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0 學年度 第2學期 二年級 第2次段考 (歷史科)-試題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16( )現居臺中的張爺爺,年輕時在上海是位理髮師。他回憶:局勢動盪後,理一次髮原本是 55 元,不到一個月理髮價已
是 550 元,再隔一個月,必須收費 1,260 元,才能維持基本生計。請問:張爺爺年輕時所遇到的情況是?(習作)
(A)民國創立初期貨幣混亂 (B)北伐時期貨幣貶值
(C)國共內戰激化導致通膨 (D)美國斷交貨幣貶值
17( )阿芳到中國陜西一帶旅遊,途中看到一個紀念碑,上面記載著關於中共紅軍突破國軍包圍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請
問:「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歷史背景,應該是下列何者?(習作)
(A)蔣中正誓師北伐,完成統一 (B)國民政府五次圍剿中共
(C)日本進占東北地區,紅軍向西南方撤退 (D)張學良希望國內一致抗日,因此發動兵諫。
18( )靜怡在書中看到一段話:「民國 20 年,日軍自行炸毀瀋陽附近的一段鐵路,然後藉口是中國軍隊所為,立即發兵進
占東北。由此可知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以上的內容,敘述的應該是下列哪一事件的發生經過?(習作)
(A)牡丹社事件 (B)西安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滿洲國成立。。
19( )孫中山的《建國大綱》將國家建設分為軍政、訓政、憲政三個階段。請問:訓政的開始與哪一事件密切相關?
(A)完成北伐 (B)十年建設完工
(C)全面展開抗日戰爭 (D)五四運動爆發。
20( )國民政府在「十年建設期」推動多項現代化措施,提升國家實力和信心,奠定日後長期抗戰的基礎,因而稱為「黃金十
年」。請問:下列何者「非」此時期的政策?
(A)經濟上,推行金圓券取代法幣,統一清末以來混亂的幣制
(B)外交上,與各國簽訂協議,收回關稅自主權
(C)交通上,廣築鐵路、公路,發展航空運輸
(D)教育上,政府廣設中小學;晏陽初等人在民間推動平民教育。
21( )北伐完成之後,中國雖有形式上的統一,但對內仍有中共持續壯大,對外則有日本步步逼近等問題。請問:面對當時的
內憂外患,國民政府初期是採取什麼政策?
(A)攘外必先安內 (B)聯俄容共
(C)大東亞共榮圈 (D)兩萬五千里長征
22( )蔣中正曾感慨於某一事件的發生,他認為:「八年剿匪(剿共)之功……幾全毀於一旦。而西北國防交通、經濟建設,竭
國家社會數年之心力,經營敷設,粗有規模,經此叛亂,損失難計。」請問:蔣中正感慨的是哪一事件帶來的損失?
(A)五九國恥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西安事變
23( )二次大戰後期間,美國號召盟國召開多次國際會議,其中某一會議中簽署條約,英美兩國同意戰後蘇聯取得在中國東北
的特殊權益。蘇聯因而在戰後阻撓國軍接收東北,並將所得武器轉贈中共,導致中共在國共內戰中獲得勝利。請問:此
條約為下列何者?
(A)《開羅宣言》 (B)《馬關條約》
(C)《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D)《雅爾達密約》。
24( )抗戰初期,中國原本獨立對日作戰,直到下列哪一事件後,中國才與美、英等盟國並肩作戰?
(A)南京大屠殺 (B)珍珠港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西安事變
25(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於占領區人民曾作出許多非人道的手段。其中「不」包括下列何者?
(A)進行人類活體實驗 (B)強徵慰安婦
(C)實施優生節育政策 (D)徵召殖民地人民補充勞動力。
26( )曾任江西督軍的李烈鈞曾指責「某人」說:「父仇未報,更釀內亂,何以為子?以怨報德,威劫主帥,何以為將」。文中
「威劫主帥」事件導致共產黨起死回生,請問:這文中的「某人」是下列何者?
(A)袁世凱 (B)蔣中正
(C)張學良 (D)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