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 學年度 第1學期 二年級 第3次段考 (歷史科)-試題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16( )自新航路發現後,對世界歷史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下列何者是其對當時中國的影響?(習作)
(A)為了購買美洲作物,白銀因而大量流出中國
(B)中國對外貿易增加,解決了走私貿易的問題
(C)中國沿海的居民開始大量移民到東南亞地區
(D)世界各地與中國的聯繫增強,貿易蓬勃發展
17( )在中國近代史上,此處的租界開闢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經濟的發展十分快速,對周邊地區的近現代歷史
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人接觸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上述的「此處」應該是指何者?(習作)
(A)南京 (B)上海 (C)北京 (D)天津
18( )她讀了陳天華的警示鐘後深受感動,並寫賦言志:「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從此,她穿起一身男裝,接
收不少西方新思想,挑戰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束縛,並投身於革命的行動當中,由上述的作為顯示何種社會變化?
(習作)
(A)女權意識逐漸抬頭 (B)男尊女卑思想受到重視
(C)強調女性溫婉恭順的角色(D)重視「男主外,女主內」的思維
19( )明末,抵達中國進行傳教工作、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西洋傳教士利瑪竇是屬於哪一教派?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天主教耶穌會 (D)基督教長老會
20( )《歷圖一》是曼妮在古書上看到的關於某作物的敘述。關於此作物傳入中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該作物由美洲輾轉傳入 (B)此書最可能成書於元朝
(C)此著作是《幾何原本》 (D)禁教後,此作物隨即消失
《歷圖一》
21( )《英商來華紀要》一書中提到:「我們的傳教士終於可以到中國的內地去居住、遊玩、甚至傳教,這樣一來,將可以招
攬到更多的信徒信奉基督教……。」請問:傳教士可以到內地傳教最早是在何時?
(A)鴉片戰爭以前 (B)鴉片戰爭以後
(C)英法聯軍以後 (D)清法戰爭以後。
22( )《歷圖二》是清末中國進口鴉片的成長曲線圖。請問:清末鴉片進口量之所以快速攀升,與哪一個國家想藉由出售鴉片,
以減少對華貿易入超有關?
(A)日本 (B)英國 (C)德國 (D)俄國
《歷圖二》

23( )科舉制度自隋唐以來,一直是中國選拔人才的重要管道,但是到了清末哪一場改革被徹底廢除?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24( )某份出版品的性質是綜合性報刊,為戊戌政變後梁啟超於日本籌辦。其內容廣博,包括政治、經濟、時事、道德、軍
事、法律、學術、宗教、思想、歷史、地理、文學藝術、雜說、筆記及古今中外知識。請問:這份報刊是下列何者?
(A)《自由中國》 (B)《美麗島》
(C)《新民叢報》 (D)《台灣民報》
25( )曼妮回憶:「這幾年外商在通商口岸設廠的比例增加了,許多中國人到外商的工廠去工作,使中國本土的商人生意大
受影響。」請問:曼妮所說的應該是哪一場戰爭以後的現象?
(A)鴉片戰爭以後 (B)英法聯軍以後
(C)甲午戰爭以後 (D)八國聯軍以後
26( )清末中國的改革運動分為革命與立憲兩大路線。下列何事促使部分立憲派人士轉而支持革命?
(A)廢除科舉考試 (B)官派留學生出國
(C)戊戌政變發生 (D)內閣成員多為皇族
27( )《歷圖三》是清朝某一團體的宣傳海報,反映了當時民間的仇洋反教心態,這團體甚至喊出「扶清滅洋」口號。請問:
這團體最後引發了哪一場戰爭?
(A)英法聯軍 (B)甲午戰爭
(C)八國聯軍 (D)日俄戰爭
《歷圖三》
28( )清光緒 20 年,清朝與日本發生甲午戰爭,下列有關甲午戰爭的影響何者有「誤」?
(A)臺灣與澎湖在戰後被割讓給日本
(B)戰後清廷承認琉球自主
(C)中國面臨列強劃分勢力範圍的困境
(D)知識分子紛紛提出變法與革命等救國之道
29( )清末以來,為了追求國家的富強,開始推動自強運動,初期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此組織最初主要是負責哪
一事項?
(A)財政 (B)國防 (C)經濟 (D)外交
30( )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改為
北京大學。請問,京師大學堂最初設立於何時?
(A)自強運動期間 (B)戊戌變法期間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學年度 第1學期 二年級 第3次段考 (歷史科)-答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