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日治時期,臺灣社會有顯著的變遷,其中包括下列
哪些? (甲)人口的激增 (乙)普遍纏足辮髮 (丙)
建立守時、守法的觀念 (丁)建立現代衛生的觀念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22. 一九二○年代以後,醫療進步,社會安定,隨著都
市的發展與假日的出現,都市居民開始重視休閒娛
樂,總督府規畫了一些設施,提供民眾從事喜歡的
休閒活動。請問:下列何者不是總督府規畫的休閒
設施?
(A)新竹火車站 (B)總督府博物館
(C)北投公共浴場 (D)臺北新公園。
23. 西元 1932 年座落在臺北市榮町(今衡陽路附近)的
「菊元百貨店」,是臺灣第一個現代化櫥窗,也是
臺灣第一座最高的商業大樓,被稱為「七重天」。
請問:下列何者可能是臺灣當時的社會風貌?
(A)武裝抗日的情況日益嚴重
(B)纏足、辮髮風氣仍為主流文化
(C)郊遊、喝咖啡的休閒活動蔚為流行
(D)臺灣改制為行省設置巡撫。
24. 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初期,通貨膨脹嚴重,物價
飆漲,對民眾生活造成很大的衝擊。請問:當時政
府採取何種措施,成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之一?
(A)自由經濟 (B)在臺加強發展軍需工業
(C)實施戒嚴 (D)以臺灣的物資支援國共內戰。
25. 西元 1990 年李登輝總統成立「二二八事件專案小
組」調查歷史真相,1995 年建立二二八紀念碑。下
列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描述,何者正確?
(A)因臺人抗拒陳儀接收臺灣而引起的
(B)因陳儀處置失當而讓亂事擴及全島
(C)軍隊的鎮壓行動僅限於北部
(D)此事件發生當時,政府公開道歉。
26. 「二二八事件」這個歷史悲劇,對臺灣社會造成重
大負面影響,尤以哪一方面最為嚴重?
(A)宗教信仰 (B)經濟發展
(C)族群關係 (D)外交政策。
27. 「依據□條文的規定,政府有權限制人民的一些基
本人權,包括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等權利。在
此段時期,政府運用相關法令對政治的異議分子進
行逮捕、軍法審判或處決。」請問:上述□應是指
何者?
(A)《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B)《戒嚴令》
(C)《中華民國憲法》 (D)《刑法》 。
28. 民國 37 年,政府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全國進入戰爭準備狀態。請問:政府是因應什麼
事件而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A)國共內戰 (B)二二八事件
(C)戒嚴 (D)白色恐怖。
29. 蔣中正連續擔任五任總統,直到民國 64 年逝世,
但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總統只可連任一次,
而他連任四次的法源依據為何?
(A)戒嚴令 (B)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
(C)解嚴令 (D)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30. 戰後臺灣,原住民身分認同、語言文化、傳統土地
權等方面,都在國家政策下遭到衝擊或喪失。下列
何者是造成此種影響的國家政策之一?
(A)基礎教育中推行母語教育
(B)以反共復國為基本國策
(C)要求以原住民姓名登記戶籍
(D)畫設山林保護區或設立國家公園。
31. 臺灣某段時間,政府常以肅檢「匪諜」、「叛亂者
」為名逮捕異議分子,使冤案、錯案、假案頻傳。
請問:上述是臺灣哪個時期的狀況?
(A)臺灣光復初期 (B)白色恐怖期間
(C)黨外運動興起時期 (D)宣布解嚴後。
32. 臺灣某大學於1955年訪問一位出生於1885年的原住
民長老。訪問途中,研究者發現長老說話經常參雜
了三種語言。請問:下列三種語言,長老一生中學
習順序為何?甲、日語;乙、國語;丙、族語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33. 民國49年,胡適、雷震等知識分子,創辦了一份刊
物,內容以在臺灣創造一個自由環境為理念,不斷
宣揚自由、民主的思想。請問:這份刊物為何?
(A)《臺灣新民報》 (B)《臺灣民報》
(C)《美麗島》雜誌 (D)《自由中國》雜誌。
34. 戒嚴時期,黨外人士在高雄聚集群眾,並展開遊行
活動,不料竟演變成嚴重的警民流血衝突事件,這
些人士後來被判刑入獄。請問:這是臺灣史上的哪
個事件?
(A)二二八事件 (B)美麗島事件
(C)雷震事件 (D)霧社事件。
35. 民國75年,一群黨外人士在尚未解嚴的情形下,於
臺北圓山大飯店宣布成立民主進步黨,留下一份
135人簽名的名單。上述情形具有何種時代意義?
(A)代表大部分的臺灣人民支持改革開放
(B)顯示黨外勢力蓬勃與政府逐步開放政治活動
(C)宣告臺灣知識分子不再屈服於強權政府,並有
意成立新政權
(D)標示歷經四十年,社會終於正式解嚴。
36. 民國76年,臺灣正式解除戒嚴,對臺灣社會產生最
直接的影響是什麼?
(A)臺灣經濟起飛 (B)總統直選
(C)黨禁與報禁的開放 (D)促進族群融合。
37. 民國38年中央政府播遷來臺之時,即實施「戒嚴」
,時至民國76年,政府終於宣布解除「戒嚴」。請
問:臺灣實施戒嚴和解嚴的總統分別是誰?
(A)蔣經國、李登輝 (B)蔣經國、馬英九
(C)蔣中正、李登輝 (D)蔣中正、蔣經國。
38. 李登輝前總統被譽為「民主先生」,在他的任期之
內,推動很多對臺灣民主制度有貢獻的政策。請問
:下列何者並非完成於他的任內?
(A)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B)總統直接民選
(C)直轄市長民選 (D)首度實施地方自治。
39. 民國79年,一群大學生聚集在中正紀念堂聚集,開
啟了三月學運的風潮。有關三月學運的敘述,何者
為非?
(A)這是解嚴後才有的集會自由
(B)學生提出廢除臨時條款
(C)當時總統是蔣經國
(D)又稱為野百合學運
40. 有關臺灣歷任總統,其順序應為蔣中正、蔣經國、
甲、乙、丙、蔡英文。其中甲乙丙分別為何人?
(A)甲、陳水扁;乙、馬英九;丙、李登輝
(B)甲、馬英九;乙、李登輝;丙、陳水扁
(C)甲、李登輝;乙、陳水扁;丙、馬英九
(D)甲、李登輝;乙、馬英九;丙、陳水扁。
祝各位同學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