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 學年度 第1學期 二年級 第2次段考 (歷史科)-試題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16( )蒙古帝國除了使用銅錢等金屬貨幣之外,也鼓勵使用紙幣,這是因應何種社會經濟背景而產生? ( 習作 )
(A)戰爭失利賠款過多,貨幣大量外流
(B)商業貿易衰退,造成銅錢供需失調
(C)發明活字印刷術,印刷紙幣更容易
(D)國內商業繁盛,使用紙幣便於交易
17( )宋朝蘇軾曾評論當時讀書人:「老儒先輩,自稱他們年輕時,要想求取史記、漢書而不能得到;僥倖得到了,都親手抄
寫,日夜誦讀,惟恐有所不足。近年書商輾轉互借翻刻,使諸子百家的書,一天就能流通萬張以上,書對學習的人來
說,數量多且容易獲取,他們的文章學術成就,理應超過前人好多倍,但年輕的學子們,都把書束之高閣,不去閱讀,
言談虛浮不實,毫無根據,這是什麼道理呢?」請問: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會與前人不同,和當時的哪一項技術發展
有關?( 習作 )
(A)造紙術 (B)印刷術 (C)指南針 (D)火藥武器
18( )契丹族原為草原民族,後來之所以能持續向南擴張,與什麼原因有關?( 習作 )
(A)聯合蒙古族,攻擊漢人 (B)取得漢人農業生產區,強化國力
(C)利用貿易優勢,吸引南方民族投降 (D)拒絕吸收他族文化,保有強悍風格
19( )金庸武俠名著《射鵰英雄傳》中的人物郭靖、楊康,取名於「靖康之禍」。請問:造成北宋靖康之禍的民族是下列哪一
個民族?
(A)西夏 (B)契丹 (C)女真 (D)蒙古。
20( )「嚴格來說,雖然每年要向遼國輸送銀兩和絹匹,但相對於開戰的軍事開支,僅占其中百分之五左右,實屬九牛一毛。
而且相對經濟發達的宋朝反而因此可以和遼國加強經濟貿易。因為遼國主要是畜牧業經濟,宋朝的紡織品、手工藝品、
茶業、香料、瓷器等都是遼國需要而且無法生產的商品。」請問:上述事件的歷史背景為何者?
(A)北宋簽訂澶淵之盟 (B)宋朝聯合遼滅金
(C)靖康之禍後宋室南遷 (D)宋朝向北方稱臣納貢。
21( )曼妮生活在元朝,在政府部門中擔任跟財政相關的職務,負責各地的稅務徵收及政府的財政規畫。請問:曼妮可能是
元朝哪一個族群?
(A)蒙古人 (B)色目人 (C)漢人 (D)南人
22( )關於阿拉伯人與伊斯蘭信仰在中國的發展,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伊斯蘭教在漢朝時經由絲路傳入中國,此後各地陸續出現清真寺
(B)唐以來,阿拉伯商人之主導印度洋、南洋至中國東南沿海貿易活動
(C)元代時,阿拉伯人因具有豐富的商業知識,常被任命處理國家財政
(D)阿拉伯人對天文、醫藥的認識,影響宋元以後曆法、醫學發展。
23( )蒙古人是草原民族,憑藉著優異的戰力與驚人的移動速度橫掃歐亞大陸,建立起龐大的蒙古帝國。請問:下列何者「不
是」蒙古人的作為?
(A)發動三次西征,遠達歐洲 (B)建立四大汗國,控制中亞、西亞
(C)以蒙古人制度治理漢人 (D)設立驛站,有助陸路貿易。
24( )歷史課堂上,同學們在討論某一朝代盛世的特色。
甲同學:「此時君主的權力達到極盛,但在盛世的表象下,有一股嚴厲的政風。」
乙同學:「朝廷表面上支持學術事業,不少讀書人卻因文字獄慘遭迫害。」
丙同學:「這長達一百多年的盛世,在平定地方諸王的叛亂後,內部的統治愈見鞏 固;對西北多次用兵,將今日的蒙
古、新疆、西藏納入版圖。」
請問:同學們所討論的是哪一個朝代?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25( )《夢梁錄》中記載某一朝代京城的生活樣貌:「京城臨安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銘鐘,賣
早市者又開店矣。」請問:上述的城市生活景象最早出現於何時?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