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埔心國中 八年級 109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58.39 KB
頁數
3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4-19,离现在 4 18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 109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二年__________ 姓名:
1. 「各位同志滿清政府像是已經腐朽的枯木了沒有任
何的生機了,我們唯有把枯木砍掉,重新栽種新的樹
木,國家才有重生的希望。」請問:這樣的言論最有
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A)康有為 (B)梁啟超 (C)孫中山 (D)林則徐。
2. 孫中山在十九世紀末於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了第一個
革命團體「興中會」,並於次年在香港成立總會,正
式走上了號召群眾,推翻滿清的道路。請問:孫中山
的上述行動,是鑑於清廷在哪場戰爭的失敗而展開?
(A)甲午戰爭 (B)英法聯軍
(C)清法戰爭 (D)八國聯軍。
3. 孫中山所領導的武昌起義之所以可以一舉成功推翻滿
清政府,是因為剛好遇上什麼樣的時機?
(A)義和團進攻北京城 (B)四川爆發保路風潮
(C)清日爆發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圍剿滿清政府。
4. 一部描寫清末的電影內容有以下的對話「孫(孫中山)
匪之流勢大,已有多省響應,當今之計,惟望袁卿(
世凱)率部彈壓亂黨,以保國祚之永存,以慰先帝之英
靈。」關於這段文字,下列何者正確?
(A)這年清朝結束政權
(B)清朝成功達到預期目標
(C)對話應發生在辛亥革命之前
(D)袁世凱應該是由南往北進攻。
5. 中國皇帝制度自 221BC 秦始皇起 1911AD 溥儀結束
總共在中國實施多少年?
(A)不滿一千年 (B)一千多年
(C)超過二千年 (D)將近三千年。
6. 首都,一個國家的命
脈,一般指這個國家中
最重要的城市,通常為
政府機關的所在地。請
問:當中華民國建國之
初,首都的建立地點應
為附圖中的哪裡?
(A) (B)
(C) (D)丁。
7. 中華民國自建國以來至今歷經許多變革下列有關中
華民國的總統稱號,何者為非?
(A)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文
(B)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孫中山
(C)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蔣中正
(D)中華民國直接民選第一任總統李登輝
8. 中華民國建立歷經許多階段,其中包括()軍閥割據
()謺師北伐()袁世凱亂政()張學良歸順。請
問:其出現的順序為何?
(A)甲乙丙丁 (B)丙甲乙丁
(C)甲乙丁丙 (D)丙甲丁乙。
9.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一職受到《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的限制,此法由臨時參議院制定,為國家行憲前的根
本大法。請問:《臨時約法》採取哪種制度以避免袁
世凱濫權?
(A)總統制 (B)內閣制 (C)君主制 (D)君主立憲。
10. 一份報紙記載:「國會大選的結果揭曉,結果國民黨贏
得絕對的多數,使國民黨的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掌握政
治權力,袁世凱因此備感壓力,結果做出了令人意想
不到的事情,引發一場討袁行動。」請問:引發的是
下列哪場討袁行動?
(A)護法運動 (B)戊戌政變
(C)二次革命 (D)武昌起義。
11. 民國 4年,袁世凱接受該國「二十一條要求」的大部分
內容,使國家的權益受到很大的傷害。請問:對袁世
凱提出要求的是哪個國家?
(A)日本 (B)德國 (C)俄國 (D)英國。
12. 中華民國建立之後,曾歷經過一段相當漫長的「軍閥割
據時期」下列關於這段時期開始與結束事件的組合,
何者正確?
(A)袁世凱去世至北伐成功
(B)「二十一條」要求簽訂至張勳復辟
(C)國共合作至清黨
(D)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
13. 坤榮參加一場研討會,研討會的內容提到:「他為了個
人權力的營造,不但毀棄國會與約法,並且執意參加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中華民國立國的基礎受到破壞。」
請問:坤榮所聽到的應該是何人的事蹟?
(A)袁世凱 (B)段祺瑞 (C)黎元洪 (D)張勳。
14. 民國初年袁世凱推動的「洪憲帝制」與張勳推動的「復
辟事件」最後皆歸失敗。這種結果顯現出下列何種意
義?
(A)民族主義深入人心 (B)軍閥政治逐漸衰微
(C)民主思想日漸普及 (D)國民革命成功落實。
15. 由於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孫中山便號召部分
國會議員南下在何處另組政府形成南北分裂之勢,
但是受到南方軍閥牽制,革命事業難以展開?
(A)廣州 (B)南京 (C)上海 (D)武漢。
16. 段祺瑞掌握北京政權後,因拒絕恢復民初制定的《臨時
約法》,孫中山起而領導何項行動?
(A)辛亥革命 (B)護法運動
(C)二次革命 (D)立憲運動。
17. 孫中山曾說「要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
鬥。」請問:這個民族最可能是指下列何國?
(A)英國 (B)美國 (C)蘇聯 (D)日本。
18. 附圖是民國 13 年間的一份聘任
文件,由文件的內容可知孫文
聘任俄人鮑羅庭為革命委員會
的顧問。請問:此文件代表了
什麼意義?
(A)中國共產黨在俄國共產黨
協助下成立
(B)黃埔軍校的設立
(C)聯俄容共政策的推動
(D)新式海、陸軍隊的編練。
19. 民國十三年,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成立後由誰擔任該校
的第一任校長?
(A)孫中山 (B)張學良 (C)梁啟超 (D)蔣中正。
20. 南京國民政府發布的一份命令中提到「共產黨圖謀傾
覆本黨,逆跡昭著,中央監察委員會舉發,並致訓令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於最短期間內肅清叛亂。」
由上述命令內容可知,國民政府打算採取的行動應該
是下列何者?
(A)二次革命 (B)武力清黨
(C)護法運動 (D)誓師北伐
21. 在山東濟南市中心的趵突泉公園裡,設有五三紀念碑;
而西元 1999 年起,濟南市會在每年的 5310
整時,試鳴防空警報,以悼念事件中的遇難者。關於
這起事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是由蘇聯所發起的事件 (B)發生在北伐行動之前
(C)目的為阻撓中國的統一 (D)蔣中正因此向對方宣
戰。
22. 「西元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被日
本人炸死),對於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帶來非常關
鍵性的影響。」關於皇姑屯事件的「關鍵性」影響,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當時最高的統治者遭到暗殺,引發全國仇外的心理
(B)促成中華民國達到政治上的統一
(C)各強國之間可以化解糾紛,進行密切合作
(D)中華民國自此之後解除了列強的侵略意圖。
23. 面對日本濟南事件,蔣介石如何應對?
(A)不理日本,繞過山東,繼續北伐
(B)接受二十一條要求,化解糾紛
(C)強硬面對,引發中日戰爭
(D)借列強干涉,以金錢化解紛爭。
24. 國民政府北伐是為了解決中國南北分裂的局面但是在
北伐期間,中國政權卻混亂無比,曾經出現三個中央
政府請問這三個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不包括何地?
(A)北京 (B)重慶 (C)南京 (D)武漢。
25. 附表為某一時期
官方所頒行機關
學校放假日期的
部分內容,根據
內容判斷,此一
日程最可能由下
列何者所頒行?
(A)1895 年清廷 (B)1929 年南京國民政府
(C)1945 年臺灣總督府 (D)197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26. 民國 4《新青年》誌創刊,對知識分子產生很大的
影響,關於這本雜誌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最初由胡適創辦,陳獨秀等撰文附和
(B)極力批判西方流行的新思潮
(C)揭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D)以刊載文言文的文章居多。
27. 五四運動是指民國八年五月四日北京各大院校學生群
聚天安門廣場示威、抗議。當時學生提出許多口號,
下列何者不是當時所提出的口號?
(A)還我青島 (B)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C)廢除二十一條 (D)大學之所以為大。
28. 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指的是下列何者?
(A)民族、理性 (B)民主、科學
(C)民主、工業 (D)民族、科學。
29. 民初新文化運動期間,有人反對中國傳統思想與制度,
主張全盤西化。請問:在此風氣下,如果當時市面上
有下列四本書,哪一本較易受到全盤西化論者排斥?
(A)《科技與社會改造》ˉ(B)《民主主義在中國》ˉ
(C)《儒家文化思想精義》(D)《馬克思的世界革命》
30. 民初某位知識分子曾說「今日文學大病在於徒有形式
而無精神,徒有文而無質,徒有鏗鏘之韻,貌似之辭
而已。今欲救此文勝之弊,宜從三事入手:第一須言
之有物,第二須講文法,第三當用『文之文字』時,
不可避之。三者皆以質救文勝之弊也。」請問這段言
論所提倡的內容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提倡文學改革並鼓勵使用文言文
(B)提倡愛國主義運動,爭取國土主權
(C)提倡男女平權,追求戀愛自由
(D)提倡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
31. 戰爭結束後,中國雖為戰勝國,但列強卻在巴黎和會
上,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日本。請問:上文
中提及的戰爭為何?
(A)第一次大戰 (B)第二次大戰
(C)甲午戰爭 (D)中法戰爭。
32. 陳獨秀在《文學革命論中提倡三大主義:「推倒雕琢
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
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
寫實文學。推倒迂腐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
的、通俗的社會文學。」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此文可能刊載於《新青年》雜誌中
(B)此文發表於新文化運動時期
(C)陳獨秀支持白話文運動
(D)陳獨秀著有《狂人日記》一書,諷刺傳統社會。
33. 民初巴黎和會期間,北京爆發大規模的學生示威遊行。
造成此次學生運動的主因為何?
(A)中國與列強重新訂定條約,被迫租借沿海港灣
(B)對外戰爭再度失利,必須賠償各國龐大的費用
(C)和會贊成袁世凱稱帝,中國重新恢復君主專制
(D)和會同意日本要求,由日繼承德國在山東特權。
34. 五四運動導致了北京大學等校學生發起抗議全國群眾
起而響應。各大城市紛紛罷課、罷工、罷市,最終影
響政府拒絕簽署巴黎和約。請問:五四運動的訴求最
接近下列何者?
(A)個人意識覺醒 (B)對傳統的批判
(C)引進新思潮 (D)愛國運動。
35. 有人說,五四運動對中國最大的影響之一,就是「中國
共產黨」的誕生這與當時的社會氛圍有很大的關聯,
我們該怎麼認識這段話的由來?
(A)新文化運動時各種主義被引入中國
(B)聯俄容共後中國共產黨成立於上海
(C)五四運動時反對國民黨的一黨專政
(D)個人意識覺醒挑戰傳統禮教的桎梏。
36.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為民國初年重要的文化
與愛國運動,對近代中國的發展影響亦至為深遠。關
於兩個運動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兩者皆得到新知識分子的支持
(B)五四運動對新文化運動產生影響
(C)兩個運動都偏重於制度層面的改革
(D)五四運動僅由學生參與。
37. 文秀再也不願意作溥儀的「淑妃」,決心脫離皇室婚姻
的桎梏,她受不了溥儀的冷落與皇后的打壓,自行離
開居所並登報要求離婚,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休夫」
的妃嬪。請問我們該怎麼理解這段論述?
(A)清帝國風雨飄搖幾乎滅亡
(B)個人意識與女性自主提昇
(C)打倒孔家店促使這齣離婚
(D)白話文運動所帶來的影響。
38. 胡適曾主持過「整理國故」以科學的度區分出「國粹」
「國渣」進而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他的方法是「歷
史的觀念」「疑古的態度」「系統的研究」「整
理」,透過這四個步驟,讓國史上的「各家都還他一
個本來真面目,各家都還他一個真價值」。請問:我
們該怎麼解釋這段背景?
(A)新文化的創造 (B)個人意識覺醒
(C)舊傳統的反思 (D)新思潮的引進。
39. 國共之間曾有兩次合作與兩次分裂,其中國共第一次
合作的啟始與結束,分別為何事?
(A)聯俄容共、上海清黨 (B)聯俄容共、北伐完成
(C)五四運動、國父逝世 (D)第一次大戰、黃埔建軍。
40. 武昌起義時,各省紛紛響應,並且自組臨時政府,推派
臨時大總統,這反映出何種歷史意義?
(A)革命思潮已成為時代趨勢
(B)清朝呈現地方自治的結果
(C)君主立憲的成功
(D)變法改革的成效。
放假日期
放假事由及天數
1/1
1/2-1/3
新年,放假二天
3/12
孫中山逝世紀念,放假一天
3/29
念,放假一天
10/10
11/12
109-2-1 二年級歷史科答案:
01.CABAC/BBBBC
11.AABCA/BCCDB
21.CBABB/CDBCD
31.ADDDA/ABCAA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