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埔心國中 七年級 110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74.81 KB
頁數
3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4-29,离现在 3 18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一年________ 姓名:
1. 日治初期,臺灣的初等教育分為小學校、公學校及
蕃人公學校(蕃童教育所)等三種系統,這是因為總
督府教育政策的哪個特點所導致的結果?
(A)差別待遇 (B)日臺平等
(C)因材施教 (D)有教無類。
2. 關於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學校」,下列敘述何者錯
誤?
(A)主要是提供臺灣子弟就讀
(B)是一種貫徹殖民政策的工具
(C)其教材、師資以及設備與小學校相同
(D)課程以教授日語為主。
3.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引進新式教育制度,推行日
語教育,其主要目的為何?
(A)為臺灣人爭取自治權利
(B)貫徹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
(C)推動政治社會改革
(D)貫徹殖民統治政策。
4. 有關日治初期,日本人、臺灣人、原住民所就讀的
學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臺人、日人─國
民學校 ()臺人─公學校 ()日人─小學校 (
)原住民─蕃童教育所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5. 附圖為日治時期臺灣學
齡兒童就學率曲線圖,
從圖中可知一九四○年
代臺灣兒童的就學率提
升至 70%以上,此現象
與總督府實施的何種政
策最為相關?
(A)設置供臺人就讀的
公學校
(B)實施六年義務教育
(C)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D)取消基本學力測驗。
6. 有關日治時期,臺灣的中等教育,下列哪一種學校
的設立,並非專為臺灣人的子弟所設立?
(A)醫學校 (B)師範學校
(C)中學校 (D)農工商等職校。
7. 林獻堂是日治時期社會運動的領導人,曾批判臺人
在日本統治下遭受不平等待遇而深表悲痛,所以在
教育方面,他與其他士紳捐資成立了哪所學校?
(A)臺北中學校 (B)臺南中學校
(C)高雄中學校 (D)臺中中學校。
8. 為了學術研究上的需要,總督府設立「臺北帝國大
學」,即今日哪所大學的前身?
(A)臺灣師範大學 (B)臺灣大學
(C)臺北大學 (D)中興大學。
9. 日治時期,有些知識分子在臺灣用各種方法宣導民
權,替臺人爭取權益。請問:下列哪個是這些知識
分子的追求更高學習階段的主要管道呢?
(A)在家自學 (B)私塾教育
(C)留學歐美 (D)留學日本。
10. 近年來由於各界對臺灣歷史人物的重視,「蔣渭水
」先生成為許多人討論的對象。下列對蔣渭水的描
述,何者正確?
(A)領導臺灣民主國延續清朝在臺統治
(B)帶領農民抗議荷蘭人對臺灣課予重稅
(C)捐資成立臺北帝國大學嘉惠學子
(D)向日本政府爭取臺灣自治運動。
11. 臺灣知識分子受到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從一九二
○年代開始以何種方式向總督府表達訴求,來爭取
臺灣人的權利?
(A)政治社會運動 (B)武裝抗日行動
(C)引進外國勢力 (D)競選國會議員。
12. 「……環顧島內,新道德猶未建設,而舊道德早已
次第衰頹。……吾人於此大有所感,即糾合同志,
組織□□,以謀臺灣文化之向上。」上述引文中的
□□,指的是哪個組織?
(A)臺灣文化協會 (B)中國民主黨
(C)臺北天然足會 (D)壯丁團。
13. 以下為日治時期,臺灣某政治社會運動組織的會歌
歌詞:「我等都是亞細亞黃色的人種 介在漢族一
血脈 日本的百姓 所以天降大使命矚咱緊實行
發達文化振道德 造就此才能」。從這段歌詞內容
所揭示的該組織成立宗旨判斷,此團體在當時可能
會推動下列哪一活動?
(A)親至東京向日本政府提出成立臺灣民主國請願
(B)透過發行臺灣民報等文化活動以提升臺灣民智
(C)宣導民權等民主觀念以強化臺灣人的政治意識
(D)協助倡導放足剪辮等觀念改變臺人舊有的習俗
14. 臺灣文化協會與推動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成員
重疊甚多,是因為當時臺灣知識分子主要的訴求為
何?
(A)革命推翻日本政權 (B)政治請願爭取權利
(C)促使日本文化扎根 (D)經濟上採不合作運動
15.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掀起民族自覺的風潮,
被日本殖民的臺灣,知識分子也開始爭取自己的政
治權益,並成立了臺灣第一個政黨。上述的政黨名
稱為何?
(A)臺灣民眾黨 (B)臺灣國民黨
(C)臺灣地方自治黨 (D)民主進步黨。
16.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團向日本國會連署請願 15 次,
結果如何?
(A)實施完全的地方自治
(B)設立自治的「臺灣議會」
(C)民意代表半數官選、半數民選
(D)未獲得日本政府同意。
17. 下列哪些議題的相關活動不可能會得到臺灣民眾黨
的支持與協助?
(A)工人爭取福利 (B)宣傳、要求地方自治
(C)推翻臺灣總督 (D)農民要求公開收購檟格。
18. 日治時期總督府將臺灣人一些不合時宜的風俗習慣
視為陋習,其中最重要的包含下列哪些? ()
食鴉片 ()纏足 ()辮髮 ()男尊女卑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19. 日治時代,總督府為了提升臺灣的醫療水準與公共
衛生,引進不少現代化措施及物品,但下列何者並
非當時總督府的作為?
(A)嚴格禁止吸食鴉片 (B)設立公立醫院
(C)建造自來水系統 (D)興建下水道系統。
20. 近年來,臺灣在228日這一天,政府與民間皆會
舉辦活動悼念「二二八事件」中的受難者。請問:
此事件發生的當時,實際負責執行臺灣政務的最高
行政單位為下列何者?
(A)中華民國政府 (B)臺灣省政府
(C)臺灣總督府 (D)行政長官公署。
2
21. 日治時期,臺灣社會有顯著的變遷,其中包括下列
哪些? ()人口的激增 ()普遍纏足辮髮 ()
建立守時、守法的觀念 ()建立現代衛生的觀念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22. 一九二○年代以後,醫療進步,社會安定,隨著都
市的發展與假日的出現,都市居民開始重視休閒娛
樂,總督府規畫了一些設施,提供民眾從事喜歡的
休閒活動。請問:下列何者不是總督府規畫的休閒
設施?
(A)新竹火車站 (B)總督府博物館
(C)北投公共浴場 (D)臺北新公園。
23. 西元 1932 年座落在臺北市榮町(今衡陽路附近)
「菊元百貨店」,是臺灣第一個現代化櫥窗,也是
臺灣第一座最高的商業大樓,被稱為「七重天」。
請問:下列何者可能是臺灣當時的社會風貌?
(A)武裝抗日的情況日益嚴重
(B)纏足、辮髮風氣仍為主流文化
(C)郊遊、喝咖啡的休閒活動蔚為流行
(D)臺灣改制為行省設置巡撫。
24. 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初期,通貨膨脹嚴重,物價
飆漲,對民眾生活造成很大的衝擊。請問:當時政
府採取何種措施,成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之一?
(A)自由經濟 (B)在臺加強發展軍需工業
(C)實施戒嚴 (D)以臺灣的物資支援國共內戰。
25. 西元 1990 年李登輝總統成立「二二八事件專案小
組」調查歷史真相,1995 年建立二二八紀念碑。下
列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描述,何者正確?
(A)因臺人抗拒陳儀接收臺灣而引起的
(B)因陳儀處置失當而讓亂事擴及全島
(C)軍隊的鎮壓行動僅限於北部
(D)此事件發生當時,政府公開道歉。
26. 「二二八事件」這個歷史悲劇,對臺灣社會造成重
大負面影響,尤以哪一方面最為嚴重?
(A)宗教信仰 (B)經濟發展
(C)族群關係 (D)外交政策。
27. 「依據□條文的規定,政府有權限制人民的一些基
本人權,包括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等權利。在
此段時期,政府運用相關法令對政治的異議分子進
行逮捕、軍法審判或處決。」請問:上述□應是指
何者?
(A)《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B)《戒嚴令》
(C)《中華民國憲法》 (D)《刑法》
28. 民國 37 年,政府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全國進入戰爭準備狀態。請問:政府是因應什麼
事件而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A)國共內戰 (B)二二八事件
(C)戒嚴 (D)白色恐怖。
29. 蔣中正連續擔任五任總統,直到民國 64 年逝世,
但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總統只可連任一次,
而他連任四次的法源依據為何?
(A)戒嚴令 (B)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
(C)解嚴令 (D)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30. 戰後臺灣,原住民身分認同、語言文化、傳統土地
權等方面,都在國家政策下遭到衝擊或喪失。下列
何者是造成此種影響的國家政策之一?
(A)基礎教育中推行母語教育
(B)以反共復國為基本國策
(C)要求以原住民姓名登記戶籍
(D)畫設山林保護區或設立國家公園。
31. 臺灣某段時間,政府常以肅檢「匪諜」、「叛亂者
」為名逮捕異議分子,使冤案、錯案、假案頻傳。
請問:上述是臺灣哪個時期的狀況?
(A)臺灣光復初期 (B)白色恐怖期間
(C)黨外運動興起時期 (D)宣布解嚴後。
32. 臺灣某大學於1955年訪問一位出生於1885年的原住
民長老。訪問途中,研究者發現長老說話經常參雜
了三種語言。請問:下列三種語言,長老一生中學
習順序為何?甲、日語;乙、國語;丙、族語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33. 民國49年,胡適、雷震等知識分子,創辦了一份刊
物,內容以在臺灣創造一個自由環境為理念,不斷
宣揚自由、民主的思想。請問:這份刊物為何?
(A)《臺灣新民報》 (B)《臺灣民報》
(C)《美麗島》雜誌 (D)《自由中國》雜誌。
34. 戒嚴時期,黨外人士在高雄聚集群眾,並展開遊行
活動,不料竟演變成嚴重的警民流血衝突事件,這
些人士後來被判刑入獄。請問:這是臺灣史上的哪
個事件?
(A)二二八事件 (B)美麗島事件
(C)雷震事件 (D)霧社事件。
35. 民國75年,一群黨外人士在尚未解嚴的情形下,於
臺北圓山大飯店宣布成立民主進步黨,留下一份
135人簽名的名單。上述情形具有何種時代意義?
(A)代表大部分的臺灣人民支持改革開放
(B)顯示黨外勢力蓬勃與政府逐步開放政治活動
(C)宣告臺灣知識分子不再屈服於強權政府,並有
意成立新政權
(D)標示歷經四十年,社會終於正式解嚴。
36. 民國76年,臺灣正式解除戒嚴,對臺灣社會產生最
直接的影響是什麼?
(A)臺灣經濟起飛 (B)總統直選
(C)黨禁與報禁的開放 (D)促進族群融合。
37. 民國38年中央政府播遷來臺之時,即實施「戒嚴」
,時至民國76年,政府終於宣布解除「戒嚴」。請
問:臺灣實施戒嚴和解嚴的總統分別是誰?
(A)蔣經國、李登輝 (B)蔣經國、馬英九
(C)蔣中正、李登輝 (D)蔣中正、蔣經國。
38. 李登輝前總統被譽為「民主先生」,在他的任期之
內,推動很多對臺灣民主制度有貢獻的政策。請問
:下列何者並非完成於他的任內?
(A)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B)總統直接民選
(C)直轄市長民選 (D)首度實施地方自治。
39. 民國79年,一群大學生聚集在中正紀念堂聚集,開
啟了三月學運的風潮。有關三月學運的敘述,何者
為非?
(A)這是解嚴後才有的集會自由
(B)學生提出廢除臨時條款
(C)當時總統是蔣經國
(D)又稱為野百合學運
40. 有關臺灣歷任總統,其順序應為蔣中正、蔣經國、
甲、乙、丙、蔡英文。其中甲乙丙分別為何人?
(A)甲、陳水扁;乙、馬英九;丙、李登輝
(B)甲、馬英九;乙、李登輝;丙、陳水扁
(C)甲、李登輝;乙、陳水扁;丙、馬英九
(D)甲、李登輝;乙、馬英九;丙、陳水扁。
祝各位同學考試順利……
3
110-2-2一年級歷史科解答:
01.ACDDB/CDBDD
11.AABBA/DCAAD
21.CACDB/CBADD
31.BCDBB/CDDCC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