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國人口密度較高 (B)甲國扶養比較高 (C)甲
國性別比較低 (D)甲國出生率較高。
22.( )臺灣的人口分布受到地區發展
而有所不同,吸引人口移入附圖
中「甲」地的拉力可能為何?
(A)工作機會多 (B)治安不好
(C)生活步調悠閒 (D)人口稀
疏,生活空間舒適。
23.( )近年有不少的臺灣人移居到加
拿大,這是屬於何種人口移動?
(A)國內遷移 (B)國際遷移
(C)暫時性遷移 (D)強迫性遷移。
24.( )臺灣已步入高齡社會,而根據內政部的資料統計,
目前全臺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市為嘉義縣,比例
高達
18.61%。請問:造成嘉義老年人口比例高的主
要原因可能為何? (A)醫療設備健全 (B)壯年人
口外移 (C)自然環境純淨 (D)就業機會多。
25.( )附圖為四個國家的人口
年齡組成圖,就人口組
成而言,哪一個國家的
壯年人口負擔最為沉重
?
(A)甲 (B)乙 (C)丙 (D)丁。
26.( )臺灣近年來人口增加速度相當緩慢,未來將面臨勞
力不足的問題,值得大家重視。請問:導致此種現
象的最主要原因為何? (A)死亡率提高 (B)移出
率增加 (C)出生率太低 (D)移入率降低。
27.( )某國公布其性別比是
104,其所顯示的意義為何?
(A)男少女多 (B)男:女=104:100
(C)男:女=100:104 (D)男嬰比女嬰多。
28.( )每天早上王先生(45
歲)出外上班,王太太(43
歲
)便在家中整理家務。兒子大寶已經
23
歲,而女兒
小孟才
11
歲,因此對於子女的教養兩夫妻相當重視
。家中尚有王老先生(70
歲)同住,是典型三代同
堂的家庭。請問:就人口結構而言,上文中的受扶
養人口共有幾位? (A)一位 (B)二位 (C)三位
(D)四位。
29.( )一般而言,進步國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與落後國家
相比較,進步國家的特徵為何? (A)出生率高,死
亡率低 (B)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C)出生率和死
亡率皆低 (D)出生率和死亡率皆高。
30.( )根據移民署於
2019
年的統計報告
顯示,目前全臺新住民人口有
55
萬人,其中以中國來臺的配偶最
多,其次為東南亞國家。這些遠
渡重洋來臺結婚的女性外籍人士
將直接影響附圖中的哪一個部分
?
(A)甲 (B)乙 (C)丙 (D)丁。
31.( )人口金字塔圖呈現一地區人口結構的特色。下列有
關該圖繪製方法的敘述,何者出現錯誤? (A)橫座
標代表人口比例 (B)縱座標代表年齡級距 (C)橫
座標左半代表女性,右半代表男性 (D)以
5
歲為一
年齡級距。
32.( )小名的地理作業為繪製某一
個地區的人口金字塔圖,他完
成的作業如附圖所示。請問:
小名在繪製此圖時,所準備的
資料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人口總數 (B)男女性別
(C)就業結構 (D)年齡分布。
33.( )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出一個地區的人口結構特色。請
問:下列四個地方的人口結構中,哪一個地方的人
口結構可能顯示出人口大量外流到國外工作的情況
?
(A)甲 (B)乙 (C)丙 (D)丁。
34.( )某地區的人口金字塔如附圖所示
。請問:有關該地區的人口結構
特色中,何者敘述最為正確?
(A)有明顯重男輕女的現象
(B)勞動人口所占比例最少
(C)壯年男子人口外移明顯
(D)受扶養人口約為
35%。
35.( )臺灣努力採取各種策略以解決人口
問題。請問:附圖中針對新住民的
措施主要用來因應下列何種問題?
(A)人口密度過高 (B)鼓勵嬰兒出
生 (C)新住民漸多 (D)均衡男女
性別。
36.( )下列哪一個族群主要來自中國南方
沿海的閩南及客家人? (A)日本
人 (B)漢人 (C)原住民族 (D)新住民。
37.( ) 內政部
2015
年提出「『新』願景計畫-加強培力
新住民及其二代服務方案」,內容指出新住民在臺
灣人數已達
50
萬人,新住民子女則突破
20
萬人。政
府重視新住民第二代「母語教育」,尤其必須加強
小學的母語。請問:新二代的母語除國語外,下列
哪個語言人數最多? (A)日本語 (B)韓語
(C)泰語 (D)越南語。
38.( )臺灣有許多來自中國北方的移民,由於氣候乾燥,
當地多種植何種糧食作物,發展出多元的麵食文化
? (A)稻米 (B)小麥 (C)玉米 (D)高粱。
39.( )小陳到桃園國際機場準備出國,發現有許多身穿長
袍、包著頭巾的人進入祈禱室內祈禱。請問:這是
屬於何種人的宗教信仰? (A)閩南人 (B)客家人
(C)原住民族 (D)穆斯林。
40.(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國內中階技術人力缺工
問題逐年擴大,110 年已缺工達 13.1 萬人:勞動部規
劃,未來在台工作滿一定年限的移工,取得相關證
明後,得依移民法規定申請永久居留。請問上述政
策的推動與下列台灣哪一現象關係最大?
(A)生育率下降與人口老化 (B)人口大量外移他國
(C)原住民往市區遷移 (D)死亡率逐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