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0 學年度 第1學期 二年級 第3次段考 (歷史科)-試題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16( )某城市觀光資料提到:「本市原本是一個小縣城,是晚清首次對外開港的五大港之一,此後,外國人
移居本地漸增,也開闢棋盤式的西式道路,西方物質文明快速輸入。」請問:此城市最有可能是下列
何者?(習作)
(A)南京 (B)安平
(C)天津 (D)上海。
17( )清末以來,近代西方思潮傳入中國後,知識分子開始省思傳統社會的男女地位。下列何者逐漸成為清
末民初社會主要現象?(習作)
(A)政府與民間堅守男尊女卑 (B)男女平等觀念逐漸傳布
(C)女性就業人數逐漸減少 (D)女性成為工廠作業員的主力
18( )1905 年的中國報紙報導:「這一場戰爭,是君主立憲戰勝君主專制的最佳寫照。我們的政府應該也要
仿行君主立憲的體制,讓國家富強。」根據上述的內容,所指的應是下列哪場戰爭?(習作)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日俄戰爭 (D)八國聯軍。
19( )在清末洋商走私鴉片猖獗之際,力主查禁鴉片,並獲得皇帝支持而展開禁煙行動的人是下列何者?
(A)林則徐 (B)康有為
(C)梁啟超 (D)李鴻章
20( )下列哪一場戰爭戰敗,使中國對外關係,是由閉關自守走向商埠開放,傳統的天朝體制遭到前所未有
的衝擊?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21( )下列關於自強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
(A)成立「同文館」統籌涉外事務,也是推行自強運動的樞紐
(B)由光緒皇帝下詔整體規劃,變法改革
(C)改革內容謀求政治、教育等制度層面改革
(D)因守舊派人士反對勢力龐大,因而改革成效不彰
22( )下列關於「英法聯軍」起因的敘述,何種說法符合史實?
(A)鴉片戰爭後,英國提出增開通商口岸、公使駐京等要求,但遭拒
(B)英法為與中國爭奪朝鮮宗主權,聯合出兵中國
(C)琉球人民遭台灣原住民殺害,英法以「保民義舉」口號出兵台灣
(D)基隆、澎湖遭到英法攻擊,中國因而向英法宣戰。
23( )「為顯示大清威儀,幼童們上岸時一身中式打扮:瓜皮帽,藍緞褂,嶄新的黑布鞋,排著整齊的隊伍
踏上了美國的土地。特別是每人一條烏黑油亮的小辮子,引起美國人的好奇,每到一處總是觀者如雲。」
這是中國公費留學生抵達美國時的資料,請問:這批小留學生們出國的時間最早有可能為何?
(A)自強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庚子後新政時期 (D)立憲運動時期
24( )清朝末年,在朝野仇外的情緒下,終於爆發了「義和團」事件。下列對於義和團的敘述,何者正確?
(A)義和團結合基督教信仰 (B)以「反清復明」為號召
(C)慈禧發動「戊戌政變」鎮壓義和團 (D)列強藉口出兵,組成八國聯軍
25( )曼尼是清代的讀書人,在他苦讀十年,準備參加三年一度的科舉以求「一舉成名天下知」,政府卻宣
布取消科舉了。請問,曼尼可能正經歷著哪次政治改革?
(A)戊戌變法 (B)庚子後新政
(C)自強運動 (D)立憲運動
26( )清廷受迫於請願風潮,於宣統三年成立責任內閣,展開立憲運動。然而,立憲派人士卻轉而支持革命,
其重要關鍵為下列何者?
(A)割讓台灣、澎湖 (B)義和團成立
(C)皇族內閣成立 (D)戊戌變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