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 學年度 第2學期 二年級 第1次段考 (歷史科)-試題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16( )文凱說道:「新女性若走入職場,對女性自身人格、教育、社交、婚姻等方面皆有正面影響,不但能減輕男性的負擔,
又能使女人不依賴男人養活,保障女性生活及人格的獨立⋯⋯。」這樣的觀點最可能出現在何時?( 習作 )
(A)明朝初年 (B)明朝末年
(C)清朝初年 (D)民國初年
17( )西元 1917 年,他接任北京大學校長後,奉行「對於各家學說,依各國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兼容並包」,使北
大洋溢多元學術的色彩。這位使北京大學校風為之一變的人物為何? ( 習作 )
(A)胡適 (B)魯迅
(C)陳獨秀 (D)蔡元培
18( )某書提及:「清廷想收回民間集資興建鐵路的權利,所以針對民間已投資者提出補償:在湖南、湖北,投資金額全數
償還;在廣東,僅償還 60%,其餘 40%由政府股票支付;在四川,政府僅發給股票。這種處置引起四川士紳激憤,朝
廷為控制騷亂,將部分湖北軍隊調往四川。」上述情況最可能為下列何者的發生提供了機會?( 習作 )
(A)自強運動 (B)戊戌政變
(C)武昌起義 (D)義和團事變
19( )孫中山被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關於孫中山的事蹟,下列何者正確?
(A)主張革命推翻滿清,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B)為限制袁世凱專權,制定《臨時約法》,將內閣制改為總統制
(C)主張「聯俄容共」政策,導致國民黨黨中有黨
(D)擔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並率軍北伐
20( )民國 17 年,東北軍歸順國民政府,東北易幟,中華民國歸於統一。請問:宣布歸順國民政府的東北軍閥是?
(A)袁世凱 (B)張學良
(C)張作霖 (D)段祺瑞
21( )民國 4年,袁世凱答應的一份文件中的部分內容如下:「中國允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利益;山東省內及其沿
海土地島嶼不得讓與或租與他國,煙臺或龍口至膠州鐵路,由日本建造⋯⋯。」由文件的內容判斷,此份文件應該是指
下列何者?
(A)「二十一條」要求 (B)馬關條約
(C)臨時約法 (D)巴黎和約
22( )民國 6年,「辮帥」率領「辮子軍」前往清宮迎接前清皇帝重登大寶。7月的北京,官府又掛上了清廷龍旗,許多念舊
的人穿起清代服裝,彷彿又回到了過去…。請問,關於上述事件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主導此事件的辮帥是黎元洪 (B)事件中重登大寶的是張勳
(C)滿清皇帝重登大寶直至二次大戰結束 (D)事件最後被段祺瑞出兵討平
23( )民國 6年以來,中國即出現南北分裂現象,因此國民政府於民國 15 年北伐,希望能解決中國南北分裂的局面。但是
在北伐期間,中國的政權卻曾經出現三個政府。請問:這三個政府的所在地,「不」包括何地?
(A)重慶 (B)武漢
(C)南京 (D)北京
24( )民國 2年,國會大選,民國黨贏得絕對的多數,其代理理事長即將掌握政治權力,卻遭暗殺,引起一場討袁行動。請
問,上述的代理理事長及討袁行動各指?
(A)孫中山;護法運動 (B)宋教仁;二次革命
(C)黎元洪;武昌起義 (D)蔣中正;武力清黨
25( )民初新文化運動認為『唯有「德先生」、「賽先生」兩位先生,才能拯救當時的中國於政治、道德、學術、和智識上的
黑暗。』請問:上述的「德先生」、「賽先生」指的是下列何者?
(A)共產、革命 (B)自由、平等
(C)民主、科學 (D)工業、理性
26( )民初新知識分子對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展開批判,高喊「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推崇西化才是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方式,
西方思潮因而不斷被引進中國。下列何者即是當時引進中國的思潮?
(A)三從四德觀念 (B)共產主義思想
(C)男尊女卑思想 (D)君主專制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