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 歷史上,國民黨與共產黨曾有兩次合作。1920 年
代國共攜手合作,當時的共同目標是打倒軍閥、打倒
帝國主義。之後兩黨於 1927 年拆夥,又在 1937 年再
度組成統一戰線。上述國共
第二次合作的目標為何?
(A)推動土地改革
(B)對抗日本帝國的侵略
(C)阻止蘇聯出兵滿洲國
(D)協助南韓抵抗北韓
3( ) 下圖與近代中國歷史上某一事件有關,請問:此圖
應是指下列何者?
(A) 護國軍起義 (B) 國民政府北伐
(C) 兩萬五千里長征 (D) 國共內戰
4( )知識分子在歷史發展中展現影響力,清末以來的改
革運動或主張更是能看到各時期的知識分子對國事的
關懷。曾有學者對近代中國學生運動進行有以下的描述:
「從形式來看,1989 年的天安門事件很像 70 年前的五
四運動,都是以□□為中心,然後擴向全國各大城市;
也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然後吸引社會其他階層參加。」
請問:文中的□□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地方?
(A) 廣州 (B) 武漢 (C) 南京 (D) 北京
5( ) 孫文(即孫中山)的革命屢次受挫,其遺囑曾提及
「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
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
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他決心尋求外援幫助。民國 13 年,他終於盼來期待
已久的武器與經費。請問:當時是哪個國家援助孫文
的革命活動並與其合作?
(A)美國 (B)英國 (C)蘇聯 (D)西班牙
6( )茹芳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參加檔案研習,在
一份 20 世紀 50 年代的外交資料發現關於某個軍事衝
突的聲明內容如下:
請問:這份檔案內容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位歷史人物?
(A) 馬歇爾 (B) 張學良 (C)蔣中正 (D)毛澤東
7( ) 鄧小平為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長年的經濟頹勢,採
取「改革開放」,學習臺灣的加工出口區,在中國沿
海地區設置經濟特區,允許外資進入,也承認人民可
擁有部分私有財產。同時,鄧小平也高喊「四個現代
化」,希望使中國早日趕上西方國家。請問:下列哪
個選項並非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之一?
(A)民主 (B) 工業 (C)農業 (D)國防
8( ) 民國 20 年,中國共產黨在北方共產國家的支持下,
曾於江西瑞金建立政權,稱這個國家為「中華蘇維埃
共和國」,稱其控制的區域為「蘇區」。學者宋鴻兵於
《貨幣戰爭 3金融高邊疆》一書介紹中共在蘇區發行
貨幣的辛苦歷程,儼然與當時的政府對抗。請問:上
述內容應該發生於哪個時期?
(A)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
(B) 國民政府剿共期間
(C) 國民黨聯俄容共期間
(D) 寧漢分裂期間
9( )歷史人物諸多作為影響到形勢轉變,請問:下圖指
的應是哪位歷史人物?
(A)袁世凱 (B) 段祺瑞 (C) 張學良 (D)孫傳芳
10( ) 二次大戰後期,美國為了儘早結束對日本的戰爭,
希望爭取蘇聯對日作戰。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
首相邱吉爾、蘇聯領袖史達林出席某場國際會議,美
英兩國在中國缺席的情形下與蘇聯簽下協議,犧牲了
中國的權益。請問:上述國際會議的舉行地點為何?
(A)開羅 (B)雅加達 (C)雅爾達 (D)華盛頓
--背面有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