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埔心國中 七年級 109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04 MB
頁數
3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4-19,离现在 4 19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 109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一年__________ 姓名:
1. 甲午戰爭的爆發乃因哪個地區內部發生動亂促使日
本趁機出兵,導致中日兩國開戰?
(A)朝鮮 (B)琉球 (C)越南 (D)臺灣。
2. 清光緒年間,中國割讓臺灣,部分知識分子反對割讓,
主張建立臺灣民主國,率眾抵抗外國勢力的入侵。此
事件起因於下列哪場戰爭的失敗?
(A)余清芳事件 (B)清法戰爭
(C)甲午戰爭 (D)牡丹社事件。
3. 彰化縣紳民有一檄文寫著:「我臺民之父母、妻子
廬、墳墓、家產、身家性命,非喪於倭奴之手,實喪
於賊臣李鴻章之手也。」此檄文在抗議哪個事件?
(A)馬關條約割讓臺灣 (B)噍吧哖事件民眾死傷慘重
(C)牡丹社事件日軍侵臺(D)霧社事件後被迫遠離家園
4. 坤榮在歷史書上發現一張旗幟
圖片如附圖。圖片旁邊有這
張圖片的文字介紹請問:
最有可能是什麼樣的旗幟?
(A)清朝的國旗
(B)余清芳領導抗日旗幟
(C)原住民抗日時的旗幟
(D)臺灣民主國的國旗。
5. 歷史記載西元 1895 5月,某人曾在臺灣發表獨立宣
言成立政權,文中提到臺灣必須自立為國,但仍恭奉
清朝正朔,年號「永清」,於是他在臺北就任總統,
可惜維持的時日不長。請問:上述所指的某人是誰?
(A)劉銘傳 (B)劉永福 (C)唐景崧 (D)丘逢甲。
6. 西元 1915 總督府將參與抗日事件的民眾判處死刑
20 名抗日義士在刑場上均表現出從容赴死的氣魄,使
現場的日本官員為之動容。請問:關於此抗日事件的
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事件的發生地主要在花東地區
(B)此事件是由余清芳所領導
(C)領導者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率領民眾起事
(D)此事件結束後,促使總督府檢討原住民政策。
7. 附圖是某一文件的部分內容,此文件
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日本給劉永福的勸降書
(B)法軍將領給清廷的戰帖
(C)日本給牡丹社原住民的公告
(D)臺灣民主國給日本總督的通牒。
8.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孩童若哭鬧時,
長輩們只需恫嚇:「大人來了,再哭
就會被抓去」,孩童就會立即安靜。
請問:長輩們口中所稱的「大人」,是指下列何者?
(A)總督 (B)警察 (C)保正 (D)甲長。
9. 有關日治時期的保甲制度,何者敘述正確?
(A)警察為保甲的輔助工具
(B)規定十戶為一保,十保為一甲,因之稱為「保甲」
(C)保甲中的青壯男子組成「壯丁團」
(D)必須負起督導警察的責任。
10. 西元 1896 日本基於臺灣乃有別於內地的特殊地區
由國會通過並公布《法律第六十三號》(全名:應於臺
灣施行法令相關之法律),第一條明文提到:「臺灣○
○在其管轄區域內,得發布具有法律的效力之命令」
第三條更進一步闡明:「在臨時緊急時,臺灣○○得
不經……手續,即時發布第一條之命令。」關於上述
內容,主要賦予何人在臺立法的權力?
(A)日本警察 (B)臺灣巡撫
(C)日本議員 (D)臺灣總督。
11. 日治時期首任總督樺山資紀在臺任期兩年西元 1895
年,民間曾經流傳過一幅名為「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
山資紀斬首全圖」的畫作,我們應該如何運用歷史思
維進行解讀?
(A)此圖既然出現在
西元 1895 年,所以
此圖內容必為真實
(B)此圖出現時,樺
山資紀已經死亡
以此圖內容必為真
(C)此圖屬於有心人
士的想像內容必為
假,因此無任何歷史意義
(D)此圖內容雖不符合歷史事實,但是反映出當時群眾
的心態。
12. 附表是臺灣某時期
官方書籍所推薦
當時北部地區參
訪地點的整理
據內容判斷表中
「?」最可能是
下列何者?
(A)臺灣府 (B)臺灣總督府
(C)臺灣省政府 (D)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13. 附表為二十世紀初,日本及其統治
下的朝鮮與臺灣所配置的警察比例
比較表。根據表格資料顯示,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臺灣治安佳,警察比例最低
(B)日本內地派駐警察比例最高
(C)日本透過警察嚴密控制臺灣
(D)警察為地方最高的行政首長
14. 日治時期,總督府實施「皇民化運動」以提高臺灣人的
愛國心,是在何種背景下推行?
(A)甲午戰爭結束後 (B)防範臺人武裝抗日
(C)中日戰爭爆發 (D)為了推動保甲制度。
15. 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總督府推動「皇民化運動」,鼓
勵臺灣人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說日語 ()舉辦
選舉活動 ()改姓名 ()採用日本禮儀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丙丁。
16. 西元 2018 8月,全臺首座慰安婦銅像在臺南落成,
臺南市慰安婦人權平等促進協會理事長表示:銅像設
立目的並非要製造衝突,而是要正視歷史並喚醒人們
重視人權尊嚴。請問:這些被迫成為慰安婦的犠牲者
曾見證了哪一場戰爭的無情?
(A)清法戰爭 (B)甲午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
17. 第五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有「鐵血總督」之稱
任內制定了「五年理蕃計畫」,並發動了兩次大規模
討伐原住民的戰爭,讓總督府在山區的控制範圍逐漸
擴大他也因此得到政府為其建造神社的殊問:
在擴大控制範圍之後,總督府是如何管理山地的?
(A)派遣蕃地警察駐守 (B)建立保甲制度
(C)授權部落首領統治 (D)任命行政官員管理。
18.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 31 年後,西元 1974 人們在
印尼叢林裡發現了獨活的高砂義勇隊成員,名為中村
輝夫。從他隸屬的部隊來看,他應屬於哪個族群?
(A)日本人 (B)閩南人
(C)客家人 (D)原住民。
地區
警察比
(警察
/當地人
口數)
日本
11228
朝鮮
1919
臺灣
1547
參訪地點
性質
國語學校
教育機構
臺北郵便局
(郵局)
通訊機構
臺灣神社
統治象徵
最高統治機關
19. 霧社事件的爆發造成當地原住民幾乎全族滅亡此次
事件的領導人為下列何者?
(A)劉永福 (B)莫那魯道 (C)丘逢甲 (D)余清芳。
20.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於西元 1905 年進行第一次臺灣
臨時戶口調查。總計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總共舉辦
過七次戶口調查。請問:總督府進行戶口調查的主要
目的為何?
(A)有利人力資源的運用 (B)方便進行臺日的通婚
(C)有助日資開發山林地 (D)增加田地賦稅的收入。
21. 日本自殖民臺灣之初就了解過往清朝的「理蕃政策」
不成功,甚至造成很大的反抗,是故在殖民之初並沒
有積極入山,而是選擇先透過調查來了解原住民習
性。後來為了攫取豐富的山林資源,還是決定強力鎮
壓原住民。請問:他們不惜付出代價也要從山區得到
的資源有以下哪些? ()樟腦 ()蔗糖 ()林木
()鹿皮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22. 附圖為西元 18961906
臺灣財政收支圖,從圖中
看來,當時總督府在臺灣
的財政收入,經過短短一
年左右的時間便轉虧為
盈,收入也逐年增加。請
問此情形主要原因為何?
(A)統一度量衡
(B)興建水圳工程
(C)實施皇民化運動
(D)實施專賣與基礎建設
23. 西元 1930 年霧社事件後,賽德克族西都達群的八個部
落,有超過半數被日人強迫遷徙至德克達雅群的呼古
社舊址,即現在的仁愛鄉春陽村。這件事與霧社事件
後總督府實施的何項措施有關?
(A)警察應善待原住民、注意教化山區的風俗文化
(B)將山區原住民集體往山下遷徙
(C)以鐵絲電網來圍堵原住民
(D)設置學校教化原住民。
24. 附圖為 1902 年臺灣某種主要出口商品的加工場所數量
分布示意圖,根據其分布情形判斷,
此種出口商品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茶葉 (B)樟腦
(C)蔗糖 (D)鹿皮。
25. 日治時期的臺灣,曾將某些特定商品
列為政府獨立經營。請問:下列哪些
商品是日治時期的專賣商品?
() ()紡織品 ()鴉片
()樟腦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26. 西元 1898 年,總督府在臺灣展開土地調查,六年內便
整理出田地六十二萬多甲,比原來在籍的三十六萬甲
多出二十六萬甲,確實的掌握地籍資料。請問:土地
調查所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A)肅清抗日勢力 (B)田賦收入增加
(C)實施警察政治 (D)鼓勵參拜神社。
27. 臺灣總督府將大部分山林地轉化為國有地順利收編樟
腦與森林資源,也有助於日本資本家來臺的投資。請
問:這是指哪項政策?
(A)專賣制度 (B)林野調查
(C)興修水利 (D)戶口調查。
28. 日治時期嘉南地區農業用水主要來自哪座水利工程?
(A)八堡圳 (B)瑠公圳
(C)嘉南大圳 (D)日月潭。
29. 日治時期,總督府成立哪個金融組織以利經濟發展?
(A)中央銀行 (B)臺灣銀行
(C)土地銀行 (D)臺北銀行。
30. 日治時期,社會流行一句俗語:「第一憨,甘蔗予會
社磅。」請問:這句話反映出當時的什麼現象?
(A)農民種甘蔗所能得到的利益相當豐厚
(B)政府加強經濟統制,使蔗農遭到糖廠嚴重剝削
(C)政府為了有效發展經濟,獎勵人們多種植稻米
(D)會社提高甘蔗的收購價格,保障蔗糖原料供應。
31. 日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灣實施統一貨幣與度量衡的政
策,為日後臺灣帶來何種影響?
(A)加速貨物與金融的流通
(B)解決臺灣財政困窘的問題
(C)使臺灣對中國大陸聯繫更便利
(D)有助於工業化的發展。
32. 日治時期,總督府建立不少交通基礎設施當時的交通
建設不包含下列何者?
(A)西部縱貫鐵路 (B)整建基隆港
(C)整建高雄港 (D)鐵路電氣化。
33. 坤榮在日治時期到臺灣搭火車旅遊他從彰化出發到東
部旅行,但她在哪一段沒有火車可搭,只能以其他方
式前進?
(A)彰化至基隆 (B)基隆至蘇澳
(C)蘇澳至花蓮 (D)花蓮至臺東。
34. 關於日治時期重大交通通訊建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日治時期,高速鐵路已經完工
(B)日治時期,闢建北迴鐵路
(C)在臺灣建立現代化郵政系統
(D)闢建臺中港。
35. 日本殖民統治不久總督府確立「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的基本經濟政策,將臺灣當作哪兩種作物的生產地?
(A)茶和樟腦 (B)茶和蔗糖
(C)稻米和茶 (D)稻米和蔗糖。
36. 附表是二十世紀初臺灣稻米生產量的統計資料下列何
者是造成表中「甲」時段期間稻米產量變化的主要因
素之一?
(A)臺灣蓬萊米培植成功
(B)「皇民化運動」的影響
(C)臺灣開港,刺激稻米外銷
(D)耕者有其田政策徹底落實
37. 烏山頭水庫目前仍留有一座日
人八田與一的銅像年建立
這座銅像,主要目的是為了感念他哪個方面的貢獻?
(A)軍事 (B)治安 (C)水利 (D)教育。
38. 一九三○年代,由於日本積極向外擴張因此改變了治
理臺灣的經濟方針,將臺灣視為前進南洋的補給基
地。請問:此時期總督府喊出的政策口號為何?
(A)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B)工業日本,農業南洋
(C)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D)工業南洋,農業臺灣。
39. 現代臺灣人很難想像沒有電的日子想知道家中電力的
來源,就要了解臺灣電力公司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
到日治時期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最大的成就,是建造哪個水力發電工程系統?
(A)石門水庫 (B)烏山頭水庫
(C)嘉南大圳 (D)日月潭水力發電所。
40. 坤榮是一位日治時期的臺灣農民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
他的謀生方式?
(A)大量種植番薯以外銷日本
(B)在街上叫賣自己提煉的樟腦
(C)將自己種的稻米高價賣給洋行
(D)在糖廠的要求下,負責種植甘蔗。
年度
生產(公石)
1910
755
1920
873
1930
1,329
1938
1,770
109-2-1 一年級歷史科答案:
01.ACADC/BABCD
11.DBCCB/DADBA
21.BDBCD/BBCBB
31.ADCCD/ACCDD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