D)將近三千年。
7. 民國初年,由於不滿袁世凱藐視國會,以及國民黨領
袖宋教仁被暗殺,因而發生下列哪個行動?
(A)復辟事件 (B)二次革命
(C)護法運動 (D)武昌起義。
8. 國民黨討袁運動失敗後,袁世凱脅迫國會選舉他為正
式總統,繼而解散國會,廢止哪個法律,成為大權獨
攬的統治者?
(A)《憲法》 (B)《臨時約法》
(C)《刑法》 (D)《三民主義》。
9. 民國4年,袁世凱接受該國「二十一條要求」的大部
分內容,使國家的權益受到很大的傷害。請問:對袁
世凱提出要求的是哪個國家?
(A)日本 (B)德國 (C)俄國 (D)英國。
10. 在清末湖北省擔任軍事將領的黎元洪,意外的成為革
命元勳。他曾經一度成為中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民國6年,黎元洪與段祺瑞不合引發下列哪一事件?
(A)二次革命 (B)洪憲帝制
(C)廢除《臨時約法》 (D)張勳擁立溥儀復辟。
11. 清末受到外力衝擊,瀕臨亡國危機,當時有一派人士
主張:「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爭存爭亡過渡
時代之要義也,……除奴隸而為主人者也。」支持上
述觀點的人,最可能參與下列何種行動?
(A)武昌起義 (B)百日維新
(C)自強運動 (D)義和團事變
12. 中華民國建立之後,曾歷經過一段相當漫長的「軍閥
割據時期」。下列關於這段時期開始與結束事件的組
合,何者正確?
(A)袁世凱去世至北伐成功
(B)「二十一條」要求簽訂至張勳復辟
(C)國共合作至清黨
(D)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
13. 民國5年,為時83天的「中華帝國」在袁世凱撤銷帝
制後結束;民國6年,「復辟事件」中的溥儀在12
後也被迫退位。兩者在位時間都不長,而且都發生在
中華民國建立之後。請問:關於上文現象發生的原因
,與下列何者最為相關?
(A)袁世凱以及溥儀沒有實權
(B)知識分子積極宣揚民主共和的觀念
(C)軍閥割據使得帝制難以推動
(D)帝制有礙全國團結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14. 西元1917年以來,中國同時出現兩個政府組織,一個
是北方的「北京政府」,另一個則是南方的「廣州政
府」,為了爭奪北京政府的領導權,南北方各派系軍
閥彼此征戰不休,造成地方動盪加劇。上述民初中國
形成南北分裂情形的原因為何?
(A)袁世凱暗殺了宋教仁 (B)袁世凱策動帝制復辟
(C)段祺瑞毀棄臨時約法 (D)黎元洪擁護溥儀復辟
15. 附圖是民國13年間的一份聘
任文件,由文件的內容可知
孫文聘任俄人鮑羅庭為革命
委員會的顧問。請問:此文
件代表了什麼意義?
(A)中國共產黨在俄國共產黨
協助下成立
(B)黃埔軍校的設立
(C)聯俄容共政策的推動
(D)新式海、陸軍隊的編練
16. 「我們主張若要創造一種活的文學,必須用白話來做
文學的工具。我們也知道單有白話未必就能造出新文
學,……新文學必須要有新思想做裡子。」這段敘述
最可能是下列何人提出的看法?
(A)曾國藩 (B)康有為 (C)孫中山 (D)胡適。
17. 國民黨成立的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用來培養革命武
力的基礎,而此學校所培育的軍官,確實對日後的北
伐與抗戰有很大的貢獻。請問:黃埔軍校設立於下列
何處?
(A)南京 (B)北京 (C)武漢 (D)廣州。
18. 一位政治人物曾說:「孫中山先生畢生的遺憾,便是
未能解決各地軍閥肆虐的問題,如今唯有用武力統一
各方分裂勢力,為貫徹此主張,我只好誓師北伐掃除
各地軍閥割據⋯⋯。」這最有可能是下列何人的言論?
(A)黎元洪 (B)袁世凱 C)段祺瑞 (D)蔣中正
19. 張作霖在國民革命軍北伐,進逼北京之際,決定撤兵
返回東北,但卻在瀋陽附近的皇姑屯遭到暗殺身亡,
其子張學良宣布歸順南京國民政府,使得中華民國在
形式上完成統一。請問:張作霖是遭到哪個國家的策
畫暗殺?
(A)美國 (B)英國 (C)蘇聯 (D)日本。
20. 十七世紀歐洲的「科學革命」改變了西方人的思考和
生活方式,科學知識逐漸成為西方人努力追求的方向
,這種對科學的重視與提倡,在下列哪一時期普遍地
影響了中國的知識份子,並被大力宣揚?ˉ
(A)清末百日維新 ˉ(B)民初新文化運動ˉ
(C)北伐後黃金十年ˉ(D)中共文化大革命。
21. 在山東濟南市中心的趵突泉公園裡,設有五三紀念碑
;而西元1999年起,濟南市會在每年的5310點整
時,試鳴防空警報,以悼念事件中的遇難者。關於這
起事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是由蘇聯所發起的事件 (B)發生在北伐行動之前
(C)目的為阻撓中國的統一 (D)蔣中正遂向對方宣戰
2
22. 陳獨秀,中國共產黨第一任總書記,曾經於西元1915
年於上海創立一本雜誌,找來胡適與魯迅等人共同編
輯,在提倡中國要進行思想革命,在新文化運動史中
有重大的影響力。請問:該雜誌的內容主題較有可能
是下列何者?
(A)批判中國傳統文化 (B)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C)倡導民族自強 (D)提倡三民主義救中國。
23. 西元1917年,他接任北京大學校長後,奉行「對於各
家學說,依各國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兼容並
包」,使北大洋溢多元學術的色彩。這位使北京大學
校風為之一變的人物為何?
(A)胡適 (B)魯迅 (C)陳獨秀 (D)蔡元培
24. ()提倡君主立憲 ()排斥西方文化 ()引入共產
主義思想 ()提倡白話文學 ()介紹「德先生」、
「賽先生」的觀念。請問:以上敘述哪些與新文化運
動有關?
(A)甲乙丙 (B)甲丙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25. 胡適提出「八不主義」:言之有物、不摹倣古人、講
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不用爛調套語、不用典、
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請問:胡適的「八不主義
」較符合新文化運動的哪一訴求?
(A)引進「德先生」與「賽先生」
(B)打倒孔家店
(C)推行白話文運動
(D)思考「新女性」的意義。
26. 民國初年,有位作家創作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暗
喻中國傳統思想規範,是吃人的禮教。請問:此人是
下列何者?
(A)胡適 (B)陳獨秀 (C)魯迅 (D)蔡元培。
27. 民初一位作家在小說中這樣寫著:「這歷史沒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
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
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請問:這位作家的
想法不可能是下列哪一項?
(A)認為應以白話文寫作 (B)認為應維護儒家禮教
(C)認為應歌頌西方文化 (D)認為傳統需加以批判。
28. 北京政府發表一封公開對民眾談話的內容,文中說道
:「許多學生為了山東的問題,向政府親日派的官員
示威抗議,使得一些官員無辜受傷,政府希望學生能
理智行動,並會將學生的訴求指示相關官員,在和會
上積極的維護中國的權益……。」請問:北京政府的
公開信是針對當時的什麼事件而發?
(A)二次革命 (B)復辟事件
(C)五四運動 (D)維新運動。
29. 戰爭結束後,中國雖為戰勝國,但列強卻在巴黎和會
上,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日本。請問:上文
中提及的戰爭為何?
(A)一次大戰 (B)二次大戰
(C)甲午戰爭 (D)中法戰爭。
30. 許多大型活動都會設計獨特的圖案和口號,一方面宣
示主張,一方面加強印象,政治活動也是如此。下列
何者是五四運動時的代表性口號?
(A)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B)停止剿共,一致抗日
(C)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D)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31. 下列哪一位人物並非中國共產黨黨員?
(A)毛澤東 (B)李大釗 (C)陳獨秀 (D)蔡元培。
32. 「五四運動」是由哪個階層發起遊行示威,引起社會
各階層的響應?
(A)學生 (B)軍人 (C)官員 (D)工人。
33. 五四運動最早是由學生發起的愛國運動,但之後影響
的層面廣及思想文化、政治發展、社會潮流各方面。
下列何者屬於此運動的影響?
(A)白話文運動興起
(B)破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C)有助於中國國民黨的北伐
(D)促使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34. 在這個時期,中國的知識分子認為女性不應該被「賢
妻良母」這種傳統社會觀念所束縛,女性不只是某人
的女兒、老婆或母親,更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因此
結不結婚是個人的自由,在這樣思考基礎上更進一步
產生了女子不婚主義的討論。請問:下列哪一事件與
此時期提倡的觀念最有關係?
(A)辛亥革命 (B)張勳復辟
(C)新文化運動 (D)白話文運動。
35. 文秀再也不願意作溥儀的「淑妃」,決心脫離皇室婚
姻的桎梏,她受不了溥儀的冷落與皇后的打壓,自行
離開居所並登報要求離婚,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休
夫」的妃嬪。請問我們該怎麼理解這段論述?
(A)清帝國風雨飄搖幾乎滅亡
(B)個人意識與女性自主提昇
(C)打倒孔家店促使這齣離婚
(D)白話文運動所帶來的影響。
36. 胡適替吳虞的著作《吳虞文錄》寫的序中最後寫道:
「我給各位中國少年介紹這位『四川省隻手打孔家店
』的老英雄——吳又陵先生」,文中提到「打孔家店
」指的是什麼?
(A)將報章雜誌釘成冊時負責打孔洞的店家
(B)剷除孔子後代在山東的勢力
(C)批判儒家思想
(D)尊崇儒家思想。
37. 胡適曾主持過「整理國故」,以科學的度區分出「國
粹」與「國渣」,進而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他的方法
是「歷史的觀念」、「疑古的態度」、「系統的研究
」和「整理」,透過這四個步驟,讓國史上的「各家
都還他一個本來真面目,各家都還他一個真價值」。
請問:我們該怎麼解釋這段背景?
(A)新文化的創造 (B)個人意識覺醒
(C)舊傳統的反思 (D)新思潮的引進。
38. 新文化運動引進新思潮,包括請「德先生」來教導我
們。請問:「德先生」是指何?
(A)民生 (B)民主 (C)科學 (D)品德。
39. 清末以來,隨著報刊雜誌的刊印流行,帶動了知識的
傳播,成為改革的一股重要助力。有一份民國初年發
行的雜誌,以鼓吹民主、科學觀念,提倡新文學為其
主要內容,曾刊載魯迅的短篇白話小說。由上述可知
此份雜誌應該是何者?
(A)新青年 (B)萬國公報 (C)新民叢報 (D)臺灣民報
40. 一則資料提到:「他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率
五千『辮子兵』,假藉『調停』的名義入京。在清宮
召開『御前會議』,把一個十二歲的孩童拱上帝位,
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並自
任議政大臣⋯⋯,但為期僅十二天便失敗。」上述的「
他」是指何人?
(A)張勳 (B)梁啟超 (C)孫中山 (D)袁世凱
祝各位同學考試順利……
3
110-2-1二年級歷史科解答:
01.ACBDA/CBBAD
11.AABCC/DDDDB
21.CADDC/CBCAA
31.DADCB/CCBAA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